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之伟大舵手 第118章捷报传至

《明末之伟大舵手》第118章捷报传至

作者:英联邦 字数:2642 书籍:明末之伟大舵手

  一个小太监连滚带爬冲了进来,欢天喜地的道:“辽镇大捷、阵斩建奴一万三千,生俘三千,辽东军公开报捷,全城百姓都知道了,在庆祝呢。”

  这个在御书房的大臣们惊到了,他们都是见惯了大风大浪,个个都是胸藏城府,喜怒不形于色的人物,可以做到泰山崩于眼前而不改色,但是这个消息也太惊人了吧?

  他们作过各种推演,最好的是打胜仗了,明军击退了这个建奴,斩首数千,大获全胜。

  现在辽东军居然公开报捷,斩首上万,生俘三千,这也太吓人了吧?但是大臣们立即弹冠相庆,相互祝贺了。

  敢这个公开报捷的,没有百分百,也有百分之九十,否则就是欺君之罪!没有人敢这么干的。

  魏忠贤急忙将这个小太监手中的奏折取来,他倒是想读,可恨目不识丁,他忙将这个奏折交给了王安。

  王安清了清了清嗓子,顿挫抑扬的尖声道:“泰昌元年冬,建州贼酋奴尔哈赤,欺我先帝驾崩,皇帝新立,悍然出动六万贼兵侵略大明边城,杀大明百姓,贼兵出开原,水陆并进,旌旗遮天,刀枪映日,贼兴不义之师,欲杀我百姓,夺我城市,辽东都司上下十八万军民誓与贼不两立,誓与城共亡。贼急攻沈阳,我军倚城而战,枪铳火炮齐发,贼遗尸上千而去,贼见沈阳卫城大难取,转攻虎皮驿,贼派精兵,夜潜偷袭入城,指挥使武大同率领三千精兵,与贼死战至最后一刻,最后烈火焚城,三千精兵全部殉国。”

  “贼摄于我军勇武刚烈,誓死不降,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己有退意,我沈阳军上下恨建奴凶残,城防副司令戚金率武骧卫愤而出城与之野战于辽河之畔,我天子亲军上下一心,面对贼奴六十牛录一万八千人多围攻,面无惧色,以车营为阵,火炮枪铳齐发,大量杀伤贼兵,左卫白杆兵长枪齐出,冲杀乱贼队列。反复数次,与贼惨烈大战,贼兵既有数量的优势,又有五千弓箭手,武骧卫损失惨重,过半将士阵亡,适时城防司令贺世贤、东厂千户米柱指挥城头红衣大炮,猛轰贼众,贼死伤者众,惊曰天雷,心胆惧寒,争相逃命,武骧卫乘势掩杀,贼阵势不乱,溃不成军。”

  “悍将尤世贤、毛文龙适时率五千精骑分两路自城中杀出,冲击贼兵弓箭手大阵,与贼骑兵血战,最后将贼兵围歼,贼兵死伤枕籍,遗尸无数,心胆为之寒,当即北遁。巡抚袁应泰闻沈阳卫被围,心急如焚,率三万精兵出辽阳,驰援沈阳,于沈阳三十里外浅水原与贼两白旗万人遭遇,双方大战四个时辰,贼遗尸三千二百仓惶北去。”

  “沈阳之胜全靠皇天保佑,圣上英明,万众一心、上下将士用命,朝中诸公指示机宜,武骧卫及红衣大炮更是发挥中流砥柱之用,是战,斩贼一万三,生俘三千,粉碎贼所吹: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之神话,自贼以七妖言起兵作乱,陷大城有三,堡垒近百,掳走军民数十万,实是心腹之患,今日杀其兵二万,重挫其兵锋,实乃普天同庆之喜事,惜乎我军损折两万,精锐能战之兵损折殆尽,未能追杀贼兵,光复失城,救被俘百姓于水火……。”

  附录立功者名单一份。

  这将近两千字的战报读出,大臣们喜逐颜开,有经略熊廷弼、巡抚袁应泰、总兵贺世贤、钦差米柱联签名,不应有假的了,齐齐向皇帝朱由校进表祝贺道喜。

  方从哲道:“恭喜圣上,贺喜圣上,辽东军斩杀建贼上万,足以令其元气大伤,伤筋动骨,异日大军北上,犁庭扫穴,杀灭建奴,不在话下。”

  朱由校道:“全靠苍天眷照,祖宗保佑,将士用命,边关将士折损了两万人呀。”

  王象干道:“这对建奴的伤害更大,他们全民皆兵,不过十五万,现在折了两万人,这个伤害是无法恢复的。自萨尔浒之战以来的优势,他们没有了,现在不说进攻,就是保位这目前的状势就算不错了。”

  周嘉谟道:“我大明此战威震绝域,为二十年所没有,一扫边关诸军暮气难振之态,完全可以献俘太庙,告熟祖宗了。

  其它的各位官员,也纷纷的上表道贺,这个扭转乾坤的一战,这一战令建奴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战略进攻能力了。

  朱由校十分高兴,说道:“朕登未久,威德未厚,全靠各位大人辅助,始有今日之成,沈阳卫之战,我军阵亡两万之巨,可见其战惨烈,奏折上所可以者,各位大人议一议,宜从重封赏,勿使忠勇之士心寒。”

  众官尽皆称是,户部尚书道:“臣定当竭尽所能,就是搜刮国库,也要凑一百万两出来,犒赏这边关将领。”

  朱由校咬牙道:“内帑也出一百万两,这一次大胜前所未有,伤之也是巨大,这封赏宜厚宜从渥,特别是战死的忠臣们,如封赏不厚,定令天下臣民心寒了。”

  这魏忠贤道:“皇上,这奏折上说得明白,此战武骧卫和红衣大炮是关键,这武骧卫可以说是米柱复创,红衣大炮则是他力主购进,这个米柱当记首功,当然熊廷弼、袁应泰、贺世贤、戚金功劳也不小,宜封爵。”

  对此,这个内阁和大臣们想了想,觉得可以,但又怕封赏太滥,只同意封米、熊、袁三人。

  朱由校道:“就由吏部议一议。”

  太祖朱元璋将封爵标准定为“非社稷军功者不得封”,并在其法律《大明律》中明确规定“文官不许封公侯”。但到嘉靖时期,由于军功冒滥现象严重和武官地位低下,重文轻武体制建成,逐渐出现了武官难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勋臣以武职封爵为耻。

  这个文臣基本是没有生前获封爵位的,都是死后追封的,而在武将方面,生前获得封爵的只有宁远伯李成梁,这个戚继光威震绝域,其也没有爵位,只是太子少保。

  这封爵可是大事,米柱还好说,他算是武将,依太祖规矩,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武将以真正标准得到封爵的情况很正常,因为可以上战场立战功。文臣就不一样了,文臣上战场可以说是少见,毕竟专业不对口,术业有专攻,但也不是没有。文臣因军功封爵的,纵观明朝二百余年仅有三位,王越、王骥、王阳明,这熊廷弼、袁应泰以文臣封爵,这是了不得的大事,足以让他们列入名臣之列。

  经议,米柱封威远伯、熊廷弼封江夏伯、袁应泰封凤翔伯,这魏忠贤上表拍马屁曰:“圣上登基三月,就有此大胜,又有文武名臣涌现,乃是祥瑞,宜告慰太庙,加封尊号。”

  这是拍对了朱由校的屁股,尊号是皇帝活着的时候由臣子给他起的,阿谀奉承居多,他是心痒难搔。

  历代先皇是有尊号的,如万历神宗朱翊钧是: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短命仍泰昌光宗朱常洛也混了: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至于末代倒霉蛋皇帝崇祯,庙号思宗尊号庄烈愍皇帝。

  朱由校道:“这文武名臣涌现,确是国之祥瑞,寓意大明国富民强,将走向辉煌,至于这加尊号,如何敢当?”

  这是向大臣们讨封了,这方从哲立即进表曰:“沈阳卫之战打得建奴远气大伤,威震绝域,乃二十年未有之战功,宜加尊号威武。”

  这就是方从哲的小手段了,你打仗厉害,就给你威震,想混上文绩尊号,这是不可能的,武功归武功,文治归文经。

  像米柱封威远伯、熊廷弼封江夏伯、袁应泰封凤翔伯,用的都是武臣武将封号,米柱是不会介意的,但熊袁二文人,顶着一武将封号,难免叫同行相轻,文贵武贱。

  朱由校没有这么老奸巨滑,而这个魏忠贤则是睁眼瞎,听不懂文人们的这些小道道,尽皆称善。

  王安心情大好,说道:“老魏呀!你选了一个好孙婿,可以含饴弄孙,百年无忧矣!”

  魏忠贤笑得合不拢嘴,说道:“全靠大家带掣。”

  这时当值大汉将军报曰:“上万百姓聚在承天门,向皇帝陛下宣誓效忠。”

  这承天门在日后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子,天安门。

  众臣尽皆动容,还有这等盛事?百姓主动向皇帝宣誓效忠,这可是少有的盛事呀!大治之兆。

  朱由校大喜:“朕瞧瞧去。”

  这如此盛事,怎能少了凑趣拍马屁的?群臣道:“同去!同去!”

  王安大声道:“起驾承天门。”

  这皇帝往外庭,是有一套仪仗卤薄的,但是这个朱由校不等这一套,率先而行,兴冲冲的往外跑,大臣和侍卫们只好跟着往外跑,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像过年一样高兴,这可真是盛事,万历四十七来,只有百姓和太学生聚在承天门外骂娘,骂皇帝的,这向皇帝宣誓效忠的,当真少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