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第六十八章 辛苦钱

《大时代里的小人物》第六十八章 辛苦钱

作者:孟夏春晓 字数:2216 书籍:大时代里的小人物

  孟春晓苦口婆心地劝道:“娘,我二嫂说,这些钱是我二哥临走前留给她的,本来是让她买衣服当零花的,她没舍得花一分钱,都寄给二哥了。她就怕我二哥在那边不舍得花钱,怕他饿着冻着。娘,这么好的儿媳妇儿你还要咋样?就是为了我二哥,你也不能这么说二嫂啊!”

  老娘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说,瞪了他一眼,扭头就走,“反天了,反天了,连你也摆布我。”

  孟春晓有些后悔,似乎刚才的话说重了,于是追上老娘,“娘,你别生气,你干啥去啊?”

  老娘甩开他的手,没好气道:“我去做饭,省得你二嫂回来饿肚子。”

  孟春晓愣了愣,随即摇摇头,这个老太太真是的,刀子嘴豆腐心,也不是不讲理嘛。

  只是以他对老娘的了解,老娘大半不会长记性,说不定过两天又故伎重演,拿着放大镜到处挑苏梅的理。

  如果二哥在家还好些,中间有个缓冲,老娘总不能让二哥夹在中间难做人吧。可现在二哥不在家,没人能说得动她,可以预见苏梅肯定要受委屈。

  一边是老娘,一边是老妈,他到底要帮谁?愁死了!

  怎么办呢,分家?或许这是最好的办法。

  但分家也得等二哥回来才行,再说二哥还不一定乐意呢。

  好在高考结束了,他至少能在家呆一个多月,只要他在,肯定不会让苏梅被老娘给欺负了。

  家里一共有两口锅,一口在正房的正间里,一进门右手边就是灶台,另一口在西厢房,苏梅就在这里做豆腐。

  孟春晓进去看了,多出来不少东西,一个不大的石磨,用来磨黄豆,还有一个木制的模子,用来将豆腐压实成型。墙根还堆了两麻袋黄豆。

  剩下的都是些小家伙什,像木头勺子,木桶,过滤用的木筛。

  天井里挂着几块滤布,估计是苏梅临走前洗干净晾在这的。

  东厢房现在被三姐儿给占了,里面摆着两台缝纫机,三姐儿正跟她的一个姐妹在里面研究怎么做衣服。

  四姐儿上个周参加了中考,现在已经放假了,可也没闲着,拿着他的高中课本在预习呢。

  正要往她跟前凑,却被她嫌弃地赶出了门。

  转了一圈,发现全家有一个算一个,属他最清闲。

  夏天太阳落山晚,家里的大座钟已经敲了七下。

  听到大门口的响声,孟春晓一溜烟跑出去,“二嫂,你可回来了,咋这么晚呢。”

  苏梅笑着说:“豆腐早就卖完了,我顺路去收了点黄豆,耽搁了一会儿。三儿,考得挺好的吧。”

  “嗯,挺好的,不出意外的话,我能给你拿个状元回来!”孟春晓对老娘都没说这话,可当着苏梅的面,他就忍不住夸下海口。

  “状元,啥状元,文昌县的状元我可看不上眼,怎么也得个地区状元。”苏梅其实累得够呛,现在只想往炕上一躺歇歇,不过看小叔子兴致不错,也就笑着陪他唠两句。

  孟春晓看她满头是汗,刘海被汗水打湿,凌乱地贴在前额上,忙说:“二嫂,你快去洗洗吧,车子我帮你弄进去。”

  “没事,我来就行。”

  “不用不用,我来我来。”

  两个人就在门口争执着,如果换做两年前,苏梅说不定会揪着他的脸蛋把他赶进去,可如今小叔子都长成大小伙子了,比她高大半个头,她可不好意思再揪他脸了。

  最后她没拗得过孟春晓,不过也没走,在一旁扶着三轮车上的家伙什。

  这些家伙什可是她花了六十多块钱请人专门打造的,金贵着呢。

  “二嫂,你从哪弄了这么一辆三轮车,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

  “这是我二舅托人在废品站淘的零件组装的呢,骑起来稳当,装的也多,哪有你说的这么赖。”

  “杨校长身体还好吧?”

  “哎呦,三儿,咋又改称呼了,以前不是一口一个二舅的叫着么。”

  孟春晓被她说得脸一红,讪讪地笑笑:“当着你这个真外甥女的面,我可不敢冒充假外甥。”

  苏梅笑着说:“我二舅身体好着呢,天气暖和,腿也不疼了。上次我去的时候还念叨你呢。”

  “我抽空去看看他。对了,二嫂,赶明天起,我和你一起去卖豆腐,明天回来的时候,我顺路就去杨校长家。”

  “哪用得着你,我自个儿就行,你刚考完试,在家好好歇着吧。”

  孟春晓将三轮车靠在墙根上,搬起装豆腐的木框子,说:“我也不白去,你得给我工钱,不多,每天管我三根冰棍,这俩月馋死了。”

  “拉倒吧,我可请不起你这个大学生。”苏梅当然知道他要工钱也就是嘴上说说而已。

  孟春晓很认真地说:“二嫂,我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让我去吧,用城里人说,这叫体验生活,新鲜着呢。”

  苏梅听他说话一套套的,好笑道:“行行行,到时候你别喊累。”

  晚上纳凉的时候,他说明天要帮苏梅做豆腐,苏梅怕他起不来,也没答应。

  第二天凌晨,鸡还没叫,苏梅就摸黑爬起来,稍微梳洗一番,轻手轻脚地去了西厢房。

  孟春晓迷迷糊糊听到外面的动静,立马睁开眼睛,趴在窗户上看到西厢房点了油灯,打了个哈欠穿上衣服。

  “二嫂,这才几点你就起来了?”刚才路过座钟时看了一眼,差十分钟三点半。

  苏梅懊恼道:“昨天有点累,都睡过头了。”

  “啊,这还叫睡过头?”

  苏梅将隔夜发泡好的黄豆捞出淋干,往石磨上倒了一小半,“我平时三点就起来,今天晚了一刻钟呢。”

  看到苏梅要推磨,孟春晓忙抢过石磨的手柄,“我来我来。”

  苏梅在一旁指点他:“别这么快,慢点能磨得更碎,不浪费。”

  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

  做豆腐可是个累活儿。

  光磨豆子这么一个步骤,孟春晓就累得胳膊都酸了。

  等所有的黄豆都磨成豆浆后,苏梅把豆浆倒进锅里,然后慢火熬煮,直到表面结了一层薄薄的豆油皮。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得让锅里的豆浆自然冷却,家里也没温度计,苏梅只能将手指伸到豆浆里试温度,一连试了七八次,每次都把她烫的呲牙咧嘴。

  孟春晓在一旁看得有些心酸,说:“二嫂,到了县城我去买只温度计,以后别用手试了。”

  苏梅笑着说:“一只温度计老贵了,没事,我皮糙肉厚。”

  俩人有一句没一句聊着,等豆浆冷却够了,苏梅先舀出一木桶豆浆。

  “二嫂,怎么不都舀出来?”

  苏梅说:“锅里的豆浆用来点豆腐,木桶里的豆浆过会儿做豆腐脑,咱们六点走,七点到县城,正好能赶上饭点。”

  “你还卖豆腐脑啊?”

  “那可不是。我刚开始只卖豆腐,累死累活一天下来也赚不了几块钱。后来有个大婶指点我说,早上早点去县城卖豆腐脑儿,能赚一点是一点。我这两天发现,其实豆腐脑儿比豆腐好卖,还赚得多。”

  苏梅嘴上说着,手上也没停着,往锅里倒了小半盆卤水,然后用勺子缓缓滑动豆浆,让豆浆和卤水充分混合均匀。

  苏梅将舀出来的豆浆做成豆腐脑,孟春晓近水楼台先得月,盛了一碗,弄了点酱油和葱花儿,先把肚子填饱了。

  又等半个小时左右,锅里的豆浆逐渐凝固。俩人合力将凝固的豆腐倒到蒙着滤布的模子里,用力压实成型。

  不算泡豆子这些前期准备,光这一套下来,就花了三个小时。

  做好豆腐后,一刻也不能耽误,将豆腐和装豆腐脑的木桶装上三轮车,然后急匆匆地赶往县城。

  (求收藏,求推荐!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