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琉璃满京华 第三百九十五章 乌金石

《琉璃满京华》第三百九十五章 乌金石

作者:衣布衣出 字数:1893 书籍:琉璃满京华

  原本曲江和关本和正在商量,关家需要抽调多少工匠和工人来京城,以供调配使用。听得夏梓堂这么一问,两人都是愣了愣,曲江才失笑道“咱们真是忘了时辰了。”

  说着起身,拿起夏晏清给出的那份计划书,冲着夏梓堂扬了扬,笑道,“令妹已经把事情分说清楚,还有相应的文书,本官大略看过,写的极是详细。我和关老员外只是心中高兴,意犹未尽而已。走了走了,今日本官做东,请各位吃顿便饭。”

  关本和连忙站起发声“那哪成?来者是客,理应老朽招待各位。”

  夏梓堂也跟着起身,推辞道“卑职和邵校尉午后还要当值,今日就不打扰了,望大人和关老员外见谅,容我送小妹回府。”

  曲江、关本和几人也是无奈,他们商议的事情,主要还是围绕着夏晏清提出的方案进行。

  若是寻常的商务活动,甚至官场上的公务,大家议完正事,去吃个饭、小酌一番,那都是正常程序。

  奈何此事的正主是位女子,总不能事情做完,他们一群大老爷们闹哄哄的去吃饭喝酒,却把给了他们大帮助的女子撇在一旁。

  所以,已经好多次了,次次都这样,说完事情,不管什么时辰,都得各自打道回府,着实扫兴。

  好在今日收获颇丰,就算各自回府,这份好心情也是抹不去的。

  夏梓堂、邵毅和夏晏清这一行人,夏晏清的马车在中间,邵毅和夏梓堂一边一个骑马随行,前后各有两名护卫,再后面是他们两人的小厮,这份气派很是让路人侧目。

  夏梓堂这里一边走,一边还隔着马车的轻纱窗,问马车里的夏晏清“小妹,你给他们说什么了?我瞧着他们看你那眼神儿,你若是肯收徒,怕是当时屋子里七个人,不分老幼,都要拜你为师了。”

  夏晏清坐在马车里,很是翻了翻白眼,说道“哪有四哥说的那么严重,只不过是朝廷的差事有了能继续下去的眉目,大家都能交差,也能获利。仅此而已。”

  亏他也敢说,人家两个朝廷官员,还有关家祖孙三代人……都拜师?脑子进水了吧?

  “嗯嗯,”夏梓堂骑在马上,腰背笔直,面色严肃,口中的话却甚是随意,“四哥听出来了,小妹今日的教导让他们获益匪浅,他们满意着呢。”

  夏晏清“……”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妹控吧?每次她这里做出点什么事情被人称道了,夏梓堂那表情,比他自己连升三级都要高兴。

  马车的另一边,邵毅则是问的他送来那两本书“那游记和风物志,夏姑娘可曾看到有用的东西?若有的话,我让人给夏姑娘寻来。”狗腿味十足。

  这个还真有,夏晏清侧头,从马车的轻纱帘望出去,说道“那本游记中有记载,一个叫做东溪的地方有种乌金石,当地人用来做饭烧炕,燃烧时火力很猛。待我把这两本书看下来,若还有别的可用之物,方便顺路一起寻来。”

  “东溪吗?”邵毅说道,“在西北方向,距离京城不算太远,几天的路程。夏姑娘若是不急,等一等也可以。若是急着用,单为这个去一趟也是可以的,不费事。”

  夏晏清想了想,说道“若是这样,那就去一趟吧。待我回去把那一篇游记抄录下来,让四哥给邵公子捎去。”

  邵毅点头应下。

  这所谓的乌金石,应该就是煤炭。在夏晏清那个时代,宋朝之前有少量应用,大量普及却是在明清。

  这里的情况还不清楚,也有可能这种乌金石,只是当地人偶尔得到几块,在荒僻乡野之家得以应用。但因消息闭塞,交通不发达,煤炭又没形成大批量开采,所以才没有广为人知。

  如果真的找到煤矿,玻璃池窑的燃料问题就简单多了。

  …………

  成郡王和南北通货行也打算研制连续投料玻璃技术,所以对关家修建的作坊都有关注。

  这一天,曲江早早就到了,接着夏晏清的马车也驶进去了。这些人在关家作坊一直过了午后,才各自散去。

  成郡王和南北通货行各种猜测,他们是否已经在研究方向上有了进展?

  否则,关家圈出来的这片地,只修建了两排管事房,别的几座作坊都未完工,曲江这样的朝廷重臣,还有夏晏清一个年轻女子,怎么会带着人来这里?

  只是接着再盯下来,却让他们疑惑了。

  曲江回去之后,竟是没了后续,不但他自己没再去关家作坊,将作监的工匠也都窝在将作监,没一个动窝的。

  而关家那里,也是让他们颇为不解。

  这一趟三方碰头之后,不但曲江那里没动静,关本和和关云升竟也在收拾东西,看那样子,是打算把关家两个小的留下,他二人要回北河府了。

  依照曲江和关家的反应,竟是玻璃研制这事项,短时间内不打算动作了。

  成郡王和南北通货行两方人做出这个结论之后,放心之余,又稍有些失望。

  虽然他们两家的玻璃并不很落后,清韵斋出售玻璃之后不久,他们也相继开始制作。但论起玻璃的本源,却是在夏晏清那里。

  如果对于连续投料技术,连夏晏清也没有想法的话,他们这里怕是也很难有进展。

  而且,这项研究如果迟迟没有动作,窑炉都不会点火,那么他们想制造的意外,就完达不到效果。

  没有火灾等恶故,也就没有理由阻碍关家的琉璃瓦向外扩张。

  这两家没了指望,一边闹心着,一边敦促自己的玻璃工匠,加紧研究玻璃新技术。若是夏晏清在这上面没有思路的话,没准儿他们能走在前面,抢到这个先机,用他们低廉的价格,提早一步把清韵玻璃行挤垮。

  他们哪里知道,曲江回去之后,已经召集相关人手,拿着夏晏清给出的计划书,依照里面的各项记述,和对应的草图、各种图例,开始设计连续式池窑。

  同时,鼓风专业的工匠,也开始进行窑炉的鼓风和引风设计。

  一旦把夏晏清提出的多点供热、炉膛式融化池,以及利用烟道预热鼓风等等,部设计出来,图纸交到关家手中,就可以照图修砌池窑,进行接下来的投料试验。

  可以说,池窑技术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关家那里,当然也不是成郡王等人打听的那种情况。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