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冉魏霸业 第0070章 拓跋什翼犍

《冉魏霸业》第0070章 拓跋什翼犍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字数:2889 书籍:冉魏霸业

  在战斗结束之后,赵军一如既往地不留一个俘虏,全都坑杀了。

  看着在大坑里面哀嚎的鲜卑人,石闵若有所思,但绝不是在怜悯着什么。

  当他们拿起武器与自己血战的时候,便必须要做好这样的觉悟。当然,做俘虏,投降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必须要在战前直接投降!

  过了好一会儿,李农这才拿着一份战报上来。

  “大都督,此战,我军一共阵亡将士5422人,重伤(致残)者不下六百人,轻伤者不计。而鲜卑人,共计被斩首三万有余!”

  李农红光满面地道:“大都督,这真是十数年难得一见的捷报啊!”

  对北方的鲜卑人,赵军能一战而歼敌如此之多,的确是难得一见的捷报。

  石闵微微颔首,没有说话。

  这时,又是一骑飞来。

  “报——大都督,邺城急报!”

  邺城?

  石闵愣住了,随即接过了那个小校递过来的急报。

  “是何事?”李农疑惑地道。

  石闵将手中的急报看了一边,随即又递给了李农,眯着眼睛道:“西征凉国的军队战败了。败于三水,我赵国西征之军折损过半!”

  看过了这份急报,李农顿时愣了一下,说道:“大王的意思是,让我们撤兵?”

  闻言,石闵嘴唇一抿,轻声道:“大可不必。我这就拟一份奏牍,言明我征北之军已经败鲜卑人于土狼峰,斩首三万有余,即将兵临盛乐城下!也好询问大王,是否继续进击盛乐,一战而下!”

  “善!”

  李农显得很兴奋。

  不能怪他和石闵不厚道,而是羯赵国此番出二路大军,一路征西,一路征北,总有高下立判的时候。

  现在征西之军被大败而回,而征北之军大获全胜,还将攻克敌国的都城!两相比较之下,征西之军自然是相形见绌的。

  而大获全胜的征北之军,在凯旋归来的时候,石虎岂能不大加封赏?

  代国,盛乐。

  代王拓跋什翼犍高坐上位,扫视着颇为简陋的大殿上的群臣,随即沉声道:“诸位,前线败绩。我代军败于土狼峰,折损军马三万,现在大将军独孤信正在收拢溃兵,往盛乐这边赶回来!寡人欲再举兵数万,以击败来犯的赵军!”

  “不可!万万不可啊大王!”

  “有何不可?”

  拓跋什翼犍的这话刚刚说出来,作为太尉的梁盖便站了出来,行了一下抱胸礼,说道:“大王,敌军势大,来势汹汹,现在他们又有土狼峰之大胜之势,携大胜之势而战,必气势如虹也!”

  “太尉大人又何必长他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呢?”

  拓跋什翼犍一副不悦的模样,说道:“赵军现如今固然是势如破竹,但毕竟只有七八万的兵马。我代国,数十万之民众,控弦之士不下二十万,如何不能战而胜之?”

  闻言,梁盖不由得苦笑着道:“大王,我代国虽然号称有控弦之士二十余万,但是能真正对我鲜卑人心悦诚服,忠诚于我代国的部族又有几个?”

  “我代国境内,不乏汉人、匈奴人、乌桓人和丁零人等异族,可是他们表面上臣服于我代国,实际上仅仅是大势所趋!若是我军不败,则他们会锦上添花,倾囊相授,但是,现如今我军已经败于土狼峰了,如之奈何?”

  “那么依太尉大人你的意思,是让寡人投降,降赵吗?”拓跋什翼犍大为不满地道。

  拓跋什翼犍早就对梁盖不爽了,若不是顾忌到他在拓跋鲜卑部的声望,还有其手中的兵力,梁盖可能早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想当年,拓跋什翼犍的长兄拓跋翳槐继位,便派年仅九岁的拓跋什翼犍到后赵作人质,请求和好。随同拓跋什翼犍前往后赵的有五千多家,拓跋什翼犍在后赵一住便是十年!

  建国元年(338年)十月,拓跋翳槐病危,临终前遗命诸部大人,一定要迎立拓跋什翼犍继位,社稷才可安定。

  拓跋翳槐死后,梁盖等人认为旧主新丧,而拓跋什翼犍离国尚远,怕其到后会引起变乱,便准备重立新君。拓跋翳槐次弟拓跋屈,刚猛多诈,不如拓跋屈弟拓跋孤仁厚,便杀拓跋屈而立拓跋孤,拓跋孤不同意,亲自到后赵请拓跋什翼犍回国。

  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在繁畤城以北继位,时年十九岁,改元建国,并将一半国土分给拓跋孤。

  因为梁盖这些人的缘故,拓跋什翼犍差点不能继承代王之位,你说他能不气吗?

  梁盖沉默不语。

  这时,从王位的左侧,忽而响起了有节奏的拐杖敲击地板的声音。

  群臣寻声看了过去,只见从珠帘那里,钻出来了一个风韵犹存的妇人。

  “臣等参见太后娘娘!”群臣山呼道。

  拓跋什翼犍对于自己的母亲王氏还是颇为尊敬的,故而在第一时间,便站起身,行礼道:“儿臣见过母后!”

  “大王,老身听闻赵人败我代军于土狼峰,即将越过繁畤,直奔我盛乐而来,不知道是也不是?”王氏慢条斯理地问道。

  “是的。”拓跋什翼犍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不知道大王你打算如何应对?”

  闻言,拓跋什翼犍沉吟了一下,随即道:“回母后,儿臣想要再举兵,击败来犯的赵军。”

  “……”

  王氏沉默了一下,又扫视了大殿上的群臣一眼,说道:“老身本来是一个妇道人家,按照中原的礼仪,汉人的那些规矩,不应该插手国家大事的。但如今国家有难,老身作为大王的母亲,不得不站出来说一说自己心里的想法!”

  “母后但说无妨。”

  “大王,不知道你认为,我们鲜卑临时征召而来的各部兵马,对战来势汹汹的赵军,能有几分胜算?”王氏反问道。

  “这……我代军的兵力要多于赵军,而且多为骑兵,有利于原野上作战,有地利。如今,乃是秋冬交替之际,中原人都不擅于冬季作战,但我鲜卑的勇士们能适应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有天时。而且,现在是赵人来犯,我代国上上下下自当众志成城,有人和!”

  “《孙膑兵法·月战》说: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现在我代国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有,何以不能战而胜之?”

  看着拓跋什翼犍这么踌躇满志,信誓旦旦的模样,王氏不由得一脸失望之色地摇摇头道:“大王,你实在是太令我失望,令我代国的臣民失望了!”

  “母后你何出此言啊?”拓跋什翼犍愣着道。

  “国家伐战之事,岂有这么简单的道理?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赵人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至于你说的什么天时地利人和,这些老身不是很懂,但我只知道一点,那就是,我们代国,我们拓跋鲜卑,经不起这般的折腾了!”

  “光是土狼峰一战,我代国便折损了三万多的将士,其中我拓跋部的勇士便战死过半!我们拓跋鲜卑部,不过四五十万人!男丁死一个就少一个,能经得起这般的折腾吗?”

  王氏不由得痛心疾首地道:“这是在用美玉在撞击石头!这是不值得的事情!即便你能再次举兵,击败了来犯的赵军又如何?赵国乃是中原之大国,七八百万的人口,随时能够动员百万人以上的大军!”

  “你能打败他们一次,能打败第二次,第三次吗?我们鲜卑人是消耗不过他们赵国的!而且我们鲜卑人的勇士,是死一个少一个,没有了这些勇士,你拿什么当这个代王?我们拓跋鲜卑部拿什么去震慑各部的宵小?”

  “母后说的有道理,儿臣受教了。”拓跋什翼犍一脸愧色地道。

  这时,太尉梁盖垂手道:“太后所言甚是!臣听闻,此番赵军的统兵大将,乃是石闵!石闵是何许人也?此人虽然年纪轻轻,却是一个能征善战之辈,是被石虎所倚重的大将。能在断水的困境之下,还能败我代军,此人的能力可见一斑!”

  “噢,是石闵?”

  王氏闻言,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道:“对于此人,老身倒是略有耳闻。昌黎之战,赵军差点被打得大败,若非是石闵力挽狂澜,可能赵国现在都没有办法发动针对我代国的这场战事了。”

  “是的。”

  梁盖颔首道:“石闵此人,当真是一个常胜将军!别的不说,就是去年的赵国征南之战,他便大放异彩,沔南之战,以少胜多,斩晋将蔡怀,杀晋军两万。接着邾城献策,迅速攻破东南坚城邾城,而后更是在葫芦口力挽狂澜,以火攻之计,杀死晋军四万人!”

  “这样的一位名将,想要战胜他,谈何容易?”

  闻言,王氏点了点头道:“赵国能有这般的名将,倒真是石虎与赵国的福气,却是我们代国的大不幸啊!”

  这时,拓跋什翼犍垂询道:“母后,既然不能与赵军再战,那么不知道我们要如何应付即将来袭的赵军呢?难道要跟梁盖说的那样,向赵人投降吗?”

  “不。”王氏摇摇头道,“不必如此。大王,难道你忘了我们鲜卑人的习性了吗?”

  “……”

  拓跋什翼犍闻言,迟疑了一下,随后道:“母后,你是说,迁徙?”

  “不错。”王氏幽幽地叹了口气道,“大王,老身知道你心有不甘,但是大势所趋,强求不得!我鲜卑人本是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是我们的习性,没必要跟赵人死磕到底。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大王,你还记得老身跟你说过的那些话吗?”

  “国家自从前代,以游牧为生。现在处于国事变乱之后,基业不稳固。如果筑城池居住,一旦敌寇前来,难以仓猝转移!大王你于是在建国二年取消了定都的计划,但是今年的春天,你便迁都于云中郡的盛乐宫。这才招致了赵军伐我代国。”

  王氏闭上了眼睛,说道:“大王,我不是在指责你什么。现在大敌当前,唯一的对策,便是避而不战!等到赵军的粮草消耗干净了,又没有了补给,他们自然会退去的。”

  “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