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之长嫂难为 第四章 靠山屯

《穿越之长嫂难为》第四章 靠山屯

作者:柚皮 字数:1860 书籍:穿越之长嫂难为

  后来给李氏办丧事时吃了不少,这二十多斤荞麦面就是吃剩下的。

  这还是好多人都去自家里吃的,这才省下来这么多。

  就算有了粮食,薛一梅也不敢多吃,李氏死后,也遵从以前的习惯,每天只吃一顿饭。

  下午四点多才吃,也只是搁点儿葱花、加几刀白菜的面糊糊。

  可这二十多斤荞麦面能吃多久?

  就这也欠了五两银子的外债,主要是给李氏买棺材、买孝布和办丧事时屯里人买菜用的,怎么也得管两顿饭不是?

  靠西墙还有三四十棵大白菜,用口袋盖着,原本有一百多棵白菜,办丧事时吃了不少,另外还有几捆干葱。

  白菜和干葱是院子里栽种的,薛一梅都不舍得吃,只是每顿饭切两刀,多少有点蔬菜和调料,她也就知足了。

  本来家里还有几个萝卜,办丧事时全都吃了,白菜大家都没舍得吃,给傅家留下不少。

  西屋的西墙,有两口粗瓷缸,一口大缸里积着多半缸酸菜,上面用一块石头压着,但现在还不能吃。

  因为食盐太贵,吃的都快没有了,因此傅家也没有腌制什么咸菜。

  墙角堆着几个筐子、篮子、铁锹、铁镐、斧子、镰刀、捕兽夹、打猎的弓箭、麻绳等物,这些东西是家里目前最值钱的东西了。

  薛一梅看了看天色,估摸着屯里人都起来了,就从锅里舀了些热水掺着凉水洗了把脸,拿了一把铁锹和新缝的棉手套,解开堂屋南门上的绳子打开了堂屋门。

  她带上棉手套,用铁锹将堂屋里的泥土、冰雪和稻草都铲到了外面,将堂屋打扫干净后,回身用绳子将南门又系上了。

  南院不算小,足有一亩多地。

  从堂屋门口延伸出去直到院门,是一条两尺多宽的石子路,中间通向西南墙角的茅房和厢房。

  紧挨着茅房是两间简陋的厢房,没有窗户只有窗户框的那种。

  宽宽的屋檐下也铺了石子,和茅房的石子路连在了一起,两间厢房里堆满了柴火,软硬柴火都有。不仅如此,院外还有两大垛柴火,从这也看出原主是个勤谨人,早早地将柴火就预备下了。

  西厢房到正房和中间石子路之间的所有地方,种了十几个菜畦,边边角角的还种植了一些小葱,这也是傅家现在能有葱吃的原因。

  石子路东边,每年都种植些高粱,高粱收完后再种些白菜,因此现在东边都是一个个砍了白菜后的菜畦,再加上西边的十几畦白菜,家里到现在也才能有菜吃。

  高粱今年收成不算好,打了才三十多斤,也算是两亩地之外的收入,多少能吃些日子,相当于救命的粮食。

  可惜,打的太少了,但总比挨饿强。

  不过,今年打下的高粱,薛一梅为了给李氏买药都卖了,等李氏察觉时,薛一梅已经把药熬好了,可能就为这李氏才活不下去了吧?在她看来,她把孩子们的救命粮糟蹋了,作为母亲来说,心里一定会痛悔不已吧?

  薛一梅到了这里才知道,村西家里的那两亩地,每年都是一亩种春小麦,一亩种高粱。

  现在的粮食产量都很低,一亩地最多的也就能打一百多斤,这还是碰上年成好、产量高的年份,年景差、产量低的也就七八十斤,五六十斤不等。而交给朝廷的赋税是七三分,也就是朝廷七分,农户三分,如果家里地少人口多,根本就不够吃。

  傅家的两亩地,最多也就能产一百二三十斤粮食,去除朝廷的赋税一百多斤,家里也只剩下二三十斤粮食。这还是顿顿掺着野菜吃,再加上山里采摘的山货卖钱换取的杂粮,能贴补一下家里,不然全家人早就全都饿死了!

  傅家前后的院子是用高粱杆围成的一人多高的篱笆墙,院门是用几块木板钉成的,门框是两根粗壮的木头,看着还算结实。

  靠山屯家家户户家境都差不多,屯里的房屋大都是茅草房,院子周围围的也都是木栅栏或者高粱杆篱笆墙。

  其实,在靠山屯,就算是里胥家,院子也都是围的木栅栏或者篱笆墙。

  傅家在公公傅有海去世前在屯里也算是中等人家,他和儿子傅松常去山里打猎,勉强能混个温饱。

  可惜随着傅有海的离世和傅松三年多的杳无音讯,傅家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而李氏的去世,更是雪上加霜,傅家已经跌落到屯里最底层了。

  在院门口的两边,距离院墙三米远,堆着两大垛码的整整齐齐的柴火垛,都是用斧子劈好的整齐的木头,这些都是原主薛一梅入冬前预备下的,就算冬天不去砍柴,也够家里烧一冬都富富有余的了。

  右边柴火垛的旁边,是一个不小的粪堆,是由沙土、树叶、人的粪便混合而成的。

  薛一梅拿着铁锹将院内石子路上的积雪铲到两边,等石子路上的雪铲出一条道来,就解开院门门栓上的绳子,将院门打开,开始铲通往屯里小路上的积雪。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了,风雪也停了下来,远远望去,昨夜风雪肆虐过的山坳完全被一片冰雪覆盖,四周的山峰白雪皑皑,简直就是冰雪的世界。

  从山坡上看去,靠山屯家家屋顶上的烟囱都升起了袅袅炊烟,屯里也传来了鸡鸣犬吠,家家户户的男人们开始打扫积雪,屯子里渐渐的有了人声。

  靠山屯八十多户人家坐落在东南方向的山脚下,在屯子的正中间,有一条自东向西相对宽敞的街道,也是屯里唯一一条铺着石子的街道。

  这条街道直通山里的一条不算宽阔的山路,山路的尽头是南北向的宽阔的官道,官道往北不远就是康平镇。

  傅家在靠山屯东北角的一个缓坡上,距离屯里远了些,跟屯里最靠东的李奶奶家和张家也有二百多米远。

  傅家是后来的,傅有海带着妻子李氏在靠山屯定居也就才十几年,因此傅家的房子盖在了最外围。

  屯里的里胥叫李勇生,李家在屯里的中间位置,薛一梅要想找里胥修房顶,就得走半个靠山屯才能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