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贞观留学天团 第419章 曲江偶遇

《贞观留学天团》第419章 曲江偶遇

作者:雪无痕a 字数:2185 书籍:贞观留学天团

  一过二月,天气渐暖。靠近曲江的地方,垂柳已经露出了一些鹅黄,远处的草地上偶尔也会吐出几丝嫩芽。

  尤其难得的是,干旱了一个冬天的关中大地,居然轻轻的飘了几丝雨,正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

  曲江冰开,偶尔几只鸭子从水面上飘一般游过,划起了一丝丝涟漪。于是站在湖边的踏春的女子似乎在这一圈圈涟漪所影响,心湖也跟着不平静起来。

  这时候往往有一些书生或者贵族公子从旁边走过,衣带轻飘,多了几分风流倜傥的样子,引得那些女子不时的注目观看。

  有时候也会有画舫从湖中滑过,船上也不时会传来一阵阵的调笑与娇嗔,伴随着琴声在湖畔悠扬起来。

  黄伯玉本来不打算来这儿的,可是也架不住程处嗣和李德奖等人的催促,于是便跟着过来。他其实也想见识一下大唐人的娱乐生活,是不是真的像小说和电视剧里边那样雅致。

  至于去画舫,还是免了吧,他还真的没这个兴致,画舫上的歌姬也不过都是十四五岁的小女孩,再多一点也超不过二十,也不知道这些牲口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其实也仅仅只是好奇而已,如果真的谈起享受来,现代社会的娱乐生活比大唐丰富的多了。要说比较起来,大唐的娱乐生活唯一一点就是比较重视品位,不像现代社会,全部是快餐文化。

  喝一般酒也要有一个讲究,听一首琴曲自然必须要有一个打着文化旗号的因由。尤其是在狎伎这方面,并不像现代社会那样完全成了金钱的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

  光有钱肯定是不行的,至少你还得有点才华。

  可是黄伯玉一起的这几个货全都是将门之后,跟他们的父辈一样,整天忙着练武艺,哪有时间能够安下心来认真读书?或者说家庭里边就没有读书的气氛。

  当然也有不怎么讲究文才的,但是这个事情就讲的是一个意趣,没有了那个意趣,所有的女子岂不是都一样了?即便是对方有意,他们却不乐意了,好歹都是公爵的后代,怎么也得有点面子不是?

  任何时候,冒充一下文化人,似乎都是大家的乐趣。就像现代社会,闲暇之余,总要谈一点与文化的有关的话题,似乎只有这样才显得这个人有档次,有品位,有修养。

  要么谈一下诗歌,不懂诗歌谈一下书法,不懂书法谈一下心灵鸡汤,如果连心灵鸡汤也不会,拿起手机乱拍一阵,也算是摄影了。

  于是拍出来的照片不叫照片,而叫做作品,相互之间不称呼朋友,而是称呼为老师。

  一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树上开满了摆着各种姿势的大妈,树下趴满了各种举起相机拍照的大叔。

  仔细想想,不管是在现代社会还是大唐,人的这点爱好似乎就没有变过。就像眼前的这几位,也想要做两首好诗,换得那些画舫上的女子的青睐。

  看着眼前一搜搜画舫划过,身边这几位将门子弟急得抓耳挠腮,居然做不出一种合适的诗来。

  这时另外一群人走过来,为首的一人正是杜如晦的儿子杜构,京城杜家的牌子自然好使,身后自然少不了一堆跟着捧哏的人。

  只是身后那一群人,似乎有几个身材矮小,面目黝黑,显然是南方的少数民族。

  杜构见了黄伯玉,自然有几分畏惧。当初他和韦挺,王麟,裴律师等人一起遇到黄伯玉,还跟着嘲笑了黄伯玉一次,结果韦挺后来就发生了那件诡异的事情。

  据说到现在精神还没恢复正常。

  只不过今天这种场面下见了,他心里多多少少也是有了几分底气,黄伯玉总不至于在今天这种场合和自己过不去吧,再说了杜荷不是已经带着他说和了吗?那就是早应该揭过去了。

  的确那件事情黄伯玉早已经忘记,于是双方便打了招呼,原来身后跟的那几位,却是耿国公冯盎带来的。

  冯盎在去年十一月来长安,向李世民表示了臣服的意思,然后就回去了,留下了一个长子冯智戣在这里做人质。反正他儿子多,十三个儿子,留一个人不算什么。

  世家的牌子还真的好使啊,冯盎这才走了有多长时间?也不过就是一两个月吧,他的儿子居然和杜构打的火热,到了一起上画舫狎伎的地步了。

  “江夏侯可是要上画舫吗?不知江夏候看上哪一艘船了?今天小弟请客如何?”

  虽然说杜如晦和程咬金等人也都算是李世民的亲信,但是这亲信之间彼此还是有着差别的,毕竟杜如晦那是世家出身,而他们则是平民阶层。

  杜构的大哥杜荷倒是平时和程处嗣等人有些往来,而杜构则是和他们分得很开,很少一起来玩。

  所以他们也并不领这个情,程处嗣摆了摆手,“不用了,我们不上了,就陪着伯玉在这里走走。”

  杜构当然知道黄伯玉是这一群人的头领,自然也就看着黄伯玉。黄伯玉也是笑了笑,“我现在好歹还挂着个官身,上这船倒是有点不太方便,就不去了。”

  这话说的也是有点道理,他们几个好歹都是少府监的主要官员,怎么说也算是朝廷命官,国家工作人员,如果上画舫狎伎,被御史台的那帮家伙知道了,估计明天又要弹劾了。

  虽然说那种弹劾一般不起什么作用,但是总感觉就像癞蛤蟆掉脚面上,虽然不咬人,总觉得磕碜。

  杜构一看黄伯玉的态度,便知道他们有顾忌,也就不再勉强。可是他身后的那个冯智戣可是不知道这些,“这位兄台若是需要作诗,杜兄这边可是有几位大才,可以代为捉刀。”

  黄伯玉苦笑了一下,这是被人鄙视了。原来这家伙以为他们是不会作诗,所以上不了画舫的。不过黄伯玉也不在乎,和一个做质子的蛮夷之人有什么可说的。

  可是这一下就正好说中了程处嗣他们内心的薄弱之处,他们几个也想上画舫去玩,却也要附庸一下风雅,可是偏偏的又做不出来诗,如今被这冯智戣一说,顿时感觉到对方是故意和他挑衅。于是两只眼睛马上变瞪圆了。

  杜构一听要坏事了,其他的人他倒是不在乎,可是这黄伯玉他不得不小心,往事历历在目啊。

  于是他一边瞪了冯智戣一眼,然后又赶紧向着黄伯玉躬身表示歉意。

  “江夏侯勿怪,冯兄刚到长安不久,不认识江夏侯,还请江夏侯见谅。”

  黄伯玉挥挥手,“无妨无妨,不知者不怪。”

  杜构这才带着一帮人朝着旁边走去,他怕留在这里不安全,鬼知道身后这群傻缺会不会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举动。

  “杜兄似乎很怕那人?”

  “是啊,你在这长安其他人都可以得罪,唯独这个人不可得罪。”

  “哦,难道他比皇上还厉害吗?”

  “不能这么比较,这家伙是世外高人的弟子,他把你收拾了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且他高来高去谁也拿他没办法。”

  接着,杜构给冯智戣讲了当初他和韦挺的遭遇,冯智戣听完便不作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