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伐清与殖民 455章 新生的国子监(上)

《伐清与殖民》455章 新生的国子监(上)

作者:回忆破天 字数:1815 书籍:伐清与殖民

  会议最后,将征讨满洲余孽的事情交给了郑成功,郑成功的才能众所周知,为提督,领五万正兵,十万守备兵。

  再加上曹、黄、刘三镇将基本全员出动,有兵六万,李岩、张家玉承诺出兵五万。

  对于这个承诺,四面环敌,离不开郑家军保护的李岩、张家玉,是不会不兑现的。

  如此就是二十六万大军。

  而姜瓖本就有兵三万,吴三桂也发展到了是六万人的规模,又是驱赶他们境内的满洲余孽,由不得他们不尽力,不尽力地盘就成别人的了。

  三十五万大军围剿实际八旗满洲不过七万余,外加还算有些战力的八旗朝鲜五万,几乎三打一,又是稳扎稳打,以驱赶满洲人去西域或者塞外草原为主要目的,如此还是够了的。

  至于八旗汉军,绿营兵,已经慢慢没有战心,也就没有战力了,更多的还是作为监管起来的苦役存在。

  剩下的十五万满洲杂牌军,毕竟是满洲人的家眷及未来,非最后时期,是不能拿出来消耗的。

  驱赶满洲余孽,有郑成功及三十五万联军即可。

  地方上官吏问题,也将交由冯澄世,冯澄世慢慢开始接受民政,军政将交于程源。

  地方深入管控问题,是个大问题,毕竟军管只是暂时的,而专门的选拔地方官吏系统,将成为首要任务,且不能光明正大的实行科举。

  不过华夏儿郎的智慧是无限的,怎么不科举却完成选官任官,顺天侯府文官体系,有的是方法,军官转地方官吏,就是其中方法之一。

  再有严格的监察、考核体系,进行优胜劣汰,地方深入管控,不过是时间问题。

  如今正在做的就是争取更多的时间。

  最后一个议题,放眼世界问,能发言者已经比往常多很多了,特别是三大舰队提督,各海外都司,都是有各自的发言。

  这就是郑恩这些年,不懈努力,推行放眼世界的结果。

  ————

  时间进入到七月,三伏天开始,战后重建的北京城,却没有蛰伏的意思,作为第一势力顺天侯府的权利中心,又是千年古都,原大明首都,首善之地。

  北京又迅速恢复着人气,且经过了顺军的大清理,满洲人的彻底清理,“干净”的北京城,更方面了顺天侯府全新建设理念。

  从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环境卫生系统等城市规划,都根据郑恩夹杂的后世理念,全面翻新。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道路拓宽了,绿化更多了,大街小巷都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公厕。

  商业区、居住区、官署区、学院区等等,也更加的规范。

  新建后的北京城,除了商业区,人最多却最规矩的就是学院区了。

  在这里,整片城区都是各大新兴的学院,又以原国子监为中心,而学院区为何会这么繁华,那自然与顺天侯府的新政策有很大关系,以至于独立成为一大城区。

  北京学院区有很多新兴的学院,很多更是闻所未闻,又以综合学院国子监为尊。

  国子监自汉朝以来,就历朝历代都有,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官员,可历朝历代,最终,国子监都成了鸡肋,或者只是选官体系的补充。

  选官的主流,前有举孝廉,后有科举,地方还有几乎世袭的吏员家族,国子监不过是补充,大多数国子监生都无法为官的,明末国子监生,更沦为有钱人“买文凭”的存在。

  不管文采如何,花钱了,都可在国子监挂名。

  南京的国子监依旧是如此,如今北京的国子监,却在顺天侯府的管理下大变样了。

  黄昏,国子监放课后,成千上万的国子监生从学院大门走出,而这只是国子监生的一部分,更多的国子监生还在留院加点上自习。

  郑恩的三表哥庄健,就是在不下五千人次外出的国子监学院南门,外出队伍之中。

  父亲直接成了高级参军,大哥庄演也成了低级参军,郑恩的几个亲表哥中排行第三的庄健,就没办法直接做官了,而是保送国子监生。

  如今结伴而行的还有郑家旁系的亲兄弟俩郑广、郑海,以及一个唯一的中年人徐孚远。

  自国子监学院放课外出的,多是先三五成群结伴出行,之后再回归宿舍。

  站在学院南门,庄健先道:

  “那么今晚的行程是?

  徐先生您德高望重,且出身几社,又是小东林复社的成员,又是徐氏门名。

  今天的行程还是您决定吧!”

  “正该如此。”

  郑广、郑海兄弟俩都是赞同道。

  徐孚远也不推脱,也早就想好了去处,抚摸着美须开口道:

  “大夫亭。”

  庄健三人相视一眼,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看着三位小友如此统一的表情,徐孚远解释道:

  “国子监是什么地方,是培养官吏的学院,以前国子监还是选拔官吏的补充,每年从国子监学成为官吏却少之又少,甚是鸡肋。

  但侯爷重建后的国子监,就是为了将国子监打造成军官营一般,成为培养官吏、并作为选拔官吏的主要场所。

  你我四人,都是三月入国子监,同为民政系,特招快班生,不就是为了早日熟悉民政,顺利毕业,出任为官吗?

  大夫亭,正是我们民政系的课后主要聚集交流地。”

  “徐先生说的是。”

  “正该如此。”

  说着,结伴而行的四人,来到了国子监学院不远的,后改建的大夫亭公园。

  大夫亭种满了规范的树木花草幼苗,留有走道、画廊、凉亭,其中最大的凉亭就是大夫亭,巨大的蓬盖犹如宫殿一般,容纳上百的学子于此秉烛夜谈,都不是问题。

  陆陆续续,同一个圈子的人在大夫亭聚集,一行四人也不停的跟新来者打着招呼。

  “鸣骏族兄/郑鸣骏同学。”

  “储珍族兄/郑储珍同学。”

  “忠族叔/庄忠同学”

  “钟昌标同学。”

  ……

  年纪有大有小,其中很多还是侯爷郑恩的族中同辈年轻人,还有很多是郑恩娘家庄家族人,这庄家就是老老少少都有了。

  同样郑、庄之外的人也有不少,但不管是谁,这其中威望最高的还是徐孚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