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鼎明 第432章 兵发太原

《鼎明》第432章 兵发太原

作者:戍边铭东 字数:2913 书籍:鼎明

  开封之战,天下哗然。

  虽然朝廷下发邸报,言之凿凿的宣称这是流寇百般攻城不克,这才愤然引水灌城。

  但是能够成为各地封疆大吏的,都不是傻子,更是各自有各自的门路。尤其是当听说李自成部损失惨重之后,更是对此事讳莫如深,再也不加讨论。

  谁会在引水灌城之时,不将自己的人马先转移至高地?要大家相信,李自成会蠢到在灌城的同时将自己的人马也冲走大半,那真是把大家的智商按在地上用力摩擦了。

  河南省各地根本就不会受邸报的影响,让李自没有想到的是,河南各地已经完全对大明朝廷寒了心。

  正月二十三,就在李自成黯然从开封府撤军之时,已经收到战报的河南各地,却是掀起了投降的狂潮。

  正月二十七,汝宁府知府巩煜仰天长啸,如疯魔了一般,将知府衙门厅中那一块刻着‘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小民易虐,上苍难欺’十六字石碑砸了个粉碎,然后红着眼睛派人快马向李自成递上了降表。

  紧接着,崇祯十二年二月初六,南阳府也快马向洛阳送上了降表,夹在洛阳府与南阳府之间的汝州,在二月初八也不得不递上了降表。

  只有临近山东的归德府,二月中还在羞羞答答的态度暧昧,但当闯军的军队进入汝宁府之后,也快速的向洛阳递上了降表。

  至此,李自成完全完成了对河南的统一,虽然开封府已经成了一片泽国,但是有汝宁、归德作为跳板,闯军依旧是保持了对山东的虎视眈眈。

  不过在李自成损失惨重之下,人员物资俱被大水一冲而没,根本没有余力兵向山东,这才不得不安静了下来。

  当李征拿到大明朝廷的邸报之后,更是直接扔在一边,看都懒的再看一眼。

  大明朝廷的邸报在崇祯七年之前,也许邸报还有看的必要,毕竟那时大明还有信心取得胜利,对失败也不会避讳。

  但是崇祯七年之后,大明朝廷不仅在满清第二次入寇中颜面扫地,更是在崇祯八年年初便被挖了祖坟。

  外战不行,内战又耐何不了越来越多的反叛者,大明朝的风向就开始转变了,开始报喜不报忧。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了安定住人心,势必就得多制造一些鼓舞人心的假消息。

  崇祯八年起,大明邸报之上,对于内外之敌,胜仗便一下子多了起来。

  关宁军在辽东已经再也不似之前那般被人压着打,而是不断的‘开疆拓土’,邸报上不断出现关宁军痛揍建奴的‘捷报’,不是今日斩首数百,便是前日溃敌数千。

  至于流寇军队,那就更加‘凄惨’了,这里被斩了数千,那里又被屠了数万,若是将崇祯八年至崇祯十二年这四年的斩首数字加在一起,那满清早就亡了族,流寇就更不用说了,估计大明都不会剩下多少人了。

  至于这些消息有没有会人会信,估计写这些邸报的枪手都不敢保证。

  李征此时端坐在椅中,再俯案看着桌子上的抽象地图。

  他并不是想趁李自成虚弱之时兵发洛阳先灭了他,因为这对他并无半点好处,尤其在这刚刚送走李自成紧急派来,并对自己谨守承诺感恩戴德的使者之后,他更没这个心思。

  虽然他并不看重军阀之间的承诺与信用,但是若是有可能在维护自己首要利益之后,还能维持这种信用,他还是愿意做一个守信之人的。

  他的目标是太原府,这次并不是因为土地,而是为了商业利益。

  在这小冰河时代,大明最火爆的生意不是别的,正是皮毛生意。

  李征初来潞州抢来的几个小商行,如今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早就迈出了潞州府这个小池塘,在山西内部已经是巨无霸的存在。

  但是在山西他可以做到一手遮天,可以用官府垄断地位将商行硬生生的托成巨无霸,尤其是官府信用担保出来的山西钱庄,如今更是将触角伸到了山西的各个方面。

  当时的军票,如今的晋元,已经在山西全面流通,彻底改变了银子的地位。这种票币,虽然如今还是显得很稚嫩,但是却已经给李征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和无穷的税收收益。

  但出了山西,商行还有多少本事,那就只能看底蕴来说话了。

  偏偏这个方面,他的商行却是完全上不了台面。不仅仅是硬实力方面,在软实力方面,更是已经开始显露出糜烂之态。

  摊子急速的扩大,人员海量的招募之下,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再加上制度各方面的一片空白,各种舞弊和贪腐更是层出不穷。

  若非还有随风组织存在,这个巨大的商行肯定会完全成为藏污纳垢之地,完全靠着政府在后撑腰过日子。

  但随风也只是一个情报机构,里面的专业人士寥寥无几,商行里面的水极深,有时就算将帐本拿到你面前,你也根本看不出什么问题来。

  这也是李征最头疼的问题,缺乏足够有专业知识的眼线来监督和核查商行,在严刑峻法震不住众多硕鼠之后,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被动的等待出问题时才找出问题人物来。

  就拿皮货贸易来说,财大气粗的山西商行,与塞外蒙古人的谈判却是处处落人下风,完全被人牵着鼻子走。

  不仅拿货价比别人贵,拿到货更是差一等的东西,但是无论换了多少个掌柜的,如何改变绩效模式,也都会只持续极短时间的成效,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不了这种遭遇。

  若说里面没有什么私下交易的猫腻,李征肯定是打死也不信。但是他基本上什么奖惩办法都试过了,哪怕最严厉的枪决,也根本拦不住那么多心存侥幸,要钱不要命的家伙。

  这个商行在李征看来,基本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只是如何肢解变现,得到最大的利益,才是李征需要考虑的事情。

  在潞州军统治的山西治下,根本就找不出来能够吃下这么大盘口的存在,但山西这边吃不下,太原府却是没有什么问题。

  明末山西的商人也不全是范家这种靠卖国发家之辈,还有许多数百年积累下来的巨富之家,也只有这种商贾,才是李征愿意接触打交道,并愿意大力扶持的存在。

  不过太原府一日不统一在自己手中,他与这些大家族之间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而且不将太原大同纳入手中,真正将边关握在手中,山西之地那些除了烂命一条,再无他物的冒险家,迟早会再次进化出另一个范永斗之类。

  这些人李征并不愿意全部一杀了之,这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可是这个大航海时代的富贵财富,李征有的时候也会YY一下,自己有能力之时,必会全力支持这些冒险家们也到全世界各地浪一下。

  攻打太原并不是什么难事,在随风组织已经严重渗透进太原城之后,太原很容易就能被收拾掉。

  唯一的问题是大同军,或者说是大同军统帅虎大威,李征委实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曾经的老大哥,这个曾经一起扛过枪,一起并肩作战,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卢象升李征虽然做的不地道,明明知道会出现卢象升孤军奋战只能身死军灭的下场,却没有去救援。

  但卢象升毕竟不是死在自己手中,而是如其所愿死于抵抗外来侵略的战场上,李征虽然心中有愧,但是却能自欺欺人的安慰自己,他的死与自己无关。

  但是自己若是攻打太原,大同就要么派兵来援,要么就只能宣布直接投降。

  但李征了解这个虎大威,虽然他的脾气不象卢象升那又臭又硬,而且还在崇祯十年满清入寇之时被大明朝廷摆了一道,但他对于大明的感情,却是真挚而又毫不保留的。

  这从他一次次率军千里远征,一次次的浴血搏命大战各路流寇军就可以看出,这人对大明的忠心,绝对是天地可鉴!

  李征可以想象的到,一旦自己出兵,虎大威就算明知必败,也会率兵来援,无论是死在战场上,还是兵败自刎,李征心中都会留下一个深深的沟壑。

  不过沉思了许久,李征还是将这份愧疚压了下来。

  以前是没有能力,在没有自保能力之前,他只能任由大明朝廷百般调遣,做着他不想做,但却不能不做之事。

  但如今他已经羽翼丰满,大明朝廷更是已经如西沉落日,他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实力的扩张必须越来越快,地盘必须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军阀心态,更重要的是,他需要保护更多的百姓财富,为将来与满清这个生死大敌最终一战时,多增加筹码!

  随着李征的动员令,潞州军自陕西回转的军队,在修整大半个月后,便再一次开始集结起来。

  这一次李征并没有筹集粮草,而是在军队集结至一万两千之后,便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干粮面饼,立即出兵北上。

  这一次攻打太原,他要的是速决战,攻击锋锐甚至要比太原收到警报还要快!

  从宁夏带回来的战马数量极多,足够为出征大军配齐坐骑,也为了这一次闪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李征在潞州府大肆集结军队,当然瞒不过邻居的眼睛。

  在洛阳李自成大骂李征没有信用,是个毁约的骗子之时,潞州军却是向东虚晃一枪,然后大队人马闪电般的直扑太原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