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鼎明 第241章 这个人叫陈奇瑜

《鼎明》第241章 这个人叫陈奇瑜

作者:戍边铭东 字数:2891 书籍:鼎明

  山西、河南、湖广全部乱成一锅粥,大明朝廷如同当头挨了一棒,整个人都有些蒙圈了。

  在最初的震惊过后,然后在朝堂上,便是永无休止的谩骂指责。

  这个时候,文官们全部选择性的忘记了当时的自己,是如何义愤填膺的支持山西军向北挺进,给林丹汗一个教训的慷慨陈词。

  御史们更是疯狂的弹劾温体仕为首的内阁,做事不瞻前顾后,只顾出眼前一口恶气,调动山西兵北上的决策。

  在这些事前猪一样的家伙眼中,动摇山西黄河防线,只为了北上出一口气的内阁,完全就是见小利忘大义的幼稚之徒,完全上不了台面。

  京中更是再一次流传‘猪瘟’一说,明里暗里影射温体仁不除,大明永无宁日。

  这种猖獗的反革命攻击,自然是惹怒了温体仁,这位爷本身就是整人的高手,对这种一有事就甩锅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更是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一连数日,攻击御史最疯狂的家伙背后的大佬,数人被牵制出往日的旧案,无论是科举舞弊,还是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罪名怎么惊悚怎么来。

  一连数日,朝堂上根本没有拿出任何的对策。完全是一场疯狂的互相攻诘和两难,至于如何应对,则根本无人提起。

  在这两难混蛋中间的崇祯皇帝,则被这铺天盖地的相互攻诘完全陷了进去,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不过几日后,一个惊人的消息却是碾转而来,硬生生将这场风波直接压了下去。

  十一月中,建奴出兵朵颜草原,大肆会盟了十数部蒙古部落,双方在朵颜草原上歃血为盟,共讨人憎鬼厌的林丹汗!

  近两万八旗骑兵,外加十数部蒙古骑兵,总兵力高达八万有余的庞大军队,开始滚滚向西开动。

  虽然这个情报上显示,后金伪汗皇太极盟誓共讨林丹汗,与大明无关。

  但是吃过崇祯二年末建奴大亏的大明朝廷,完全不敢轻易视之。万一再如崇祯二年那般,半路转向,再次攻入大明京畿,那就是祸事至矣!

  这个事关各位京城大佬们利益的消息,自然是将其他烦恼事情全部压了下来。

  许多人甚至不无庆幸的想到,若非前十几日争吵不休,万一周边的官军被派去南边增援,那如今京城是不是就要无兵可守了?

  为了避免自己京城周边的物产被破坏,朝堂上下倒是快速的形成统一意见,立即下令蓟府上下戒严,严密监视后金动向。

  更是八百里加急警告遵化、蓟州各地坚守城池,人在城在,后退者后果自负云云。

  不过眼下建奴入寇也只是可能而已,无论从面子上还是从成本上看,崇祯皇帝都否决了调集方圆五百里内的官军勤王的建议。

  只是从应天府将卢象升的天雄军调入京畿加强防卫,并勒令京畿地区戒严。

  在大明朝廷上下战战兢兢的等待中,消息不断的传来,后金联军并没有如同崇祯二年那般转而入关,而是大军越过朵颜草原,直接冲入张坝草原,已经开始与林丹汗东部的军队开始了战斗。

  而林丹汗的表现也一如即往的稳定,面对后金的挑战之时,他选择了战略性的转移,大军直接向北迁移,转移到漠北草原,试图通过瀚海沙漠,阻挡后金的兵锋。

  眼看着双方一逃一追,距离大明国境越来越远。

  松了一口气的大明朝廷,顿时再次将目光投向了内部,刚刚才停火的弹劾再一次热烈起来,对于河南、湖广等地的军情,又一次选择性的失明。

  以御史为代表的东林党,从心底深处觉得,不将这些朝中奸佞全部清理掉,根本无法分心他顾。

  面对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东林党斗士。

  无论温体仁愿不愿意,他都必须全力应战,若是官职脑袋都没有了,操心那边的战局还有什么意义?

  在双方战火开始越发激烈之时,林丹汗的使者也再一次的出现在大明京城之中。

  这一次林丹汗再没了之前的狂妄,不仅言语间显得极为诚恳,而且态度也十分的谦卑。

  不仅历数双方盟好之前事,更是讲喻共抗大敌的唇齿道理。

  虽然正打的火热的大明朝廷,但是交战双方对于这个道理倒还算是很认同的。

  不过对于林丹汗要求提供的武器钱粮,大明朝廷上下几乎都是一个态度,我们可以在精神上支持大汗正义的事业,但是物资上,对不起,这些一丁点也没有。

  对于大明这种摆明站在一边看笑话的态度,使者不断的泣血哀求,直言之前的入寇,只是因为林丹汗钱粮吃紧,在数次求告无门,这才会有这种误会。

  蒙古骑兵不缺勇士,只是武器不如人,粮草更是吃急,这才屡战不胜。只要钱粮武器到位,林丹汗愿与后金一决生死,为大明扫除这心腹之患!

  崇祯皇帝毕竟还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听到有扫灭建奴的可能。虽然心中恼怒,但考虑到双方确实是同盟关系,还是觉得应当给予一些帮助。

  但他这个想法只是试探性的说出来,却是遭受了朝堂一致的反对,当着林丹汗的使者的面,朝臣们俱言林丹汗狼子野心,欲壑难填,给予物资只会养虎为患!

  面对着汹涌的反对声音,爱惜羽毛的崇祯皇帝便只能退让,表示对于林丹汗的正义战争,大明在精神方面是无限给予支持的。

  见事情根本没有任何的转圜可能,使者也收起了卑微的态度,冷笑一声鼠目寸光之辈,便即告辞而回。

  这种态度对于大明君臣自然是极大的侮辱,但出奇的是,所有人都为这使者最后悲壮的态度所感染,竟无人喝骂。

  这段小插曲很快便归于无影,朝堂上的争执还在继续着,不过湖广之地却是传回了好消息。

  左良玉苦苦支撑过张献忠和老回回的三板斧后,通过纵兵抢掠地方,重整了军心士气,又通过抢来的钱粮拉起了一支数量不菲的军队,终于在半月后发动了反攻。

  在老恩客左良玉发力下,张献忠第一个不支,又被蹂躏一番,再次夺路而逃。

  老回回革左五营,眼见情形不妙,趁左良玉追击张献忠之时,也直接撒丫子就跑,湖广形势再次逆转。

  不过这一次,左良玉显然不打算放过打闷棍的张献忠,悍然举兵追过湖广境,直追入信阳山区,要跟张献忠来一个真章。

  而河南方面,新任巡抚李乘风与开封府联军数万,与高闯在新安,宜阳一线形成僵持,战局又一次稳定下来。

  消息传至京城,原本因为束手无策这才疯狂攻击的大佬们,终于消停了下来。

  因为这些猴精猴精的大佬们,发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林丹汗正带着后金联军在茫茫草原上兜风,却是给出了大明一个难得的机会,先行对付境内的流寇们。

  流寇的兴起,严重的损害了士大夫们的利益,说不痛恨那是假的。在对付流寇方面,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尤其是如今流寇已经被重创的时刻,能有个机会彻底清除掉他们,那自然是要把握住的。

  在一番政治交易之下,终于达成了妥协,先行共同制定出了应对策略来。

  正在此时,陕西的一篇剿匪策略,也成功吸引到了众大佬的注意。

  这道奏章,描绘出的蓝图足够的恢弘,给出的结论更是令人期待和向望!

  七省连动,十面包围,最关键的是,各路军队如今的驻地,完全符合这道策略的要求。

  唯一的瑕疵便是钱粮问题,调动这么多的军队,所需要的粮饷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既然有了希望,这一切困难都难不住一心剿灭流寇的士大夫们,

  七省官军出动的人数大概在十万人上下,以战局需时半年为准,开拔银和战时双饷,需要银一百二十余万两,粮草七十万石左右。

  这个数字是庞大的,但相比于大明的辽阔来说,又完全不值一提。不过当百官要求崇祯皇帝拿出内帑钱时,崇祯皇帝却是一口回绝。

  虽然最后在百官的要求下,忍痛拿出了二十万两银子,但更多却是说什么也不肯再拿了。

  在崇祯这边要不到钱,从已经可以跑马的户部仓库又拿不出来剩余的钱,大家便几乎在毫无反对的情况下,大明朝廷便再一次通过了加税这个万金油办法。

  按照在册面上的数字,大明如今缴税的田地数量应当在一亿亩以上。按照这个数字,加收一百万两银子的赋税,平均到每亩田,连一分银子都不到。

  这个折中的办法送到崇祯皇帝面前,崇祯皇帝当即认可了这个提议,毕竟这么一点的加赋,对于百姓的生活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影响。

  加赋的理由自然难不倒大明的文人们,这些年流寇肆虐地方,百姓根本无法安居乐业,为了保障百姓们的幸福生活,加收这些钱全是用在剿灭迫害百姓的流寇们。

  所以为了不让流寇祸害你们,那我们就提前把你们给先祸害了。

  加赋与破天荒一般的七省总督公文传至山西泽州后,李征倒是来了兴趣,不是因为朝廷制定的七省联军围剿大计,也不是因为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官吏的狂欢。

  仅仅是因为七省督师,这个人叫做陈奇瑜!

  从今天起,逼迫一下自己,试试每天三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