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鼎明 第235章 要见分晓了

《鼎明》第235章 要见分晓了

作者:戍边铭东 字数:1962 书籍:鼎明

  李征名下的产业极多,屯田地,火铳工坊,火炮工坊,高平小学,还有围绕着这些产业,出现的配套行业,比如采矿,治铁,造纸,雕刻印刷,以及各类的商行。

  这些东西李征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这闲下来之后,李征也觉得全部看上一看,至少可以先行发现一些不妥之处。

  屯田地是李征的私产,但屯田的庄户人数全部合在一起,人口已经完全不下于大明任何一个人口大县。

  这么多人的情况下,出现矛盾便不可避免。

  李征如今身为总兵,勉强也算的上是地方缙绅阶层。按照大明皇权不下乡的传统,李征也在尝试着修改地方上的司法。

  虽然有着各处保甲长维持地方,但这些从军中退下来的大老粗们,懂得一些简单的常用字,已经是极为出色了,面对着复杂的司法行政,他们还是大多不能胜任。

  如今大明乡下的司法一向是当地德高望众的乡佬把持,他们说谁有道理,谁就有道理。

  眼下的保甲制依旧沿用这个理念,在当地也算的上轻车熟路,完全合乎于众人的价值观。

  这种完全视法律如无物,只靠个人道德维持的作法,李征是打心理看不上的。

  人都是有私心的,虽然事不关已,可以做到公正公平。但一旦牵制到了个人私利,那这个靠人的司法必然要变味。

  不过直接施实后世的法院制度,也明显太超前了一些。而且没有制衡的权力,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如今各地教化最好的,莫过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高平县屯田所,这里学校老师充足,甚至连保甲长们都可以定期前来学习。

  当地的小学,经过数次扩充,军中将士的子女大多都已经来到学校求学。

  而且他们的影响也可以辐射身整个高平,无数适龄儿童都可以得到教育。

  学院成立这一年多来,当地的教育水平可谓冠于泽潞二府。

  这也就有了改革的基础,而且这个改革也不会损害到百姓的利益,更可以当作李征的初始试点。

  屯田所的田地几乎已经占了高平县粮田的大半,可谓整个高平县都得仰李征鼻息求活。

  高平屯田所一共有十几个屯田点,一百余个五百人以上规模的屯田村。

  这些村庄里,经过这两年的轻徭薄赋,对于李征的向心力极强。

  而且因为只有两年余,这里的守旧势力还没有形成,更重要的是,保甲长们还没有出现官僚的作风,比较适合试水。

  而李征的改革策略也很简单,那便是改变保甲长只向上负责的官本位,尝试组建村民大会。

  以每村定期举办一次村民代表大会,议论保甲长在当地的功绩与缺失,每年举办一次全体村民投票活动,决定保甲长是否留任。

  只要超过半数的百姓投票要求保甲长卸任,其上级部门就必须介入调查。

  而一旦超过七成五的百姓投票要求保甲长卸任,那其就可以当场被解除职务,然后接受严格的调查。

  当然这种投票,一开始必须是严格保密的,由各人在家书写完毕,直接带到会场投票,而且还必须当众投入票箱,当场读完票数。

  当然这种由百姓自己决定官员去留的尝试,对于几千年逆来顺受的百姓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但李征相信权力必须得到监管和约束,而且不能由左手监管右手,做为最直接的当事人,他们最有发言权。

  虽然一开始必然会有各种怀疑和警惕,但百姓们必然会慢慢习惯,而李征则愿意在这个时间段里为他们站台。

  家中有了已经识文断字的孩童,也可以保证他们不会在文字上被人糊弄,只要让他们成功的弹劾掉一任保甲长,那么他们就能慢慢形成传统,再无须别人保驾护航。

  果然,李征在高平宣布的这项举措,对于百姓们的冲击极大。

  许多人都迟疑不定,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不过既然大帅要这样做,那大家听话就是了,反正大帅从来没有害过自己,反而所做所为都是万家生佛之事。

  但李征既然决定要开始试点,便不会因为百姓们的惊讶和不安而停止。

  李征也是有备而来,有着随风的辅助,他第一站便来到高平县河西乡孙沟村。

  这里是最初建立的屯田村之一,这里的保长是退伍的老兵,名字叫杨升荣。

  通过随风的调查,这人在当地存在严重的职务问题,虽然还没有到欺男霸女的地步,但每年收佃之时,这里的百姓所交的佃粮,都要高出别地一个层次。

  其中也不是没有人向上求告过,但在这个官官相护的时代,根本没有任何大作用,相反有些人还在事后被其报复过。

  李征是大前日便到了,期间一直呆在村中的仓库里。

  如今已经过了夏粮赋税的日子,仓库中并没有多少粮食,驻扎下他的卫队倒也绰绰有余。

  这三天里,李征根本没有接近过任何人,无论是杨升荣,还是偷偷前来求告的百姓,一概不予以接风。

  这一日便是孙沟村第一界村民大会的日子,李征一大早便准时出现在村北的谷子场中,黑压压的人群早就挤满了这里。

  不仅仅本村的人,甚至隔壁数村的人,都是带着猎奇的心思跑了过来,准备看看这突然出现的新政,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由于是李征亲至,高平县上下的管理人员几乎全到了,徐勇三天前更是带着数百官兵守护在旁,以防不测,不过最终被李征给赶了回去,这又不是与敌作战,弄这么大场面,百姓们还敢不敢投票?

  不过最终到来的人数也不少,从县到乡,几乎所有官员都全部到齐,黑压压的一片。

  这么多人自然不可能全部坐于台上,阵势也太大了,李征直接划了一片区域,带着这些人和他们的护卫全部在一旁观席。

  至于投票台,则是临时堆高的一个土包子,上面放着一口大箱子。箱子盖上开着一个二十厘米长,三厘米宽的口子,作为投票口。

  卯时一到,杨升荣战战兢兢的在台上说着开场白,几句话将李征的改革说明白,便快速宣布投票开始。

  没办法,下面一大堆的领导在看着,让他的压力山大,完全无法多立片刻。

  李征嘴角露出一丝难明的笑容,是骡子是马,就要见分晓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