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激流年代 第二十四章 去省城

《重生之激流年代》第二十四章 去省城

作者:紫钗恨 字数:2625 书籍:重生之激流年代

  魏双华觉得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自己这个得意弟子,他居然敢拉着陈符林谈这么重大这么敏感的问题,偏偏陈符林还真信他这一套甚至郑重其事地向易弱水征询意见。

  小竹更是完全听不懂易弱水与陈符林在说些什么,但是她眼睛越来越亮,觉得自家大哥就是这么厉害,居然把校长都给侃晕。

  易弱水大大方方地说道:“想收拾市教委很简单,那就是尽快升格本科!”

  这正是陈符林所要听到的声音,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完全是两回事,何况只要江东贸专升格本科成功他也同样能升格正厅级,但真正的问题就在于怎么升格本科。

  如果说与市里斗法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江东贸专升格本科简直就是无中生有,现在全国至少有几百所大专院校想要升格本科,而每年真正能够升格本科成功的幸运儿却是少之又少,江北某所大学请出了几番施压才得成功升格本科。。

  因此陈符林一改平时的霸道作风脸上全是笑容:“易弱水同学,升格本科是上上之策,但是升格本科总得有个可以操作的章程吧?”

  易弱水当即也笑了起来:“校长,升格本科还有什么章程,大鱼吃小鱼,谁合并的学校更多谁就有机会升格本科!”

  陈符林听到这不由抓了抓自己的半头白发,他知道易弱水这话话糙理不糙。

  虽然中央与教育部三令五申考核过程中优先考虑教学质量,但是关键时刻还是质量不够数量凑只看硬指标,能不能升格本科关键就看校园面积、微机数、教授数、讲师数、教师数、论文数、学生数、实验室数这些数字指标,而数字灌水的最好办法就是与其它学校进行合并。

  但问题就在于星州教育资源太少盘子太小,总共才十几所中专、中师学校,现在科技学院筹建办又归市教委领导,所以市教委一心想把这些中专、中师学校都并入星州科技学院组建一所超级大学,结果却是连江东师范大学这所省属重点大学都吃不饱更不要说江东贸专。

  所以陈符林觉得问题又回到了原点:“跟我说说怎么从市教委手上虎口夺食?前两年我想跟供销学校那边合作,他们那边比我们更困难一些,但是没想到今年市教委这帮人硬说供销学校可以升格为星州商学院,硬生生把供销学校骗上了科技学院的贼船。”

  粮食系统与供销系统同属于国内贸易部管辖,只是伴随经济改革的深入两大系统都处于崩解离析的边缘,供销系统的日子比粮食系统还要难过,根本无力向星州供销学校提供任何有意义的帮助。

  风雨飘摇中的星州供销学校也学着江东贸专改名为星州经济学校,但不管怎么改名,他们终究只是一所中专学校而已,陈符林自然动了趁火打劫的念头想借着“合作”的名义把星州供销学校收编过来。

  只是陈符林没想到市教委张良山这帮人动作这么快,打着“升格星州商学院”的名义又哄又骗把供销学校拉上了科技学院的贼船,硬生生把这事给搅黄了。

  易弱水也没想到陈符林会这么开诚布公地谈及院校合并的重大敏感问题,不得不压低了声音说道:“陈校长,与其跟供销学校合作不如先跟星州经济职工中专合作,这毕竟是咱们的兄弟学校啊!”

  陈符林越发肯定易弱水肯定受到了魏双华指点,不然他到星州才几天时间,再怎么博学多才消息灵通也就知道星州大学与云间师范而已,怎么会知道经济职工中专这种冷门学校?

  只有本校的资深教职工才知道星州经济职工中专是怎么回事!

  星州经济职工中专就是星州粮食局下属的星州粮食干部学校,与江东贸专同属于粮食系统,双方知根知底,是实打实的“兄弟学校”。

  只是粮食系统现在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都在大下岗怎么可能接收干部学校的毕业生,所以粮干校只能披个“经济职工中专”的马甲自谋出路,但软件硬件都不行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陈符林虽然有点嫌弃干校那边硬件师资与生源都质量不高,但不管怎么样江专贸专只要合并了粮干校数字就会变得漂亮起来所以早有谋划但一直没实质性进展。

  他不由跟易弱水诉了一通苦:“易弱水同学,你以为我没想过跟干校那边合作?我这次去杭州开会就是为了这事,可惜虽然省粮食局基本同意两校合并,省教育厅却说市里有不同意见不能蛮干,让我们回来继续跟市里好好沟通。”

  这就是江东贸专当下面临最大的问题,星州官方是准备把十几所本地中专中师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并入科技学院好打造出一所综合性大学,然后一路小跑直接升格本科成为一流大学。

  这一决定对星州科技学院之外的其它院校影响严重,连江东师范大学在这一轮本地院校兼并大潮中都所获不多,只能被迫去合并省城与铁道部的中专中师学校,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遇。

  江东贸专自然更是拖到九八年底才与星州经济职工中专进行合并,这也是陈符林在江东贸专最后的大手笔,但是那时候已经太晚了。

  而星州科技学院的结局同样强不到哪里去,虽然合并了九所星州本地的中专中师学校,但是整合却出了大问题。

  在另一个时空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之后,星州科技学院仍然是一所高职学院,虽然九一年筹建时就定位在一流本科大学,以后年年都准备升格本一度还挂出星州大学筹建组的招牌,但全省十五所招扩前的九八老大专只有星州科技学院没能升格本科,仍旧停留在大专阶段。

  这也是易弱水的生平一大恨事,他认为要帮星州科院学院减负在家携手合作才行:“实际要市里同意我们跟干校合并实际很好办,就看陈校长能不能说服师大一起去省城!”

  陈符林没明白易弱水话里的意思:“去省城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暑假我跟师大王校长都跑了五六遍省城,结果都是省教育厅原则性同意,但一定也要充分遵重地方上的意见!”

  易弱水却是笑了起来:“校长,我说的是去省城!”

  易弱水说得很含蕴,但是这么一提醒陈符林终于明白猛拍大腿:“对对对,得和师大一起去省城!”

  他已经明白过来了,易弱水“去省城”是什么意思,不是他与师大领导往省城跑,而是联手往省城发展,在合并一两所中专中师学校的基础上设立省城分校。

  过去星州教委之所以敢给师大与贸专穿小鞋,就是因为这是煮飞的鸭子飞不了,不管市里怎么折腾,这两所大学都得在星州地面上飞不出星州。

  但是现在师大与贸专提出到省城发展,星州就面临着本地教育资源严重流失的问,市里肯定会尽一切手段挽留师大与贸专。

  这样错位发展,局面自然就活了!

  陈符林已经在权衡具体的利害得失。

  省城高校林立,但是竞争反而不如星州激烈,原因就在于资源极大丰富,光是省贸易厅就有一大堆等米下锅的中专学校,江东贸专完全可以打出省城分校的旗号过去“合作”,而且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省城一定会欢迎他们这些外来户到省城发展。

  江东师大更没有什么问题,他们文革时从省城南迁星州元气大伤,许多老教授都怀念着省城光辉岁月总想迁回省城重铸辉煌,绝对一百个愿意回省城发展,而且有师大老大哥出面自然能帮陈符林扛走大部分压力。

  唯一要担心的问题就是市里可能作出的激烈反应,但是陈符林能从一个高中生走到今天这一步靠得就是胆大心细,虽然谈不上是亡命之徒,但是陈符林就是敢搏一搏,何况今天还有师大老大哥挡在前面。

  这样的神来之笔自己怎么没想到,怎么之前目光只盯星州市一级看却忘记了高瞻远瞩地看问题?

  嗯,魏双华的本科专业就是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与区域竞争很有研究,这肯定还是她的大手笔!

  陈符林觉得一定得为魏双华记一功:“魏老师,你学生教得很好,但是也不能放松自身建设,这次职称评定一定得把资料准备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