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山河盛宴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情侣冷战

《山河盛宴》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情侣冷战

作者:天下归元 字数:5222 书籍:山河盛宴

  燕绥和文臻陷入了冷战。

  冷战的主要内容包括视而不见,拒吃嗟来之食,晚上睡觉车不连,早上起来不道早。

  语言护卫们聚在一起就此现象进行了充分详细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殿下是傻逼。

  视而不见,文姑娘毫不在意,你背后偷偷看了几万眼。

  拒吃嗟来之食。人家没有嗟,你也没有食,护卫营的大锅饭吃不下,怎么办?饿着。

  真是公主的身子丫鬟的命。

  晚上睡觉车不连,然后夜夜都失眠。

  早上起来不道早,别人饭都吃不好。

  ……

  日子往前走,赶路继续赶,两个灵魂人物不对付,除了林飞白还是冰冷如剑一切如常,其余人都活得毫无存在感。

  文臻也懒得理会燕绥,她最近肋下总是隐隐作痛,感觉有针要发作了,这就说明她练功化针的进度,并没有追上这针发作的速度,这让她心中忧虑,不知道如果真的追不上,这根针发作了,会导致什么后果。这让她没有心思关心其余的事,每日有空便是加紧练功闭门不出,倒显得越发冷漠了。众人都以为她这次来了脾气,就越发凛然。

  燕绥和她冷战,饮食方面就日子有些难过,很少吃什么东西,虽说他以前也经常不吃东西,他们无尽天本就有一门辟谷之术,可以多日不食,还有利于体内除秽,但燕绥离开师门时候还早,没怎么用心练过,这门高大上省钱技术,之前的几年用于抵抗那些不对胃口的美食也罢了。但人都是由奢入俭难,给文臻喂了这么快一年,辟谷能力直线下降,每天都觉得饿,一直饿到过了定州,又过了徽州,进入池州境内一处繁华市镇时,燕绥一改往日不入城池的习惯,下令全部就地城外休整,自己带着人就进了城。

  进城干嘛?

  觅食去也。

  池州境内的这座小城,名叫昌平,据说算是一个美食之都,盛产名厨。

  所以街上遍地食肆,到处酒楼,据说还有很多私宅也有拿手菜,美食都在深巷里。

  燕绥去城里一刻钟后,文臻和易人离带着耿光陈小田等护卫,以及从天京跟过来的江湖捞的掌柜伙计也去了昌平城,一方面是路途已经走了大半,带来的食材基本耗费了,得去采买食材,顺便考察一下昌平有无合适的店面,打算定点开个分店。

  厉以书没来,今早他刚收到家信,说是因为易燕然身体不是太好,西川易家想提前让易铭接刺史位和家主位。已经向中书省递了折子。易家的规矩,先成家才可以接家主位,易铭是有未婚妻的,易燕然当即去信给厉笑父亲,得厉家首肯,送厉笑入西川完婚,事情是在厉以书出发以后发生的,但因为厉家早就有了准备,所以厉笑也和厉以书差不多时间出发,只是路线不同罢了。

  此事这么急迫,很可能易燕然的身体不是一般不好。

  因此厉以书急着翻行囊准备贺礼,要安排人快马送过去。没空出门。

  燕绥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神情很是满意。

  一进城,燕绥就发现,城里特别热闹。

  街上人流密集,摩肩接踵,而且卖菜的地方特别多,各处酒楼茶肆也是生意爆满,整座城都似乎飘着煎炒烹炸的香气。

  中文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七日都是昌平的“丰馔节”,七日之内,四里八乡,都会携带自己的美食前来交流,明日最后一日是评比,在交流评比中表现突出的,会有当地美食商会进行表彰,这表彰包括精神表彰也包括物质奖励,目的就是鼓励各家各户开动脑筋发挥智慧,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美食来。

  当地算是临近长川的地域,气候最好的一处城池,前有大山挡住寒流,后有广水调节温度,土壤肥沃,山清水秀,且水质特别的好,所以种出来的菜蔬,养出来的牲畜,乃至用来烹调的水米柴等等,都比别处出色,诸般种种优势叠加,就成了美食的发源地,当初东堂出现夜市,这边虽然离得不是最近,但也是最早响应的。短短半年,不仅夜市,白天的美食活动也十分蓬勃,由此美食商会也应运而生,当地官府对这一块也颇为扶持,远近城池都有所耳闻。

  燕绥一进城池,就感觉好像进入了白天版的夜市,进城先领了小旗子,每人十面。德语也不知道这是干嘛的,便插在肩头上,望去像个地方戏剧的角儿。

  城里几乎每条街都有各种食物摊子,大酒楼将各种菜品做成模型直接在店面外展示,甚至临街的住户都会拿出自己的拿手菜展示一二,每家展示的摊子前都有简易的碗筷,备上一桶水,各人自行品尝,完了自己洗碗。

  除了昂贵的肉类,大部分便宜的吃食都不要钱,但有吃着觉得特别好的,便扔一个旗。最后一日的评比,就建立在旗帜多寡的基础上。

  燕绥闻着香气,觉得越发饥肠辘辘,但这种吃东西的法子他实在敬谢不敏,这碗筷居然混用,那一桶水洗了多少碗?

  语言护卫们可没他这么讲究,这几天跟着装逼的主子吃大锅饭,吃得叫苦连天,之前虽然主子小气,又怕文大人劳累,不许文大人带他们的饭,但是文大人心善,总会给他们漏一些。如今主子生气,文大人虽然待他们如常,但他们哪敢主子不吃自己偷吃?自然也是咽着口水谢绝,都说由奢入俭难了,惯坏了的胃口不是那么容易就降格的,语言护卫们看见这满街吃食,早就眼睛发蓝,掏出钱来,一路走一路吃,一路顺便聊。

  他们这一群人很是显眼,护卫们多身材高颀——燕绥行事极端,弄一群齐刷刷的矮子,自然还要再弄一群齐刷刷的高个子。除了德语胖一点显得矮一些之外,其余人都在水准以上,更不要说燕绥风姿玉立,昳丽华容,几乎他往哪里一站,哪里便有了光,人们便逐光而来,熙熙攘攘。

  德语一边啃着羊肉串,一边问那位用柳条串肉串的老汉,“大爷,你们这里的饮食之道可着实讲究,这可是家家厨子户户香啊。”

  “那是。不过其实啊,去年还没这么讲究呢,人数得比这少一半。商会给的花红也只有一半。这也不奇怪,厨艺这事儿,是烧钱的事,咱们还没富裕到可以讲究吃食的地步呢。”

  “那怎么忽然就这么热闹了?”

  “还不是那个文大人。”

  “啊?”

  德语愕然抬头,正看见他家殿下原本漫不经心的目光扫了过来。

  “哪个文大人?”

  “就是那个一介女子,只凭厨艺,便入了朝堂升三品的那位啊。现在到处都是的夜市,不就是她倒腾出来的?一个女娃娃,厉害哟。”

  德语又看一眼他家殿下,殿下眉目颇舒展,显然心情不错。

  “那和咱们丰馔节有什么关系哟。”

  “你这娃子怎么脑子这么不开窍?一个厨子,还是女子,能有这般成就,别的厨子自然也心热啊。尤其咱们这里,历来水好土好出产好,最出好厨子,早年也出过御厨,现在还是东堂各大世家选厨子的首选地。人家能做到的,咱们凭什么做不到?”

  “哦,是想栽培出更多的好厨子,被选上当御厨,光宗耀祖啊。”

  “不想当御厨的厨子不是好厨子。”老头来了句颇有哲理的话。

  德语深以为然。

  殿下也深以为然。

  不想睡御厨的殿下不是好殿下。

  德语看一眼周围忽然变多的女子,还有好几张面孔总在来来去去,再看一眼招蜂引蝶犹不自知的燕绥,心里默默再加一句。

  不想睡殿下的女子不是好女子。

  所以文大人不是好女子。

  ……

  “诸位觉得我这羊肉串怎么样啊?值不值得一面旗?”

  “值!”德语笑眯眯地拔下一面旗子插在老头的笸箩上,“鲜香热辣,比我们在天京吃的还好!”

  “诸位公子是天京人啊!”老头眼一亮,“那你们一定见过那位文大人啰?”

  “见过……”德语瞟到他家殿下神情,立马改口,“没有没有,天京那么大,哪能人人都能碰见呢。”

  “这样啊,真可惜,还想问问你们吃过文大人的菜没有呢,是不是像传说中那样,吃了神清气爽,可以延年益寿呢。”

  “这个……”德语又看一眼他家殿下,夭寿哦,吃了多少次了,也没见神清气爽,倒是经常被气得让人怀疑分分钟要短命。

  正要说话,对面来了人。

  来人娇小甜美,笑意盈盈,身后跟着一大串人,赫然正是文臻。

  这是这一段日子以来两边人第一次正面狭路相逢。

  对面文臻也看见燕绥了,但这小街狭窄,人流密集,转身无法显得不落痕迹,那就不转身。

  不仅不转身,还想和殿下笑眯眯打个招呼,比如问问他路边摊好吃吗之类的。

  燕绥微微眯起眼,看着文臻走过来,后头还阴魂不散跟着个林飞白。

  在文臻抵达他面前,德语即将回答老头问题时候,他忽然道:“文大人的菜?吃过许多次。吃完何止神清气爽,简直要白日飞升。”

  德语:……是的我看你作死要作的白日飞升了。

  文臻停住脚步,看一眼旁边一脸懵的老头,大概也就明白了刚才可能正在八卦她。

  翻个白眼,不理燕绥,招呼德语,“德语啊,羊肉串好吃吗?”

  “……呃,好吃。”

  “给你家主子多来点,这东西呀,那味儿啊,特别适合他。”文臻笑盈盈,眼角对羊肉串一瞥,昂头挺胸,和燕绥撞肩而过。

  差点把自己撞趔趄。

  多亏易人离在后头顶着。

  真是东堂好闺蜜。

  德语:……等等你是不是又在暗中攻击我家殿下骂他骚了?

  他都能听出某人的含沙射影,燕绥自然不会听不懂,微微哼一声,眼角扫了扫文臻前行的方向,脚步最终还是往相反方向去。

  还没走出几步,听见身后文臻问那老丈买食材,结果那老头咄地一声,怒骂,“俺这羊肉好容易从坝上扛回来的,不卖!”

  那边文臻不知道说了什么,老头更怒了,“你个丫头片子,懂什么羊肉懂什么制炊?滚开!”

  语言护卫们:“……”

  说好了崇拜仰慕文大人要以她为榜样的呢?

  哎呀这啪啪啪的打脸也不知道被打的是谁。

  看一眼殿下,殿下面色如常,但眼底好像荡漾着幸灾乐祸的微笑。

  看看,就知道吧,殿下每逢自己吃了瘪,就希望文大人吃更多的瘪,难怪文大人和他没个安稳的时候。

  真是不懂怎么讨女人欢心!

  这时候如果是鸭蛋哥还在,保证转回头就去给文大人不动声色出气了。顺便还帮她把羊肉给买了,然后皆大欢喜,投怀送抱。

  不不不,鸭蛋哥就根本不会和文大人生这么久的气!

  殿下啊,你那多智的脑袋,里头少根叫爱情的弦!

  语言护卫们叹着气,忧心忡忡着自家殿下过于开窍和过于不开窍的脑袋,不知不觉发现他家殿下的行走路线有点奇怪,不知道是太开心还是开着小差,走着走着越走越偏僻,然后忽然在一户人家面前停住了脚。

  那户人家看着是大户人家,院墙足足占了一整条巷子,但大门门楣的制式显出不是官宦人家,想必是金钱雄厚的富户。

  到了面前众人才发现,这家大门口家的各种食物几乎也占满了一条街,食物香味也更浓郁,而且明显看起来也比别处精致。

  更重要的是,这家门口没有挤那么多人,人很少,有专门的桌子给人坐下品尝,桌子上还有遮风挡雨的篷子,桌上的碗筷瞧来甚是干净,且有专门的人伺应着等候收拾碗筷,不至于一桶水洗百家碗了。

  虽然护卫们也很怀疑如果客流量太大洗碗依旧是应付的事儿,但最起码眼不见为净嘛。

  篷子下目前只有三四个人在品尝,都衣饰光鲜,坐姿端正,吃起东西来不像外面那些拥挤的巷子里一样大快朵颐,而是斯文优雅,倒像赴宴。

  这形态分明有些奇怪,燕绥却好像没看见,他只在篷子前略一停,中文等人便赶紧进去,用专门的布巾将桌椅板凳擦了又擦,又拿出专门的碗筷来,等着燕绥点选。

  燕绥看了一圈,微微皱了皱眉。

  闻香而来,但真到了面前,看着那些也颇有色香味的食品,不知怎的又失去了兴趣。

  好像肚腹和心情成了两个不相干的独立的东西,一个叫着我想吃,一个叫着我不想吃。

  别人做的食物,心理上便先开始抗拒。

  他站了一会儿,微微拧眉思索。

  身后似乎有人轻轻抽气。

  燕绥没有回头,他知道身后一直有人跟,但确定对方没有武功,是女子,自然不会对这些阿猫阿狗多一分关注。

  语言护卫们看一眼殿下身后,巷子口有个姑娘,就是先前来来回回在殿下面前晃过好几回的其中一位,身后还跟着丫鬟模样的女子,显然是个大家小姐,此刻正望着燕绥,又看看那大门,颇有几分惊喜之色的模样。

  今日是本地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女子也可获准上街闲逛,只是多披个斗篷。

  没有杀伤力的人语言护卫们也不会关心,不就是被女人看?他家殿下被人从小看到大,美人看他和猪看他在他心中一个样。

  燕绥随便点了几样吃食,德语便去取了来,放在桌上。

  蟹粉溜黄菜,千层七彩糕,鸡丝云耳面,燕窝攒丝鸽蛋。

  这家显然是豪门了,毕竟大部分人家财力有限,拿出来的都是小吃小炒,这种拿燕窝鸽蛋之类的名贵食材来飨宾客的,可见豪富。

  燕绥看了半晌,勉强挑了一筷面,还没入口就皱了皱眉——时间有点长,面条有点坨了。

  他觉得扫兴,正要搁下筷子,冷不防身后有人笑道:“这位公子可是觉得这面不堪入口?”

  那语声颇为动听,是个年轻女子,燕绥回头,就看见披着银红披风的少女正笑盈盈看着自己。

  那女子有一头好头发,光泽青幽,如缎如绸。面貌不算十分出色,却笑容亲切,看人的时候眼眸专注,虽然燕绥坐着她站着,也丝毫不令人觉得居高临下,反而神情中微微的仰慕之意,令人瞧来舒坦。

  当然这只是护卫们的感受,燕绥只瞥了一眼,对方的影像可能还没映上虹膜,他就已经转过头去。

  女子却并不气馁,反而笑容更柔和,道:“放在家门外面的食物,难免口味要差一些。公子如不嫌弃,寒舍内花厅另外还有一桌大厨巧手臻品席面,公子可愿赏光?”

  燕绥还没答话,四周的几个人已经纷纷射来艳羡的目光,有人忍不住道:“韩小姐亲自邀请,这位公子当真好口福。”

  又有人凑近身来,笑道:“赶紧答应了罢。韩老爷是咱们昌平美食商会会首,这昌平所有美食都要经韩府品评,在这门口的已经是佳品,能入内花厅的,才是绝品呐。”

  护卫们的目光对那女子扫了扫。哦,难怪并不避忌男人却又能做得坦荡不落痕迹,原来是成功商户之女。

  耳濡目染,行事自然不同。

  那女子又道:“公子不必多虑。今日家父随府尊出城拜会过路贵人,这府中事务由我主持,别的不说,这最好的,自然都可奉与公子。”

  那女子已经含笑示意,燕绥听着这内花厅似乎尚可一吃,也便起身,略点一点头,随那女子进府去。

  ……

  文臻和燕绥撞肩而过后,翻个白眼,继续买食材。

  但是和之前一样,各种碰壁——因为这丰馔节的关系,小城物资供应本就不如大埠丰足,很多人家都为这七日节日事先准备食材,将集市几乎一扫而空。临时采买一来极贵,二来也品种数量很少。文臻又是个买菜讲究的,哪里肯将就,因此一路寻过去,偏偏家家的菜都是自己有用的,也以为文臻是竞争对手,自然不愿提供,有的人不仅不给,还狠狠冷嘲热讽,一条街逛下来,倒逛了一肚子气。

  最后还是一个老婆子看不过去,给文臻指点了一条路——丰馔节是本地大户韩府所倡,韩府的食材才是最多的,另外,如果明日能够在评比中获胜,也可获得食材奖励。

  文臻蹲在那老大娘家的摊子前面吃馄饨,一边和她闲聊,想要问清楚韩府的情况。那婆子也健谈,连韩府如何起家都倒了个干净。说是早先救了一位告老的御厨,后来那位御厨出于感谢,留在韩家,还收了好些资质出众的徒弟,本来也就是学门手艺。结果有一年,某个大世家出行的队伍路过,他家的夫人看中了其中一个徒弟的手艺,便带了去请做家厨。后来又某一年,这个大世家请其余几大世家赴宴,这位厨子大放光彩,引得人们交口称赞,之后另外几个大世家也派人来了昌平,请了韩府教出的厨子去做主厨,韩府也由此,和几大世家都搭上了线,虽说一个厨子不算什么,但人家是什么身份?但凡手指缝里漏了一点下来,也够韩府半辈子吃的。何况几大世家都沾点关系,眼看着韩府就兴盛起来,不仅财源不断,当地官府及周边大户忌惮他家和世家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多有让步和护佑,如今别说在昌平,便是在定州徽州,也是数得出的大户。

  文臻原本随意听听,渐渐便慢下了筷子。

  这韩府,不简单啊。

  等婆子走开,便问易人离,“你原来府中,用过昌平的厨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