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上海繁华 第6章 终守得云开

《上海繁华》第6章 终守得云开

作者:大地风车 字数:2919 书籍:上海繁华

  王一元下班刚走进星占路的小院子,杨国庆后脚提溜着一包猪头肉和一箱啤酒就跟了进来。正在院子当中摆桌吃饭的宋立新大声的喊道,呦,两大先生,过来喝一杯。

  杨国庆住王一元隔壁房间,江苏泰州人,是泰州一家轴承厂驻上海办事处经理,个子不高,瘦瘦的,比王一元大十来岁,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两撇经常修饰的三羊胡子和一口不紧不慢的苏北普通话。

  王一元从一开始认识他,就觉得这个杨国庆的形象特别像一些老式电影里的师爷,后来熟悉了便开玩笑叫他为师爷,院子里其他人也都跟着这么叫。

  这位杨师爷倒也没有什么生气,甚至有时还故意装模作样,忸忸怩怩模仿一下师爷的神态举止,逗大家一笑。王一元和杨国庆现在都是独身,也就懒得去配备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

  王一元还好,工厂里包三餐,费用也很低,只是单位食堂吃得久了就有些腻味,所以有时吃饭也在外面解决。后来与院子里的其他人熟悉了后,他们有时就互相之间搭伙,各自买些吃的,一起喝酒吃饭。

  上楼放下工作包,王一元换了身衣服楼下吃饭。杨国庆说道,隔壁欢欢KTV来了两个新妞,歌唱的不错,长得还可以,吃完一起去放松放松?宋立新说道,把楼上的四眼小任也叫上。

  四眼小任叫任子平,今年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和杨国庆是同乡。他毕业后本来可以回老家,家里都已经在当地的一家银行给他找好了工作,但他坚持要留在上海发展,现在七宝的一家房产代理公司做中介。因整天都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大家就都叫他四眼。

  宋立新的媳妇余二妮夹了一筷子的蔬菜正要往嘴里送,一听宋立新这话,嘟嘟的说道,别把人小任带坏了,他是名牌大学生,和你们不一样。

  杨师爷插嘴,说道,哪不一样了?男人哪都一样的。

  这时,住在二楼的那两个花枝招展的东北女人,正款款下楼,朝他们笑了笑,走出了院门。宋立新暧昧的努努嘴,说道,看看,生意来了。王一元和杨国庆只是笑。

  于二妮拉下脸,举起筷子指着宋立新,不满的说道,就你们这点出息。

  山东人宋立新一家一般下午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他做的是国际快递,早一些吃完饭要去各个点取件,然后回来再汇总,统一交到HLD,一圈下来,一般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钟。

  2005年的时候,上海的国际快运件市场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发达,加之进出口报关手续繁琐,海关监管比较严格,国内大多数的快递公司都没有真正的国际快递业务资格,更谈不上独立开发国际线路,他们都只不过是UPS,TNT,HLD,EMS等有数的几家国际大物流公司的不同层级和区域的代理而已。

  这些大物流公司基本都环绕在虹桥国际机场周边,他们根据年业务量的多少,成长速度和前景等考核指标,来对这些代理公司设置等级,比如一级,二级等,层级不同,每个代理公司拿到的代理价格和代理折扣都是不同的。

  但蛇有蛇路,鼠有鼠道。因为这些考核指标中业务量的多少是大头,硬指标,于是一些快递公司便会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共同体,尽量把量争取做上去,然后一起拿到一个好的价格折扣,得到好处最后大家一起分享。

  代理公司有了好的代理折扣便有了好的对外报价,有好的报价就有了好的业务竞争力,量就能上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行业内把这种做法叫做团货。

  宋立新有个远房的表叔在HLD上海业务部做副理,具体分管的就是协调联系这些代理公司。宋立新高中毕业后原先在老家务了几年农,但他实在受不了那种每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加上成婚后骤然增加的经济压力,不得已到上海投奔了表叔。

  他起先在HLD做了两年业务,虽然不怎么懂外语,但两年下来也基本熟悉了国际快递的运作,于是去年离开公司,开始单干。有了他表叔的关系,宋立新挂靠了一家折扣最好的快递公司,但是独立运作,也不用交所谓的管理费用,就是业内戏称的“二传手”。

  一年多下来,凭着低价和网络的优势,还有山东大汉的努力,宋立新慢慢打开了局面,现在不仅是自己发展业务,一些小型的快递公司,甚至是大公司业务员的一些“飞单”,也都乐意交给他做。

  因为有工作和库房的需要,宋立新现在占据了院落东厢房的四个房间。员工也发展到了四个,加上老婆,老家的亲叔和堂弟都过来帮忙。他还弄了一台二手的五菱面包车,这样方便跑业务。

  这几个月过去,王一元的业务开展也终于渐见起色。

  五月底,台沪公司业务部内部架构调整,业务重新组合,业务部决定把由原先其他业务员开发的,但在王一元负责的辖区内的客户,除了特殊原因外都一并移交给了王一元,当然,这些移交的客户业务扣点上有区别,总共的三个扣点要分给原先业务员一半,交接时间以半年为限。

  王一元拿到交割单一看,涉及到自己辖区内林林总总近二十家公司单位,去年一年的营业额竟然有接近有五十多万元,关键是,这些客户基本上至今还有业务往来,从数据看,虽然有几家今年以来货款少了一些,但也并没有完全中断。

  这次的业务调整令王一元喜出望外,简直就是给王一元雪中送炭,让王一元突然有了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终于守得云开见天日,喜极而泣的感受,也让王一元对业务部门,对台沪公司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归属感。

  接下来一段时间,王一元逐一对照着名单,半是央求,半是要挟着原来的老业务员带着他,很快的就对这些老客户逐一扫荡了一遍,就这样,他的业绩竟慢慢的一天天的明显做了上来。

  其间还有一个很有趣味的的经历,是去拜访一个奉贤的老客户。王一元他们去之前的路上,老业务员对王一元说道,这个客户讲起来实际上也不是我自己开发的,还要说到我的前任,只是他现在已离开公司了。在我接手的这三年,这家公司业务做得其实并不多,一年到头还到不了一万块钱,只是偶尔的电话发图片过来做过一些东西,所以这几年我都其实还是第二次来他们公司。

  王一元说道,有总比没有强,你看我都快要揭不开锅了。不管怎样,等会你都要帮我说说好话。

  结果到地方一看,只见该公司新建起了三栋崭新的厂房,金色的招牌上五个红色大字,思路德服装在阳光下熠熠闪光。同去的老业务员傻眼了,怪声怪气的说道,鸟枪换炮了啊,小王,这个客户你看来有戏啊。

  果不其然。刚一见面,一听王一元他们介绍是台沪公司的业务员,对方公司老板的声音瞬间就大声起来,说道,哎呀,我可找你们很久了。你们也看到了,现在我们公司业务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新的厂房马上就要开始投入生产。

  他接着挥舞着手说道,可就是这着急忙慌的,左找右找找不到你们印刷厂的联系方式,可能搬家的时候不小心落哪了。要不是看在我们合作多年的份上,我早找其他地方印刷了。

  王一元赶紧递上名片,说道,老板,我叫小王,以后你们公司的业务就由我来负责的。老板接过名片,一边打电话给他们采购部门。采购部经理一会儿送过来很多要马上印制的样品。

  老板对王一元说道,你们也刚好来的正是时候。这样,你们拿了这些样品,赶紧回去打样报价,我这边已经是十分紧张了。从这个公司出来后,老业务不由得可惜的连连直感叹,说道,小王,你运气真好,你这回白捡了一个大便宜。

  就这样,王一元开始慢慢进入了真正的业务员的角色,首先体现在个人外观形象上,包括衣服着装,言谈举止,行为处事等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明显的变化,最起码看起来更像业务员了一些。

  其次,他虽还没有长出其他业务员的所谓的八只眼睛,但也无论随时随地,都随身带着业务员的所谓三件宝:笔,小记事本和名片,在工作和生活中处处留心留意,随时随地寻找任何蛛丝马迹的机会。

  半年多下来,王一元基本熟悉了公司的业务,总算在公司里逐渐站稳了脚。他不仅跟上了业务部和丁经理的工作节奏,最近一个月的回款更是在所有业务员中排到了第三名。

  第三个月,王一元拿到了一千七百五十元的提成,加上壹仟伍佰元的底薪,这在2005年,特别是对王一元来说,就算是一笔大钱了。可王一元基本一分没留,他邀请公司业务部的全体同仁到东方国贸旁的一家酒店大吃了一顿,之后又到隔壁的上海滩夜总会KTV唱了一宿。

  这一晚,王一元可能那很久以来一直紧绷的心事稍微得到放松,酒兴大开,竟然来者不拒,兴头高处直接拿起啤酒瓶吹了两瓶。大家伙也都喝得兴致高昂,气氛热烈,甚至连从来都很少喝酒,工作之外也不怎么与大家为群的丁经理,最后都走路打起了摆子,不得已把车放在了酒店,自己打车回的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