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摇滚教父 第683章 局外人

《摇滚教父》第683章 局外人

作者:黑色贝斯 字数:3520 书籍:摇滚教父

  “【量子娱乐】的理念一向是追求双赢,一旦达成合作,我们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

  乔尔-李笑着说了一句,隐晦地反驳了金英敏的论点。

  从合作的内容来看,这确实是一次双赢。

  不同点在于,和SM公司预期中的“打开欧美市场”不同,而是双方联手“深度开发亚洲市场”。

  亚洲的市场确实足够大,而且因为不可描述国度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缘故,未来的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

  但仅仅只占据亚洲市场,而且还只是部分份额,对SM公司来说,无论是公司发展的野心,还是从抗风险角度来衡量,都有些让人感到稍稍失望。

  想了想,金英敏犹豫着试探道:“能不能换一种合作方式,例如将SM公司旗下的明星推广到欧美……”

  “如果这件事能轻易做到,贵公司旗下也不会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国际巨星’了。”

  乔尔-李刻意在“国际巨星”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尽管棒子国娱乐业一贯喜欢将自己人吹捧上天,挂上诸如国际巨星、世界级大导演等等的头衔,但金英敏显然还是很理智的,清楚乔尔-李所说的话没错。

  事实上,纵观全球的娱乐产业,体育、游戏等等暂且不算,只说流行音乐和影视,具备对全球范围进行文化输出能力的,严格按照地域来划分的话,也仅仅只有三家:好莱坞影视、英国音乐、美国音乐。

  后两者,从某种程度来说又可以归类到“英语流行音乐”当中去。

  而其它一切的类型,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无论在本土再怎么火爆,也根本走不出去,充其量也就辐射到周边地区。

  当然,还是有一些例外的,例如功夫巨星布鲁斯-李(李小龙)之类,即使是美国人,也都认可他“好莱坞顶尖巨星”的身份。

  不过这些“例外”全部都出自影视圈,而在音乐方面,却是没有一个“非英语国家”出身的人,能够在欧美跻身一线的,哪怕像张学友这样被封为“歌神”的存在,在海外的主要歌迷也是华裔移民和喜欢华夏文化的少数人。

  而更加让金英敏感到尴尬的是,他想遍了所有在欧美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亚裔明星,但却全部是出自不可描述国度或者岛国,没有一个棒子国出身的。

  像是SM公司自己在国内吹捧出来的,诸如宝儿、大腿时代等所谓的“国际巨星”,其影响力也就在东亚地区还算不错,根本没有突破口。

  (PS:也可能我孤陋寡闻不太了解韩娱,但是真的想不起来有哪个棒子明星在欧美能勉强达到一线门槛,无论歌手还是演员。鸟叔充其量是个网红,演员最高也就是好莱坞二线。)

  这其中的原因说复杂也复杂,但简单点来总结,就是文化排外性和文化输出能力之间的差距。

  也可以归结为“历史原因”,使得英语区有很强的对外文化传输能力,而反过来,其它地区想要向英语地区进行“文化输出”,却是连门都进不去。

  总体上来讲,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甚至是游戏,都是英语地区向其它地区进行输出,而从不接受任何的“外来产品”。

  再加上另外一个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现象:在许多地区,例如亚洲市场上,对于“出口转内销”的明星十分的追捧。

  本土明星去欧美走上一圈,找几个名气不错的大牌合作一下,在某些诸如戛纳电影节之类的场合露个脸,炒作一下新闻。

  甚至于连合作本身都是捏造出来的假新闻,完全就是蹭热度,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无论在欧美那边是否遭受冷遇,回到国内之后,往往立刻就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巨星”。

  这种炒作出来的国际巨星水分很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套路在亚洲市场上确实非常的吃香。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到处蹭红地毯的明星出现了。

  在以往,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模式,往往是个体性的行为。

  有些是明星自己主动去尝试,也有的是经纪公司看到机会,主动去推动。

  但在过去,这种模式往往都是“个体化”的,而不具备一个普遍性。

  金英敏很敏锐地看出,若是能够与【量子娱乐】合作,完全可以批量制造“出口转内销”的“国际巨星”,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模式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盈利前景的。

  看到了足够的盈利前景,虽然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的预期,但将SM公司旗下的明星推向欧美市场,本来就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金英敏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反而,【量子娱乐】提出的合作模式,更加让金英敏能够感受到这其中的“钱途”。

  定了定神,金英敏再次开口问道:“关于‘帮助【量子娱乐】进入亚洲市场’这一条,SM公司具体要做的是什么?”

  这是双方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条款。

  既然是合作,自然不可能是【量子娱乐】光付出,好处都给SM公司。

  SM公司也是要利用自己的资源,为【量子娱乐】进入亚洲市场铺路的。

  对于金英敏来说,这次合作的“收益”部分是可以预期的,虽然确切的数字还需要计算,甚至还需要精算师才能完成这部分工作,但现在就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

  所以,合作与否,重点就在于“付出”的部分。

  若是付出与收益能够对等,或者至少有利可图,金英敏才会点头。

  一句“帮助【量子娱乐】进入亚洲市场”,这太模糊,可以做文章的地方也太多了。

  “具体到细节方面的话,首先,SM公司必须将自己不做,但与娱乐行业,尤其是唱片业相关的业务交给【量子娱乐】。”

  乔尔-李提出了第一个条件。

  SM公司毕竟是一家经纪公司,主要的业务是经纪人业务。

  就拿流行音乐这一部分来说,SM公司当然可以自己为艺人出专辑、发行唱片,但没那个必要。

  毕竟,SM公司不是专业做这方面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外包给其它的合作公司来做。

  当然了,这些合作方,大多都和SM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还有互相持股的“战略合作伙伴”。

  例如,SM公司在亚洲以外的地区,唱片业的合作伙伴就是环球音乐集团。

  不过,只要有足够大的利益驱动,换一个合作伙伴,也不是不能考虑的事情。

  稍稍考虑了片刻:“这方面我原则上可以同意,但具体的细节,我们后面再慢慢谈。”

  哪些业务可以交给【量子娱乐】,哪些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又有哪些是自己既不做,但又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更换合作方,也就是不能交给【量子娱乐】的,林林总总,真要谈起来,仅仅只是这一项,落实到合同上,可能就有几十条之多,一时半会根本谈不出个结果来。

  第一项合作,双方至少没有太大的分歧。

  至于一些小的冲突,可以在后续的谈判中慢慢解决。

  谈判,本来就是一个互相让步、互相妥协的过程。

  只要大的方向上没有问题,大多数情况下,总归是能谈出一个结果的。

  见金英敏答应下来,乔尔-李点了点头,继续说道:“第二,【量子娱乐】旗下的明星进入亚洲市场进行必要的支持,例如宣传资源,例如当【量子音乐】旗下的某位歌手要来亚洲举办演唱会的时候,SM公司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联系并推荐合适的行程、场馆等等。”

  虽然说英语区对非英语地区,例如亚洲,有很强的娱乐业文化输出能力,但毕竟是两个文化、习俗,乃至于人种都截然不同的地区。

  如果什么准备都没有,就贸然在亚洲推广某位在欧美名气很大的明星,也未必火的起来。

  在这方面,有两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八九十年代的乐坛一姐麦当娜,以及美国流行文化的标志,《星球大战》。

  两者都犯了同样一个错误:我在欧美非常的火,随便开一场巡演,或者随便拍一部新片,粉丝都会直接买爆,到亚洲也一定会火,根本不用注重宣传。

  于是,结果大家都知道,在亚洲地区,麦当娜的人气完全被她的“小弟”迈克尔-杰克逊给完爆,《星球大战》的热度也毫无悬念地惨败给了自己的“小弟”漫威系列。

  (注:八九十年代MJ的巅峰期在欧美地区影响力不到麦当娜的一半,而漫威在欧美的影响力也确实不如星球大战,在亚洲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完全反过来。)

  而【量子娱乐】毕竟是一家西方的公司,对于亚洲这块市场,由于没有足够经验的缘故,许多细节都可能会出现考虑不周的问题。

  若是有SM公司这样一个本土势力的帮助,至少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而对SM公司来说,这说是“举手之劳”或许有些夸张,但也确实费不了什么太大的力气,毕竟【量子娱乐】也是会为这些服务付费的。

  金英敏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点头答应:“这一点完全没有问题,不过贵方在推广某位明星或者某项产品进入亚洲市场之前,如果需要SM公司提供帮助,还请尽量提前通知,给我们留够充分的时间进行策划。”

  “这是当然。”

  乔尔-李笑着点头,然后又竖起第三根手指:“第三,贵公司需要为【量子娱乐】提供必要的‘渠道支持’和‘信息支持’,以为【量子娱乐】进入你们的邻居,不可描述国度的市场提供必要的帮助。”

  顿了顿,乔尔-李说道:“简单来说,就是帮我们在不可描述国度挑选一家或者几家‘合适的’合作伙伴,并从中牵线搭桥,促成合作。当然,SM公司也可以加入进来,促成三方合作的关系,共同开发亚洲市场。”

  事实上,这一个要求,才是重头戏。

  前边的两项都只是铺垫,SM公司需要付出的并不多。

  当然,第三项条件,SM公司付出的同样不多。

  但对于【量子娱乐】来说,若是没有一个合适的“中间人”从中牵线搭桥,单单只是找对进入不可描述国度市场的门路,就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毕竟这个市场的特殊性众所周知,尤其是被大剪刀管辖之下的娱乐行业,更是必须要小心翼翼。

  如果直接按照正常的“国际贸易”方式进入这片市场,说不定要被直接按在地上锤。

  宝丽金的衰落,实际上有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花费了巨大的精力和代价开发不可描述国度的市场,但最终却仅仅只是在港澳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至于内地,根本是完全进不来。

  付出远远大于收获,又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时间,从而影响了其它方面的业务,被市场淘汰。

  如果没有一个合适且靠谱的“带路党”,外来的巨头想要进入这片市场并且站稳脚跟,难度是非常大的。

  哪怕是到了后世,在几大唱片业巨头当中,真正在不可描述国度的内地市场站稳脚跟的,也仅仅只有一个环球。

  而众所周知,环球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将百分之十的股份卖给了背景十分特殊的企鹅公司。

  甚至于,由于这片市场的特殊性,【量子娱乐】就算想要找一个战略合作伙伴,若是没有熟悉门道的人指点,也不知道该去找谁。

  毕竟,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这片土地上,站在台前的,不一定是能管事的。

  而且贸然找上门,人家敢不敢搭理你,还是一个问题。

  当罗杰在【量子娱乐】的例会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乔尔-李的推荐之下,【量子娱乐】最终决定,从棒子国寻找合适的突破口。

  毕竟,棒子国和不可描述国度的娱乐产业互相影响之下,必然在“某些渠道”有着极深的关系,绝对不会是对所谓的“内情”一无所知的局外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