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国之国术宗师 第100章 收获也大

《民国之国术宗师》第100章 收获也大

作者:王清谈 字数:1722 书籍:民国之国术宗师

  干场大的,收获果然也大。

  王洪回到了北京,就到孙禄堂的家里辞行,他准备躲回山东练拳,现在的局面已经没办法继续学拳了。

  孙禄堂把小张军阀张六少要找他的消息告诉了他,却伤感的没有多说。

  他极看得上的一个学生,承德人海桂元(号海魁三),时任张作霖的秘书,并与之一起命丧身皇姑屯。

  这让孙禄堂伤心不已。

  也许是得道之人皆有隐痛,孙禄堂算是比较早明白拳学正道的人,似乎家人就比别人家多了曲折。长子三子英年早逝,次子孙存周眼眼有伤,女儿终身未嫁。其实孙辈年长者也多磨难,孙存周的一个儿子抗战时从军,被日军炸死。

  至于孙禄堂的徒弟徒孙们,折损更多。这里的原因也很简单,民国习武的,都是财力敦实人家的子弟,指望一般家庭的孩子不学习不工作,专门学武,付几十大洋的拜师费,掏每月的学费,还有自己的生活费,起码要数年,几乎没可能。

  而这样人家的子弟,立场就放在那里,往往会主动被动的站错了队。

  还有很多人,都是进山取宝,不以武为名的。象收个王洪,却也只是个好拳趣的,也不知道多少年后,才可能会象他这样,琢磨拳中道理去。

  由不得孙禄堂不伤心。

  此时,张六少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

  他现在就是个大烟鬼。为人本性不错,却因为一系列的事件打击,不敢相信任何人,凡事都自己独断。

  其实哪,换谁也差不多这样。

  他爹张作霖,专列发车时间不定,上车后还换了车厢,保密又保密的,就这样,还是被日本人精准的炸到了所在的车厢。他最信任的恩师郭松龄,又干脆的叛变。

  身边不是间谍,就是有目的的人。可间谍他找不出来,那些人他还得捏着鼻子用下去,他这时还能相信谁?只能靠吗啡麻醉。

  九一八之后,他这个靖绥主义变成了绥靖主任,倒也是有趣。

  王洪寻思了半天,孙老师这意思是见一下?

  就跟张六少派来的人见了一面。

  来的人也是人精,先把大洋给了,就说:“少帅想见你一下,他说:再怎么着,也是他对不起你”。

  王洪想来想去,躲到张六少身边起码没日本人敢暗杀,还能安稳一段时间,就同意了。

  这张六少的人,就开着车把王洪二人带到了火车站,直接上火车,赶到了天津。

  这时张六少是在天津办公。

  张六少见了王洪也没说几句话,这时的他,一针吗啡只能顶20分钟,他没那么多精力。

  第一句话是:“兄弟,老张家欠你的,你过来帮六哥打日本人吧”。

  然后就给他个委任状:军训处少将副处长,做东北军的拼剌刀、短剑、大刀、红樱枪这四兵培训。就这样,王洪与朱国福一南一北,成了中央国术馆出身的两大将官。

  没等王洪看完这个委任状,他跟王洪说了句:“好好整,一个人杀不了几个,大家一起杀”,就结束了谈话,回里屋打针去了。

  张学良给了王洪的职务,自然也会向南京打了报告。

  一句为国出力之侠义之士,岂能献首敌倭?

  这话说的常凯申也有些郁闷。

  常凯申的想法一直是不断交,局部该打还得打这上面。王洪这种做法,他虽然不喜,却也符合他的习性。

  南京考虑得失后,立刻在交涉中取消了对王洪的事项。

  日本人得知南京变卦,不再缉捕王洪时,暴跳如雷,就让进攻的日军努力一下,可进攻的日军却催要给养和补充兵力。没办法,只好继续交涉,不提王洪,却让南京方面对被袭人员财物给个说法。可这又在常凯申的暗示下,北平、天津突然结案了,定论是私仇相报,却又说查不出是谁干的。

  说是王洪,也有可能,但没证据。也可能是别人,甚至可以是日本人。

  几乎就是一赖皮。

  张六少的副官给王洪送了套衣服,还带着他进了趟军营。

  王洪却发现,这时的东北军已经没有那种大集中的编制,他这个副处长都找不到地儿办公,更别提去哪去给人训练。

  他转了一趟,便明白了张六少的意思,呵呵一笑,副官也是呵呵一笑,回去,就把他们夫妻二人,安排到张公馆附近的一个大饭店里。

  随后,半个月多的时间里,张六少又两次招见,却都是问他事儿。

  一个是问他,这四兵,能提高多少战斗力。

  王洪据实而答。国术,不是无知小民中的仙侠之术,而是日日锻炼的健体之术,练了就比没练过的强,

  另一个是私下问他,孙禄堂先生那里有没有能禁毒的办法。

  王洪目瞪口呆。孙先生是国术家,可不是医生。

  要知道在九一八爆发时,张六少正在协和医院住院。当时的他已经被吗啡掏空了精气神。有人写过一首诗:“夜半军书告急来,难熬毒瘾正相催。国恨家仇且休顾,快将吗啡打一回。”张六少这时已经是舍不得,却又想着通过什么灵丹妙药把这瘾头抛弃。

  张六少听到没有什么办法,也只能悻悻而去。

  赵婧之有些不太习惯成为官太太的样子。

  ------

  每章一说:清朝皇帝的侍卫,分一二三等。一等侍卫三品,二等四品三等五品,最低的是蓝翎待卫六品。都归侍卫内大臣统管。武进士初充侍卫的,大都在乾清门外戍守。另有御前侍卫,是皇帝的贴身护卫,除从乾清门侍卫(值宿于门内者)中选拔外,王、公、贝勒、都统、国戚亦得轮值。以上这些武职,除少数是由荫生或有军功的人充任外,大都是由武进士出身的人任职。引以上这段话,就是说,民间,根本没有不走武举之路的大内高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