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 第461章 过山车般的市场

《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第461章 过山车般的市场

作者:青阳玄月 字数:1876 书籍:我在煤矿卖煤的那些日子

  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进入2009年5月份之后,之前60万吨的小煤矿开始陆续复产了。

  还有一些机械化改造完成的煤矿也相继复产了。

  于是,这煤炭市场短暂的供需关系又被打乱了。

  同时,使用煤炭的下游企业产品市场再次过剩疲软,煤炭库存持续增多,煤炭价格再次进入下行通道。

  市煤炭局迫于无奈,再次进行了限产和保护性生产,煤矿的产量再次受限。

  并且按照张小北提的建议,煤矿不得随意降价,降价要随时向煤炭局通报。

  可是你有七法,煤矿有八法啊。

  挂牌的价格是一直不动,但是优惠幅度我是一直扩大,这搞得煤炭局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张小北算了一下,短短20多天的时间,比4月份最高峰价格下降了350元/吨,下调幅度30.44%。

  跟年初比一下,下降了150元/吨,下调幅度为15.79%。

  不掉是不掉,掉起来跟不要命似的。

  看看这短短半年的时间里,这煤炭价格跟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下的,真让人的小心脏受不了。

  张小北坐在办公室,看着报表,心里也是一阵一阵的翻腾。

  你妹的,就是把劳子的命搭上,也难以挽救这持续低迷的多重行业啊。

  话说虽然有四万Y的实体投入,但是这要见到效果,怕是得等到9月份以后了吧。

  话说什么工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

  而且这四万Y又不是一天之内就投放到实体经济上了,那可是要延续到2010年年底呢,大约两年的时间啊。

  最起码在三个季度之后能显现出效果来就不错了。

  幸好,不过幸好,金盛集团的煤炭内在质量很有优势,外部加工很到位,再加上有铁路的支撑,日子算是勉强过得去。

  看看那些纯公路发运的煤矿,刚开始生产,这煤炭可就堆住了啊。

  自己愁,别人更发愁啊。

  怎么能不愁呢,下游产能减弱,而且马上天气就炎热起来了,本来雪上加霜的市场,再加上传统市场淡季的到来。

  无疑是瘸驴腿上挨棍子,快要废了。

  就在这个时候,张小北的手机响了。

  打电话的是铁路运输集团的。

  铁路运输集团与铁路局不是一回事,它是铁路局下属的三产单位。

  他们给张小北带来一个消息。

  金盛集团的铁路战略装车点现在批复下来了。

  之前,根据铁路货物运输的战略布局,G家有一个新的政策——那就是要组建铁路战略装车点。

  铁路战略装车点,是G家铁道B为了解决全国G铁路装车点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运输能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的现状而进行的一项战略性发展规划。

  全G铁路战略装车点建成以后,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的装车点将关闭。

  由此意味着有些地方就不能发铁路了,而能发的地方就需要增量了。

  2008年,金盛集团开始运作筹备将三条铁路专用线建成铁路战略装车点,并与同年5月首次向冠州铁路局提出申请。

  冠州铁路局委托其下属单位铁路运输集团,进行全面测量并提出改造方案。

  现在,经过改造之后,冠州铁路局运输处、货运处、总工室和多元办统一研究之后,同时报请冠州铁路局DZ联席会议,这个事情终于批了。

  能够成为铁路战略装车点,就意味着铁路运力要倾斜,运输线路要增加,运输能力要提升,运输距离要延伸,这是个好事儿。

  来电话的意思是,这个事情已经批了,但是双方要签订《战略装车点合作协议书》。

  协议签订之后,金盛集团将成为冠州铁路局侯月线上为数不多的铁路战略装车点之一。

  这项工作,有效保证了金盛的铁路运输计划,缓解了煤炭外运受到铁路运力制约的瓶颈,为铁路销售煤炭提供了有效的资源保证。

  不仅如此,战略装车点的建成,还将为金盛集团销售工作今后应对产能提升、提升煤炭外销能力起到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是一项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意义很强的工作。

  在其他煤矿铁路缺失的情况下,金盛集团反而获得了铁路运输支持,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最起码,销售触角可以实现再次延伸。

  以前获得铁路运力支持,都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

  现在变成长久性的了。

  公路要是卖不出去的煤,好吧,拉回站台来,咱们上站销售。

  到了现在,煤承公司也没有再哔哔过,毕竟煤炭市场跟塌了锅一样,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这个时候,能收点钱,还是悄悄的吧。

  煤卖不出去,你收取中间费用,收个求吧。

  有15块钱上站费挣着,你就偷着乐吧。

  当然了,现在煤炭形势不好,大家为了避免铺展浪费,也就在金盛集团的会议室简单举行了一个会议。

  双方领导出场,大红色的协议书一签,这个事儿也就成了。

  金盛集团,下一步是真正要以铁路运输为主了。

  张小北知道,6、7、8三个月将是最难熬的阶段,这期间煤炭还会持续降价。

  甚至降到2007年以前的水平。

  熬吧,熬过这段难熬的岁月,到了年底,日子就会好过很多了。

  虽然身心疲惫,但是张小北知道,自己还得撅起屁股跑市场去。

  现在销售分公司就留下两个统计和秦晋,其他的全部跑市场去了。

  市场就是这样,好日子坏日子你都得过。

  不过,好歹煤现在还能卖500块钱,炭还能卖800块钱,公司的生产成本是个不到300块钱。

  还是挣钱的。

  可是现在看看其他大型国企和实属企业,日子就没有那么好过了。

  平峰集团,根据林贵生反应回来的情况,综合成本已经上升到了450左右,最主要的是待遇下不来,企业办社会的成本较大。

  还有,加上前半年的机械化改造,投入较大,资产负债率已经80%了。

  张小北真不知道,这几年挣的钱都跑哪儿去了。

  还有就是滨煤集团,资产负债率高达90%,到处都是贷款。

  综合成本比平峰集团还高。

  当然了,滨煤集团企业办社会的成本更高。

  龙海县才有多少人,20万出头吧,可滨煤集团连职工家属带上三产企业,一共多少人?

  15万啊,快顶的上一个县的人口了。

  要说负担不重,那纯粹是哄人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