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崇祯八年 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

《崇祯八年》第三百六十三章 定策

作者:我爱肥猪猪 字数:2109 书籍:崇祯八年

  说话的是陈奇瑜。

  对于因缺粮而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的认识,他是殿中最有发言权的一人。

  当年的车厢峡之役便是明证。

  被困在峡谷里面的数万流贼投降之后,陈奇瑜在精兵护卫下进去参观了一番。

  那些平日里如狼似虎的流贼们在断粮五六天之后,一个个形容枯槁,如同地狱里的饿死鬼一般,当时的状况,根本不用官军去收拾,只需一千个民夫就能把他们杀光。

  从此之后,陈奇瑜对断粮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认识,当年的场景永远留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大尹所言正是兵部所虑之主因也!启奏圣上,兵部上下正因虑及于此,方才将整个策略做了较大改动,并就此作出相应之部署,或许此策将成为影响战局之关键所在!”

  杨嗣昌冲着朱由检拱手施礼后强调道。

  “哦?杨卿此言何讲?须知陈卿适才所提事关重大,朕正欲问计与户部,以勿使前方将士有断粮之虞,兵部之策略为何于此有关?杨卿讲来听听!”

  假如按照兵部制订的战略计划来迎战建奴的话,粮草的供应可就成了重中之重。

  朱由检知道户部这大半年来,为此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所储备的粮草物资也是按五个月的期限去操作的,时间再长就不知道了。

  “启奏圣上,自崇祯九年至今,由大明境内为其输送粮草物资之通道全部断绝,奴酋无奈之下方遣兵马扫荡靼虏、朝鲜,以从两地获取相应补给。但靼虏除却牛羊牲畜以外,其余物资甚至比东奴还要匮乏,而朝鲜之地实是苦寒贫瘠,东奴虽遣军打粮,其所获恐怕亦是甚微。长此以往,建州绝难维持下去,奴酋所谋者,唯有尽敛物资、聚齐重兵南下一途,力求从我大明之地掳掠以求其饱。圣上,就算其尽聚其物南下,又能可供其大军食用多少时日?如此可见,若敌南下,所求者唯有速战速决,其志在必得之意可现!若是我军以重兵阻之,观其习性,其必会想方设法探我粮道以谋之,此间既是我求胜之机!”

  杨嗣昌的长篇大论讲完,殿内一片沉寂。

  他从容地将题本收入怀中后,理了理袍服静立当地,面上的神情虽然沉静依然,但眼神里却是满满地得意感。

  “杨卿且坐,容朕及诸卿思之!”

  朱由检微笑着开口道。

  杨嗣昌施礼后转身回到原位坐下,一名小太监手捧托盘,脚步轻快的来到他的座前,将一杯热茶轻轻地放在一旁的矮几上,然后将几上有些凉的茶杯拿起放在木盘上后,转身消无声息地去了殿角处。

  杨嗣昌端起热茶轻啜一口,两眼扫视着殿内众人,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志得意满的笑容。

  他相信这个战略计划肯定会被皇帝采用,一旦关外之战官军获胜,他这个定策之功是跑不了了。

  那可是首功。

  军功最重的就是首功,凭着这个功劳进内阁没有丝毫问题。

  “侯卿,太仓钱粮尚有余存否?若是战事一起且延长开来,户部有无把握筹措更多钱粮以供大军?”

  “启禀圣上,太仓现有结余两百三十万两银两,供用库现储粮米共计二十万石,此为应急之需,不可轻动;现下户部已向关外起运粮米豆料共二十万石上下,足可供二十万人马四个月嚼用。现冬日已过,运河北段已开始化冻,漕运再有半月即可启用,以臣之断,战事时日拉长也无碍!”

  侯恂信心满满地向朱由检保证道。

  自从晋升大学士参与机务以来,他所知道的内情比以往多了许多,尤其是今年准备开始的攻伐建州之战,侯恂对其中的详情也是甚为明了。

  现在京畿周边以及陕西屯田开荒接连取得了成功,山东、河南、山西灾民也在官府的引导下向南有序转移,并且皇帝果断下令漕运总督于运河设置大型粮仓,截留漕粮以供灾民食用,种种举措之下,户部的压力大为减轻。

  供用库储备的二十万石粮米是在起运军粮后的结存,也是为了防范突然出现的天灾而准备的救命粮,但只要漕运开动起来后,南方的粮米便会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到时候供用库的仓房将会逐渐填满,这就是侯恂的信心所在。

  而杨嗣昌刚才的分析让侯恂心中更加笃定。

  建州那种苦寒之地,总人口不过两百余万,还比不上京畿地区的人口数量,他们田地的产出能有多少?

  侯恂虽然不懂军略,但这不妨碍他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并得出结论:建州若是出动十万以上的人马,那他们的粮草供应绝对撑不了半年。

  “诸卿对兵部之方略有何建言?孙卿?”

  朱由检笑着开口问道,然后直接点名,看看孙传庭有没有其他意见和想法。

  “启禀圣上,臣以为兵部此策大体可行,臣并无异议!现下只需据此方略制订相关战术即可。战场之上形势千变万化,臣以为每一处要害所在须得配备忠诚可信之大将统之,以防一处败阵而贻害全军!”

  孙传庭起身施礼后坦言道。

  “臣亦是赞同兵部此策!而孙学士之建言亦是重中之重!原先之兵力部署须得从新审视,勿使怯懦无胆之将镇守要害之处!尤其是粮道辎重之地,须择重臣督之!”

  陈奇瑜起身施礼禀道。

  他这话里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就差毛遂自荐亲督粮道了。

  虽然现在已被皇帝晋升为大学士,并且身兼顺天府尹这样的高位,这已经是为入阁铺平了道路,但陈奇瑜却执拗的想用军功来洗刷过往的耻辱,争取以清白的名声成为阁臣。

  车厢峡纵敌的嫌疑始终让他深以为耻。

  当日一时的得意忘形让他饱受舆论的指责和攻击,他必须用一场大功来堵住世人之口。

  孙传庭肯定会亲统秦军去往前线,以他的智谋和秦军强劲的战力,军功肯定是跑不了了。

  杨嗣昌的运筹之功也是板上钉钉,侯恂等人不会去前线,而事关全局的粮草辎重必须有决定性的大人物负责,他必须把这个重任从兵部侍郎手里抢过来。

  哪怕给他的不是勇卫营、秦军那样的精锐,他自信也能借机建功。

  既然朝中公认地两位知兵重臣认同了兵部的方略,剩下的温体仁等人自然不会再去掺言,即将展开的会战计划终于定了下来。

  “既是诸卿一致赞同,那兵部之策朕便照准了!稍后几位卿家须抓紧制订相关措施,勿使因细微而毁全局!陈卿所言粮道一事尤为重要,朕自会思之!此战关乎重大、不容有失!兵部可行文晓谕全军,战事开启之日起,凡有不听军令者,无论官职大小皆可斩之!”

  “臣等谨遵圣喻!”

  温体仁等人齐齐站起身来躬身应命。

  “此事议到此处吧!接下来议一议台湾大捷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