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朝第一权臣 第六十一章:三个老头的友谊

《明朝第一权臣》第六十一章:三个老头的友谊

作者:法大小蒋 字数:1783 书籍:明朝第一权臣

  帮睡着的朱祁镇盖好了被子,王振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两日眼前的小祖宗一直闹脾气,可让人好生担待!

  可还没等王振彻底放松下来,朱祁镇便又忽得睁开眼睛,盯着王振问道,“先生,这是到哪了?”

  “回陛下,这是到洪州的方城(附注:今属张家口市阳原县)了…”王振在旁边躬着身子答道,“再有两天,估计就能到蔚州。”

  “这样啊……”朱祁镇轻舒口气,倒也没有别的表示,“先生,朕想与你说件事儿。”

  “哦?陛下想说什么事儿?”王振给了万红儿一个眼神,她立马躲到了里间那个小屋子里,然后把那扇小门也给关上了,“只有老奴一个人在这听着。”

  “先生,我……我不想去蔚州了。”朱祁镇伸出手来,一把攥住了王振的胳膊,“我不想走紫荆关!”

  “啊?那陛下的意思是……”王振有些疑惑地看着朱祁镇,“要是陛下这次不想去老奴的老家了,那就下次再找机会。”

  “朕并非不想去先生的老家,只是不想走紫荆关了而已……”朱祁镇有些为难地小声嘀咕道,“先生,朕要是现在下令走居庸关,可以吗?”

  “什么?陛下的意思……是要走来时的那条道?”王振不经意地蹙了蹙眉,“大军这都走了一阵儿,照说还得折回去一段……”

  “那就折回去!”朱祁镇看着王振,异常坚定地说道,“反正已经把阳和口给绕过去了,大军也看不到那的惨烈景象了!”

  “这…这是为什么啊!”王振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因为他觉得朱祁镇是在胡闹,“紫荆关的道近,而且走居庸关也不安全啊!瓦剌还没撤兵呢!”

  “朕不想要安全,朕不甘心!”朱祁镇摇摇头,很明确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态度,“朕不想就这样灰溜溜地回去,朕要和瓦剌一战!”

  “陛下改主意了?”王振叹口气,大致也猜到了朱祁镇的心思,“可命令早就传下去了,这要是再变,恐怕于军心无益啊!”

  “朕知道,所以……朕想央先生一件事儿,先生能不能想个法子,帮朕……把这件事情办妥了?”

  王振明白朱祁镇的意思,他这是想要找自己替他背黑锅,而这些年来,王振确实为朱祁镇干了不少类似的事儿。

  朱祁镇身为皇帝,在很多事情上都与群臣处于对立面,因此当他想要绝对贯彻自己的意志时,就需要有人来帮自己唱黑脸,借而顶住文官集团的压力,这也是当初明宣宗朱瞻基一力培养宦官集团的目的。

  事实上不仅朱祁镇会这样做,大多数皇帝都会这样做,他们需要养一条像王振这样的狗,然后适时地放出来咬人。

  就像这次朱祁镇御驾亲征,王振就帮他顶住了不少压力,所以朱祁镇信任王振、亲近王振,对于他为所欲为的乖张态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关系中也含着一种利益交换。

  “陛下,这次的事儿可不小啊!”王振坐到朱祁镇身边,长舒了一口气,“老奴挨骂倒不要紧,就怕到头来陛下的事儿也办不成。”

  “先生,朕梦见父皇了……”朱祁镇知道王振这次很难做,所以他下意识地展开了“感情攻势”,“父皇说对朕很失望,朕……朕自己也觉得很丢脸,哪有一个皇帝率着几十万的大军出征,最后还要因为惧怕而回师?朕会被后人笑话死的!朕没脸再做这个皇帝!”

  “哎呦,陛下可不能这么说……”王振心疼地抚了抚朱祁镇的后背,其实有时候在他眼中,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过是一个孩子而已。

  其实他理解朱祁镇的难处,也许从旁人看来,这只是一个对错问题,可放到朱祁镇身上,这就是一个面子问题,而且还是很大的问题。

  试想你若是九五之尊的朱祁镇,却要在血气方刚的年纪落得一个怯懦之名,心里会好受得了?年长的人做事讲求利益最大化,可年轻人做事凭的就是那么一股劲,确实不对,但王振能理解。

  再者自己的孩子心里委屈,自己又怎能袖手旁观?更何况自己的一切都是他给的。若是没有朱祁镇在背后撑腰,自己算个什么?不过是一个干杂活、没人瞧得上的死太监罢了!

  可现在呢?自己权势滔天,百官趋附谄媚。要想保住这一切,自己就不能惜名,做了那么多的坏事儿,难道还差这一件?

  于是王振舒口气笑道,“好,陛下放心,老奴去办这件事,咱们不走紫荆关,就走居庸关!”

  “谢谢先生!”朱祁镇激动地晃了晃王振的手臂,“朕这两天一直研究呢,宣府那边有些地方特别适合跟瓦剌开战,朕一定能够击败他们!”

  “好,陛下英武。”王振笑呵呵地应着,尔后替朱祁镇掖好了被角,“成了,一会儿老奴去跟那帮大臣们说,陛下先好好歇会儿,养足了精神,再去打瓦剌!”

  “朕不困!”朱祁镇坐起身来,光着脚踩在地面上,“朕现在激动得睡不着觉,先生,你是最好的……”

  王振看着朱祁镇此时眼神中流露出的那副纯真模样,不禁又想起了十多年前朱祁镇还小的时候,自己和他发生的唯一一次矛盾。

  当时朱祁镇只有十岁,跟着一帮小宦官在宫廷内击球玩耍,恰巧杨士奇等阁臣经过,于是王振立刻跪下奏道,“先皇帝为了球子,差点误了天下,陛下今天复踵其好,是想把国家社稷引到哪里去!”

  “三杨”见此情状,都不禁感慨王振是一个识大体、忠心耿耿的好太监,而张太皇太后听说了这件事儿后,也对王振改观了不少,但这却使得朱祁镇对王振产生了误会。

  于是年幼的朱祁镇冲王振发脾气,还打了他好几个耳光。王振就抱着哄他,给他讲故事,给他当马骑,朱祁镇终于高兴了,当他偎在王振怀中睡着的时候,不由呢喃着说,“先生,你是最好的……”

  那一刻,王振觉得很幸福……

  附注:有读者朋友看完这章,可能觉得我在为王振洗白。澄清一点,我绝对不是为他洗白,王振是个大奸宦,而且于擅政之时干了不少缺德事儿,这在小说一开始就成了盖棺定论,我肯定是对这个人没好感的。

  但是,将土木堡之败归咎于王振一人,绝对是史官的春秋笔法,深究起来是极其不合理的,因为朱祁镇并不是一个有智商缺陷的木偶皇帝。如果有读者朋友仍觉不满,我会在写完土木堡战役之后专门开一个单章,解释一下所有的相关问题,届时欢迎讨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