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颠覆晚金 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

《颠覆晚金》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

作者:边郡箭手 字数:2045 书籍:颠覆晚金

  城头上平原军的嘲笑让严实怒火非常,看出来炮弹动能不足之后,他下令增加火药的装填量,尽管缺乏基本的物理学知识,但他也知道,火炮的力量和加进去火药的数量是有关系的。

  最大的两门臼炮各自受药15斤,剩下的火炮也都增加了成药。

  增加了火药的设计果然有效果,直接炸膛了两门炮,十几名炮兵血肉横飞。

  但是城头上的人也笑不出来了,其他火炮倒还好说,两门巨大的臼炮增加装药之后确实威力不凡,那巨大的石球被喷射而出的气流托向高空,在众目睽睽之下狠狠的砸进城里,尽管这类火炮由于曲线过高,不适合攻击城墙,但是却严重破坏了城中的民房。

  其中一门炮弹刚好打中了马厩,幸运的是当时里面还没有战马,而另一枚炮弹打得更靠里一些,砸中了一间民房,合家老少四人遇难,一下子严重的动摇了城内人心。

  慢慢的,敌军炮兵也摸清了火炮射击的规律,他们的火炮也变得精准起来,不断对着城墙施加火力。

  但是,像高俊大炮那样轰塌城墙的景象却始终没有出现,拳头大小的炮弹将城墙打出了不少裂缝,但是见效却要慢很多,严实此时也不得不承认,太平军火炮威力远强于本方。

  但是,纵然火炮威力不强,一天一夜的射击之后,依旧把城头打了个血肉狼藉,出现了不少令城外人马欢欣鼓舞的裂缝。照这个进度,一天不行两天,两天不行三天,顶多4天的功夫,这城墙就保不住了。

  仔细算算这笔账,火炮还是很值得的东西,严实也略微宽下了心,下令其他各军养精蓄锐,做好登城肉搏的准备,与此同时还要提防敌军的各路援军。

  此时,城内平原军也在一起商议御敌之策,新任节度使,大数学家李冶忧心忡忡,按照这个火力频率,城墙是顶不住的。

  更让他心里忐忑的是,在此之前高俊已经告诉过他抵御火炮的办法,那就是在城墙外面涂上烂泥。

  现在的火炮炮弹普遍不强,涂上一层烂泥可以有效的吸收动能,减弱火炮威力,高俊曾经明确的告知过李冶等人,眼下,城内倒是不缺原料,紧急动员的话,一天晚上就能把整个城墙,穿上一层防弹衣。

  但是李冶不得不考虑更多,太平军才铸造出火炮不过一年,各路军阀就已经纷纷开始仿制,这充分说明各路人马都不傻,他们仅仅凭借着火药燃烧的气味和炮弹打出的轨迹,就推测出了火炮的基本原理,并且制造出了各自的产品,虽然性能上都远远不及太平军,但至少已经有了从0~1的变化。

  烂泥的技术含量可比火炮低多了,一旦让他们发觉这个诀窍,消息很快就会不胫而走,到时候受害最大的反而还是太平军。

  因此,李冶下定决心,纵然情形困难,也绝对不能使用烂泥,一定要坚守到援军来源的时刻。

  这年头,有能力的数学家们同时也往往是杰出的工程师,李冶立刻撸起袖子,投入到了他熟悉的工作当中,工程材料是不缺的,现成的技术工人也有,士兵们都是可靠的劳动力,在他的指挥下,大家用巨大的木桩搭成了一道道加固设施,来拱卫自己的城市,坚固城防。

  他们的付出将会得到巨大的回报,此时,前来解围的军队已经出发。

  河流往往也是天险,就一般常理而言,燕宁如果想要援助德州的话,至少也应该预留一部分部队在北清河以北,这样才能帮助大军尽快渡河。然而,在援军出发之前,太平军在北清河以北区一名士兵都没有,这让他的对手放松了警惕。

  然而,在河北不置一兵才是真正的策略,正因为这样,严实也无法判断镇防军如果想要渡过北清河增援德州会选择在哪段突破,而他的兵力本身也并不充裕,不足以在北清河沿岸处处设防。所以,燕宁虽然没有在河北岸布置兵力,但是,却比布置部分兵力然后被敌军严防死守更加自如,当大军渡河的时候,他们所涉河段对岸的敌军不过是40多人而已。

  得知对手渡河的严实大为惊异,急忙派出安鲁军迎战,在他看来,安鲁军是太平军叛降之人组成的,就算战力不如太平军,但至少也是相当的水准。而他们的对手,这只所谓的镇防军,不过是略次于太平军的兵源所组成的地方守卫部队,其实力应该远不如太平军,以安鲁军击镇防军,此战可胜。

  不光是严实这么认为,安鲁军上下也弥漫着乐观情绪,这里面有些较晚的逃兵,来到时镇防军已经组建了,因此他们也很了解镇防军的组建流程,知道其选用的标准盔甲防护均不如太平军本阵,既然如此,自己绝没有输的道理。

  由于缺少渡船,镇防军头两轮渡河只投入了四千多人,以来自青州的人马为主。徐州和鲁州的略次之。

  而他们的对手则是四千多名安鲁军,以及这些人手下的签军仆从,总数上万人。

  两军对圆的时候,优势和劣势似乎非常明显,尽管高俊在军队上投入甚多,终究不能把镇防军也武装成铁壳子,士兵们的胳膊和小腿都没有什么保护,手中的武器也略为陈旧一些。他们也没有喷火枪,修罗火这一类太平军绝技。

  而他们对面的安鲁军盔甲极为厚实,比起现在的太平军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士兵们个个都滋养得膀大腰圆,更要紧的是,前后行动都有人服侍。

  太平军也有贴军,帮助正军干后勤一类的活。但是太平军的贴军是独立组成部队,与正军并不形成人身依附,也决不能听从正军的颐气指使,双方在军令规定的范围内各尽责任而已。

  而安鲁军则是标准的北方民族模式,每名士兵都有1~2名贴军跟随,帮助他们打点后勤,作战的时候也要拿着简单的武器跟在后面协助。

  而在大军前方,还有不少被征来的驱口壮丁作为炮灰消耗。总而言之,安鲁军的奴役出远远多于太平军,士兵们除了上阵厮杀之外,什么都不用自己干,这样优厚的物质条件,也难怪他们会在短时间内战力飙升了。

  但是燕宁并不担心,他已经渡过北清河,与先头部队站在一起,对于安鲁军,高俊已经做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失去了健康成长的机制,军队的战斗力会很快萎缩,没有合适的土壤,根本结不出饱满的果实。背弃太平军的懦夫叛徒,永远不可能在战场上与太平军一较高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