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颠覆晚金 第六章 行路难(下)

《颠覆晚金》第六章 行路难(下)

作者:边郡箭手 字数:2051 书籍:颠覆晚金

  本次冬季演习不仅仅是为了说服军官们采用新的进攻战术,更主要的目标是检验太平军在冬季作战之后,实力恢复的程度以及对攻打城市的战力保持。

  在模拟演练当中,太平军呐喊攻城的景象非常壮观,而且军兵们表现出色,看得出来,尽管过去几个月,他们遭遇的都是野战和防守,但也没有忘记如何攻打城池,这将为六州之战带来更大的胜算。

  “屏波,你们干的不错。”看着演习井然有序的样子,高俊忍不住夸奖温逢海,现在他已经不直呼其名了,而是尊称其字。

  此时温逢海和其它参军围在一张大桌前面,还在埋头收发汇理文件,听见高俊的夸奖,抬起头来欲言又止,又低下头去整理文件了。

  “屏波,我看你是有话要说。”高俊略微想了一下:“好,你不说,我来替你说,你们这帮人是不是都想着下去带兵了?”

  高俊把话挑明了,温逢海也就藏不住了:“高郎君,你以前曾经说过,要让参谋职位和领兵职位经常互相调换,之前咱们一直打仗,只进行过一轮,现如今是不是也该将我们放到基层都队里去了?”

  对于这种变动,参谋们的意愿向来比领兵主官们更加强烈,运筹帷幄固然不冒什么风险,但是在前线指挥军马才有军功可立,温逢海作为高俊手下最优秀的参军,地位也未必比得上在前线英勇作战的军使。

  更何况,天天跟着高俊处理军务,眼看着高级将官运筹帷幄,这好比是往他们的血液里面点了一把火,让他们个个都充满了建功立业的狂热向往。

  高俊确实有这方面的打算,趁着和平,是重建根据地军队体系的时候了。

  战前,高俊计划建立八个营、六十个旗的军马,但是这支军马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总部,一直是由高俊这个第一营统制的营部来兼任,这显然降低了效率。

  这段时间以来,太平军连遇恶仗,虽然遭到了损失,但也锻炼了队伍,新锐军官层出不穷,立功受奖的人排着长队,都需要一个职位来安排,等攻克山东北部六州之后,又会有大量新兵涌入,水涨船高,老兄弟也应该都安排到军官的职位上。

  再加上潘正马上就要率军离开,这几套下来,根据地迎来了一次提升军官的大窗口期。

  高俊已经有了基本谋划,在营的基础上设立阵编制。

  太平军(山东)为一阵,下辖五营。

  阵将军:高俊

  阵副将军:孙庭、冯达

  阵长史:王浍,阵佐史:韩武平

  阵总判:张大春,阵助判:胡光祖

  一营统制冯达(兼任),副统制汤贵

  二营统制张惠,副统制袁镜

  三营统制楼升,副统制赵永(暂时不能述职)

  四营统制陈秉彝,副统制齐昭

  五营统制郭延嗣,副统制温逢海

  第一骑兵旗指挥李铭

  第一轻骑兵旗指挥讹留山律

  第二轻骑兵旗指挥桑真

  主计运输旗指挥蒲察阿虎

  工兵旗指挥任福

  少年军校军使蔡宁

  太平军(陕西)为一阵,下辖三营。

  阵将军:潘正

  阵副将军:裴真,郝思文

  阵长史:赵昉,阵佐史:沐白

  阵总判:孙邦佐,阵佐判讹留山律

  一营统制裴真(兼任),副统制罗大定

  二营统制郝思文(兼任),副统制许国

  三营统制廖法起,副统制蒋尽忠

  第二骑兵旗指挥温迪罕僧虔

  这次调整有三大原则:

  第一,“好人好马上陕西”,高俊给了潘正一个上好的组合班子,老副手郝思文自然要跟随,裴真这个老陕西儿也过来搭班子,更不要说赵昉和孙邦佐这些老资格。

  许国等人都是一时名将;廖法起手下的湖南兵更是不愧“飞虎”之名,都是横勇的好汉;会造火器的凌振也被带到了陕西继续发光发热。高俊还把程辟、纳坦章这两个身边人给了潘正,以示信任。

  第二,“主军”“参谋”大对换,在高俊留下的队伍里,原本是政工军法口的陈秉彝下去当了步兵统制(把他自己吓得够呛),后勤口的楼升和蒋尽忠也都重新进入部队之中。反倒是张大春、韩武平、胡光祖这几个历来带兵的人反过来进入指挥部。

  石莞、施信、赖隆等参军们几乎全都补了副指挥和军使,都下去带部队去了,而贺万岁、唐太平、苏日月、熊开国、刘俊海、徐规、季宗若、陈辞等人则目瞪口呆的被解除了指挥权,进入了阵部。

  高俊的身边人也进行了一轮调换,争取了程辟的同意之后,高俊署理了一份文件,让他去担任旗长史去了。高俊手下的书手和傔从们基本上都出职军典军判了。

  只有斡脱这个混账玩意儿,被高俊骂了好几次,还坚持不懈的一定要跟着高俊,哪都不去。

  部队好生混乱了一阵,但还是很快恢复了正轨。

  但也并非所有单位的一把手都进行了调换,骑兵部队,轻骑兵部队,工兵部队等主将一手组建,而且还在高速发展中的队伍,为了防止发展中的波折,依旧由原有指挥员继续指挥。

  第三,在这次调整中,以都级编制为单位,高俊特意打混了几支地域特色鲜明的队伍,湖南飞虎军、扬州强勇军、以及山东旧部都不复存在了。

  考虑到都队是军官直接用口令指挥的,因此按照方言因素,依旧没有将队伍完全打散,同一个都内的军兵往往还是老乡的,但是营旗基本上都进行了小规模的互换,以保证没有完全地域特色的队伍。

  各位营统制手下的队伍,来源都相对复杂,既有他们用的得心应手的老部队,也有添加了几支新部队。

  廖法起麾下十三个都,八个是湖南老部下,一个是原本陕西来的,一个是山东人马,三个是去年八月后组建的新部队。(鉴于好人好马上陕西的原则,这是一支战斗力保存较好的队伍。)

  关于这一点,高俊也明里暗里的提示他们,如何对待新部队也是高俊考察他们的重要指标,指望着自己的老部下打天下,这辈子都没出息。

  看着这些人的脸色,高俊叹了口气,他知道很多人不会把这条命令当回事,这些人在战斗中屡立殊勋,坚信不论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打赢胜仗就是硬道理。

  但是时代变了,高俊要组建的是一支近代化的军马。在这种改革之后,太平军战斗力在短时间内也会略有下降,但是进行这样的整编,传统的补给模式和指挥模式被打破,能够迅速的接纳大量的新人手,也能带来充盈的军官储备,也能够实行更加复杂多变的战术,适应更加复杂的状况。

  至于不接纳这种参谋部新制度的人,高俊也是一个意见:不换思想就换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