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覆唐 太平公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赏

《覆唐》太平公主 第一百二十六章 封赏

作者:济源张氏 字数:5853 书籍:覆唐

  由始自终张宏都未曾入黄府正厅去探望已然身死的黄贾仁或是犹自悲鸣哀号着的黄不学,其实这时他也深知他不适合在此时入内。从先前见到黄不学时张宏便能从黄不学那表面上的浮夸神色下看得出他许多的悲戚不安,再加上他去张府时已是极晚的时辰,当可显然看出黄不学那时自那些王府少爷的府中出来时便已然绝望,并非他不想去救他爹,只是他真的无能为力。后来,之所以他仍然去了张府,或许仅仅是侥幸,又或许是想试探些什么,这是张宏所不能知道的。

  京中两大皇商之一的黄贾仁死的似乎很从容很理所当然,可且先不论他这样一个在京中商界原本可谓是只手遮天的人物这般默默无闻的死去会为这京中带来怎样的影响,便单单是此时对于他这膝下独子黄不学而言,黄贾仁死的的确可称残忍。

  当然,由另一方面来言,黄贾仁的死对张宏可谓是最佳结局,他起初决意在这等敏感时刻挽救黄府黄贾仁时便深知此时若是救了黄贾仁这背负着谋反罪名之人的话,那日后也定会因此事而为他带来极为凶险,只是张宏决意时乃是考虑到于现下迫切需要根基基础的他而言,那些日后的凶险他这会儿真的顾不上,故此寄希于能得京中皇商黄府鼎立相助的张宏才会冒如此风险。所以说,在此时张宏既表现出来会竭力挽救黄贾仁而赢得了黄不学的忠诚感动的同时,又能够不必为黄贾仁这谋反的罪名而担心日后之危,确实乃是最好的结果。

  只是一心如此思量着的张宏却也同时深深的察觉到他自来到这唐朝年间后,在经历了这些许多阴暗污秽之事的同时,他竟然已经变的如此冷漠,如此不择手段。所以张宏惊骇,悲哀,无奈。

  自然,张宏的这些想法其实不管是黄不学还是富贵都能看得出,但决意是一回事,去做却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在张宏当此等敏感时刻仍然赶来这黄府时便已经博取了黄不学与富贵的忠诚,简单些说来,便是自昨夜宫内惊变时起,他黄府的第一个客人,有意挽救黄府的人毕竟乃是这一毫无背景权势的少年张宏,所以即便他心是另有图谋,也终能为黄不学所接受。

  黄不学在厅内对着他恨了一生,也怨了一生的老爹尸首而哭号时,临淄王李隆基在外所清剿韦后余孽的人马也堪堪来到这黄府,领头将领果然乃是临淄王亲信部将万骑都尉陈玄礼。

  陈玄礼来时是带着临淄王的吩咐而来的,所以在他入府一眼而看见黄府前院所负手而立的少年时,倒也喝止了身后如狼似虎的兵士一起入内,只是在他轻轻步至张宏身旁后,深看着这少年而言道:“王爷吩咐若是公子在此,则要末将等人听从公子之意。”

  张宏微皱眉头,不是因陈玄礼随意包扎着的那断臂所为他带来的血腥震骇,仅仅是因临淄王这似是极为看重于他而其中包藏他心的一言,因此在陈玄礼言罢,张宏先是看了富贵一眼,见对方仍旧是那般谦恭而卑微着身子,随后才道:“黄贾仁已然伏法。”顿了顿,不理陈玄礼面上的疑惑而又言道:“至于黄家在京中的产业,他毕竟参与了韦后谋反,将军可依律行事。”

  陈玄礼显得不解,因为就临淄王看来张宏也应会护得黄府周全的,毕竟黄家在京中的产业足以使临淄王也是膨然心动,可这少年居然便如此轻松至极的放手。所以陈玄礼此时在张宏言罢,看着这只是轻凝眉头,神情随意的少年,越觉这少年的不简单。

  “如此,末将领命。”言罢,陈玄礼也不再犹豫,转而回身对着他外间所侯着的许多兵士吩咐将黄府围起来,严加看管。

  陈玄礼走后,富贵这才看了眼张宏,那双浑浊的老眼中除了悲伤痛楚剩下的全然皆是赞赏。可见他对张宏如此决意黄府命运也是赞同。

  从黄不学入厅前与富贵所说的那些言语中,张宏轻易便能够察觉到黄府之事其中缘由定是极其复杂,他所知道的那些隐秘肯定只是黄府的冰山一角,但在这时张宏仍是并无好奇,这等事他只能等,等黄不学或是富贵亲自来告诉他。故此,一时之间厅外院中的张宏与富贵都未再有言语,只是任凭厅内的黄不学力竭声嘶。

  晌午渐渐显过,那轮在这般寒冷冬季而散发着暖意的太阳随之西落,只是将这黄府院中的两个人勾勒出两道清晰阴沉的身影来。

  一个从容坚韧,一个悲戚哀伤。

  …

  …

  这已是韦后覆灭的第二日了。

  当外间诛除韦后同党余孽的临淄王仍旧高举屠刀之时,与张宏府上的惊叹沉静,太平公主府的从容随意竟为迥然两异的当属皇宫内里的飞霞殿,因韦后先前起居于神龙殿,所以在少帝即位登基后便一直居住于飞霞殿。

  此刻的飞霞殿内,少帝李重茂可谓乃是坐立不安,在他满是愁苦的神情下那被韦后叱为愚蠢至极的头脑在此时却是极为清晰。少帝本不愚蠢,只是在她母后韦氏的欺压下他从来都不得不,也不能不愚蠢,所以在这时韦后已然身死之后,少帝虽有因他这唯一的后盾母后身死而感到惶恐难安,但毕竟仍能清楚的知晓这时他的立场,以及他所该有的作为。

  昨夜的那场宫内惊变事起时,他便一直深居于飞霞殿中,殿外时常传来的杀戮高吼声当然很能落在他这飞霞殿,只是无论是由母后先前的交代还是当时实况而言,他都不能擅自离开飞霞殿一步,故而虽然后来在有一名他从未见过的将领进来禀告要他安身静坐,他也仍是辗转难坐。那将领他从未见过,但本就不是十分愚蠢的少帝当然能由那将领所着服饰看出并不是宫内禁卫,也不是他母后所掌握的人马,所以他其实知道,飞霞殿在事起时已被人控制。

  后来,一直到外间天亮杀戮声皆都消寂时少帝终可稍稍心安,可根本不待他能去坐下来,服侍了他十几年的宫人于公公却又带来一事。母后兵败身死这个消息传到少帝耳中之时,少帝当时可谓百般滋味,除了悲伤惶恐剩下的大都乃是茫然,他能坐上那把椅子其实全拜他母后韦氏所赐,因此本便性格软弱的少帝在那一刻突然得知了那欺压呵斥了他十几年的强势母后竟然如此轻易简单而死了时,他确实有一瞬间的慌乱惶恐。

  不过,再无能的人在经历那椅子的洗礼后也终会改变一些,况且少帝本就不是十分愚蠢之人。所以随后在于公公的劝慰安抚之下,少帝也终于能够镇定,尽管仍是焦虑。

  临淄王李隆基来这飞霞殿时少帝已是安身坐在了那处,虽然在看着那位昨夜祸事魁首而他又一向生疏的皇兄时少帝仍显局促,可毕竟他是安坐在那处听着临淄王李隆基将昨夜之事详说了一遍,尽管无非是一些太皇太后持身不正,妄图作乱以欺陛下等等之类的言语,但少帝终能从这皇兄口中得知此事并未波及到他,他仍能安然无事。故此在临淄王言语间,这少帝也逐渐愈发平静起来。

  可这平静不过仅仅维持了不到一日。

  方才被于公公唤起时,少帝犹自做着那令他惊骇却不能出声的噩梦,所以本就惊骇的少帝在于公公言着该是准备早朝事时,少帝再不复昨日好不容易才有的安然,他在这时忽然极为恐惧去那太极殿,也根本不敢去想台下的许多人看着他时他该如何去办,毕竟以往的早朝在他身旁都有母后韦氏以及阿奴的提醒,可这会儿母后没有了,阿奴也死了,那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去上这早朝。

  景云钟响了一声又一声,随着时辰的刻刻流逝,少帝李重茂在飞霞殿内来回踱步间也越为焦虑,只是在他如此愁容一片脸色煞白间,一直安身而处于他一侧的于公公却是自始都不曾开口。

  殿外,终于传来宫人的觐言,却是言相王在殿外侯着以求觐见,听闻这相王二字,少帝猛然顿足,额间冷汗也是不由显现,在他先前那一场噩梦中,岂不正是那相王阴森的眼神叫他不得安宁?惊惧间,少帝连连后退,在他颓然而坐于龙榻上时,那旁的于公公终于忍不住叹息:“陛下,须得尽快召相王觐见。”

  近乎呆滞,少帝点头时十分惶恐:“传,传相王觐见。”

  仍如往常一般挂着谦和的笑意,相王在入殿后甚至是在殿门处便恭身而谨慎步步移至少帝身前十步之距,到这时相王所对这少帝表现出来的仍是十足的觐见皇帝时所该有的谨慎卑微,足见相王此人城府的深沉。

  并不曾抬起那头颅,相王恭身而言道:“臣,叩见陛下,惊扰陛下之处望陛下莫怪,实是因外间列位朝臣大员皆是恭候陛下早朝。”

  莫怪,他怎敢去怪?少帝看着面前这谦恭的相王,忽然手足无措,直到于公公轻咳一声后,他才反映过来,忙道:“皇叔,皇叔不如此,朕怎敢怪罪皇叔。”怎敢这一词当可看出此时少帝心中惶恐,身为人君到他这般地步,实在可怜。在少帝微微停顿后,这才又道:“既是如此,朕,这便随皇叔早朝。”

  虽是慌乱中的一言,但仍是表明少帝将以相王为首,故而一旁的于公公轻轻点头。但那处恭身而站着的相王似乎全然不曾听到少帝此番言语,在少帝言罢,相王这才举起手中一纸,高放双手:“陛下,此乃今日早朝之事,请陛下过目,尔后才能早朝宣读。”

  自入殿,到这时,相王那张皱纹极显的脸上从未失去过谦和的笑意以及该有的恭谨。甚至在他此时说话时也仍是微笑。

  于公公忙轻步接过相王手中所举,待他回到少帝身旁时,却不等他为少帝展开,少帝又道:“皇叔看了便是,朕,朕还是不看了。”

  “怎可如此?陛下当过目。”云淡风轻的一言,自相王这时说来毫无其他意味,只是显得再为正常。

  也不知少帝究竟是否将这一纸朝上宣读之旨看尽,在于公公不过堪堪展开这纸将由少帝宣读之旨意时,少帝便又唯诺而径自对相王言道:“皇,皇叔所言甚,便如皇叔之言朝上宣读罢。”

  莫名暗叹,相王终是知晓这少帝不堪大任,其实这纸上所书是为何便连他先前也不曾看过,而这一纸仅仅是在他来时他那三郎也便是临淄王李隆基交予在他手上,只是言道这些人乃皆是将要任用之人。

  见少帝如此,相王也不强求,故而只能恭身再道:“既如此,陛下是否可早朝?”

  少帝连连点头,却是忙然起身而将欲向相王这处而来,但未待他随到相王身旁,于公公却也急忙拦上。见手捧龙袍的于公公,少帝这才察觉他仍未更衣。

  …

  当少帝在经历昨夜一夜折磨而重新坐回这椅子时,他这时心境自不能再与往常相提,相比于现下的如坐针毡,少帝忽然又怀念起以往有母后在身旁的日子,即便那时他从未得韦后假以好颜,但毕竟那时的他不曾如此心间惶恐。

  看着这殿中全然乃是未曾见过的陌生脸孔,少帝却是知晓以往那些只是对他唯唯诺诺的官员怕再也不会出现在这殿中了罢,即使以往的那些唯唯诺诺并非是真的对他,而只是对他身旁的母后。

  但见这满殿的官员都是恭身而立对着少帝,却其实都将眼睛放在少帝台下左侧的相王身上,便连相王也是一时唏嘘,昨日他本以为经由三郎那番果决而然的手段后,起码也要几日不能早朝,可他实在未曾想到在他今日由府上宫人唤他早朝来后,便能看见如此一番场景。这殿中的官员,不仅少帝大多不识,其实相王也有许多人唤不出名来。

  微微看了眼仍旧处于殿后,脸上并无应该有的意气风发只是仍似以往那般亲和自然之态的临淄王,相王忽然深觉安慰,三郎能有今日这些事来,除了让他这父王赞赏倒也实在不能叫他会去责怪。这一刻,是相王真的察觉到三郎确实长大可担当一面了。

  与此同时,于公公那尖细的嗓音也适时响起,伴随着他缓缓而展开那纸圣意,自他口中而言道:“自先皇驾崩以来,太皇太后擅自专权,簪越朕许多决意,为祸于朝上而荼害黎民,朕每每思及总是夜不能寐,深醒大义朝廷……”

  “幸得临淄王果决干练,实乃朕之大幸,朝堂大幸,天下大幸……”丝毫不加以对临淄王的裹褒之言辞由那于公公口中而出,却是叫朝上群臣议论纷纷时而猜测着这旨意应是谁来杜纂。但其时,不仅相王脸上那些惊讶逐渐显得愉快,便连临淄王也突觉轻松。

  这旨意当然并非临淄王所纂,这时的相王已然由这旨意言辞间断定乃是他那妹妹太平公主所杜,故此暗暗惊讶于三郎究能如此行事,而不知何时竟是请示过太平公主时,相王再看向临淄王时再也不掩饰那些赞赏之色,只是同时,更显愉悦。

  太平公主能如此,临淄王能如此,岂非相王一心所向往之?

  “太皇太后余党,除却工部尚书张希,兵部尚书兼辅政大臣宗楚客不知所踪外,其余众人,刑部尚书裴谈,吏部尚书王炎之,羽林将军云翎,兵马大总管韦温,千牛卫将军韦勋,飞骑营……”不曾停止过宣读旨意,却在于公公如此宣读时,殿内许多朝臣,即便他们都是早知了韦后这些党众皆为临淄王所擒,但仍是震惊此次宫变所影响巨大,甚至乃至一时间内,朝上官员已去大半,几为韦后朝时官员清除一空!

  但震惊归震惊,这些临时由各地连夜而赶回京城,或是先前赋闲在家的官员们却也都不会同情于先前那些朝臣,他们这些人自然都是太平公主,或是相王,临淄王的人。不然,殿内又何以一夜之间多出这许多人?

  “念及临淄王此次功劳甚巨,特嘉临淄王为平王,赏千金,赐千户,永驻京城。”洋洋洒洒的一纸旨意,此刻由于公公宣来,他脸上除了谨慎,还是万分谨慎。

  听闻此封赏,便是临淄王李隆基先前已能隐约得知,但仍是心中稍惊,他惊的并非那些赏赐,而只是那最后一言永驻京城,永驻京城非但意味着他日后不必再回封地,更是意味着他将永远身处京中时刻于太平公主同处,故此,李隆基心中百般所感。但虽是这般,他也忙由众臣间出,跪身于大殿中央,叩谢皇恩。

  于公公自然不知临淄王所想,他只是仍旧看着那纸圣意而继续念道:“太平公主在此事中也是功不可没,恣晋万户,封其子薛崇简亲王衔,其子薛崇训……”对太平公主的这些封赏,朝上众臣自是无人敢言,其实这时他们这许多人中已有大半本就出身公主府,况且,此次太平公主在诛除韦后一事中所处的位置,即便这些人都是不知太平公主的那些安排,却也知道若无太平公主,临淄王也不能成事。

  “礼部侍郎崔缇,晋升礼部尚书……”于公公宣旨,崔缇那一向阴毒的面上也是喜意全然,这意味着从此以后他即将万人之上,宰辅一职垂手可得。

  “别驾长吏陆象先,封中书令,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似是有些不敢相信,陆象先虽是平时与太平公主有过不多的交集,但他毕竟不属太平公主府,所以在骤闻他从此竟是朝上宰辅时,便连在他出身跪地接旨时也仍是满脸的不敢相信。不过随即,当他看到相王那微笑的神情,便都恍然一切。

  “左御史大夫窦怀贞,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窦怀贞显然早便由太平公主那处得知了此事,所以在他出身时显得平静,只是神情居傲。

  “秘书少监岑羲,封吏部尚书……”

  “吏部侍郎魏知古,封黄门侍郎……”

  “长安府尹崔日用,封刑部侍郎……”

  ……

  骤然而加封晋爵之朝臣实在许多,几乎将朝上要职全然清换,只是在这许多人都是深处喜悦间时,都不曾觉得到临淄王轻皱的眉目,很显然,加封的人有许多,可大都仍是太平公主的人。若论以往一向内敛低调的公主府,李隆基实在不明白,为何他姑姑在此时如此张扬,竟是显得再无分毫顾及而将朝上大权几乎控制大半!

  这时,于公公在念罢这许多封赏后,最终所剩的仅剩相王一人,而伴随着于公公开口,殿中所有朝臣,或是皇室王爷皆是眼皮微起,由这一道旨意实在能看出太多东西来。

  “相王劳苦功高,赐太师一职,掌朝政,决朝事。”

  首先而出身向相王道贺的,并非临淄王,也非得相王提拔的陆象先等人,却堪堪正是朝上堪称资格最老,最为少言的均州焦王之父,这老爷在颤颤巍巍向相王点头轻笑下,朝间所有人似乎都能从中看得出许多端倪,故而,朝上一时微起议议。

  此次封赏不可谓不是浩大,直到这时朝上这些官员才都知晓原来在临淄王昨日那般行事而重手将韦后党羽清除一空时,早已与太平公主商议决定了朝事,甚至便连那许多空缺也在太平公主连夜唤来她以往分散在各地的官员后,各自回京述职。太平公主与临淄王联手而成的如此手段不能不让这所有人惊叹于他二人的气魄。

  此次封赏中,除了在朝的这许多人,余下最令人不得思之事乃是关于凤阁舍人张说的封赏,这本在京中声名不显的一人,由今日起而陡然一跃为尚书左仆射这一要职,岂止是连升三级!

  除了这张说,要属最为耀眼的便就是侯在殿外的万骑校尉楚显,在入宫平乱一事所出力甚巨的他,由临淄王李隆基举荐,太平公主殿下饱含深意默许间,这小小的校尉能成当今日飞骑营大将军,实在可谓一步登天,震惊满殿。

  不过这时,却不曾有几人能够知晓这楚显的来历。

  当然,楚显如此升迁而未能引起朝臣反弹实在也是因此时朝臣却也都是深知那飞骑营在昨夜临淄王悍然手段下早已是徒有虚名,麾下怕是连千兵士都不能有。

  当满朝众臣都是得以宽慰而平步青云时,重掌辅政大臣一职的相王也堪堪又请示于少帝,言道,当此祸国殃民首恶已除,党羽已肃时,陛下理当亲临承天门上昭示黎民,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对此,少帝自是无不应允。

  …

  …

  (第二卷终,张宏终于摆脱毫无根基之局面,有重建飞骑营之大将军楚显,以及朝中极品大臣张说二人,虽不能说能够在太平公主掌握下自保,但总算不再任人欺压。

  另:第三卷江南楚氏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