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梧桐之凤 第一七三章 和气致祥

《梧桐之凤》第一七三章 和气致祥

作者:家凤 字数:1877 书籍:梧桐之凤

  一路说说笑笑,已来到村寨里。

  星散的人口,空落的院子,一行人进村,显得特别扎眼,野猪、美女、壮士……围观者众。

  “山里就这样,发生什么事,都像看稀奇一样,但需要帮忙,都是不请自来的……哈哈,到家啦!”吴叔神采奕奕,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是个受伤的战士,胳膊此时还有丝丝淤血渗出,菲菲递给吴叔纸巾。

  吴叔将受伤的胳膊抬起,另一只手频频挥动带血的纸巾,给寨里人打招呼。

  “老三呀,难得呀,收获这么大!”一位满脸花白胡子的老爷爷,拄着一柄竹制的拐杖,斑斑点点。

  传说中的斑竹所制?

  菲菲指了指老爷爷的拐杖:“凤,斑竹哦。”

  “大家看,到处都是特别的竹林、竹海哦……”阿妹觉得匪夷所思,触目所及,漫山遍野的棵棵斑竹,即使寒冬季节,亦感受不到一丝萧杀的气息,唯有一片竹的海洋,青翠欲滴、斑驳陆离、层林尽染。

  “爹,等会刮好野猪了,晚上叫寨里乡亲们都来吃野猪肉哦。”吴叔大声地对老人说话,怕老人没听见,一边给家凤说,“这位就是我父亲,吴竹的爷爷。”

  家凤问:“爷爷我见过的,几年不见,还是身体硬朗呀,今年有90多岁了吧!”

  此时闻声来了两位上了年纪的帮手,其中一位黑痩的老者,年约60岁,不是吴竹的大伯吗?时隔多年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怎么家凤认识吴伯,却不认识吴叔呢?纯属巧合,原来在学校那会儿,吴伯在县城某国企上班,家凤陪吴竹去过,所以印象颇深。

  而上次来寨里,吴叔正当壮年,家庭负担重,与吴竹爸爸一道出去打工了,所以不仅吴叔之前没见过,就连吴竹爸爸,至今为止,也从来没见到过本人,这就是生活的本来、无奈!

  只见路边的一处空空的院落,熟悉的房屋,那就是吴竹家了,还跟数年前一模一样,家凤思绪飞扬,回到了6年前的暑假。

  记得那次,同去的还有一位叫陈可的男同学,相约一起来到吴竹家玩。

  七月的天气,山下酷热难耐,山上却凉爽无比,大家在屋里,陈可和吴竹在切磋画艺,还摆开了一桌牌局,打拖拉机升级,都是学生,自然是打着玩的啦,开开心心,惬意无比。

  吴梅和小霞一组,家凤和小林一组;小霞16岁,小林只有14岁,二人是竹叔的孩子,当时还在读初中,父母都出去打工去了,暑假只有两姐弟在家,自己做饭吃,偶尔在吴竹家吃。

  吴竹的爸爸,为了供两姊妹上学,一直在外打工,很少回来,每次去学校看兄妹二人的都是吴妈妈,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村妇女,只见吴竹家的墙头,屋角堆满了玉米、土豆、花生、红薯等物,他们家就像一个农贸市场或土特产仓库,应有尽有。

  此刻吴妈妈给大家做好吃的,端上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汤粉,家凤用筷子拔弄一看,全是满满的荷包蛋;回头一看,吴竹家的后院里,欢叫飞腾的鸡、鸭、猪、羊等动物,数不尽数。

  可见吴妈妈在家一个人,要做那么多事,一定是很忙的。

  奇怪的是,吴妈妈从不叫儿女干活,连吃的都做出来了,两姊妹太幸福了,否则怎么会培养出两个大学生,还有一个搞艺术(美术)的,要知道,那可是花费不菲的,买张纸都要好几十元,一般家长是不支持的,斥之为“玩物丧志”,多少艺术之星被扼杀在摇篮里,尤其是山里的孩子。

  进来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近20岁的年轻人,门口的晒谷坪上停了一辆残疾人专用的电动三轮车。

  “海哥,少有的能人哦,会修电器、钟表……”吴竹介绍,吴海,大伯的儿子,如何的聪明,能为常人所不能为。

  然后大家牌也不打了,听身残志坚的海哥给大家讲励志故事……

  弹指一挥间,此地唯余空荡荡的红砖黑瓦,腐朽欲坠的木栅栏,屋门口的一株株小斑竹,已茁壮成长,直冲云天,竹影婆娑、风声回荡、渐行渐远。

  “我父亲有些耳背,听不见的,同学。”吴伯摇头叹息,“二弟一家,一言难尽……”

  吴伯早几年已经退休赋闲,不在县城的家里住,只喜欢这一片青山绿水,相比轰轰烈烈的进城欲望,竹伯的这种回归情结,也算稀罕吧!

  另一位老师傅,年纪不在吴伯之下,约有70来岁,古稀之年,却身形矫健,腰上系一条白色洗澡巾,手握两把尖刀,看得出,是帮着宰杀野猪而来,果然寨子民风淳朴,互相帮忙,不请自来呀!

  家凤给二位长者递上香烟,问吴伯:“海哥呢?”

  说曹操,曹操到!

  “家凤,你来啦……”海哥就在眼前,拐杖依旧,却多了一位珠圆玉润的姑娘搀扶着他,想来是海嫂了。

  “海哥,城里人呀,改日我去你们城里玩!”何荻平打趣,“去老板家蹭饭吃。”

  “兄弟笑话我……欢迎啊!”海哥跟兄弟们握手,“混碗饭吃……”

  吴伯说:“退休了我和他妈妈就在寨子里住,他们就在县城里住,开了一家电器销售和维修店……只有我们这辈人,还在乎这些坡坡坎坎哦。”

  何荻平对海哥佩服与羡慕不已:“海哥,比我们都强呀!”

  “年轻人,都出去干啦,这些房屋,山林空着,可惜呀。”老师傅在感叹,指着前面一排房屋,其中不乏二、三层的新式楼房,外墙贴着漂亮的瓷砖。

  家凤仔细打量,大多大门紧闭,没有人居住的痕迹,也谈不上张灯结彩,准备新年的喜庆景象了。

  老师傅说,寨子里目前的人口,按照有土地、山林的来算,是100多人;但长期居住在村子里的,只有10多户人家,不到一半,还基本以老幼为主。

  其他人不是到了外地打工,就是在附近镇上或县城里做生意,定居等,虽然脱离了村子,但还是在村子里有田地,房屋,偶尔或过年期间回来一趟,随着在外买房定居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难得一见了。

  风景这边独好。

  吴叔家是一处10多年前的砖瓦房,与山下不同的是,前面是木板墙,木质大门新贴的春联,左起“兄友弟恭春满堂”、右边“父慈子孝全家福”。横幅是“和气致祥”。

  只见一个女孩,红妆素裹,娇羞如花,倚靠在大门口。

  山上打完野猪,回家正办喜事,并蒂迎春桃红柳翠,双飞比翼花好月圆,好一幅春色满堂的喜庆气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