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达人秀 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

《明末达人秀》第五百一十二章 巨大的贸易顺差

作者:一掌擎天 字数:1857 书籍:明末达人秀

  这个时候,随着诸多的历史信息涌入脑海之中,崇祯反而没有那么担心了,脸上的凝重之色也在渐渐变淡,变得畅快起来,看得毕自严为之一愣,有一些发呆,更多的还是好奇与疑惑。

  尤其是崇祯的嘴角微微上扬,闪现出的那一抹笑意,更是让毕自严惊异不定。

  经过一年多的推行,大明宝钞已经在绝大多数地区取代了白银,作为百姓日常的支付手段,更是朝廷诸多政策的纽带,联系着许多的重要决策。

  难以想象,一旦大明宝钞的纸币政策为之崩溃,那将是什么样的后果?

  此刻,想到这些的毕自严,心存疑惑之下,忍不住地暗自猜测,究竟是为何,皇上会有这样的表情,让他怎么的宽心,一点也不顾虑宝钞的因由,随时都有可能崩盘?

  然而,相比于毕自严的疑虑重重,崇祯心里想得却是另一件事情。

  在这个时代,在现在这个世界之上,没有人比他“崇祯”更清楚,明朝中后期,尤其是明末的时候,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在中国,随着海上贸易的越来越繁盛,随着世界各国对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趋之若鹜,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使得欧洲各国都产生了恐慌情绪。

  深深的担忧,一旦本国的白银过少,将会发生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国内的民生经济将会被破坏,商业也会为之大幅度倒退。

  不难想象,欧洲的商品在中国卖不出去,却要采购大量的生丝、丝织品、天鹅绒、绫绢、绸缎、棉布、麻织品等等,自然而然地,白银也就只有输出而没有输入,只会越来越少。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来往于世界各国,商船停靠五大洲,这一切的一切,反而成就了中国,使得中国成为了最终的受益者,为中国的日用消费品获得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毕竟,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白银几乎没有外流的可能,近乎于只有输出,就像是鸦片战争之前的清朝,中国对外的贸易。

  因此,这也造成了一种现象,中国的巨大贸易顺差,换来了大量的白银涌入,堪称是势不可挡!

  即便那些欧洲国家,基于白银的货币属性,几乎是绝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因白银大量的外流,引起的恐慌情绪,不得不限制白银外用额度,西班牙的国王,更是三度下达了敕令,限制白银的外用最大额度,然而,最终却只是成了一纸空文。

  仅此一点,足以说明,明末时期,中国虽然处于战乱的年代,但在对外的贸易之中,依旧保持着巨大的贸易顺差,大量的白银涌入中国,更是势不可挡的趋势!

  也就是说,随着东南海禁的逐渐解开,对外贸易越来越频繁,大明的白银储备,只会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陷入深思中的崇祯,有一丝明悟,愈发地相信,郑芝龙归顺大明之时,将福建的灾民移民到台湾岛,每人三两银子,这件事情是真的,郑芝龙有绝对那个财力。

  大量的白银涌入,而郑芝龙又是近乎于东南沿海的海上霸主,即便是均分,落到郑芝龙手中的白银,那也是极其惊人的。

  何况,郑芝龙亦商亦盗,不仅仅海上的强盗那么简单,还干着商人的买卖,通过黑市,私下将中国的商品卖给洋人,也能掘取惊人的财富。

  否则的话,那次的向台湾迁移灾民,郑芝龙也不会那么得阔绰,一次就拿出了几十万两白银,作为灾民的安家费,以及在岛上安家立命的本钱。

  “皇上,推行大明宝钞的政策,真得要放缓吗?”

  不得不说,除了崇祯以外,相对于其他的衙门以及主事的官员,在整个大明的朝堂之上,没有人比户部更加体会到大明宝钞的重要性,所带来的种种好处,毕自严更是深有体会,知道宝钞的妙用,已经不仅仅是充当货币那么简单,忍不住地催促了一句,虽然是在询问,但却是满满的担心之意。

  “不~”

  出乎毕自严的意料,崇祯的回答,居然是他最想要的答案,而后者慢悠悠地继续说道:“毕尚书,不用担心,尽管按照正常的进度,继续推动和发行宝钞的应用,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完全取代白银的货币作用。”

  “至于作为担保信用的白银,虽然大明的白银产量极低,但是,会有人为咱们提供的,会有源源不断的白银涌入咱们大明,足够大明使用,作为储备。”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崇祯的话语微微一顿,神色也变得郑重了许多,认真地说道:“毕爱卿,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严重,宝钞的发行,作为保证金的白银储备,并不是像你想象的那般简单,并不是一对一,而是有着一定的比例。”

  “比如说,发行一百两面额的大明宝钞,并不一定非要有一百两的白银保证金,五十两就可以,甚至于更少。”

  “毕竟,根据目前的状况,大面积推行宝钞的地方,除了特殊情况,鲜有大量使用白银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在大明的许多地方,宝钞早就取代了白银的作用,百姓多是用宝钞买东西,而非是白银之类的。”

  似有所感一般,毕自严如被点拨的轻轻点头,面露深以为然之色,紧接着附和道:“皇上所言甚是,是臣过滤了。”

  “如今之时,随着朝廷的各个政策推行天下,几乎断绝了白银与黄金作为货币的可能。不然的话,若是使用两者作为货币,用于支付和买卖,缴纳赋税之时,就要缴纳火耗银。”

  “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那些富商巨贾,亦或是勋贵,使用宝钞的话,不仅可以节省不少的银子,携带起来,也会更加的方便,远比那些银票方便的多,有着朝廷作为担保,更有信誉。”

  “而且,上到富甲一方的权贵与商贾,下到黎民百姓,即便是对金银有着莫名的崇拜与信任,但家中存储的现银现金,也不可能太多,否则的话,只会招贼。”

  “所以啊,实际之上,朝廷并不需要太多的白银储备,作为发行宝钞的保证金,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