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穿物语 074 参观(上)

《清穿物语》074 参观(上)

作者:Vinilla 字数:2826 书籍:清穿物语

  华家园子的三月是忙碌的.

  所有的保安队员都发动了一起种菜.园子东边的土地,开出了三亩左右,分成一块一块的.一块地上有几哇.他们种了胡萝卜,刀豆,卷心菜,甘蓝,青菜,芥兰,花菜,西兰花,长豇豆,扁豆,菠菜,荠菜,空心菜,苋菜,芋艿,芋头,番茄,落苏,节瓜,黄瓜,圆椒,和几棵辣椒,葱,姜,蒜,冬瓜,南瓜,丝瓜,意大利节瓜,秋葵,芹菜,西芹.

  有些是安托尼给的种子.还有一些,是林永青送的,如合掌瓜.它们原来作为观赏植物.安托尼离开后,林永青对那些瓜不知怎么处理,梅朵要了来,放在小暖房里育苗.在放到外面种植.再间种了黄豆,玉米,和土豆.还要给一些瓜豆搭架子.

  金伯给了梅朵一些香瓜籽.林永青给了她哈蜜瓜籽,说是安托尼留下的,不知道怎么种.梅朵告诉保安队员们,这种瓜象西瓜一样,可以当水果吃的.孩子们对种这类东西最来劲了.

  另外,在厨房的小院里的空地,种了香菜,迷迭香,百里香,霍香,薄荷,紫苏,罗勒,茴香,薰衣草等.

  三月中旬,小鸡长的大了些,放进了竹林,让它们自己找食,这时的竹子已有几尺高了.竹林已经初具规模了.平时,也不多管它们,只是撒些玉米粒进去.

  相比梅朵的忙碌.秦炼和边峰却在忙着另外的事情.秦炼帮着做了飞镖和靶,做了小钢弩.采用现代弓弩的原理,可以连发十支箭.家里的男孩们,对于这些,明显比种菜,种树有兴趣.

  梅兰妮要在主屋和厅堂之间建造暖房.她把草图给了老乐,让老乐和小林联系.

  说来也巧,这天,小林上门了.他不是一个人来,同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袁先生.原来这位袁先生在盘门外买了块宅地,想请小林的工程队帮着重新盖房子.小林推荐了一些建筑材料,为了让他有感性认识,特地带他来华家看实物.

  老乐迎接了他们,小林说了来意,并道歉说,给府上添麻烦之类的客气话.

  老乐想到这是做广告的好时节,一面打发小乙去向梅兰妮汇报家里来客的事,一面热情接待.让他们去厅堂参观.

  袁先生从门厅里,看过去,是一排竹架,底下种的植物尚小,分辨不出是何物.但老乐说是使君子,门厅的东面有一条游廊,和草房的抄手廊相连.游廊西面种了一株腊梅,三两株邓尉梅.草房的前面是个小小的场地,场地的一角放置着一个大石碾,碾盘上放着镶了木架的碌碡.这种碾磨北方常见,南方很少见,老乐介绍说,这是磨麦粉用的.场地的西边有一口井,井台上面搭起了竹架,四角种的植物刚开始爬藤,老乐介绍说种的是葫芦.

  抄手廊上也不空着,放着一架木制的扇车.和木制的手摇脱粒机,这是秦炼专门为家里打豆设计的.换了一些部件,可以是多功能的.

  袁先生不是农业专家,所以对这两样器物的功能不大了解,只把它们当做装饰物来看.抄手廊挂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竹编篮筐,里面种着各种观叶植物.如绿萝,紫竹,金边淡叶竹,小叶长春藤,金边和绿边的吊兰,小叶薜荔,扶芳藤等,这个年代对这些观叶植物并不重视,只把它们当作草一样看待.袁先生觉得它们和农舍很是般配.

  进了厅堂,迎面是一木墙,墙后开着一溜的玻璃窗,门两侧也是玻璃窗,房间里透光性极好.那木墙上有一横匾,上面书着篆体大字‘宜稼草庐‘.

  袁先生点头,原来这厅堂还是起了名号的.

  木墙上贴着一幅水墨梅花图.下面是一套胡桃木清漆中堂家具,倚墙是一个翘头条案,上面陈列着七只从大到小圆腹扁足鼎.

  说起这鼎,也有个小故事,这七只鼎应该是出土于楚墓,和中原厚重的鼎相比显得很不同.七鼎是诸侯的身份象征,但在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了,各国贵族都给自己加封了.

  但这七只鼎并不为当时主流社会认可,因为,在它们之前,从没见过这样的式样,所以就被视伪品,放在那里很长时间无人问津.这次被三胞胎看见,用一百两银买回家来.把老乐心痛的直说他们烧钱.那古董商也很高兴,认为自己终于把这滞销货出了手,而且还小赚了一笔.

  三胞胎告诉梅兰妮她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座战国楚墓中曾出土了一样风格的七只鼎.这是楚式鼎,如果在拍卖会上,一个都要上百万.

  条案的两头放着两个高几,一个上面是一只大瓶,另一个上面放了一面铜镜.条案前是两张官帽椅和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个座钟.钟两旁是青铜蜡烛台.

  下首左右各并列着三张同样式官帽椅和间隔的两张茶几.堂物左右各有一个次间,用博古架和圆门隔开.博古架上放着各种瓷器,粗一看不起眼,细看,这些影青,哥窑瓷,定窑瓷,汝窑瓷等间放着几盆观叶植物,如文竹,人参榕,水竹,竹蕉,椒草,(很多植物是安托尼从东南亚引进),越看越有味.袁先生对这主人的审美很认可.

  西面的次间里陈列一架十六扇的蜡染屏风.屏风后是一个大木炕,华家的床到了,所以他们把木炕放回来了.炕上垫着蓝印花布的薄褥,放着一个方矮几,上放着一个豇豆红釉大盘,里面放着几个佛手.几旁放着几个方形,长圆的羽毛垫.木炕的两端贴墙立着胡桃木架,上放着各色紫砂壶间放着小件哥窑瓷器和紫砂小盆栽.地上立木架,架着着蓝釉大火盆.

  东次间里放着一张圆桌,桌下放着圆木墩,桌上放着一只广口胖圆矮哥瓷瓶,里面插着一瓶小苍兰(梅朵从教堂采来).幽香满屋.袁先生想问这是什么花,可是老乐从不关心花花草草,所以说不上来.只说是香花.

  墙角立着高几矮几,上放着几盆绍兴兰.

  顶上吊着四方玻璃灯笼,地上是砖红色的地砖.

  从东北的角门出去,是两间退步,一间是茶水房,墙上是一周吊橱,下面是一周桌橱,橱顶是黑色大理石兼当了桌面.也有水池和水龙头,也排了下水道.老乐把水龙头拧开,水就流出来了,袁先生惊奇的不得了,象小孩一样,开开关关,好一阵子.旁边一张黑色大理石面的方几上,放着风炉等烧茶工具.整间房间光线充足,干净明亮,外面并没有杂物,只有两三盆盆栽.袁先生在里面流连许久,问了些许问题.

  隔壁这间是派什么用场?

  老乐回答说是厕所.

  袁先生看着明亮的玻璃大窗奇怪了,推开了门,袁先生看见迎面的一架子放着说不出名的各色植物.满目绿色.

  转过去,一面是两间木制小隔间,一面是洗手水池,和黑色大理石桌面的桌橱.墙上是一面大玻璃镜.水池旁放着肥皂,他认得的是香胰.一个木盘里叠放着一叠的棉麻方手巾.那小隔间无疑就是马桶间了.

  苏州人有一个说法,看一户人家干不干净,就看厨房.整不整齐,就看厕所.

  袁先生推开小隔间的门,里面的景象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白瓷的抽水马桶是他第一次见到,在老乐的师范下,他学会了使用.放了几次水.觉的太新奇了.这家主人的品位比李渔都要高!

  袁先生原是来看建筑材料的.小林向他推荐了新的地砖.他来看实样,没想到,见到了这样一个奇妙所在.

  小林站在退步的前廊,看着涂了草筋泥的厅堂,见外面的墙上挂着竹藤编的小篮小筐,方的,圆的,长的,扁的,各种形状.里面的植物已经发了芽.房后种上了几株红芽香椿树,和枣树.

  小林问老乐,"你们房顶上的草都活了过来吗?"

  老乐兴奋地,"可不都活了,这会儿郁郁葱葱的,长势很好."

  袁先生奇怪的问,"房顶上的草?"

  小林指着不远处的主屋,那屋顶上果然绿色.

  老乐解释说,"屋顶上种草,夏天屋里要比别处凉快,冬天,屋里要比别处暖和."

  因为没比较,所以那两个也说不出什么,要信不信的.

  袁先生倒是愿意参观一下那幢看上去不起眼的房子.

  老乐解释说,"那是内院了,我们东家奶奶孀居在家,不方便见外男."

  袁先生方知主人是个寡妇.

  老乐对小林说,"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这是我们奶奶新绘的图纸,她打算从这里到主屋之间建玻璃暖房."

  小林看了图纸,"你们奶奶心思巧,我正想,主屋和厅堂之间没有廊子相连,雨雪天气怎么办.她算在了这里."

  当下两人定下了时间.就在下月.

  袁先生也当场定下了地砖.老乐笑着应了,又是一笔生意.

  袁先生对马桶和自来水很感兴趣.

  老乐说明这其实是个很大的工程,带他看了地下污水池,水塔,和压水设施,正好小甲在让驴子压水.几个人看了一会儿,袁先生可能估计自己没有这个实力建造这样一个系统工程.所以,没有再谈这个问题.但这次的参观,给了他极大的震撼.

  老乐也说的很明,"这是一个洋人为我们奶奶设计的屋子."

  小林表示,"洋人的设计和我们的很不一样,教堂那里的房子也和别处不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