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崛起在大明 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乎意料

《崛起在大明》第三百六十九章 出乎意料

作者:一掌擎天 字数:2068 书籍:崛起在大明

  崇祯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十一日,河南章德府武安县境内,太行山根据地上。

  一支近万人的李家军整装待发,清一色的火器配备,几乎每个人拿得都是三眼铳、迅雷铳这样的冷、热两用火器,身上散发着强悍的气息,乍看之下,宛若是现代军人。

  李自成站于一处高台上,神情肃穆的看着这些人,下达着一系列的命令。

  “李自奇,你率领三千人马,兵出黄泽岭,经由邢台,陈兵于巨鹿西南方向,距离十里一带,一定要隐藏好行踪。”

  “是,老大!”

  “李仲,给你三千兵马,兵出太行山根据地,从邯郸逼近巨鹿。”

  “是,老大!”

  “陈奏庭,给你四千兵马,兵出黄榆关,从西面挡住清军,”

  “是,老大!”

  ......

  当李家军将要有大动作之时,远在百里之外的京师皇城之内,崇祯平常处理朝政的地方,杨嗣昌满脸的焦急之色,声情并茂的汇报道:“皇上,微臣觉得,还是先与清军和谈为上,平叛匪患之事才是首要之务,重中之重,洛阳城失陷,福王惨死,形势极为危急,已经是迫在眉睫,不能再犹豫了。”

  崇祯的心神巨震,久久不能平息,依旧不敢相信洛阳城被克,福王被杀,嘴巴微张,开合了两下,随之有气无力地说道:“杨尚书,你应该知道,现在形势大变,清军绕过京师之地,分兵两路,径直南下,一路沿着北直隶与山西交界肆虐;另一路顺着大运河,直取山东等地,如此情况之下,你还让朕如何议和?”

  “何况,切莫忘了,自大明立国以来,即便是最为艰难的时候,也未有过议和之事,一不议和,二不和亲,三不割地,乃是我朝的默认铁律。否则,朕将会沦为千古罪人,名字永远被刻在耻辱柱上。”

  这时,一旁的高起潜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皇上,今时不同于往日,清军来袭,在京师周围掳掠,如果再与乱军勾结在一起,后果将会难以预料,各地的勤王部队将会被堵在黄河以北。”

  “而且,皇上,根据锦衣卫得来的消息,若不是黄河冰封,至今也不会知道,陕西已经完全陷落于乱军之手,被李家军控制。不仅如此,李自成更是直取洛阳,想必再过不久,河南也将会彻底陷落。”

  说到这里,高起潜忽然跪了下去,声音略带一丝哭腔,恳求的又说道:“皇上,不能犹豫了。何况,以朝廷目前在北直隶的兵力,根本就无法与清军正面对抗,既然如此,何不议和呢?唯有解决内患,方可全力抵御清军啊~!”

  一直沉默不语的洪承畴终于按耐不住了,忍不住的开口了。

  “启禀皇上,即便是议和,现在也不是时候。”

  此言一出,顿时吸引住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杨嗣昌与高起潜更是眉头微皱,洪承畴的反应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前者更是插话道:“洪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洪承畴并未理会杨嗣昌的询问,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道:“自古以来,若不能占据战场上的主动权,仓促去和谈,先不说对方会不会同意,即便是同意,朝廷也将会无法承受和谈所带的代价。”

  说到这里,洪承畴语气一顿,直直地看着杨嗣昌,神色虽然平静,言语却是显得那么咄咄逼人,略有不忿,这才回答对方的询问。

  “杨大人,一口口声声将讲,攘外必先安内,应该先与清军谈和,剿灭乱军之后,回过头来再对付清军。可是,你有没有想过,皇太极真的会讲和吗?”

  不能杨嗣昌回答,洪承畴的声音拔高了几分,将他到嘴的话语给堵了回去。

  “纵观历年与鞑子的征战,当鞑子有和谈之意,那都是什么情况?虽不是战局对他们十分不利,但也相差不多,战争已经对他们没有好处,甚至于有着某种危机。”

  “那......”高起潜不甘地刚吐出一个字,想要进行反驳,却又被洪承畴后面的话语给挡了回去。

  “一旦他们在战场上占据着优势,绝不会和谈,而是在关内肆虐一番,烧杀抢掠,毁良田,杀百姓,所过之处,必是一片焦土,使得当地再无力抵抗。”

  短短的一番话,不过是寥寥百余字,里面却蕴含了大量的讯息,不啻于当头棒喝,提醒众人,试想当年,袁崇焕也是主和,稳住皇太极,不惜杀死大将毛文龙。

  然而,结果却是事与愿违,结局恰恰相反,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了毛文龙在皮岛的牵制,后金频频攻打山海关,更是毫无顾忌地东征西讨,向西收服蒙古一些部落,向东攻打朝鲜。

  如今这个时候,回想过往,在场的众人心里都很清楚,那个时候主张和谈没有错,但却不该斩杀毛文龙,没有了这名大将楔在鞑子的老巢附近,没有了威慑,皇太极就没有了顾忌,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大展拳脚,为所欲为。

  否则,也不会有后来的一连串事故,鞑子多次进犯关内。

  如果毛文龙还在的话,镇守于皮岛,皇太极要是还敢大肆进犯关内,或者攻打山海关,宁锦防线,他的老巢可就危险了,将会被毛文龙一锅端了。

  毕竟,清军的总兵力就那么一点,一下子入关十万,又有几万人在宁锦防线牵制住关宁铁骑,留守的兵力可想而知。

  这一刻,崇祯已经冷静了许多,坐直了身体,看向洪承畴,沉声说道:“洪承畴,京师周围的安全就交给你与孙传庭了,至于大举南犯的清军,就由卢象升与杨嗣昌来收拾。”

  “是,皇上,微臣遵旨!”

  紧接着,朱由检又望向了杨嗣昌与高起潜,吩咐道:“杨尚书,高起潜,杜度率领清军越过了涿州,直扑巨鹿而去,你二人一定要全力协助卢象升,挡住他们,不让他们与岳托在山东会合。”

  “是,皇上,微臣领旨!”

  “是,皇上,奴才遵旨!”

  几人离去了,来到大殿之外,高起潜与杨嗣昌并肩而站,前者看着洪承畴渐行渐远的身影,略有不满的说道:“杨大人,这是怎么回事儿?洪承畴乃是你推荐之人,今天怎么会临阵倒戈,不会误了你我二人的大事,使得皇上对咱们失去信任吧?”

  “放心吧,高公公,虽然不知道洪承畴今天这是怎么了,但有一点你尽管放心,皇上还是信任你我二人的。”杨嗣昌眉头微皱,淡淡回答的同时,意味深长地也看向洪承畴渐渐远去的身影。

  “哦~杨大人,为何这样说?有什么根据吗?”高起潜心里一喜,但还是不安的忍不住问道。

  “高公公,如果皇上不信任你我二人,就不会让咱们待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统领这么多的兵?”杨嗣昌收回了目光,一捋胡须,看向高起潜,极为自信的又说道:“而且,虽然皇上明面上没有任何表示,已经向和谈上面倾斜,只要咱们稍作......”

  说话之间,杨嗣昌的声音越来越低,趴在高起潜的耳边低语了起来,后者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