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赵四娘家 第十六章 小试厨艺

《赵四娘家》第十六章 小试厨艺

作者:璇源 字数:3119 书籍:赵四娘家

  “娘,你快过来看!你外孙女今儿可买了不少好东西带过来,打算孝顺你们二老呢!”姜氏见杨氏一直哭个不停,怕她把眼睛哭坏了,就想方设法分散她的注意力,把她的心思往别的事儿上头引。

  这时杨氏才注意到女儿女婿居然拿了这么多东西来,惊讶得不得了,忙问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她的亲家她还是比较了解的,断不会舍得送这么多东西给她家的。

  于是姜氏告诉杨氏他们家从老赵家分了出来,当然了只会拣好话说,欠债被赶出来、连房子都没有着落之类的话,姜氏是连提都不会提的。接着又说到这些东西是靠赵四娘赚的钱买回来的。杨氏听了不禁大讶,忙问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姜氏见杨氏的注意力被成功地吸引住,停止了哭泣,这才放下心来,笑吟吟地和杨氏细说。

  “我的乖孙女小小年纪就懂得帮衬家里了,真是个好孩子!”杨氏听了姜氏的话后,对赵四娘赞不绝口。

  被一顿猛夸的赵四娘不禁老脸一红,忙转移话题道:“外婆,虽说咱家遭了难,可今儿毕竟是外公的五十大寿,不如简单弄几个菜,一家人坐下来商量个出路。也顺便给舅舅做点好吃的,补一补身子。”

  大家一听都觉得有道理,决定弄顿像样的寿宴。又听杨氏说姜老爷子今儿一大早就去打鱼了,可地里的活儿又不能耽搁,她原本想自个儿下地干活儿的,姜月娥怕她累着硬是抢着去了。于是大家商量好,让姜小虎带路,把赵永忠父子领到田里,将姜月娥换回来帮忙做饭。

  接着杨氏和姜氏便领着赵三娘去灶间做饭,让赵四娘留在堂屋里陪姜梨花玩儿。

  别的东西倒还罢了,杨氏她们都对赵四娘买回来的那副肚肺和猪肚一筹莫展。老赵家和姜家都很少能吃到荤菜,就算偶尔想打打牙祭,也只会去割那么一两、二两猪肉回来,还从没有买过这些,因此都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这时本应在堂屋里的赵四娘忽然冒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说她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些东西。

  “这个猪肚我来洗。至于这副肚肺嘛……”说到这儿,赵四娘满脸讨好地看向赵三娘,笑道:“洗这个有点费力气,得二姐帮我才行!”

  赵三娘佯怒道:“好事想不到我,吃力的活儿尽来找我!自己弄回来的东西自己收拾!”

  赵四娘拉着赵三娘的衣袖,笑嘻嘻地说道:“我就知道二姐最疼我了!”

  “说吧,到底要怎么弄?”赵三娘招架不住厚脸皮的赵四娘,无奈地问道。

  要说起来“一副肚肺”的说法很奇怪,它包含猪心和猪肺,却不包括猪肚。猪心倒还罢了,要把猪肺洗干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即便价格便宜,这儿的人也很少会买。不过,这倒难不倒赵四娘,她掌握了不少处理肚肺的妙法,而诸多妙法中效果最好的要数“灌水法”。

  用这种方法洗的时候猪心和猪肺不能分开,要是摘掉猪心的话猪肺就会漏水,就不好洗了。前世的时候是把肺管套在水龙头上,往里面灌水。这儿可没有自来水,于是赵四娘让赵三娘把肺管用绳子扎起来,挂到门口的树上,用漏斗插进肺管旁的孔中,再用水瓢往漏斗里灌水。一边灌一边拍猪肺,等到灌不进去了,再把猪肺从树上取下来绳子解开,将里面的水倒出来。等水倒出来差不多了,再往里面灌清水,反复多次,直到洗干净为止。

  见赵三娘挑了挑眉毛,赵四娘忙道:“这个法子我也是听别人说的。人家说了,用这法子把猪肺洗干净后炖汤最香了!待会儿煮好了,我把第一碗盛给二姐尝尝鲜!”

  赵三娘哼了一声,笑骂:“小马屁精!”摆出一脸认命的样子,提着猪肺去了屋外。

  “外婆,咱先不忙着做别的菜,还是先把骨头炖上吧!骨头汤时间炖长一点才好喝!”赵四娘提醒道。

  “哎,还是我外孙女懂得过日子!”杨氏夸奖道。

  于是杨氏和姜氏俩人一个忙着洗骨头,一个忙着生火,赵四娘乘着她俩不注意,偷偷抓了一把白面,又拿了碗往里面倒了点盐和醋,背对着俩人开始用白面和盐醋来搓洗猪肚。

  其实洗猪肚这种活计赵四娘也想让别人代劳的,可是白面在这里是精贵的物什,家人怕是不会答应用它来洗猪肚的。可不用白面又洗不干净,没法子,赵四娘只能自个儿亲自出马了。

  就在赵四娘在奋力搓洗猪肚的时候,杨氏已经把骨头洗干净,就要放进锅里煮。

  赵四娘见状忙拦住了杨氏,说先不忙着把骨头下锅,要等水烧开后再把骨头放进锅里焯水。然后倒掉用过的水,重新往锅里注入冷水炖煮骨头。她还特别提醒姜氏,炖煮的时候先要用大火将冷水烧开,接着再改用小火慢炖。只有这样,炖出来的骨头汤才会香浓奶白,而不是清清透透的。

  杨氏和姜氏见赵四娘看上去一副很懂行的样子,不由得暗暗好笑。不过心想这些东西都是赵四娘赚回来的,全当是哄孩子了,都照着她的吩咐做。

  “四娘啊,你说今儿晚上吃啥馅儿的饺子好呀?”杨氏笑着问道。

  “饺子?今天为什么要做饺子?”赵四娘奇道。

  “咦?你买白面和肉回来难道不是准备包饺子的?”杨氏更奇道。

  “今儿是外公五十大寿当然要吃面了,白面是买回来做面条用的。至于猪肉嘛,我打算做一大碗红烧肉,给大家解解馋……”赵四娘还没说完,就被杨氏母女俩整齐划一的“你真败家!”的指责眼神所震慑住,把剩下的话给吞了回去。

  好吧,其实是她自己想吃啦!原本在肉铺的时候,她只是想买点便宜的猪骨和猪下水的,可看到那块肥瘦适中的五花肉时,不禁想起前世外公的独家秘制“红烧肉”,就临时起意把它买了回来。

  传统红烧肉是一定要加糖的,不然不好吃。可外公因为血糖高,在家人对他实施“禁糖令”之后,硬是创造出一款“咸版”红烧肉,滋味一点不比加糖的差,每当寒暑假就会去外公家小住的她,可没少饱过口福。

  不过看来今儿她是饱不了这个口福了。

  杨氏决定跳过不着调儿的赵四娘,直接询问一直围着灶台打转的姜梨花。

  “梨花呀,奶今天给你包饺子吃,好不好啊!”

  “饺子?”姜梨花立时眼睛发亮,猛点头说好。小梨花还记得过年的时候奶给她喂过的两个饺子,可好吃了!

  “奶,今儿有饺子吃吗?实在太好了!”领着赵永忠父子去田里的姜小虎回来了,听到“饺子”两个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和姜小虎一道回来的姜月娥和赵四郎也是一脸兴奋。

  经过商量后,大伙儿一致决定吃韭菜猪肉馅儿的饺子。至于赵四娘关于红烧肉的提议彻底被否决掉了。

  接着杨氏让姜月娥去割些韭菜回来,自己则开始和面。杨氏到底是舍不得全部都用白面,还是往白面里掺了点玉米面。

  这边杨氏的面团还没揉好,姜月娥便带着割好的韭菜回来了。这时锅里的骨头汤也烧开了,姜氏往灶膛里放了一根稍粗的柴火,把灶火保持在小火状态,便起身帮忙摘韭菜。

  过了片刻,杨氏把面团揉好,并在上面盖了块湿布。接着就从买回来的那条肉上割下一块二两重左右的肉,想起今儿是老头子的五十大寿,咬了咬牙,又割了一小块肉,有一两重左右。然后她在剩下的肉上抹了薄薄的一层盐,挂在了屋檐下。如今虽然是春天了,可天气还很冷,把肉这样放上一两天还不至于坏。杨氏认为像猪肉这样精贵的物什,可不能一下子就吃掉了,得多吃几顿才够本儿。接着她把割下的两块肉洗干净,放到砧板上开始剁馅儿。

  就在杨氏打算把洗净切好的韭菜倒入剁好的猪肉馅儿里时,洗好猪肚的赵四娘自告奋勇地提出她由来调馅儿。杨氏想到刚刚驳回了外孙女做红烧肉的要求,生怕她会不自在,便笑着把这个差事交给了她。

  杨氏母女仨人见赵四娘调馅儿的手法甚是熟练,看上去还真像那么回事儿,不由得啧啧称奇。这里面最惊讶的莫过于姜氏,心里直犯嘀咕:一向有点不着调的小闺女啥时候学会这门手艺了?不过她怕问出来会下了赵四娘的面子,也就没有吭声。

  调好馅儿的赵四娘原本还想显摆一下包饺子的本事,就在这时一直在外面洗肚肺的赵三娘黑着一张脸,把洗得干干净净的肚肺拿了进来,一把丢给了赵四娘,恶声恶气道:“一定要做得好吃点!要是不好吃,看我怎么收拾你!”

  赵四娘忙赔笑道:“一定好吃!包你吃了一碗,还想吃第二碗!”

  赵三娘“哼”了一声,想去帮忙包饺子,却又被赵四娘拉住让她去烧火。有这样不省心的妹妹,赵三娘只能叹一口气,认命地跑去烧火了。

  姜家的灶台上安着两口锅,其中一口正炖着骨头汤,赵四娘就往另一口锅里倒了半锅水,等水开了后,把切成小块的猪心、猪肺和猪肚倒下去焯过水后洗干净。接着又往锅里倒了少许油,放入老姜、花椒和大料等爆香,再把猪心、猪肺和猪肚一起倒入锅中煸炒。最后往锅里倒入冷水,用大火烧开后,让赵三娘改为小火,说要慢慢炖。

  忙完肚肺汤的赵四娘去取了一些白面,准备和面做面条。

  杨氏见赵四娘倒的白面足足有三升,心疼不已,劝阻道:“四娘,既然今儿已经包了饺子,这面条还是不做了吧!”

  “奶,今儿可是外公五十大寿,这寿面是一定要吃的!”赵四娘坚持道。不过看到杨氏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赵四娘还是做了让步,把倒出来的白面又往回装了一升。

  赵四娘暗暗吐槽,自个儿前前后后做了二十年面条,把倒出来的面粉再倒回去,类似的事儿还是头一回干,太磕碜了!

  这边赵四娘刚把面和好了,那边饺子也包得差不多了。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些声响,姜月娥忙跑出去看,这才发现原来是姜老爷子回来了,于是大家都迎了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