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第一百九十一章 岳飞的仁义礼智信

《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第一百九十一章 岳飞的仁义礼智信

作者:孤单心碎李 字数:3506 书籍: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

  岳飞的综合才能虽然超过关羽,但岳飞有两个劣势,导致他很难成为武圣:

  一是岳飞出现的时间太晚,已经是南宋时期了,像姜子牙和关羽由于出现得早,到了后来都被神化了,姜子牙到明朝时被神化,而关羽从宋朝开始就被神化,岳飞出现得太晚,在时间没有优势。

  二是岳飞是被朝廷定罪杀害的。

  后为虽然被平反,但有一个过程,以至于让他在南宋一朝没能进入武庙。

  而元朝又精简了武庙,只有十一个人,到明朝时就取消了武庙。

  因此,综合各方面的原因来看,岳飞没能称为正统意义上的武圣,不由让人惋惜。

  …………

  大明。

  朱元璋看到这里,脸色稍微有些不自然。

  毕竟武庙是他废除的。

  虽然他很欣赏岳飞这样的人物,但是武庙这玩意,他是不喜欢的。

  华夏是一个注重礼仪传统的国家,除了敬天敬地敬祖先,对于先贤都予以了相当的尊重。

  比如在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曲阜的孔子故居辟为收藏他生前的衣冠琴车书等的场所,派兵守卫并于一年四时祭祀。

  汉高祖途经鲁地时,以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创帝王祭孔先河。

  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为正统显学,文庙自此遍地开花。

  哪怕是今日,全国保存的文庙和文庙遗址数不胜数。

  相比之下,武庙却稀少得多。

  这不仅与武庙的历史较短,华夏民族尚文的习俗等因素有关,也与明朝两百多年废除了武庙制度息息相关。

  做出这个决定的,就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唐朝时,皇帝对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

  唐肃宗追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并设立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很明显,唐朝当时就是希望文武兼备,将武庙的地位不断提高,达到文庙平起平坐的程度。

  所以,文庙的主神是文宣王孔子,武庙的主神则是武成王姜子牙。

  文庙的有亚圣孟子,武庙也设立了亚圣张良。

  文庙有颜渊、闵子骞等儒家十哲,武庙也设有白起、韩信、诸葛亮等十哲。

  文庙有七十二子,武庙在唐朝时先是设有六十四名将,到了宋朝时干脆增设至七十二名将为从祀。

  此时,武庙也完成了如同文庙的祭祀体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礼。

  只不过到了元朝时,武庙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大概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元朝皇帝保留了姜子牙为祭祀主神,却将从祀名将大幅缩水,减少到了十人。

  这时候,武庙就再不复当年辉煌,更不能与文庙抗衡了。

  但是,武庙的消失,还是朱元璋一手促成的。

  当年他定都南京后,开始修建修建历代帝王庙。

  朱元璋选取了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武王、汉高祖、汉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十六位君主入历代帝王庙。

  朱元璋是个极为认真的皇帝,他还逐一过目陪祀这些君主的臣子,发现周武王的最重要谋臣姜子牙不在其中。

  礼部官员表示,姜子牙已经被唐朝皇帝追尊为武成王,宋朝皇帝更是追赠为昭烈武成王,理论上历史地位和周武王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并不适合陪祀周武王。

  这一下,就让朱元璋感到非常不痛快了。

  他开始发火:“姜子牙功劳再大,也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臣子,怎么能封王呢?这不是君臣混乱,混淆不清吗?”

  而且,他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应该要去掉姜子牙的王号,迎回历代帝王庙,陪祀周武王!”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有实际困难。

  礼部官员小心翼翼地解释:“武庙的主神就是姜子牙,他贵为武圣,请去历代帝王庙,那武庙岂不是没有主神了?”

  可朱元璋可不管这些。

  好像什么问题在朱元璋这里都没有障碍,他马上做出了决定:“那就废除整个武庙系统,咱的大明不需要武庙来延续国祚!”

  朱元璋还认为姜子牙身为商臣,却帮助周王犯上作乱,不堪为万世表,所以更要废除他的武庙。

  总之,在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武庙就消失了。

  武庙信仰消失了三百多年后,清朝雍正皇帝追封关羽为武圣,各地的关帝庙更为兴盛。

  人们习惯性地将关帝庙成为武庙,但实际上,关羽为主神的关帝庙只有关兴与周仓从祀左右,从来没有亚圣十哲和古今七十二名将,当然无法与文庙比肩。

  民国时关羽和岳飞同被尊为武圣,“关壮缪翊赞昭烈,岳武穆独炳精忠”,各地建造关岳庙,实行“关岳合祀”的计划,左祀关圣帝君,右祀岳武穆王,他们还分别有十二名将陪祀。

  不过,那好像就有些脱离了原来的祭祀体系,显得不伦不类了。

  …………

  大明的另外一个时空。

  永乐大帝朱棣也不禁感慨:

  “父皇将武庙废除,让岳飞没有机会成为武圣,也算是一大遗憾。”

  “对于岳飞这个人,朕……”

  “第一,岳飞在朕看来,不可否认是个民族英雄,坚决抵抗侵略者,毫不妥协。”

  “第二,岳飞是华夏的千古名将,不论是带兵打仗,还是自身的武功,岳飞都可以说是南宋第一的武将,即使在其他朝代也少有人及,即使在我大明也是极少的。”

  “第三,岳飞是个政治白痴,完全不懂政治不懂权谋不懂做官,以至于惨死风波亭,但凡他有点头脑,也不至于这样。”

  谷“第四,岳飞是个很可悲的英雄,并非他的运气不好,生错了朝代,其实他的下场可以说是咎由自取,完全可以避免的。”

  “其实当时金国已经无力南侵,岳飞如果想开点,不要急于求成,养精蓄锐,休养生息。”

  “再看看当时南宋打仗多年,国库已经空了,淮北的百万义军完全就是百万饥民,国家根本养不起。”

  “等国力富足之后,以南宋强大的经济基础,最多十年,兵强马壮之时,再请命收复故土,想必那个时候二圣也老死了,高宗也不担心自己的皇位了,高宗自然会全力支持岳飞进攻金国。”

  “哪个皇帝不愿意建立万世功勋?高宗当然也想。”

  “所以十年之后,才是岳飞进军的最佳时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在,一举成功。他的人生也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甚至华夏的历史都将重写,南宋可能不会被蒙古灭亡。一失足成千古恨啊,悲剧!”

  …………

  对于岳飞没能进入武庙,是一个遗憾。

  由此给岳飞一个赞扬。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华夏五千载,岂无完人乎?

  答曰:唯岳武穆耳!

  生于农家,出身行伍。

  单凭战功,十余年便官拜太尉,爵至少保。

  身经大小一百二十六战无一败绩。

  如此功业,两宋罕有,华夏难觅。

  北宋缺将,南宋缺相。

  两宋交替之际,名将辈出。

  然可挽江山于既倒者,唯岳飞一人耳。

  南宋中兴名将,除岳飞外,皆乃守成之将。

  后世虞允文,孟拱,也是机动防御大师,并无战略进攻之才能。

  自靖康元年从军以来,岳飞先后平定流寇李成、张用、曹成等叛乱,又扫清洞庭地区杨么势力。

  随即又两度北伐,收复襄阳六郡,并于郾城,颖昌等地大败金国名将完颜宗弼。

  于内,克定祸乱;于外,抵御外侮。

  然如此精勇之雄才,却丧于自家之手。

  绍兴十年,岳飞面对完颜宗弼的大举入侵,再度北伐,兵锋直指旧都汴梁,在河北义军梁兴、赵云的配合之下,使得金国“黄河之南,号令不行”,统治处于崩溃边缘。

  然朝有佞臣,大功难成。

  宋相秦桧作为金国奸细,屡次向高宗进馋,使得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退军。之后,以“莫须有”之罪名制造冤狱,将其杀害。

  其实此间缘由,并非什么“岳飞功高震主,而两宋皇帝对武将甚是防范”;更非:岳飞打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圣”的口号,危及高宗正统之位。

  南宋中兴名将,个个居功自恃,无视朝廷法令。

  唯岳飞,对诏令严遵谨守,尽忠尽职,毫无二心。

  至于后者,纯属近期袁腾飞等人肆意猜测,毫无依据,实乃无稽之谈。

  事实为:自高宗即为之后,岳飞便遥尊在北国的徽、钦二帝为“天眷”。

  政治觉悟如此之高,怎会无度。

  至于“岳飞性情耿直,为人执拗,得罪同僚”之论,更是无从谈起。

  岳飞早年的上司宗泽、张所等老将,对岳飞赞赏有加,倚为臂膀;宰执大臣李纲、赵鼎亦是对其推崇备至;至于同为武将的中兴诸将,非但无同行相轻,而且无一不与岳飞交好。

  此间缘由,除了欣赏其军事才华之外,更是对其为人处事的认同。

  关于岳飞之死,其实缘由很简单。

  金国:提出“必杀飞,始可和”。

  金人被岳飞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釜底抽薪。

  按照常理:在大好形势之下杀掉自己最为重的大将只为换取和议,这是难以想象的。

  但是,岳飞面对的,是一个为了自己高官厚禄不惜出卖国家利益的奸相秦桧;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赵构。

  他想的不是收复失地,中兴大宋。

  而是苟安江南,能够安稳度日。

  武穆之功,震古烁今;个人私德,亦是尽善尽美。

  仁:平定杨么之后,对被俘人员,有人主张全部杀死,岳飞以各首领或率众降宋,或已被处置,告诫诸将不得滥杀无辜;凡精壮之士,一律收编入伍;而老弱瘦软、不堪服役者,皆“各给米粮令归田”。一名将帅有如此仁爱之心,仁者无敌,岳飞能建立不世之功,绝非偶然。

  义:绍兴十年夏,被勒令退兵并遭罢黜的除了岳飞之外,还有韩世忠、张俊等人,起初秦桧并无害飞之心,甚至欲拉拢其陷害韩世忠,岳飞断然拒绝,并提醒韩世忠做好防备,这与张俊为了自身苟全,费尽心机谋害岳飞形成照明对比!

  礼:川陕守将吴阶很是敬佩岳飞,欲与其结为好友。当得知岳飞并无爱妾美姬之时,便令人专程送予其两名美女,岳飞不好推辞,亦不肯接受,便留其于军中,不久,两名美女不堪军中苦寒,便向岳飞请辞,岳飞欣然允诺。吴阶得知之后,大赞岳飞乃明礼之人。

  智:一日宗泽招见岳飞并授以用兵作战阵图,且说:“尔勇智材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飞回答:“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听后点头称是。

  信:建炎四年,完颜宗弼兵锋直指江南,下令全军“搜山检海抓赵构”。高宗为避刀兵,逃亡于海上。此时的宋王朝,已经处于崩溃之边缘。众将纷纷四散逃离,甚至劫掠百姓钱财。唯有岳飞,坚持保境安民,外御敌侮。

  忠:岳飞从军一十五年,曾数次面临险境,有性命之忧。也多次因朝堂昏庸法令而懊恼。然其始终心如铁石,恪尽职守,一心一意地保卫着江山社稷。

  孝:岳飞乃至孝之人,自把母亲姚氏接到军营中后,侍奉唯恐不周,每晚处理好军务,便到母亲处问安。当母亲生病时,岳飞亲尝汤药,跪送榻前,连走路都微声屏气而行,生恐吵扰了母亲的休息。凡遇率军出征,必先嘱咐妻子李娃,好好侍奉母亲。

  勇:冷兵器时代,骑兵是步兵的天敌,且女真多骑兵。面对武装到极致的金军铁骑,岳飞以八百背嵬军为中军,以步兵为两翼迎击,杀得金军“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获全胜。此举开以步克骑的先河,堪称军事史上一大奇迹。

  如此神勇之人,却落得如此结局,不免让人感慨。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