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师下凡 第192章 拍卖第一人

《大师下凡》第192章 拍卖第一人

作者:雅玩居士 字数:1873 书籍:大师下凡

  苏渊明白老爷子的心思,第一是让自己见见世面,积累人脉,毕竟都是资深藏家,实力雄厚,有身份有地位。

  还有令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接班!

  因为老一辈的收藏家逐渐老去,后人喜欢收藏的不多,手里精品面临青黄不接的重要时刻。

  比如上世纪大收藏家仇焱之的收藏由苏富比先后进行两场专拍,引发竞价高潮。明宣德青花团凤纹棱口洗、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碗、明成化青花梵文酒杯、明宣德白釉碗等,大大小小多件明代精品官窑,都被敏求精舍多位资深会员购藏。

  1984年11月,叶义医生去世后不久,苏富比举办专拍,一件明成化缠枝莲纹碗以148.5万高价拍出。其中有很多拍品都是由敏求会员购买的,如天民楼主葛士翘就买下一件明永乐青花花果纹大盘。

  1985年6月,胡仁牧也曾将藏品交与纽约苏富比举办专题拍卖,该场拍卖共计79件明清瓷器,其中1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以110万美金落槌,创下当时瓷器拍卖最高价的纪录。

  可以说在港岛,艺术品市场成交的很多天价艺术品,不少是敏求精舍会员委托经纪人低调购得,甚至私下交易,为的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这也是苏渊急于赚钱的最大动力,真要等老一辈故去,自己就要顶上去。把宝贝都抢回来,放进博物馆,永远的留在故土。

  平心而论要说收藏还是港岛和宝岛水平高,毕竟经济发达,藏家文化底蕴深厚,拍卖也起步早。别看保力佳德两大龙头在国内好像呼风唤雨,其实外边还是佳实德和苏福比的天下。

  很多顶级藏家根本不来内地举牌,原因很多,主要是这边信誉差,假拍假托太多,水很浑,不敢轻易下场。

  这个圈子一看眼力,二看藏品,三要看人脉关系。比如永宝斋主翟建民,著名掮客,虽然手里重器不多,但人脉广,朋友要是想交换或是出手,也要求人家帮忙。

  中间商的名号就是圈子里的担保,双方第一次交易,有他中间担保都放心。特别是有些不适合上拍卖的藏品,这是唯一路子。

  民国老琉璃厂也是这样,但凡有名气的圈里人,喜欢您先玩几天,然后再给钱。真要不喜欢也没事,原物拿回来就行,古玩行讲究就是个信誉。

  按照行里规矩,讲究破二抽三,买家出成交额的百分之三,卖家出百分之二,作为中间商的佣金。相比较要比拍卖行百分之十甚至十五的便宜很多,所以很多人喜欢私下交易。

  这种方式其实拍卖行也有,叫私人洽购,很多流拍的精品都用这种方式成交,当然价格要便宜很多,有的甚至半价出售。

  苏渊这次第一个拜访的就是张宗宪,那可真是如雷贯耳的传说人物,号称港岛第一藏家。

  花几十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不遗余力地收藏瓷器和字画,在世界文物收藏圈内受到普遍敬重。还是苏福比和佳实德两大国际龙头在港岛拓展市场的主要推动者,也是最顶级的白金VIP。

  对于瓷器与杂项的高超鉴定能力,使他得到世界各地收藏家的信赖与尊重。张宗宪这三个字已经成为大中华地区古董界的金字招牌,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座上宾。

  圈里有人开玩笑说:当你征集东西时,张宗宪奇货可居;当你拍东西时,他又敢一掷千金。如此不断带来丰厚佣金的客户,哪个拍卖公司不欢迎?

  想当年1993年朵雨轩的内地首届书画拍卖会,张宗宪手持一号牌亮相拍场,第一件拍品是丰子恺的《一轮红日东方涌》,起拍价为2万元。

  因为是首拍,内地买家出价都很慎重,最多几百几千地往上加,而他一开口就上万加价,最后居然将画顶到11.5万元,创下当时丰子恺作品的最高价。

  1994年佳德举办第一场拍卖会,一号拍品是吴熙曾的《渔乐图》,底价7000元。手持一号牌的张宗宪站起来说:今天是佳德首拍,我出一万八,一拍就发!

  场面顿时活跃,张宗宪相继加价,2.8万元、3.8万元,直至加到8.8万元,鉴定泰斗徐邦达先生上台敲响第一槌,老爷子博得头彩!

  同年的汉海首拍,他又是手持一号牌,一口气拿出1600万元,吃下全场拍卖会成交额3200万元的一半,霸气侧漏,到哪里都有种叱咤风云的气势。

  打电话给对方,已经上午十一点,结果对方才刚起床,约好一起吃中饭。苏渊来到一个茶楼,终于见到传说中的张宗宪。

  别看老爷子已经九十一岁,精神矍铄,见到苏渊开心道:“耿老哥早就打电话说起过你这个后起之秀,一直想见见,来,坐下边吃边聊。”

  老爷子一口气点了十几种小吃,摆满桌子,边吃边道:“那个时候我经常去京城找货,住在劝业场对面的交通旅馆,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只能买几根香蕉填肚子。”

  “后来认识耿宝昌,直接住在东四牌楼孙瀛洲的店里,混着混着就是几十年过去喽!”

  苏渊也拿起筷子,边吃边听,老爷子很开朗,不拘小节,真有点老顽童的意思。

  “想当年一块琉璃厂玉牌子5毛钱,我汇过去1000块,那边给我发过来500块玉牌子。拿到货之后,在桶里过一晚上水,把表面的脏东西处理一下,干干净净,那个时候在这里一块好的能卖10块。”

  “但是现在你看看,一块假的子冈牌都要100多万,哎,真的是想不到啊。”

  老爷子放下筷子,喝口茶,回忆道:“八九十年代最好的时候,店里一柜一柜的码放,红釉是红釉,青花全是青花,一眼看上去红绿分明,非常醒目。”

  “专门把高的东西放在后面,靠窗整齐四排,小件摆在前面,那些相互往来已久信任的外国客人的反应就是,不要麻烦了,别总搬凳子拿来拿去了,后面的那一柜东西我全要了。”

  “还记得当时暗码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为主线,对应1-10这是个数字,比如写个“若要”,代表的数字是“12”,“己”代表的是“8”。”

  “这样一来,当着客人的面,伙计都看得懂价格,如果碰到自己不在店里的情况,伙计也可以帮着开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