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天子 大国卷 第一百五十六节 四夷(求月票支持)

《大汉天子》大国卷 第一百五十六节 四夷(求月票支持)

作者:魔帅 字数:2781 书籍:大汉天子

  大国卷 第一百五十六节 四夷(求月票支持)

  (实在撑不住了,我去睡觉先。 。 。 啊,北原我欠你一节赌债!)

  从未央宫宫门而进,不久,便到了清凉殿前。

  刘荣下得撵车,踏上温室殿前的台阶,却听那殿中隐约传来了天子与群臣的笑声,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儿臣拜见父皇!”进了温室殿,在宦官们‘太子驾到’的呼声中,刘荣对天子一拜道。

  此时群臣纷纷过来见礼,各自客套了一遍,天子道:“太子平身吧!”

  今天天子的气色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在过去三年来,最好的一天,他笑容满面的对左右道:“快给太子赐坐!”

  刘荣便在宦官的伺候下,坐到天子的侧下方,那里通常就是为储君准备的位子。

  “敢问父皇,唤儿臣前来,可有吩咐?”刘荣跪坐下来后,便开口问道。

  天子笑着回答:“张叔此次立了大功啊!”

  他高兴的扬着手中的一封帛书,带着些炫耀的味道说:“朕刚接到张叔发回长安的八百里加急奏报。 。 。 。 。 。 。 。 。 东瓯王,请求内附!”

  天子说完,得意的大笑起来,他怎么能够不高兴?这外藩请求内附,这在大汉国历史上尚是头一遭,这说明了他这个皇帝肯定是仁德盖世,所以那夷狄在感化之下,心生仰慕,便主动归附。

  这比武功。 更令天子激动,因这教化之功,历来便是华夏传统价值观念中重要的一环,所谓仁德,是考量一个皇帝是否合格地标准之一。

  而既然东瓯人请求内附,那么毫无疑问,至少在史书上。 史官会认为这是天子的教化之力,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个篇章。 而要教化他人,自己首先自然就肯定是一个仁德无双的君主了。

  刘荣听了,连忙恭喜道:“父皇,文成武德,使夷民感化,天下归心,儿臣拜服!”

  天子哈哈一笑。 也不说话,显然却是对此极为受用。

  此时张羽也姗姗而来,坐入席中,天子见群臣到齐,便又将东瓯已经决定内附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装模做样的征询意见,问道:“诸卿以为如何?”

  “臣等全无异议!”一众大臣自然是没有人会在这个事情搞名堂。 自讨无趣。

  于是,在经过这样一个程序之后,天子便在一封早就写好的诏书,加盖了玉玺,以在法律上批准东瓯内附,更当朝决定封东瓯王颖为东成侯。 食邑一万户,更赏赐黄金一千金,布帛千匹,绸缎百匹,以做嘉奖。

  显然天子试图在树立一个榜样,以使南越与闽越知道此事,使他们学习东瓯地榜样来归大汉,为他的仁德与教化之名,添砖加瓦。

  另外,天子更封此行地功臣张欧为开陵侯。 食邑一万户。 以嘉奖他的功劳。

  其余归附者与有功之人,更是各有赏赐与加封。 但,这些东西都还只是一个空头支票,最终要落实,还得等到东瓯人完全搬到大汉国来,才可算数。

  在这些程序之后,天子便与众大臣商议,该把东瓯内附之民安置到那里。

  显然,作为大汉国开国以来,第一个内附的国家,此事必须妥善处理,也好给后来者甜头,使他们争相学习。

  最终,治粟内史石庆的提议获得了通过,天子接受了他的建议,决定在江淮平原,安置下这些内附之民,更令石庆作好发放种子,农具,耕牛以及住宅的准备,又令地方官员必须全力配合。

  而原本的汉民,若愿回故地,便送至故地,若愿留在江淮平原,那便留在江淮平原。

  而刘荣此时,却是又动了想要去洛阳坐镇,指挥安置东瓯之民地念头,但目前他不敢说,他只能走迂回路线,去走通窦太后的思想工作,再由窦太后出面。 。 。 。 不过此事,便是刘荣自己也知荒谬,身为太子,他一年之内,两次出巡,这怎么也是说不过去的。

  因此这念头,只起了一会儿,便被他自己熄灭了。

  只是心中,到底多有不甘。

  朝议一直开到了很晚,天子与众大臣各自商议了许久,这才散会。

  “太子留下来,其余诸卿先回吧!”天子看时候也不早了,便决定把剩下的议题,留到明日去商量,只把刘荣留了下来。

  “太子跟朕来!”待得朝臣都散了,天子拉起刘荣的手走到了后殿之中。

  进了那后殿,刘荣便见一副巨大的地图,横挂在后殿宫墙之上,明亮的宫灯将之照的清清楚楚。

  “此乃少府最近制出地大汉疆域图!”天子对刘荣道:“以及四夷形势图!”

  刘荣走到那地图上,细细一看,却见在那个足足有三丈长一丈高的地图上,一个个城市点相继而起。 这地图的绘制水平在这时代来说,已经是非常高了,而且,显然绘制者受到了刘荣的羽林卫所绘制的地图影响,地图之上首次出现了等高线与疆域分界线。

  “这里是东瓯!”天子抽出配剑,指着地图上会稽郡下的一个范围:“东瓯王,又称东海王,其国毗邻会稽,有户约七万余,乃三越中实力最为弱小之国!”

  天子现在显得非常冷静,他完全没有了方才地激动,现在的他就像是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将军在分析自己的敌人一般。

  “东瓯之所以可以得国不灭,乃是我大汉要他不灭,越人今日之所以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亦是我大汉不要他统一!”天子对刘荣笑道:“自孝惠以来,大汉国便无时无刻不在准备收复三越之地,以彻底消除南疆隐患,然越地多瘴热,北军不习南战,因而,太宗皇帝定下的策略。 便是分化,瓦解。 腐蚀越人地贵族,使其慕中原繁华,不战而降,或内乱不止,空耗国力之后,不得不归,此策定下至今已有十三年。 今终得一果,不负太宗皇帝之望!”

  “而南越王佗,这些年来,亦也有所屈服,再无复他年之执著,朕料他之后人,必有屈服之日!”天子又将剑指在长沙国以南的地方,接着他又道:“唯所忧者。 闽越也,闽越之国在东瓯之后,其地多山林,因与大汉交界者少,所以无法直接将影响施加上去,其国又众。 非楼船不足破!”

  刘荣听了,心中暗自惊讶起来,大汉国对于南方竟如此关注!

  不过想想也是,所谓柿子拣软的捏,在过去数十年里,匈奴强于大汉,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大汉天子又多喜武事,自然有那征伐之心,因此暗中对三越动起了心思。 那是很可能的事情。

  而听完天子地话。 刘荣不由得佩服起那个已经死去地太宗皇帝,竟知道用文化去侵略他人。 这可是后世公认地最佳侵略手段,悄无声息,却又杀人与无形,兵不血刃,即可成功瓦解一个国家地全部武装力量与抵抗意志。

  这种侵略手段,亦是刘荣最为欣赏与准备实施地一种。

  却不想,身为古人的太宗皇帝,竟也懂得此道,委实差点令刘荣以为他也是穿越者。 。 。 。 。

  “这南边看完了,太子再看这里!”天子的剑忽然跨越了整个大汉的版图,从南方一下子提到了东北方向:“此处名唤朝鲜,战国时期,燕国大将曾经把这一大片的土地,统统收归了燕国统治,然,秦灭燕国,却嫌弃此地,不愿再占,于是,此处便不再复为中国,到高祖皇帝定鼎中国,封卢绾为燕王,后卢绾谋反,逃亡匈奴,其手下卫满,带着大约一千多人,穿上匈奴人的服装,梳着辫子,渡过了浿水,来到了被秦人遗弃的地方,并逐渐地击败了周围的蛮夷,如真番,朝鲜蛮等,在这个地方自立为王,是称朝鲜!”天子的剑指在地图上一个表明为王险城的地方,看样子那里便是卫满朝鲜的首都了。

  “卫满此人志大才疏,但却心狠手辣,时中国初定,匈奴屡次犯边,大汉抽调不出去惩罚他的军队,坐视其壮大,等到吕后时期,北疆稍安,但奈何其羽翼已丰,只得与之约为属国,以其为大汉屏障,并勒令其不得阻拦化外蛮夷朝贡大汉!”天子的说着就是一笑:“可笑那卫满不知其中门道,他当真以为朕不知他每年都在阻拦真番以外,夷君想要朝朕,却被其阻拦?朝鲜虽土地广阔,有户十数万,但是,在朕眼中,不过土鸡瓦狗耳!若非有匈奴牵制,朕早令辽东郡守将之踏平了!”

  天子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假如时机成熟,那么他随时可以借口朝鲜王不守约定,发军进攻,而且顷刻就可取得胜利。

  听了天子地介绍,刘荣这才明白,连他也想错了,现在的所谓朝鲜人,肯定非是后来的棒子,因其建立者与贵族都是中原人。

  他摇了摇头,不得不为后世的宇宙第一大国叹息,乱认祖宗是不好的,棒子们认来认去,其结果,竟然只是为了证明他们是华夏族的干儿子?

  这实在很可笑。

  “太子听懂了朕地意思没有?”天子忽然看向刘荣问道。

  刘荣一凛,他几乎是条件反射似的明白了天子拉着他来的目的,天子这是在告诉他,将来有机会就乘机把周边这些弱小的小国,彻底吞进大汉的肚子里。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刘荣连忙跪下来道,这些事情,天子不吩咐,他亦也会做的。 无他,因为地图上那些土地,都属于大中华帝国的神圣不可侵犯之领土。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