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世吉祥 第303章 长远之计

《一世吉祥》第303章 长远之计

作者:泰戈 字数:1923 书籍:一世吉祥

  杨致略一思索,已明就理。

  于杨致而言,综合考虑实际权限与现实需要,任命确定各地海关分署的经略使品级并无不妥。但从长远计,苏子明确实给他提了个醒。

  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海关总督衙门一旦设立,便会成为财赋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对于这等聚宝盆似的国之重器,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轻易放手。没人可以在海关总督衙门呆一辈子,杨致不能,苏子明也不能。

  苏子明的能力才华或许不逊徐文瀚,但他毕竟不是徐文瀚。杨致虽然位高权重,但他毕竟不是皇帝。徐文瀚由一介布衣而得皇帝赏识,仅以翰林院侍读的身份过度不到一年时间,连屁股都没坐热,就被擢拔为三品集贤殿大学士入阁为相。徐文瀚背景简单,身世清白。皇帝不拘一格的亲简,朝堂上下有谁胆敢放半个屁?

  苏子明就不同了。苏子明经历复杂,底子也不干净。北燕霸州八品县丞之后的经历,若想以“居家赋闲”四字轻易掩过,只能哄一哄小屁孩子。像这样的人,骤然由白丁而至实授五品肥缺,传说中羡慕嫉妒恨中的“羡慕”二字完全可以直接省去,只会招人嫉妒恨了。

  所谓英雄不论出处,其背后深意通常有两层:一是充斥着对出身卑贱的成功者的无奈酸味。二是这一类人的自我心理安慰。

  何况苏子明并非经过大夏现行官僚体系严格选拔而来,委任之人杨致的名声实在一般。日后苏子明在济南分署五品经略使任上,极易受人攻悍诘难。可想而知,离任另调他职的升迁之路也将会无比艰难。把话说白了,五品实衔虽然起点高,但基本就此止步,今后仕途前景十分暗淡。

  与其做个万众瞩目的靶子,不如踏踏实实从头干起。杨致是何等样人?犯得着为了他委任的一个七品小官去较劲吗?苏子明原就是做过八品县丞的人,升上两级做个七品经略使,难道说不过去么?不拿出点货真价实的玩意来。岂能随便让你升级?而每升一级,苏子明的大名在杨致呈送皇帝的奏章里、在大夏吏部官员备档中便会多出现一次。无形之中令人生出此人能力出众的印象的几率就越高!

  这才是真正的底气十足、心机深沉、眼光长远啊!

  在曹云程懵懵懂懂、眼花缭乱之际,杨致嘉许的点头道:“那便依了你。我也必会助你!”

  随即问道:“为了筹集经费,我在蓬莱许了容毅十个九品职衔。可授实职,可赐虚爵。不管在哪里,分署经略使有一条规矩可视作铁律,不得违反。那便是只可任吏,不可许官。以一年为期。你等经略使向我推荐的官员,我会慎重考虑之后才会奏请皇帝任命。济南府城不比蓬莱,我可以许你十五个九品职衔,切记官衔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白菜帮子,万勿浪费!”

  皇帝新设财赋机构,却是一文不给,杨致若是连人、财、物都抓不牢、管不住,你以为他是神仙?至于实许官衔的用意,那就更不用说了。

  不想苏子明又给了杨致一个颇为生猛的答复:“侯爷,您也说了。济南不比蓬莱,小人以为十五个名额太多了,您允我十个便足矣。”

  杨致也问得简单:“理由?”

  苏子明答道:“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小人斗胆敢问侯爷,如今谁不知道蓬莱是您的老地盘?请侯爷深思,反倒是蓬莱多一些没关系,如若是少了的话……。不瞒侯爷,即便您是给我是个名额,真正能在我手上变成银子的最多不超过七个。”

  苏子明不时瞄上曹云程一眼,显然还是有所顾忌。曹云程若是皇帝派来的密谍,岂不更好?如若不是。还怕他不会死心塌地的卖命?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还用顾忌什么呀?

  杨致有点不耐烦了:“苏兄,你这神神道道的,老是让我为你捧哏。很有意思么?”

  苏子明坦言道:“皇上向侯爷承诺,海关总督衙门五品以下文武官吏任您自专,少说有八成是出于无奈。小人的意思是,从长远计,侯爷还是悠着点好,更不可太滥。”

  “侯爷许给小人的这十个名额。至少要为胡伟之留余三个。您反复提到,济南不比蓬莱。无论皇上还是胡伟之,还是结合实际情形,都很难容您一手遮天。再者,眼下地方商税并无规范可言,日后肯定会与海关关税厘金有所重叠。而关税厘金若是收入丰厚,地方官府势必想尽千方百计插手其中。最方便、最稳妥的办法,是提前将海关分署与地方大员绑在同一条船上。”

  “胡伟之并无署官之权,可您有。他不是有个弟弟还是白身么?难道他就一个需要笼络的心腹都没有?既然惧内,他夫人的亲族难道就不知道走枕边风的路线?请侯爷放心,小人绝不会犯贱到送货上门的地步,有的是办法让他开口相求!”

  苏子明目光凌厉、胸有成竹,胡伟之貌似油盐不进,看来被其操弄于股掌之上只是早晚的事。

  杨致抿了一口酒,将思路切换到了下一站金陵,轻松问道:“上一回有劳苏兄致信诚邀至交好友,提前直接去金陵等候。不知有几人才堪可用?”

  苏子明趁着话隙,命人重布酒菜。尔后直言道:“时值乱世,又不是历经大夏科考外放署官,但凡能才出众者,无不有几分心高气傲,并非人人愿意入仕。小人经过慎重思虑,只邀集了张干、高可竞、薛青云等三人,此时应该已经动身赶往金陵了。”

  “张干与高可竞都曾做过北燕县令,只有薛青云科场蹭蹬而又不愿捐官。单论学识,当以张干居首。若是经世,薛青云则更胜一筹。三人才具各有所长,侯爷可先为考量,酌情任用。”

  有道是千人千面,才具这回事,各人的眼光不同,看法也不同。苏子明心知杨致绝对不是个可以糊弄的人,在他面前最好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杨致对苏子明邀集推荐的三个人,仅仅是只闻其名而未见其人,确实只能考量之后酌情任用。

  “金利来分号的诸项事宜,是否都已整纳?随时可以交托?”杨致笑道:“有劳苏兄自己选个黄道吉日,亮相上任吧!我在此逗留不过几日,便要往金陵去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