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一世吉祥 第187章 席面上的交易

《一世吉祥》第187章 席面上的交易

作者:泰戈 字数:2852 书籍:一世吉祥

  瞎子都看出来了,赵启或许有年纪尚幼不胜酒力的可能,但早不醉晚不醉,偏偏在杨致表示坚决拥护他的主张之后再醉,骤入醉乡之前还没忘了当众扔出一大摞奏章,显然早就算计好了借酒醉遁,把烫手的山芋甩给了卫肃。他算准了卫肃与杨致打擂台的可能性已是极小,纵然留下也徒劳无益,此时不闪,更待何时?

  卫肃赖以有自认崇高的信念支撑,因而由一位勤俭谨慎的名将变身为图谋兵变的阴谋家。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卫肃的角色转换充其量只能算客串,脸皮厚度较之杨致、赵启等后起之秀根本不在同一档次。卫肃明知是被赵启摆了一道,而杨致等人表示拥立太子也未必是出于真心,但赵启命他全权处置奏章,既无从推拒,众目睽睽之下也不便作假。事实上到现在群臣还没有出现撕破脸皮的局面,这已令他相当满意了。

  将散落桌上奏章收拢,望向赵启被金子善搀扶的蹒跚背影躬身一礼:“臣谨遵王爷令谕。恭送王爷!”

  群臣连忙跟着行礼相送,也没听见赵启再有半句声响。众人各有山头,对几份奏章的内容似乎已猜出了个大概,落座之后只相互以目示意,无人言语议论。

  赵启精准的号准了诸方势力的脉,利用他们的心思各异与相互猜忌,营造出了临时性的安定团结大好局面。借力使力的想法尚算老到,手法还稍显稚嫩,构筑的平衡却仍如风中摇曳的残烛一般脆弱。卫肃压根儿不敢指望这点残烛之光就能普照四方,但绝不能让它瞎了火。

  杨致貌似强硬的骑墙,既迎合了大多数人的观望心思,对军方势力与宁王、康王两系也是一种威压震慑。王雨农为相数十年荣宠不衰,一贯谨小慎微极重操守,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说他是大夏文臣的风向标也不为过。若想不偏离剧本把今日这出戏唱下去,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老头儿的。

  “诚如王相所言。王爷确是少年睿智用心国事,诸位同僚亦是恪尽职守无片刻懈怠!仅方才开宴之前的少许功夫,向王爷呈送奏章的同僚竟然有八位之多!”

  群臣闻言尽皆不以为然:就许你忙上忙下,难道我们就一定得像聋子瞎子似的干等着过年?

  卫肃虽语带双关。但并非有意出言讥讽,只是想把话题引向王雨农。拿起一摞奏章望向王雨农,恭敬的道:“王相,王爷虽不胜酒力有所托付,我却不敢擅专。王相德高望重。辛苦您先行过目,再由我二人商酌处置,如何?”

  王雨农只端坐不动,淡淡笑道:“太尉大人此言差矣!王爷对你信任有加,在座诸位俱可见证。奏章牵系政务国事,王爷身为监国皇子,我等臣子对其令谕岂可随便拂逆?何况这奏章之中老夫也自有份,那便更该避嫌了。于情于理,卫大人都无需谦让。俗话说择日不如撞日,大家今日承王爷盛情齐聚一堂。倘若卫大人有何为难之处,诸位同僚正好也可当场商酌担待。”

  老头儿不卑不亢软中带硬,对卫肃的尊崇让人感觉说不出的别扭,不着痕迹的把卫肃推向了群臣的对立面。杨致深知王雨农是万分之万的皇帝铁杆死忠,正因其心底无私才凛然生威,但并不与卫肃硬顶蛮干。莫非这就是所谓的斗争艺术?不愧是见多了风浪的老麻雀。

  众人满心狐疑的喝了三杯枯酒之后,这场号称监国皇子的私人宴请,忽然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议政的朝会。有赵启当众吩咐在先,王雨农又把话说到了那个份上,也不容卫肃再行推辞谦让:“既是如此。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几份奏章的内容大同小异,果然毫无悬念。

  朝野上下人尽皆知,杨致平素与卫肃父子交谊匪浅,而太子倚为靠山的李氏却与他结有不可开解之仇。说他会真心倒向太子那一边。如果不是过于天真,就是走夜路摔坏脑袋了。此人虽是无官无职的“自由人”,但倍受皇帝宠信而爵高权重。他特立独行胆大包天,心机狡诈丝毫不输悍勇,又并无明确的皇子派系背景。可他在死忠于皇帝的纯臣一派、军方、新兴财阀秦氏的影响力都不容小觑,已隐然自成一股冉冉上升的强大势力。

  将这么个强势怪物留在长安。无疑令皇后与卫肃夜不能寐。卫肃经过反复权衡后认定,目前杨致悍然击杀太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干对他没有半点好处,他没有作出那等疯狂举动的充分理由。但卫肃能够万分之万肯定的是,杨致绝对不可能什么都不干。把他留在长安,反而是个充满不可预知变数的天大麻烦。对于宁王与康王两系来说,现在只要不让太子立马登上帝位,他们才有机会。他们只能暂时信奉一条简单而现实的原则: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推举杨致领兵迎驾,让他掌控部分兵权,至少可以突破目前太子一派对长安局势的控制。而推举其他任何一位立场鲜明的将领,势必都会遭到对方的激烈反对,甚至有擦枪走火导致局面全面失控的可能。

  于是乎,杨致便成了诸方势力都可接受的领兵迎驾的首选人物。

  卫肃翻开奏章逐一阅览,仅只盏茶功夫便告完事,看似郑重其事,其实人人都知道他只是做做样子。放下奏章轻咳两声道:“先前王爷业已提到,如今皇上龙体抱恙以至谣言四起,本太尉昨日接到太子传回的军报,也言及圣驾于返京途中屡遭不明身份的逆贼袭扰。这几位同僚今日向王爷上呈的奏章,都是提议发兵迎接圣驾早日平安还朝。正可谓英雄所见略同,飞虎侯公忠体国智勇无双,几位大人共同推举他当此重任。几位大人忠心可嘉,然则却有一事令本太尉深感为难。皇上御驾亲征之前,命王相、徐相、周挺将军与本太尉佐理监国,曾严令举国兵马不得擅调一兵一卒。冒然派兵迎驾有违圣意,至于派兵多少、何时派兵,都需与诸位同僚商议,以求一完全之策。”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这出戏凭他卫肃一个人是万万唱不下去的。群臣登时恍然:王雨农有先见之明,所说的“商酌担待”并非套话。老头儿早已料定,还存在一个如何使派兵迎驾合法化的问题。

  福王赵行起身接话道:“诸位大人,本王虽向来不过问大夏朝政兵事,今日也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兵书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情不同而理同,时不同而势同。值此关系皇上安危之际,也只好事急从权了。依本王之见,飞虎侯领兵迎驾既是众望所归,便可另行上书一份奏章道明其中原委,由在座诸位大人联名具保,一同担了这天大的干系,留待皇上还朝后御览。本王可向诸位保证,日后若是皇上因此怪罪,尽可由本王一人承担!”

  既然是联名具保,又怎会是由你一人承担?群臣对福王没有半点含金量的漂亮话不仅毫不领情,而且心下无不嗤之以鼻。如果反对福王的提议,将来指不定哪天就会有一顶“漠视君父安危”的黑锅扣在自己头上。自古便是法不责众,万一以后皇帝被猪油蒙了心非要追究此事,只要不在其头不在其尾,也必定无关痛痒。联名就联名吧!

  “王爷英明。”卫肃扭头问道:“不知王相与徐相以为如何?诸位大人可有异议否?”

  王雨农答道:“老夫也在上奏保举飞虎侯领兵迎驾之列,自然赞成王爷的提议。若是在座诸位同僚对此同样没有异议,太尉大人总掌举**务,大可依计而为了。这联名奏章嘛,老夫倒可毛遂自荐代为执笔。”

  徐文瀚跟着点头道:“在下以为,王爷所议甚佳。鄙人不谙兵事,只管主理钱粮。只要太尉大人发话,在下自当全力保证飞虎侯迎驾大军粮草无忧。”

  有皇帝的同胞亲弟首发倡议,四位佐理监国重臣除了周挺因病未能赴宴,已有三位点头拥护,还有什么好说的?群臣随后都三三两两的表示赞成福王的提议。

  卫肃又望向杨致问道:“不知飞虎侯对此事还有何高见?你认为派多少兵马迎驾为宜?何时能领兵启程?”

  杨致笑道:“承蒙诸位大人抬举,我便当仁不让了。于我而言,迎驾兵马多多益善,我随时能领兵启程。”

  “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各人应尽的戏份俱已到位,卫肃也不再惺惺作态:“事不宜迟,愈快愈好。来人!笔墨伺候!”

  “飞虎侯,如此便辛苦你了。你稍后出宫手持这联名奏章至周大将军府上勘合兵符讨得军令之后,便可直奔禁军大营点选两万精锐兵马,由徐相会同兵部、户部连夜备足粮草,于明日清晨卯时出城迎接圣驾!”

  联名奏章由王雨农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群臣也都纷纷如言签名具保。一桩令人心惊肉跳的政治交易,就在满桌美味佳肴只箸未动的席面上就此宣告大功告成。眼见杨致还是一脸慵懒的笑意,也有人签名之后暗自嘀咕:难道你们就一点儿都不担心这家伙变成第二个董卓?

  [文学库手机版 m.]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