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宋悠闲生活 第九十五章 婚礼

《北宋悠闲生活》第九十五章 婚礼

作者:凤栖桐 字数:3008 书籍:北宋悠闲生活

  “快点,这些东西都装到红木箱子里。”

  谢管事指挥众人装嫁妆,又看看许多灯笼帐幔还没有挂好,又催着几个下人去挂。

  他这一通的忙活,头上已经冒了汗。

  这会儿已经是初夏时节,天气越发的热了,谢管事又从来是个做事认真的,穿的衣服也一丝不苟,又不停走来走去,这会汗水早把衣裳湿透了。

  等到万事准备妥了,谢管事才要歇息,就听到门外有人喊着:“梁王府来送催婚礼了……”

  得,这下子甭休息了,谢管事赶紧整了整衣裳出去迎接。

  把梁王府送礼的人迎进屋子里,又让人上了茶水,这才一溜烟的跑到二门口,抓了个丫头让她告诉李萱催婚礼送来了,问放到哪里。

  一时,丫头进去回报。

  李萱这里却是很自在的,现和妞妞还有小离挑选衣裳首饰,她要成亲,两个孩子自然要打扮一番的,到时候跟着她一块进梁王府,这自然也是李萱和柴俊讲好的条件。

  一听丫头说催婚礼送来了,李萱赶紧让人去抬进屋内,又让丫头告诉谢管事要好好招待梁王府的下人,多给赏钱。

  丫头听了,只笑着应下,很有眼色的退了出去。

  李萱也没有心思去挑衣裳了,就等着看梁王送来什么催婚礼。

  那啥,她也是要准备婚礼的过程中才知道北宋的一些制度。

  话说,北宋还真是一个好时期呢,这时候女子地位还挺高的,社会风气也开放,和明清时侯真是不能比。

  民间男女成婚竟然有相看一说,让两个人见面,互相相看,要是男方相中了女方,就在头上插上金簪,称为插簪,要是相不中呢,就送上彩缎,称压惊。

  这到是不错,起码比盲婚哑嫁啥的强,李萱也觉得好,和现代的相亲有相似的地方。

  还有,这个时候竟然还有通资财的习俗,男女成亲的时候,把双方姓名和生辰写好之后,还要把两边的家财记好,李萱想来,怕是以后离婚的时候方便吧。

  她就觉得吧,宋朝和现代社会很接近,看这通资财和现代的婚前财产证明可不就差不离。

  北宋寡妇改嫁是很平常的,你要是不改嫁才是不正常,离婚率也挺高的,有的女子结婚之后受不了姑婆气,或者和丈夫实在不合,也可以合离的。

  还有,律法也规定,男方要是出门三年未归,女子可以选择合离或者改嫁啥的。

  这和后来人们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差的远呢,李萱在明白了北宋这些社会制度之后,心里不止一次大骂,到底谁说的那些嫁鸡嫁狗的混帐话,也不知道束缚了女子多少年。

  她又一想,其实不止北宋,就是南宋,社会风气也挺开放的。

  要不然,陆游的妻子唐婉也不会在离婚之后另嫁的,就是李清照,那也是丈夫死了之后又嫁过人的,只是后来程朱理学当道,对女子约束才一点点增多的。

  不过,南宋的时候,程朱理学根本就不是正统,似乎有点异端学说的样子,不被当时士人所接受。

  后来元朝的时候,蒙古人更不可能推广什么程朱理学,只是到了朱元璋的时候,这丫的当了皇帝,觉得自己出身太低,要过饭,当过和尚放过牛的,实在和皇帝身份不配,就要找一个姓朱的来做祖宗。

  选来选去,选中了朱熹,为了让自己的出身更光彩一点,这才推行了程朱理学。

  其实,说起来朱元璋上升到祖宗八代,那也是泥腿子出身,瞧瞧他们家的名字就知道了,这丫祖父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他原名叫朱重八,后来又改了几次名字,要李萱说起来,出身不好就出身不好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啥不好意思的,可偏他爱倒腾,倒腾的国人思想受限制,更让女子地位低到了尘埃。

  李萱这里正胡思乱想间,就听外边小丫头又喊了起来:“夫人,催婚礼抬过来了,谢管事已经让人去梁王府铺房了。”

  李萱笑着说道:“抬进来吧。”

  话音才落,就见两个青衣小厮抬着一个大大的金漆红木箱子进来。

  把箱子放下,两个小厮行了礼之后迅速退了出去,李萱等着他们走了,这才让丫头打开箱子去瞧。

  妞妞和小离也顾不上看首饰了,直接跑过来瞧催婚礼。

  就见这木箱子里边分了好几层,第一层,装了各色的花粉胭脂,第二层,放了些精致的首饰,第三层,则是几块鲜亮的布匹,看起来,梁王府准备这些东西也是费了心的。

  李萱看了看,拿过几个花粉盒子放到妆台上,其他的东西都让丫头收了起来。

  瞧着没什么事了,李萱给妞妞和小离挑出衣裳来放好,又打发孩子们出去玩,她自己则半躺在床上休息。

  到了下午时分,有人来报说铺好房了,李萱才松了口气。

  第二日,天还漆黑着呢李萱就起了床,先淋浴之后,又穿了中衣,坐到妆台前,让几位上了岁数的妇人给她开了脸,又把头挽好,梳的紧紧的,做如意髻,头上正中央一支闪闪发光的累丝金凤,金凤的尾部镶了七色宝石。

  又两支红玉金步摇插在两侧,垂下点点细碎红珍珠,镶宝抹额系于额前,发后尾部用一串红珊瑚串固定住。

  这么一打扮,衬着李萱肤白如玉,唇红齿白,恍若神仙妃子。

  几个丫头又扶着李萱站起来,帮她穿上窄袖短衫,下系了五彩缂丝裙子,腰间系垂着流苏的丝带,又有玉佩垂下。

  之后就是红色绣满半蒂莲花的褙子,最后红色薄丝披帛上身,这么多衣裳穿完,李萱立马觉得这天儿真热啊,幸好没让人在脸上抹粉啥的,不然非得糊的满脸,出尽了丑。

  她这里才打扮妥当,就听到有乐声远远的传来,又一会儿,听的更清楚了,那喜庆的曲子,一听就是迎亲的来了。

  这边,柴俊骑着马,带着迎亲队伍赶到,见李家的大门紧闭,赶紧让人上前敲门,送上礼品,这才把门打开。

  他下了马,快步进门,才走了没几步就让人给拦了,硬逼着他念催妆诗。

  柴俊没办法,只得念道:“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催妆诗一念完,就有好些小丫头带着家丁过来给柴俊行礼,连声道恭喜。

  早就有梁王府的下人过来分发了绣双喜字的荷包,这些丫头家丁才退下。

  柴俊从大门到李萱卧房外边,也不知道遇到多少难关,等到了门口,早就日上三竿了。

  其实,李家的人也没想这么为难他,可没办法啊,李萱的嫁妆太多了,一时半会儿抬不完,只得为难柴俊,以便多出点时间。

  柴俊又在门口念催妆诗,李萱听了,很能觉得住气,也不出来,只是叫他再念。

  连念了三首之后,李萱才慢悠悠的盖上盖头,扶着喜娘的手出了门。

  柴俊看新娘子终于肯出来了,脸上一喜,赶紧让轿子上前,牵着李萱上了轿子,轿夫抬起轿子,慢悠悠的出了李家大门。

  李萱这一走,妞妞和小离要等一会儿才能走,这俩孩子想想觉得很辛酸,俩娃抱一块哭了起来。

  这下可好了,留在家里的下人左哄右哄才算把两个小祖宗哄好,又许了不少条件,才让两个人穿好衣裳,打扮好了,等着梁王府的人来接。

  话说,李萱这里坐着轿子一路颠着,出柳家庄的时候速度还慢,等一出了庄子,速度快了好多,没过多长时间就进了汴梁城。

  李萱也不知道梁王府在哪里,她也懒得打听,坐在轿子里闭着眼睛就等着到达目的地。

  她是不知道,从柳家庄起,到汴梁城的百姓,可算见识了什么是十里红妆。

  那抬嫁妆的人就有好几百,一共一百多抬的嫁妆,从李家出来,这头已经出了柳家庄,那头还没出李家大门呢,而且看抬箱的杆太的弯弯的,就知道里边都是好东西啊,那份量……

  要说起来吧,大家都认为梁王那样的人品娶个寡妇真不值得,认为委屈了梁王,可如今一看人家的嫁妆,就没话说了。

  敢情这比公主出嫁嫁妆还丰厚呢,一个农妇哪来的这么多钱,怕不定是什么出身,不过隐瞒着罢了。

  先不说以后荣国公主知道李萱的嫁妆气成啥样子,陈渣又后悔成什么样。

  只说梁王府的人也算开了眼界。

  李萱的轿子到了门口,喜娘扶着她下了轿,一路到了喜堂,和梁王拜了祖宗天地,当然,因为他父母去世的早,就不用拜双亲了,就这么的被送入洞房。

  她一入洞房,那些嫁妆也都抬到院子里亮上了。

  箱子一打开,好家伙,差点闪瞎了人眼。

  就见第一台,里边装了一个红玉如意,一个白玉如意,还有一双拇指大的东珠攒出来的鸳鸯。

  旁的不说,就这红玉如意就很难找,红玉本就稀少,像这种颜色正,纯净度又高的红玉更加难寻,而要雕成如意状,红玉的块头也肯定不小,就一个玉如意,已经价值连城了,那白玉如意也是难得的精品,一般人家都少有的。

  第二抬箱子打开之后,里边是各色的绸缎,绸缎也就算了,谁家没有,宋人日子过的富裕,这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可人家那绸缎,全是闪着七彩光芒的,看起来轻软透亮,上面绣的图案也精美异常,这种绸缎,就是宫里也少见啊。

  第三抬,是各色的玉石雕的动物植物,翡翠白菜,红玉玫瑰,五彩玉石的蝈蝈,绿玉雕的苹果,一个个看起来像真的一样,那红玉玫瑰花瓣上雕的露珠看起来似乎还要滚动。

  众人连声惊呼啊,就这前三抬的嫁妆拿出去,不知道羡煞多少人呢。

  再看第四抬,半个高的一个红珊瑚盆景。

  第五抬,各色的珠宝首饰,满满的一大箱子……

  自然,这些东西以李萱的财力实力是备不出来的,全是空间那四个灵宠给准备的,目的就是给李萱长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