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宋包三黑 第二百四十章 公孙策

《大宋包三黑》第二百四十章 公孙策

作者:晓梦鱼 字数:1900 书籍:大宋包三黑

  《东京日报》的第一期还十分简陋,只有一个版面,抬头除了印着“东京日报”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做为报纸的标志外,头条文章就是包拯以承恩为笔名写的文章《巍巍大宋》。有识字的老夫子拿着报纸一边看一边向众人讲解着,这是他们最为享受的时刻,充分显示出了一个识字人的优越性。

  “这文章的题目还不错,显示出了我大宋的气度。可下边的文章却有点儿太粗俗了,只是用白话介绍了我大宋的物产、山川,那怎么能行。像这样的文章就应该用骈体文,应当压韵那样读起来才有气势,才能显露作者的才华。这个承恩,花钱散发报纸肯定是为了让更多的贵人看到他的文章,可就凭这样一篇文章,是很难入得了达官贵人的法眼的。他的心思白费了。”老夫子摇头晃脑的解释着。

  “那这张纸就没有一点儿用处了?”众人听老夫子这么一说,都在想要不要将这张纸带回家去。

  “也不尽然,看这文章的下边还登了一首词,这首词还有点儿意思。”

  “给我读一下,读一下。”

  老夫子做盛情难却状,推辞了几次才读道: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老夫子读完听众们大多还是一脸的迷茫状态。老夫子无奈的摇摇头说道:“这可是难得的好词啊,这个作者希仁可比那个写文章的承恩要强的多。这首小词写的清新秀丽。可以称的上佳作了。”

  原来包拯在编辑这第一期的报纸时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想用一些尽量直白的语言来向宋人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底层民众能够明白文章的意思,所以他的文章差不多都是用大白话来写的。

  包拯也知道这样的文章很难为大宋的文人接受。所以他接下来毫不客气的抄了一首苏轼的词来壮壮门面。

  这大文豪果然功底深厚,只要稍微有点儿文学功底的人都可以看出这首词的与众不同。

  为了能够留住看报的人,包拯干脆在报纸的最后来了个连载,他向静静那里兑换来了成本的《西游记》。然后在第一期报纸上登上半回。后边的故事谁想看那就去找下一期的报纸。

  老夫子在那里看着下边的《西游记》。那些听众已等不及了,“下边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啊,给我们讲讲。”

  “下边是讲一个猴子的故事,想听故事去找说书先生给你们讲。”老夫子自己看的入神,没有心思再和这些愚昧的人瞎聊,将他们打发走了。

  老夫子自己看完故事心中很是痒痒,这个办报纸的人太不地道,故事讲一半来个且听下回分解,跟那些说书的人一个德行。看来明天还要早来领一份报纸,接着看下半截故事了。

  这报纸的最后还有一段声明,意思是欢迎向报纸投稿,所投稿件一旦被采用,将付给一贯钱的报酬。老夫子想这道是好事,能将文章登在这报纸上到处传播扬了名,还有钱可拿,看来这个办报纸的还是个善人。

  报纸上写着东京日报社的地址,老夫子想哪天自己也去试试,至少自己写的会比那篇都是大白话的文章要强。

  至于报纸上提到了要招聘会写文章之人,待遇优厚,老夫子则没怎么关心,自己老了,已没有那个精力了。

  老夫子对东京日报社的招聘不感兴趣,却有一人想要得到这个职位。这个人就是公孙策。

  公孙策为庐州府人士,从小就有才名,被当地人称为神童,很小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这让公孙策对通过科举走上仕途充满了信心,可是造化弄人,这之后公孙策科举的道路却十分的不顺利,屡试不第,十几年过去了,公孙策已经二十五岁了,却还没有考中进士,成为大宋官员仍然没有希望。更为要命的是他这些年来一直醉心于科举,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到后来到开封参加考试没有得中后不但没有了回去的盘缠,连在开封住店的钱也没有了。只好借住在了开封城中的大相国寺,靠和尚的施舍过日子。

  公孙策除了读书没有其他的技能。连给人家打工都没人要他,他想用自己的常识找个教书先生的职位,可人家看他是外乡人不放心,没有人愿意聘用他。

  这种寄人篱下,靠施舍过日子的境况十分难熬。这时公孙策看到了报社的招聘启示,他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靠写文章养活自己也算是自食其力了。他相信报纸上那样的简单文章自己肯定能写。

  公孙策拿着报纸,按照上面的地址找到了东京报社的所在。

  公孙策到了报社之时正赶上包拯在那里赶稿子,这每天写一篇文章是很痛苦的事,听说有人来应聘包拯激动的不得了。终于有人可以将活接过去,自己不用事事躬亲了。

  包拯出来见到公孙策,双方互通了姓名,包拯一下子就呆住了。“公孙策啊,跟了包拯一辈子的开封府主簿,小计诸葛智多星。历史上包拯的得力助手,他还真的又找来了。”

  包拯尽量让自己显得十分淡定,不能有过激的表现将公孙策吓跑了。

  “先生既然来应聘就知道来这里是要写文章,可不可以现场写一篇文章给我看看。”包拯决定还是要按程序来,虽然他在想即便是公孙策一个字都不写也要将他留下。

  公孙策哪知道自己还有免试的待遇,拿过纸笔,搜肠刮肚的写好了一篇文章交到了包拯手中。

  包拯能考中进士,绝对不是浪得虚名,对于文章他也是行家。

  他一看公孙策所写的文章充满了华丽的词藻可立意却不十分高远。这可能是公孙策始终醉心于科举,让他掌握了太多的文章套路,所以展现才华的机会反而少了。这也是他屡试不第的主要原因。

  “好,写的不错。这个报社以后就由你来打理了,每月给你一贯铜钱做为报酬。”包拯很满意的对公孙策说道。

  “这就行了。”公孙策有点儿意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