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吉卦 第四四九章 谢四添妆之喜(大结局)

《吉卦》第四四九章 谢四添妆之喜(大结局)

作者:白小贞 字数:3809 书籍:吉卦

  那些什么宫中、朝中官员缩衣节食来银子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皇帝后宫佳丽虽多,但自反贼后,皇帝害怕再出安妃之类的结党造反之事,也放了一大批宫人出宫,如今皇宫与东宫的人数加起来都不足之前安王为太子时期的一个东宫总人数。

  而且让朝中官员一直苦哈哈过日子,众人不去捞油水走犯法路子才怪了。

  季云流坐着想了许久,只想出一计来:“新办学堂之事关系复杂又牵涉良多,自古就有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之言,七爷就算颁布告示兴办学堂,但咱们派人去各地建办费时费力又费钱,不如直接让地方富有商贾或官员承包过去如何?”

  她见惯2世纪文明,但术业有专攻,在什么发明与制造上,除了吃,其他对她而言也真是无法胜任,也属废柴一枚。

  太子初听承包两只,自然要问一句,什么是承包?

  季云流大意解释了一番工程承包的意思,又接着分析道,“让朝中官员或者当地商贾官员承包了学堂来修建,再由地方知府和县官管制监督,七爷您威名在这儿,许多商贾想讨好七爷您,就算赔钱兴办学堂,他们莫约也是万分愿意的。”

  玉珩在那儿认真想了想其中的可行性。

  这法子虽算不上十全十美,有可能也会让一些商人做些手脚,如今倒也不失为一个好法子。

  季云流见他有兴趣,又给他讲了讲那些工程招标、投标的流程。

  太子越听越心动,一有主意,立即吩咐人招来左右丞相与内阁陈德育来东宫商议此计,为太子妃口中的太平盛世,太子让这三人随时加班加点还不给加班费那已是家常便饭,三人三更半夜从被窝中被小厮拉起来,草草洗漱,裹着貂皮、马不停蹄奔到太子东宫。

  待太子一讲工程承包制,季相一拍大腿,大喜:“此法子甚善!只要将君学堂中的笔墨纸砚或武学堂日后的军需供应特定给一家商贩供应,莫说赔钱,只怕免费兴办学堂都愿意!”

  苏内阁出主意道:“如此,还可以在科举上改一些制度,若有商贾之家出资兴办学堂的,族中的士子可给几个名额在国子监或南山书院就读。”

  秦相则道:“无利不商,君家之前被封为皇商之事不知道羡煞众多商贾,殿下亦可抛出橄榄枝,每年举办商贾之宴,为大昭善事出资最多者,可得皇家赏赐。”

  三个臭皮匠还能顶个诸葛亮,何况还是四个堂堂国之栋梁?

  外头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四人围着烧得老旺的火炉,拿着锦王府送来的上好地瓜与紫霞山送来的山鸡,边烤边商议。

  一夜过去,在四人:

  “秦相,麻烦递我一瓶盐。”

  “苏大人,你烤山鸡的手法是大有长进嘛。”

  “殿下,您可要吃一只下官烤的鸡腿?”

  在以上种种惬意氛围之下,所有承包制的细节处都被落实好。

  第二日,太子唤来谢飞昂草拟了圣旨,再让皇帝盖上玉玺印章,直接转由户部,让六部一起办理全国兴办武学堂之事。

  二月春风似剪刀,大昭各县的君学堂与武学堂也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

  京城里头,一路从年前热闹到了年后,二月,还是热热闹闹的一月。

  六皇子于二月十二大婚,到了初五,谢府就被各种姻亲与好友踏破了门槛。

  谢府四娘子添妆那日,太子妃、文瑞县主、宁世子妃、君三少夫人悉数到场。

  京中有头有脸的都去添妆谢四娘子,其他夫人哪里会为这点小钱错过结交权贵机会?人人衣着光鲜坐马车而去,谢府前头车水马龙,席面摆了一桌又一桌,谢夫人更是忙的脚跟都踢到后脑勺。

  林府的三娘子今日也有过来,这个林三姑娘是大理寺卿林幕的侄女,林府二房的长女,上次在秦二娘子添妆时,她一语爆出苏三娘子要嫁到江南,佟大娘子要成为安王侧妃。

  今日谢四娘子添妆之喜,也有好事的小娘子,捧着手炉,坐在三娘子旁边,笑嘻嘻问她:“你这个京中的包打听,今日可有什么咱们不知晓的闺阁秘事透给咱们听没有呀?”

  林府与佟府本是姻亲,佟相辞官归隐到了苏州,林幕因此被贬了官职,虽太子实则对林大人有重用之意,但林幕着实被佟府坑怕了,这次任了大理寺卿后走了低调路线,面对府众人,都让其小心处事,不可再出半点差错。

  因而林三娘子这次也不再嘚瑟,只端端正正坐在众小娘子中间:“哪里有什么京中包打听,京中谈的最多的可不是兴办君学堂和武学堂之事么?这事儿你们还得问我不成。”

  “你们可莫要忘了,今年还有一大事儿呢!”另一小娘子出声道,“你们怎么就忘了文瑞县主的亲事!”..

  说道这个,众小娘子的声音纷纷低了下来,人人都向着前头聚拢在一起的太子妃与文瑞县主那头望去。

  京中喜宴众多,不过有不成文的规定一样,未成亲的小娘子们会有一拨自己圈子聊体己话,已经成亲的夫人,那圈子便更多了。

  太子妃所在的圈子,像林三娘子这般的,日后即便她成了亲,也不一定能与太子妃有何种交集。

  众人见太子妃那头似乎聊得正欢快,有人低声不解道:“你们说,文瑞县主怎么就肯下嫁给那刘尚书家呢?刘大郎可是连个进士都没有呀!”

  一小娘子不以为意道:“那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刘家大郎虽无功名在身,但刘家也是书香门第,倒也不算刘家有多高攀文瑞县主。”

  “太子亲自替刘家大郎保的媒,长公主能说一个不字?”有知情者悄悄道,“长公主自从在景王府规劝景王回来之后,一直未出过府,据说,长公主是被太子下令不能出的府!只怕长公主都要怕死太子殿下了罢!”

  “诶诶!”对皇家秘事,众人都是兴奋与格外关注的,这会儿已经坐在一道挑起了开头,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郑二娘子,景王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景王不耻容家谋反,然后在长公主面前自刎谢罪的?”

  “这事儿,皇上都说是了,谁还能说不是?”郑二娘子怕惹祸上身,摆手结束此话题道,“你敢说景王不是自刎而死的?”

  “那安王的佟侧妃呢,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又人问林三娘子,“她真的是在狩猎场被反贼所杀么?如果是真的,佟相又为何要引咎辞官?”

  “对呀,那次狩猎,据我姑母说,太子妃亦出了营帐还有皇后娘娘,她们未有事,为何独独佟侧妃便死了?”

  众人眼中闪着熊熊的八卦之光,不过人已经死了,在场的人也没有人知晓佟大娘子到底是怎么死的,聊来聊去,只好再转回文瑞县主身上。

  文瑞县主今年已十八,上次皇帝五十寿宴,各国使者前来贺寿的同时,也有想与大昭和亲的,但最后,却是下嫁了刘大郎,真是惊掉京中众人的下巴。

  正说着,郑二娘子一抬首,瞧见了姗姗来迟的陈三娘子。

  “三娘子!”郑二娘子连忙迎上去,“你怎么来的这般晚!”

  有小娘子瞧见她衣裳的还是去年时兴的样式,用帕子掩了嘴,低声笑道:“只怕是不舍得送谢四娘子添妆礼,这才来晚了罢。”

  “你小心一些,她爹如今是内阁大臣太子眼前的大红人,仔细被听到,掌了你的嘴。”

  陈五娘子正是陈德育的第二个女儿,陈府三姑娘,京中寒门出身的大人物,陈德育要算一个。

  相比季府的寒门,陈府那可是实打实的穷!

  陈府老爷子本是个田间农汉,一共只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自小爱读书,每日就算要走半个时辰蹲在墙角去偷听一回夫子讲课,也是每日都风雨无阻。

  老爷子见儿子求学若渴,二儿子也知哥哥会读书,便主动帮起田间农活,让哥哥去私塾学习。

  陈大人一连考了三次,到二十好几考中进士,其中运气有,努力更是有,他高中前,家中让他娶了发妻,发妻也给他生下一男一女,陈德育高中之后将一家人都接到京中,要说陈大人为官这么久,家中还是一穷二白,也跟他的性子有关系,该是自己的一分不让,不该是自己的一分不拿。

  为官这么久,除了俸禄,那是什么礼都没有收过!

  穷,那是用脚趾头都想到的事儿。

  早些年,陈府大娘子出阁,嫁到了陕北,陈夫人把攒了几年的俸禄钱,凑了一千八百两,给她做了嫁妆。

  一千八百两,那都是掏空陈府家底了的。

  如今府中还剩了二娘子与三娘子,陈大人在大理寺这么久自知自家弟弟没有文学才干,只替嫡亲弟弟谋了顺天府一个衙差的职务,因陈府实在穷又不想低嫁,这二娘子也是过了十八还待字闺中。

  三娘子甚少出席京中高门的什么花宴文会,此刻见众多小娘子全数向自己望了过来,面上虽镇定如昔的走着,心中早已紧张的不行。

  谢四在季云流那边正陪客,听丫鬟说陈三娘子来了,笑着站起来,向众人说了几句告罪的话语,直往陈三娘子而去。

  “苗苗,真是对不住,我该去二门迎你的。”谢四见了人,亲亲切切搭上她的手,开口便如实告罪道,“因为太子妃娘娘与文瑞县主都来了,我只好先来招呼了她们。”

  谢四与陈三是手帕交,两个人皆是喜静不喜热闹的因而一见如故,每次花会都凑在了一起,不过,谢四因嫡亲哥哥中了状元又被皇帝指亲给锦王要成为皇家王妃关系,这一年亦是学会了些圆滑的人情世故。

  陈三连忙接上道:“是我来的太晚了,我得向你说对不住才是,今日你这儿这么多贵客,你莫要担心我,你去忙你的。”

  她以为来的晚一些,能避过一些贵客陈三娘子面上一阵尴尬,“真的是对不住,是我考虑不周了。”

  “什么话!”谢四道,“咱们什么关系,我还不晓得你么?!”

  两人说了一些私房话,谢四将她迎到小娘子群里,众小娘子说说笑笑,将人就围住了。

  陈德育如今正炽手可热,小娘子们也是有眼色的,陈府大娘子嫁了,二娘子是二房的,可不就只剩个三娘子,可偏偏这三娘子还真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今遇上了,可不就得巴结上一番?

  谢四回了季云流这头,文瑞县主亦见到那边的情景,她坐在花架下,捧着热茶,侧首问了谢四娘子一句:“那小娘子是哪家的?我却一直眼生的很,人长得这般清秀好看,我若见过,该记得才是。”

  京中有两大直言不讳的小娘子,一人是秦二娘子,再一人就是这文瑞县主了。

  其他人不知文瑞县主为何要下嫁刘家大郎,可太子妃这个圈子里一道玩的人那却都是知晓的。

  文瑞县主从来不隐瞒这事情,大大方方告诉自己的手帕交,当初是她亲自寻的季云流,让太子妃向太子替她求个媒,她感激当日刘家大郎的酒楼相救,又觉此人虽无大学问,却有担当,便想与他共结连理。

  “那人是内阁大人陈大人的三千金。”谢四笑道,“陈三娘子甚少参加花会,县主没见过不奇怪。”

  大家都闲着,端着茶隐在花架下头就瞧着那边的热热闹闹、嬉嬉笑笑。

  去年京中出反贼,连带整个京中人人风声鹤唳,等到太子稳坐了东宫之位,皇帝放权给太子,京中高门的花会文会才一场又一场接着开始兴旺起来。

  如今这花架下头坐的,除了一个谢四娘子,其他都已为人妇。

  小娘子们豆蔻年纪的朝气活力,她们曾有过,可现在更多的是为人妇为人母的沉稳大气。

  秦二娘子指着那边被众小娘子团团围着奉承的陈三娘子,笑道:“我倒是喜欢这陈三娘子了,明看得出其他小娘子对她的假意奉承,倒也不急不恼,只坐着有礼待人”

  说着,她头一转,诶一声:“那陈三娘子许了人家没有?我倒是觉得她与我们家二叔相配!”

  让她二叔早娶了亲,撑了门楣,她便能与宁世子早些卸下宁公府的担子。

  “有!”谢四娘子笑道,“苗苗还未许人家,不过快了,我阿娘正想上陈府替我哥哥求娶陈三娘子呢,世子夫人可不能夺人所好了!”

  “世子妃的如意算盘这下可要空了。”

  “千落你便省点心思,莫要早早当媒婆了。”

  “好女百家求,不行,我也得让我阿娘早点替我二叔去陈府上门求亲才好”

  “那可要看看最后是花落谁家了。”

  艳阳当空,牡丹红开的正好,此情此景,可以天荒地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