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秋华再现 第一百二十九章 狗眼看人

《重生秋华再现》第一百二十九章 狗眼看人

作者:佟言 字数:2778 书籍:重生秋华再现

  因为采用涡喷十五原准机P13发动机的米格二十七战斗机,内油在四点五吨的情况下,航程仅仅只有一千七百公里。

  为什么内油多有优势,这是因为外挂副油箱以后,气动阻力增加很大,为此付出的燃油消耗就增加了,一般来说,外挂燃油只有内油百分之六十的效率,比如说外挂五吨燃油,只相当于三吨内油的航程。

  所以苏二七战斗机,这种远程重型战斗机,就采用了大内油系数的设计,一般不外挂副油箱,它的内油达到九吨多,航程达到三千九百公里。

  与新歼双中推方案类似的是阵风战斗机和台风战斗机,阵风战斗机内油四点七吨,由于M88发动机油耗相对高一些,所以它的内油航程只有二千二百公里左右。

  外挂三个副油箱,六升六百升,大约五吨的燃油,此时航程为三千七百公里。

  新歼方案采用双发中推后,内油比阵风多一吨左右,航程多出三百公里,外挂燃油相当的情况下,那么转场航程就可以超过四千公里了。

  在航程相同的情况下,双发中推的新歼,航程将超过远程重型战斗机苏二七,这可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设计。

  从设计图来看,这架战机是相当的漂亮,可以说在颜值方面,完全不亚于苏二七战斗机,甚至还有过之,它采用的是非常超前的外倾双垂尾,可以说完全不同于苏二七战斗机和F15战斗机这样的三代机双垂尾设计,有一些科幻感了。

  在翼身融合部分,看起来也是相当的完美,不同于歼七歼八战斗机那种直接将机翼插在机身上的设计,这种融身融合,不仅带来了更大的内部空间,可以多装燃油,而且对于气动性能来说,有很好的作用,机身产生升力,这就是升力体布局。

  而且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减小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经过初步计算,这个方案的RCS值比单大推还要小,在采用一部分复合材料的情况下,正面RCS值只有1.5到2平方米。

  要知道苏二七战斗机虽然优秀,但是在RCS值方面却是惊人的大,超过十平方米了,在空战中简直就是一个大靶子,别人老早就能看到它了。

  六一一所的设计方案,可以说不仅仅是一个战斗机的设计方案了,更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斗机设计理念,未来的空战会是什么样?对地对海打击是什么样子?在这个设计方案里面,都完全体现出来了。

  简单来说,就是空战将会从近距格斗,朝着超视距空战方向发展,战斗机不仅要有良好的机动性能,还要拥有更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要有先进的机载雷达和航电系统,远程攻击武器系统,才能取得胜利。

  对于战斗机本身来说,还要努力降低它的雷达反射面积,减小被敌方发现的概率。

  如此先进的设计理念,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绝对是让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的。

  秦奋便发现,六零一所吕天等设计师,脸色都有点不好看了,因为很显然,他们要翻盘,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因为这个设计方案真的太先进了,根本无法超越,就算是把苏霍伊请过来,也不一定行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这个设计方案挑毛病,特别是从可行性的角度,找出软肋,才有可能击败六一一所。

  秦奋估计六一一所的吕天他们,一定会这样想的。

  只不过想要找出可行性的问题,是非常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秦奋早就想到了这些。

  虽然这个设计方案很先进,很超前,看起来比以前的双三标准,东风系列战斗机还要离谱,但是有秦奋在,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无论是发动机设计方案,还是机载火控雷达,都不是问题。

  领导和专家们,都纷纷的侧耳倾听,有些人还在思索着什么。

  宋闻聪最后总结道:“经过优化后的双中推方案,可以说是一种介于F16和苏二七战斗机之间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其实把它看作重型战斗机也没有问题,因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载弹量,都已经很接近苏二七这样的重型机了,将来随着发动机改进增推,完全有可能让它的改进型号,成为重型战斗机。我们国家幅员辽阔,非常需要重型战斗机,但是重型机成本高,而单发中型机,成本虽然要低很多,但是作战效能又大打折扣。

  因此我们认为,这样一种双发中推方案,才是最理想的三代机,它不仅有很强的空战能力,也将拥有强大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它未来必定会成为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的中坚力量,与歼七歼八改进型二代机,形成高低搭配,构建我国空中力量的拳头!”

  宋闻聪这一番陈述,可以说是把他多年以来,能说会道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很多领导专家,此时又受到了宋老的影响,他们将原来的单发大推方案与现在的双发中推方案一比较,可不是嘛,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这个双发中推方案,作战效能甚至有可能超过苏二七战斗机,F15战斗机这些世界上一流的重型三代机,可是它又有着中型机的成本优势,在设计方案中也有说明,双中推新歼,成本并不会比单大推高太多,估计也就是多出百分之二十,而比起那些重型三代机,至少低百分之三十的成本。

  宋老一讲完,全场便响起了如同雷鸣般的掌声,很显然在座的领导专家,都被这个新的双中推方案打动了,比起六一一所原来的单大推方案,显然这个方案更让人信服。

  唯一的问题,便是先进中推能够研制得出来吗?进度能够满足新歼的要求吗?这其中的风险有多大?

  所以宋老刚刚讲完,空军的一位领导便问道:“宋总,你们的方案确实是很不错,但是这么先进的东西,技术风险恐怕会是前所未有的大,特别是发动机,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啊,你们六一一和六二四所,都表个态,能不能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