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末年 第419章 大战将临,军粮先行

《大明末年》第419章 大战将临,军粮先行

作者:昭陵秋 字数:2734 书籍:大明末年

  “大同的战事,原本就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这样拖下去,动员的兵马太多,粮草运输是个大问题,这一代原本的运输能力要扩充,发动地方短期民夫代工,李登高你要迅速安排银子和粮食,招募民夫上阵,在前线和大同腹地修建粮仓,运输粮食,最起码要以四十万石计,”安排妥当了各投降将官和文臣的去处,李璟就开始着手应对北边的威胁,毕竟这是最后的决战了,以后估摸着,除非关外的鞑子和东边的孔有德,不然也没人给自家打了。

  “秦王,四十万粮草倒不是问题,原本在黄河边上的7个十万石粮仓顺利运入山西,加上原本的粮草,百万石都能调拨出来,只是走太原府到大同镇,运输时辰久远,而且塞外苦寒多荒漠,虽然如今才七月底,但是白日运输,仍旧得沿河走,不然补水是个大问题,只是这样一来,这可选的道路就少了,征发的民夫数量?”

  李登高不是推脱,而是涉及四十万石粮草的运输量是个大工程,以一人出雁门关到大同府这个距离,一来一回要走足足十日,十日耗粮又是二十斤,这些可得给民夫补足吧?两个人拉独轮车,一次最多不过八袋四石,有驴子骡马的又是额外支出。

  以次为例,一次运输四十万石粮食,需十几万民夫(有牲畜的只一人。)十日之功,当然,这只是个纸面字数,毕竟太原府和大同镇也不可能同时征发这么多民夫运粮,按照太原府知府衙门登记在册的适龄男子,和大同府,应州府的登记所得,三府一起在极限数字范围内能征发的人员不会超过三十万人。

  再多,地方就会生乱,因为16-40岁的男人全部上阵的话,农活就没人可以去干了,因为现在不同于以往,以往夏收之后,一年的地利活就干的差不多了,顶多是种点别的贴补贴补,可是现在从闽南找回来的番薯和番麦(即玉米)开始陆续在五月底,六月初种植。

  大同府当时由于身处前线没有大规模推广,但是应州府却开始种植了番薯和玉米,现在大同府由于错过了玉米的种植时间,只能补种番薯,即便这样,按照官府的宣传,地方百姓也是欢兴鼓舞,毕竟这多收的粮食,就等同于在冬季的救命粮草啊,这怎么能不小心照料呢。

  所以李登高才不敢耽误这些农活,可是这样一来,可以征发的人数又少了很多,根据三个府统计上报的数字,顶多能有五万人上阵,按照各地的划分,太原府居多可以出动二万五千人,应州府一万五千人,大同府一万人,这是因为现在征发用于战争的民夫也同样超过了三万,不能再多了,再多地方农活就要被耽误了。

  “民夫不一定得是男子,你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由于长期的地方战乱,很多州县已经出现了家中又老又弱,唯独没有成年男子的恶果,这些顶梁柱就变成了家中的妇孺,他们虽然力气小些,但是终归要求条活路的,你们不能忘记这些人,如果家中还有人照料,有明年的盼头的,那就征发这些人一起上来,只要地方做好了组织,就不怕出乱子。”

  李璟想了一下,这些民夫和妇孺,虽然暂时被征发上来,但是由秦军解决了他们这些日子的吃食,就为他们的家庭节省了大量的过冬粮食,事后还发一笔银钱,这样又能迅速盘活地方的经济,他们手里的钱多了,购买商品的能力就大了,自己手里的一些涉及民生的产品同样也就卖得动了。

  “那即便算上这个数字,三地同时交替运输,以各地粮仓到雁门需一两日不等的运输时间,咱们倒是可以合理的运用,两万五千人加上牲畜一次可运输八万石军粮,所以在太原府内地最多半个月就能运输完毕,到时候在安排其中代州地界的民夫往北直接运输到大同去,又节省了应州和大同民夫的压力,我估摸着,大约一个月征发六万青壮妇孺便可完成。”

  李登高带着几个后勤司的文书快速的计算着,由于推广了新式记账法和简化的数字字母,这样以往在运输中出入粮草的数字时间被大大的节省了,而且管理起来也非常容易,简直是一目了然,当然也就很快得出了结论。

  “很好,一个月的时间,消耗军粮不过四五万石就能将四十万石的粮食送到前线,得亏咱们修了官道,不然的话,这时间起码要多一个月,而且还能养活这么多缺粮的百姓,解决了地方的隐患,一来一回,到了冬天他们自家的粮食又有收获,值得!”李璟默默的算了一笔账,这样干绝对值!

  这就等同于秦王府拿着其他地方交上来的税赋,养活了辖区所有百姓的性命,而且还盘活了地方经济,当然,这也就是暂时的,如果一直这样,秦王府就不用干别的了,光救济了地方,也不剩下粮食,那还支撑什么大军作战,说白了,李璟用对付地主和明廷官僚,王府,查抄了他们的家产,缴获了粮食,用得罪朝廷的代价在一直支撑。

  只要过了今年的冬天,到了来年,整个山陕之地就会大量的提供军粮,以一年两季小麦或者加一季番薯玉米的种植,届时粮食的大问题就被彻底的解决了,腾出手来的秦军随时可以征战天下,再也无须担心其他的问题了。

  “根据咱们的计算,十日之内从河曲,岢岚等地征发的民夫就能回去,咱们以务工一日两斤粮草,回家路途每日一斤粮草计,需十三日之多,这部分人再以每日50文铜钱计,每人需钱粮不等,倒还能凑合。”李登高随即又算了一笔账,这就是所谓的以钱粮雇佣民夫制的坏处了。

  国家账面上可用的钱粮一下子就消耗了,但是这些人都忘记了,一旦地方稳定,黎民安居乐业,就会创造的更多的税赋和国家人口,随着这部分的补足,国家的实力也会迅速上升,只不过这种事,明廷是做不了的,因为地方实力上升了,他们不仅得不到一分银子的好处,反而还要警惕地方豪强壮大。

  因为那些黎民丰收,地主和地方官员那是要疯狂进行剥削的,所以明廷才不会蠢到给民夫发钱呢,他们恨不得所有的百姓都是苦哈哈的,饿不死但也绝不能吃饱,不然的话日子可能更苦。

  但是换在李璟这里就不同了,整个地方的地主,已经全部被剿杀一空了,没了乡绅从中渔利,黎民拿到手的就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地方的知县的权利也被大大的分摊了,他们从原本一直需要亲力亲为变成了监督执行和把控大方向,只要知县和不和六房同流合污,那么地方就不会出现欺压百姓的举动,

  何况在李璟旨在统一天下这个稳定的上升期,地方还驻着刚刚建立的屯田军和守备军呢,这些人可是本地人,加上长期不懈的宣传,这些人都明白,地方官员要胡乱生事,找他们要银子,那就是他们的敌人,所以发现地方官府强行征收不属于秦王发布的税收,那么他们就会迅速的上奏和制止。

  是的,制止,这是李璟给予屯田军和守备军最大的职责,如果地方官府没有得到秦王府的命令就私自收税,向黎民摊牌而拿不出正式的文书的话,那么等待他们的,就是屯田军集体抵制,但凡文官和武将集团交上了手,文官还是对手吗?不可能的!

  “好了,这些事,你们拿个最后的结论出来,上报归纳入帐,只是天策卫和地方屯田部队会一直盯着,督察部也同样要派人下去盯着,谁敢乱伸手并且朝民夫索要这部分钱粮,甚至克扣的,一律按军法处置,谁伸手就砍了谁。”

  这就是如今军管的好处,虽然简单粗暴,但是却十分有效,李璟也只能暂时倚靠这个方法去管理地方,不然的话,闹腾起来的文官是腐蚀的非常快的,甚至可能没等自己统一天下,他们内部就开始谋划着怎么给自己谋福利了,这可不是吹的,而是历史上不断发生的事情,谁都无法避免,因为这是人治,而非冷血的机器在治理。

  李璟也只能在自己未曾统一天下之前,暂时用军管还避免这一切,甚至在统一天下制定文官管理国家之后,他也要不断的向外围扩充谋取利益,这样才能避免整个国家快速沉沦,有周而复始的成为另一个封建王朝,起码在自己有生之年,这个国家必须不断的建立大海军,和侵略性的陆军,并建立相对完善的制度去传承下去。

  或许它会在某一天失败,王朝被推翻,但是李璟想要这个世界,最不济是整个东方都被汉人占据,打内战都比外敌入侵遭受屈辱来的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