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白山下好种田 第八十三章 出蘑菇了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八十三章 出蘑菇了

作者:长白山的雪 字数:2675 书籍:长白山下好种田

  进了十月,志新把文昌和文宣也都送到了镇上,和文翰他们在一个学堂里。那夫子的两个儿子都是秀才,正在家准备着参加乡试呢,所以也都在学堂里帮着教书。那些年龄小的就由他们兄弟来负责了。

  一下子兄弟四个都在慧心那里吃住,景辉太小,虽然有静雅的帮忙,慧心还是有些忙不开。静涵今年也不能过去帮忙了,她要在山上看着那些木头呢。慧心和庆年商量了一下,决定家里找个帮佣的婆子,反正庆年挣得也不少,雇个人是完全可以的。早晚也得用,静雅已经十二马上就十三了,哪里能在家呆上几年,再说也不能总在慧心这里帮忙不是?

  庆年让人帮着找了个婆子回来,这婆子倒也可怜,老头子死了,自己被儿子给撵了出来。正好来到了陶家,也算有个安身的地方。这婆子姓关,家里家外的,还真就是个好手,那饭菜做的,比薛氏和朱氏都要好的多呢。慧心对这关婆子非常的满意,这样静雅就能轻快一些了,正好姑侄俩没事还能做点针线啥的。

  静涵的那些菌木上开始出蘑菇,这下子可把静涵给乐坏了。每天都呆在那两栋房子里,看着小蘑菇一点一点的长大,静涵就觉得太有成就感了。

  五天之后,第一批的蘑菇长得差不多了,静涵把蘑菇全都摘下来,大概能有二十来斤。全都放到了一个筐里,这筐的外头包着被呢,静涵打算先送到镇上的百味楼试试,看看咋样。

  志新把筐放到了车上,然后又把上面盖上了被子,这才赶着马车走了。等到了百味楼,孙管事一看这新鲜的蘑菇,那可真是大吃一惊。“天啊,我这没看错吧?这冬天里竟然能看到这么新鲜的榆黄蘑,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许老弟,这是你家弄的?”孙管事看着面前的这些蘑菇,黄黄的菌盖,雪白的柄,那鲜灵灵的样子,让人看了就欢喜。

  志新笑了,“都是家里孩子闲着没事捅咕的,也没想到真的能出来蘑菇。这是第一批,咱们也是老主顾了,就想来问问孙管事,你们酒楼里要不要?冬日里也没啥菜蔬,想来这东西还能差不多。”榆黄蘑这东西在夏天都是新鲜物,更不用说是冬日了。

  孙管事赶紧点头,“要,要,这哪能不要啊?你等会儿,我去跟东家商量一下,然后咱们再谈价钱的事情。”孙管事赶紧的出去了。没多会儿,孙管事再次回来,“老弟,我跟东家商量了,你这东西是个稀罕物。这样,冬日里你们往这送也不容易,我给你三十五文一斤。你看行吗?”

  志新么想到能卖到这么高的价钱,赶紧答应。“行,这当然行了,这都比肉还贵了。”一斤三十五文,这个价钱,可就真的不低了。“孙管事,咱们也是熟人了,你可别是为了照顾我们,给的太高了,到时候你可不好交代的。”

  孙管事闻言哈哈大笑。“许老弟,咱们这也打了两年的交道了,我还就是喜欢你这个老实劲儿。你放心吧,镇上有钱人多的是,你这才哪到哪啊?他们吃得起。你这蘑菇得几天能送一茬啊?可别时间隔的太长,如果行的话,你最好是隔一天就给我这送一次蘑菇来,一回二十斤左右,你看怎么样?我这是怕你没有那么些,你要是蘑菇多,那就多送些。我们东家不光有酒楼,还有个专门卖菜蔬的铺子,要是蘑菇出的多,就都送过来,保证不会让你们吃亏就是了。”

  志新和静涵在家的时候就琢磨过,那些木头上,都是陆陆续续的往外出蘑菇。看这个样子,隔一天二十斤还是没问题的。志新点头答应。“成,我想着应该没啥事,就这么定了,后天我再往这送。”

  双方既然达成了共识,孙管事让人把这些蘑菇泡了称,是二十二斤,于是把七百七十文钱点给了志新。志新也惦记着家里,没再耽搁,就赶紧的回参场子了。

  回到家里,志新把卖蘑菇的钱给了静涵,然后说了蘑菇的价格。静涵也没想到这蘑菇竟然能卖上这么个好价钱,一时间倒是有点愣神了。静涵想了一下,觉得隔一天二十斤差不多。这两个屋子,现在出蘑菇的木头还不到一半,有的才开始往外冒蘑菇芽儿呢。等再过一阵子,一天二十斤都有可能的。“爹爹,孙管事的要求没问题,暂时就按照他说的办吧。”两天能卖七百多文钱,一个月也能有将近十两银子了。大冬天的,一般人也就是在家猫冬而已,自己家却依旧有进项,这就不错了。

  静涵把钱给了陈氏,陈氏没要,“静涵,咱们家如今已经把饥荒都还上了。当初是说要把钱放到一起的,那是要还饥荒,如今就不用了。从现在往后,各自挣的钱,都自己留着吧。咱们以后光是卖棒槌还有看参的钱给我就行了,剩下的你们都自己拿着。”

  “奶奶,咱们家还没买上房子呢,再说了莫不是还要买地的么?这些都要用钱,我一个小孩子,用钱干什么?奶奶,你就拿着吧,就当是帮我放着还不行?你看我这样的,能放的住钱么?到时候还不得丢了啊?”静涵笑嘻嘻的把钱推到了陈氏的面前。现在还不是自己攒小份子的时候。

  陈氏想了想,就把钱收下来了,反正都是这个家里的,也没跑了外头去。“行了,那我就帮你放着。等以后你想干什么了,就来找我要钱。我看了,你这以后还得捅咕不少东西呢,到时候少不了也得用钱。”

  静涵听了点点头,可不是怎么的,自己现在才琢磨出来了这榆黄蘑的种法,以后还要试试别的蘑菇呢。这些材料,有的还真就是需要钱买来才行的。

  从这以后,静涵就领着静婉在两栋房子里头看着蘑菇。静婉一直跟静涵学着,她学的挺用心的。渐渐地静涵看她学的不错,就姐妹俩一人负责一栋房子,这样也就能方便些了。

  蘑菇的产量,也从每隔一天二十斤,渐渐的发展到了三十斤,三十五斤。百味楼那边卖的非常好,孙管事一直都催着要货。这人就是奇怪,夏天有的时候吧,十几文可能也嫌贵,等到了冬天,你就是五十文,他也想吃。而且越是少,他就越拿着当好东西。炒一盘这个榆黄蘑,咋地也得二斤来的,二十斤也就是十来盘,以百味楼的生意来说,根本就是排着队抢都未必能轮到。而越是这样,人们反倒是越想吃了。

  最后,一天就能出二十斤的蘑菇了,就每天都往镇上送一趟。后来就是志明去送了,志新还要上山去打猎呢。志明在这方面,终究是比不上志新的。志新每次上山,也能打些猎物回来,有的时候,就一起拿到镇上卖掉,也有的时候留着自己家吃些,当然也少不了往慧心那里送一些。这个冬天,倒是大家也没闲着,志新哥俩抽空还要去捡柴禾,这么多的地方烧火,柴禾少了哪行啊?

  今年的日子好些了,陈氏当然就想着弄些好吃的。东北人冬天最爱包些粘豆包或者粘火勺了,这粘火勺是得要磨水面子,不方便。不像粘豆包,用的是大黄米直接摸出来的面粉,所以陈氏决定,今年就包粘豆包得了。

  许家也有几年没包了,大家一听要包粘豆包自然都很高兴的。志新从家里舀了五十斤的大黄米,然后到镇上的磨坊推了出来。

  这天早晨,薛氏和朱氏两个把大黄米面倒进两个大盆里面,用温水活好面,放在那醒着。等到过了一个多时辰,这面就动弹了,大盆上的盖帘都被顶了起来。陈氏一看这个样子,就说好了,可以包粘豆包了。

  薛氏早就在锅里煮了好多的红小豆,这时也烀的烂糊了,薛氏把红小豆盛到了一个盆里,让它降降温。

  等到陈氏说可以包了,薛氏就把小豆盆子也端到了炕上,大家齐下手,开始包粘豆包了。粘豆包的底下,一般要垫些树叶子之类的,要不然容易粘在屉布上。陈氏找了些玉米皮子来,用水洗净了,然后垫在下面。包好一帘,薛氏就去蒸上一锅,这粘豆包大概得开锅以后三刻钟就行了。

  第一锅热气腾腾的粘豆包出来了,薛氏给大家每人分了一个。捧着热乎乎的粘豆包,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口感,真的是回味无穷。中午也不用做饭了,就吃着粘豆包就行,粘的东西很抗饿的。东北人一般都爱吃粘的,有的时候上山,就会在怀里揣上点粘豆包或者粘火勺,饿了就吃点这些就行。

  大家都说好吃,于是第一锅就这么被吃掉了。接下来再蒸出来的,就要拿到外面冻上了。什么时候要吃,在拿回来缓好了放锅里一热就行。冬天有这个,会省很多事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