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白山下好种田 第二百七十五章 回喜州

《长白山下好种田》第二百七十五章 回喜州

作者:长白山的雪 字数:2663 书籍:长白山下好种田

  过了老爷子的寿辰,大家回来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各自张罗着东西,都准备着动身回去了。

  二十六的早晨,子轩和静涵带着人回到了村子里,然后静涵就吩咐人吧东西全都收拾好,预备回喜州了。钱氏等人都各自回去收拾自己的东西,该打包的,该装箱的,全都规整好了。

  老爷子一听说子轩他们要走了,就把子轩给叫了过去。“子轩啊,你们这就要走么?”

  “嗯,爷爷,我们这次回来的时间也不短了,喜州那边,怕是已经攒下不少的事情了呢。得赶紧往回走,毕竟那边离着北元国太近了。”子轩坐在老爷子的身边,笑着说道。

  “唉,你们这一去,又得好几年才能回来吧?我啊,还不知道能不能再看见你们了。”老爷子叹了口气。

  “爷爷,你可得好好的保重身体啊,不是还要看清远娶媳妇的么?”子轩赶紧出言安慰老爷子。“爷爷,你想啊,到那个时候,咱们家得是多热闹啊。爷爷不就是稀罕家里热热闹闹的么?”

  老爷子被子轩的话吸引了,不停地点头,“哎,就是这样才好呢,爷爷可就盼着这一天了。子轩啊,回去以后呢,你也应该把家管起来的。你是男人,不能啥事都听媳妇的。”这老爷子啊,总是放不开这件事情。

  旁边的老太太伸手捅了丈夫一下,然后对子轩笑了笑,“子轩啊,别听你爷爷的,你爷爷有点老糊涂了。你们两口子过日子,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不用管别人说啥。静涵能干,挣得钱也没到外人那去。”

  子轩点点头,并没有把老爷子的话往心里去,但是子轩的心里,却是有些担心老爷子了。以前老爷子可是个十分明理的老人呢,这回这是怎么了?咋还开始胡搅蛮缠起来?难道真的是岁数大了的缘故么?

  等到子轩从老爷子的屋子出来,就去找了兴家,“爹,儿子明天就要走了,你和娘在家多保重。我看着爷爷这阵子像是不太对劲儿,你们可得多注意些,要是有什么事情,一定让人赶紧去通知我。”子轩有些不放心,所以才特意嘱咐道。

  “是啊,我和你娘也觉得,你爷爷这两年病的不轻,脑子有点糊涂似的。你也知道,你爷爷年轻时伤着了,这几年身子一直都不好,一年到头的得吃药。行,我们都会注意的,你就安心的回喜州去吧。”兴家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儿子啊,这皇帝对你可是不错了,你从知县到知州,一下子跳了好几个品级。你在喜州,可得守住了这边境,要对得住皇帝的信任。”

  兴家就是一个实在的农民,在他那朴素的观念里,人家对你有一分的好,就应该回报十分。所以才会这样的叮嘱子轩,这也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吧。

  子轩笑笑,“爹爹放心,儿子明白的。儿子深受皇恩,定然不会辜负了皇帝的期许。”

  那边的何氏也开口说道,“儿子,那些国家大事呢,娘也不懂,就不说了。娘呢,就是一个要求,跟媳妇好好的相处,最好再生几个孩子。光是清远和清遥,太少了。咱们林家本来人丁就稀薄了些,你们可要多生几个才行,最好生两个小丫头出来,娘啊,也想有几个小孙女呢。”

  何氏的话一说,子轩和兴家也全都笑了,“娘,我也想多生几个啊,不过这生孩子的事情,可是由不得人的。听天由命吧,老天爷要是可怜我,定然会多给我几个孩子的。”

  父子亲人在一起,说不尽的离情,一直聊到了天黑。

  正月二十七的早晨,子轩他们将所有的东西都装好。安福等人站在马车跟前,等着子轩和静涵上车。

  子轩夫妻带着孩子,给老两口和兴家夫妻跪下,磕了头之后,这才起身告辞。

  何氏握着静涵的手,眼泪就在眼睛里打转,“孩子,到了那边,一定要当心身子,也要照顾好子轩和孩子。别的娘也就不说了,你爷爷身子不好,娘也没法过去陪你们,你们自己多注意吧。”

  静涵心里也有点难受,这婆婆一直对自己都很好,婆媳之间,根本就没啥矛盾,感情也很融洽的。静涵手里握着一个荷包,塞到了何氏的手里,“娘,这里面,是一千两的银票,你好好拿着。如今你和爹的岁数也渐渐地大了,别再干那么多的活,好好地保养身子。家里有什么花销,就紧着我给你的钱用,过一阵子,我再让人给送回来些。”

  何氏连忙推拒着不要,可是拧不过静涵,于是就收下了。

  静涵牵着清远的手,子轩抱着清遥,一家子往马车走去。等到把清远和清遥放到了马车上,子轩和静涵回头朝着家人摆摆手,就上了车。

  车夫挥动鞭子,马车就往前走了。

  林家人看着马车离去,直到看不见了,这才回家去。众人心里难受,自然是不必说了。

  马车一路前行,等着到了镇上的时候,正好赶上文翰他们也要走了。大家正好一起往县里走,等到了县城,才各自分开。子轩他们往北,文翰等人往南。

  静涵他们一路向北走,用了五天的时间,才算是回到了喜州。子轩一回到喜州,就赶紧的把衙门里的人都召集起来,了解这段日子,喜州的情形。

  “大人,咱们喜州这边倒是没什么,就是北元国那边,有不小的动静。”旁边的同知说道。“去年冬天太冷了,咱们这里的牧民,都在衙门的帮助下建了牲口的圈舍,所以牲口没有半点的损失。可是北元国那边,去年冬天可是冻死了大批的牛羊呢。大人也知道,这草原上的人,就是指着牛羊过日子啊,如今北元国那边,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就是这么说呢,现在外面的天气还是挺冷,肉类的东西,暂时还能保存着。那些冻死的牛羊,应该还可以供得上吃用。等到天气再暖和一点,肉全都放不住了,恐怕北元国,就要开始出兵来抢东西了。他们总不会任由百姓饿死的。而咱们大齐,可是就得遭殃了。”另外的一个人也说道。

  子轩听了点点头,“这样,明天开始,咱们就各处去检查一下城防。我看啊,还真得提前准备起来,边远地区的人,想办法让他们集中到一起。咱们州城里的人口并不多,当时扩建州城,还有挺多地方的。就让那些挨着边界的百姓,暂时先搬到城里来。有城墙的保护,总比他们就那么散在外面强多了。”

  “还有就是这防卫的问题了,咱们这边虽然有些驻军,可是终究不太多。还是老样子,各村组织青壮,集中起来巡逻、训练。多派些老兵过去帮忙,务必要时刻注意北元国的情况。”子轩在镇东的时候,就采取了这种法子,每年农闲的时刻,就把各村镇的青壮组织起来训练。这样,万一真的有情况,这些青壮也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北方的男子,大多数都会些拳脚功夫的。尤其是草原上的牧民,一般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弓马骑射,骁勇非常。子轩派那些老兵过去训练,并不是训练他们的功夫,而是战阵。对付北元国的人,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比功夫,而是团结。只要集结成战阵的状态,那些北元国的兵士,就会没辙的。

  这个,是子轩在看过了无数次大齐和北元国战争的记录,然后从里面找出的关键来,所以子轩就非常注重这些。好在这里驻守的几位将军,都跟子轩的关系不错,他们都很赞同子轩的这种做法,也十分的配合,经常会把手下的将官派过去帮忙。

  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子轩的作法,倒是和这两句话十分的符合。

  静涵也没闲着,让人找来了个作坊的管事,大家在一起谈论着近期的一些情况。

  “夫人,由于北元那边的牛羊大批冻死,咱们开春将会收不上多少羊毛了,所以接下来,织坊的产量,将会下降。”织坊的人说道。

  “没关系的,咱们如今有自己的牧场了。夫人,牧场那边,今年开春可以出产不少羊毛的,多少可以填补一下,不至于损失太重。”牧场那边的管事赶紧说着。

  静涵点点头,幸亏当初留了一手,置下了几个牧场,如今倒是顶用了。“好,既然是这样,也就没啥好担心的了。各位,这两年,咱们这里可谓是诸事不顺,去年夏天发洪水,冬天又那么冷,所以这些个产业的利润也都是下降了不少。天灾么,终究不可避免,咱们也用不着灰心丧气的。都打起精神来,努力吧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好了。各位的努力,我全都明白,咱们只要咬牙挺过去这阵子,以后就会好起来的。”

  “静涵只是个女子,这些年多亏有各位的帮衬,才能有今日的成就。各位的恩情,静涵没齿难忘。还望各位一如既往,支持静涵一路走下去。”静涵站起来,给这些人施了一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