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食味生香 一百九十四 中秋

《食味生香》一百九十四 中秋

作者:卫风 字数:3767 书籍:食味生香

  大妞不敢跟吴婶硬顶——跟她亲爹她可有胆气了,一到吴婶跟前,那嗓门儿比小美人那哼哼唧唧的的声音大不了多少。

  “婶儿,这在屋里是热的睡不着嘛……”她偷偷看了一眼吴婶:“再说后院儿又没别人。”

  吴婶眯着眼瞅她,大妞脖子一缩,下头的话全咽下去了。

  出了屋她才敢跟阿青嘀咕:“婶儿是把我和你一样管教了。可你是官家小姐,我是郎中的闺女,她哪能拿你那套规矩往我身上一样套啊。”

  阿青笑着站在门口:“你觉得你有理了啊?那你刚才在屋里怎么不敢大声说啊?”

  “婶儿她管的太严了……”

  “你要再象昨晚似的随便两回,我娘没准儿药铺都不让你去了,天天让你待家里陪我绣嫁妆学规矩。”

  “不会吧?”大妞眼睁的滴溜圆:“天天待家?那不憋死人了。”

  “那你信不信?”

  大妞倒抽口气:“我信!”

  虽然刚才挨了一顿训,还训勒令以后不能在院子里乘凉过夜,可是阿青的威胁在大妞这儿百试百灵,让她大门都出不去天天关在家里,吴婶准能干得出来。

  晚上热一点就热一点吧,要是为这个再跟吴婶顶撞下去,吴婶狠下心来真把她天天关家里,她非闷疯了不可。

  现在一天不闻铺子里的药味儿,她都觉得浑身不自在。如果今天干活儿很顺利,能帮得上张伯的忙,那晚上睡觉都能做个好梦。药铺这样的地方又不象做旁的买卖的人,大张旗鼓的给自己宣扬名声,基本都是靠客人口口相传。让大妞最高兴的是,她居然也小有名声了。有生病的妇人不敢找男郎中,就到他们家药铺来了。虽然大妞把脉不怎么行,可是有很多男郎中不方便向女病人探问的事情,可以由大妞来问,也方便带人进内堂去脱了衣裳检查,出来再由她把情况转述给张伯,这样虽然费了一次事,但是总比那些郎中和病人面面相觑靠猜谜一样来判断病况要强多了。大妞现在特别想多学点本事,再让她无所事事待在家里,她一天都待不了。

  药铺没有多雇人,就现在四个人也可以忙得过来了。早上到了先下了铺板,开门开窗,扫了地擦净桌椅几柜,杨威和振武两个特别勤快麻利。没有客人来的时候,他们俩一般上半天处理药材,下半天按照张伯的要求背药方,抄医书。大妞也没闲着。只要店里没来人,她也在后头跟扬威振武一起学习,有病人来的时候,她们几个跟在旁边学,看张伯如何诊病,如何开方。开过方子之后,变成他们三个动手,抓药称药包药,张伯在旁边监督看他们做的合不合格。有的时候病人自家不方便熬药或者是不会熬,药铺后面的天井里也有小炉子,他们可以帮着熬好,病人就在店里喝了药再走。熬药的活计一般是他们三个轮流做。

  药铺开了一年多,跟这条街上的人也都熟悉起来了。比如对面茶楼的老板,张伯中午的时候经常过去喝壶茶,和人下两盘棋,有时候下到一半,有病人来了,振武就跑去把张伯喊回来。老板会把下了一半的棋盘收好,等张伯忙完了再过去,两人再接着下。天热,中午张伯他们也不用家里送午饭过去,在街上吃碗面什么的也就对付过去了。听说这个月索性在街上一家饭铺包了饭,月初的时候饭铺子的老板过来一趟,先把菜价定下来,然后每天送四菜一汤一桶饭过来,月底再结账。大妞抱怨说他们家饭做的不好吃,尤其是前天送的汤很奇怪,用肉丝儿和苦瓜烧的,苦瓜这东西有人喜欢,有人却一口都吃不下去,大妞就不**吃苦瓜,哪怕背了医书知道苦瓜有种种的好处,可是苦成那样真是吃不了啊。她一抱怨,张伯却说那汤是他特别嘱咐人家做的,隔几天就要送一回,清火明目的。

  吴家刚进京的时候,买菜买米的都要自己上街去买,现在吴叔官儿越做越大了,自家也已经在月桥巷算是扎下根了,象米面粮油菜蔬这些东西都有固定的铺子送上门来,也是按月或是按季结账。

  阿青帮着吴婶看账本。家里现在又添了人口,一天下来光是吃米吃油就是过去的几倍,应酬来往也多了。小石头出了百日,家里有客人常来,吴婶也三五不时的出门拜访。

  这些事情都是当家主母推卸不掉的差事,郡王府人口只会比这更多,事情也更繁杂,吴婶有意把事情都交到阿青手里头,让她熟悉这些。

  快到中秋了,事情就更多起来。要来往走动的人家阿青列出一张表来,按照关系远近将要送的东西一一填进去,表格的最下面一栏是汇总,一共要备多少斤月饼瓜果和其他礼物,这些先统计出个大概数字来心中有数,当然实际情况一定会有些出入,因为总有些想不到的意外。

  比如,文安公主就打发人送了一盒内造月饼,两匹锦缎和一篓进贡的蜜瓜来。这样一来,当然也得给公主府预备一份儿回礼。

  还有就是逸郡王府也打发人送节礼来了,这不用说,肯定是李思静还惦记她,所以才有这份儿节礼。来送礼的管事媳妇特别解释说,那盒子里的两个如意结是送给阿青的。

  如意结用了很粗的丝绳,上面还串缀了红红的珊瑚珠子,

  吴家的月饼很有名气,最受欢迎的有两种,一是豆沙馅儿、一种是火腿咸肉馅儿。以前阿青逢节领着人做月饼的时候,比较注重的是味道,卖相嘛,过得去就可以了。可是现在既然送的人不同了,不得不在外观上多多下功夫。她提前画了图样,找人定做了一批盒子,就为了送礼的时候好看,月饼上当然不能忘了打上自家的戳记。

  今年和去年相比,还多了一门亲家。送与安郡王府的节礼是吴婶亲手预备的,一点没有马虎,不能让人在这上头挑理儿。安郡王府送来的节礼倒是规规矩矩按着旧例来的,算得上很体面。不过除了这些,李思谌又单差人给阿青送了一回东西。其中两匹捆扎的严严实实的料子,拆开来看的时候,一匹是粉底的锦缎,那质料摸上去柔滑温厚,就象春日里盛开的繁花的花瓣。上面有着浅浅的银灰的纹路,如果做成衣裳、裙子穿在身上,想必一定既素雅又雍容。另一匹则是薄如蝉翼的轻容纱,一抖开来这纱薄的象一层雾气。

  “这个做什么用啊?”大妞小心翼翼的扯着那纱,阿青看她那样子就忍不住笑。

  “不用这幺小心,扯不坏的。”

  “真的?”大妞还当真手上用力扯了扯,阿青没说错,这纱看着薄,可是却不是想象中那样一扯就破:“这个做什么衣裳穿啊?”

  大妞看看手里的纱,这要做成衣裳,根本什么也遮不住啊。

  阿青很一本正经的说:“做帐子啊,裁起来也不费力,上头也不用绣什么花,单在四角用水银色的长缨络穗子一系就行了。”

  “对啊,这个做帐子真合适。真挂起来,肯定又透气又亮堂,正适合夏天用。”

  阿青成功的把话题转开了,看着这匹透的惊人的纱,她决定就拿这个做顶帐子了。至于送纱的人是什么目的,她也不想去追根究底。

  中秋那天天公做美,白天万里无云,到了黄昏时分太阳落下去了,圆盘似的一轮月则升了起来。后院儿里设了香案,吴婶领着两个姑娘,还有家里的一众仆妇丫鬟祭拜祈福。但愿全家平安团圆有如明月,儿子能够蟾宫折桂前程似锦,女儿则能姻缘和顺,美满一生。

  自家后院的葡萄已经陆续成熟,大妞不用旁人帮手,自己踩着小凳子抬手去剪,用刚打上来的冰凉的井水镇着,要吃的时候才端上桌。葡萄又大又甜,又是自家后院里结的果子,吃起来当然感觉更香甜。

  大妞把葡萄籽吐出来,看着天上银盘似的一轮圆月,有些感慨的说:“小山这会儿不知道在做什么,咱们这会儿一同赏月,就少他一个。”

  “他大概也在山上赏月吧。听说山上赏月,月亮显的更大更圆。”

  “那咱们捎的瓜果月饼他收着了吧?”

  “算时间,该收着了。”

  大妞拿了一块月饼掰开,先咬了一口左手的,又咬了一口右手的。去年中秋的时候全家人都在,一个不少。可是今年小山不在,显的格外冷清。小石头今天睡的特别早,要是有他在,还能热闹一点儿。

  等明年这时候,小山可能会在家里过中秋了,可阿青姐明年这时候又不在家里了,她已经嫁到郡王府去了,当然要在郡王府过节。

  一家人围着圆桌团团坐着,张伯笑着说:“这么坐着没意思,咱们要不要来行令?”

  在乡下过年的时候,他们也会找些乐子打发时辰。阿青记的最清楚的是有一年他们一起赌骰子,赌注就是桌上的那些零嘴。瓜子花生红枣和炸的糖条儿,最后的大赢家就是张伯,差不多所有的零嘴儿都让他给赢去了。现在他一说要再行令玩,阿青顿时就警惕起来。

  吴叔挺感兴趣的问:“要怎么赌?赌酒吗?”

  “他们娘几个哪能跟我们赌酒,咱们猜数儿玩,猜错最厉害的那个讲一个笑话或是故事,怎么样?”

  大妞首先响应:“好好,那就玩这个。”她眼珠一转,又说:“我先来,我抓几颗豆,大家一起来猜。”

  阿青笑着给她帮忙,把玉玲拿来的豆粒装进小盖碗里,大妞垂下手,袖子把盖碗和她的手一起盖住了。她抓好了数,笑着抬起手来,握着拳在席上转了一圈:“好啦好啦,都来猜吧。”

  阿青问:“得限一个数吧?”

  要是一把抓了十几枚豆,那这范围太大了,怎么猜得准呢?

  大妞也不耍赖:“限七。”

  也就是说豆子最多也只有七颗。

  大家兴致勃勃纷纷伸手比划。

  吴婶先猜了个比较中间的:“四。”

  吴叔笑着说:“你猜双数,那我猜个单数吧,五。”

  张伯想了想,猜了个比较偏的小:“一。”

  最后是阿青,她也猜了个五。

  因为今天是八月十五嘛,阿青觉得第一把抓五颗的可能性比较大。

  大妞笑着张开手掌:“哈哈哈,我爹偏的最远。”

  她手心里圆溜溜的几颗豆,一二三四五,阿青果然没猜错,就是五颗。

  这下吴叔和阿青都猜中了,吴婶猜错了一颗,可是张伯错的最离谱,他只猜了一颗。

  “来来来,爹你是说笑话呢,还是讲个故事呢?”

  张伯看着兴灾乐祸的女儿,端起杯来抿了口酒:“我说个故事吧。”

  “好好,快说快说。”

  吴叔也说:“讲个精彩的提神的,可别太长了。”

  张伯微笑着说:“嗯,我讲一件真人真事儿吧。说是有那么户人家,有一年抓了两只猪仔回来养,为了让猪仔长膘,还特意买了麦糠、薯藤、豆饼这些来拌料。那豆饼是好东西,荒年的时候人都吃不上,一股豆子香,细嚼的话还有点儿发甜……”

  话说到这儿大妞就有些不好的预感了,总觉得这个故事继续下去不太妙。可是她还来不及拦,张伯就继续说下去了:“买了半口袋豆饼,本来觉得可以掺着喂几个月的猪呢。没想到一个月没过完,再去拿料的时候发现袋子空了。这家人就奇怪啊,要说是有老鼠偷吃吧,那袋子也没咬破啊。家里人全问过了一遍才知道,原来是有个馋丫头,偷着把豆饼当点心吃了……”

  “哎呀哎呀爹你说什么哪!”大妞脸蛋爆红,羞的都想钻桌底下去了!这都是小时候的黑历史了,张伯太不讲究,居然把这事儿给掀出来了!

  张伯慢悠悠的说:“你看看你,我只是说个故事,你急什么哪。我还没说完呢,这豆饼哪不能多吃,吃多了不消化,肚子还胀气,一晚上就听着炕那头扑扑扑的响个不停,早起一看,这炕都要让她的屁给崩成麻坑了。”

  “啊啊啊!”大妞扑上去想捂她爹的嘴,阿青和吴婶赶紧一左一右的拦着她,又哄又劝的。

  “你看看你,多大人了还为老不尊,”吴婶其实也笑的肚子疼,可是又不能明着大笑,怕大妞更恼了:“你说故事就说故事,讲这些干什么,孩子都大了也要面子啊。”

  张伯还是一本正经的说:“这不是猜豆子嘛,我就捎带着想起豆饼来了。”

  大妞气呼呼把手里的豆子往桌上一拍,看起来象是把这些豆子当成了洪水猛兽一样:“我不猜了。”R1152(..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