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八零继承亿万遗产 第450章 口红销售爆了

《重生八零继承亿万遗产》第450章 口红销售爆了

作者:颜萌萌萌 字数:1748 书籍:重生八零继承亿万遗产

  看舒耀这副如丧考妣的模样,文武百官都明白了,他先前在撒谎。

  只是这个章晶明到底是何人?竟会惹得陛下大动干戈,也让舒耀反应如此之大。

  大家左思右想,也实在想不出这是哪号人物。倒是户部左侍郎隐约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好似在哪里见过,回了吏部翻翻卷宗,应该能找到。

  延平帝看着舒耀这样子就明白,奏折中所言怕是不虚。

  好,很好,一个破落勋贵就敢勾结地方官员对他的儿子动手,这些家伙真是反了天了,还有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舒耀,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延平帝冷冷地问道。

  舒耀真是恨死章晶明了。亏得向氏说她这个妹夫做事妥帖,就是时运不济,落到了封州那等破落地方,结果呢这个章晶明真是坑死他了,这种书信也是能留的吗?

  再恨也没法子,既然这封信能从几千里外落到陛下手中,那说明章晶明已经落网了,很可能什么都招了,自己这时候再隐瞒,什么都不肯说也没用,还会触怒陛下。

  舒耀在心里权衡了利弊后,扑通跪在地上,用力磕头,边磕边痛哭流涕地说:“陛下息怒,都是微臣的错,微臣,微臣侄女自打被平王退婚之后整日以泪洗面,短短一个月就瘦得不成样子了。微臣见了心里不忿,一时鬼迷心窍,想给平王一个教训,出这口恶气。正巧这时候章晶明给微臣写信来,微臣就想着让他给平王使点绊子,但微臣绝对没有伤害平王殿下的想法,请陛下明察。”

  他承认了这事,但将责任都推到了章晶明头上。

  反正他在京城,隔得老远,顶多透露出这么点意思,章晶明怎么做的他可不知道,完全可以推脱过去。

  而且年前章晶明送来的那封信中也说了,只是抢劫了平王的一部分银子而已,并未伤及平王分毫,他这么说也没错。

  哪怕舒耀已经极尽美化自己了,但这番还是在朝堂上炸开了锅。

  舒家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竟敢勾结地方官员,对平王动手。

  虽说平王被发配去了南越,可那也是正儿八经的龙子龙孙,轮得到舒耀这么欺负吗?难怪陛下如此大动肝火呢!

  太子更是震惊。收到的那封不知来历的信,他一直将信将疑,总得来说还是以不信居多,毕竟舒家一年不如一年,舒妃也不怎么受宠,十一皇子还是个十岁的孩子,舒家哪怕就是有什么念头,应该也不至于这么早就跳出来才是。

  他怀疑老大老三老五老六老八,甚至是老七都不会怀疑到舒家头上。

  可现在舒耀亲口证实了,舒家勾结地方官员和土匪对老七动手。他们敢对老七动手,为何就不敢给他使绊子?

  这一刻,太子心底原本的两分相信瞬间飙到了五分,怎么看舒耀怎么不顺眼。尤其是想到秦贤被革职赋闲在家,自己失去这么大一个助力,更是将舒家给恨到了极点。

  “父皇,舒家胆大包天,勾结地方官员其罪为一,对皇族动手,以下犯上,其为二,与土匪有勾连其为三,一桩桩皆是不可饶恕的大罪,请父皇严惩!”

  太子身为储君,在朝堂上说话还是比较有分量的,更何况舒耀自己都承为了报复平王跟地方官员勾结的事了。

  面对此种情况,大臣们也不惧表态,纷纷站出来:“陛下,太子殿下所言甚是,舒家胆大妄为,对平王动手,罪加一等,当严惩不贷!”

  舒耀懵了,他记得他们没得罪过太子吧。相反,每次见了太子都格外小心殷勤,太子为什么这么对他们?不说拉舒家一把吧,也别落井下石啊。

  更令他绝望的是,晋王也站了出来:“父皇,此事太过严重,必须得严查严惩,以儆效尤,儿臣以为,当让大理寺和刑部联合彻查舒家,还七弟一个公道!”

  舒耀几近昏厥,哪家没点见不得人的事啊?若真让大理寺和刑部彻查舒家,再挖出点什么来,便是大罗神仙下凡怕是救不了他们了。

  “陛下,陛下,微臣认罪,微臣所做之事已经悉数交代了。微臣真的是一时糊涂,爱侄女心切,才做下这等错事,请陛下明鉴啊!”

  延平帝冷冰冰地看着他,眸子没有一丝温度:“征远侯舒耀勾结地方官员和土匪,抢劫平王,胆大包天,罪不容赦,革除征远侯的爵位,押入天牢,听候发落。大理寺和刑部,彻查舒家,三日后,朕要看到一个答案!”

  说罢,延平帝就宣布了退朝。

  几个侍卫上前将还在磕头求饶的舒耀拉了下去。

  舒耀几近绝望,声嘶力竭地喊“陛下”都得不到任何的回音,最后被人像拖一条死狗一样拽出了紫宸殿。

  ***

  玉芙宫,舒妃正在刺绣,忽然感觉心神不宁的,一个不小心,针刺到了手指头上,疼得她叫了出来。

  “娘娘,您的手出血了,奴婢给您看看!”杨枝担忧地上前。

  舒妃摆了摆手,将刺绣放到一边,按住胸口说:“本宫这心里堵得慌,总感觉……本宫也说不上来,就是感觉很慌,怕是出了什么事。”

  杨枝笑了:“娘娘说笑了,如今天下太平,能有什么大事。许是娘娘在屋子里闷久了,不若去院子里走走,兴许这心情就舒畅了。”

  舒妃想想也有道理,她现在生活顺遂,儿子即将满十一岁,再过四年就能出宫建府了,她也算熬出头了,这还能有什么事?

  “将本宫去年底做的那件白狐狸皮的裘衣拿出来。”

  杨枝含笑点头,刚转身走到门口就跟一个跌跌撞撞冲进来的小太监撞到了一块儿,她哎哟一声摔在地上,正想斥责这个冒失的小太监两句,却见那小太监扑倒在地,大声嚷嚷了起来:“娘娘,不好了,不好了,听说侯爷被打入了天牢……”

  舒妃脸色大变,右手紧紧抓住帕子,急切地追问:“怎么回事?你说清楚,好好的,侯爷怎么会被打入天牢?”

  那小太监也不是很清楚:“奴才是听人说的,说是,侯爷,侯爷跟人勾结抢劫平王,触怒了陛下!”

  舒妃手里的帕子掉到了地上,几步出了殿,扶着门框又停了下来,回头嘴唇直哆嗦,声音都发颤:“去,去打听打听到底怎么回事!”

  “是!”小太监赶紧爬了起来,冲出了玉芙殿。

  杨枝也没功夫去拿狐裘了,脸色煞白地走过扶着舒妃劝道:“娘娘别担心,这里面兴许有什么误会,外面冷,娘娘到屋子里坐着等消息吧。”

  舒妃失魂落魄地被杨枝扶进了屋,怔愣愣地望着门口。

  其实她知道这事恐怕八、九不离十,毕竟抢劫平王这事是机密,若没暴露,一个小太监怎么会听说?

  只怕这事已经传遍了后宫,这宫里的女人都在等着看她的笑话!

  等待的时间仿佛无限漫长,舒妃连午膳都没用。

  直到下午,小太监才回来,告诉了她:“娘娘,此事千真万确,侯爷的爵位也被陛下给革除了。此外,陛下还命大理寺和刑部彻查舒家。”

  舒妃感觉头一阵眩晕,若不是杨枝扶着她,她恐怕会失态地摔在地上。

  用了好几息时间平复了一下心情,舒妃按住桌子站了起来:“走,本宫要去延福殿,本宫要见陛下!”

  她与舒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舒家出了这种事,她没法置身事外的。

  她们这些后宫女人要想过得好,除了陛下的宠爱,能依靠的就只有娘家,所以她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娘家出事。

  杨枝拿了一件大氅给她披上,扶着她出了门,直奔延福殿。

  ***

  延福殿内,延平帝正在处理公务,听说舒妃来了,跪在外面要见他,延平帝直皱眉:“不见!”

  想也知道这个女人来见他是为了什么!

  舒妃在延福殿外一跪不起,虽说已经过完了年,但还不到元宵,天气还是非常寒冷,没过多久,她便嘴唇发青,身体冻得直哆嗦。

  杨枝见了心疼不已,劝道:“娘娘,陛下可能今日没空,咱们先回去,明日再来吧。”

  舒妃默默地看着威严肃穆的延福殿不做声。

  今日陛下没空,明日也一样不会有空见她。

  况且她等得起,大哥等不起,府中上百口人等不起。而且今日之事,陛下定会迁怒怪罪于她。

  若是跪这一场,能让陛下稍微消点气也成。

  劝不动她,杨枝只得默默地跪在后面,陪舒妃一起等。

  这一等就到了华灯初上,延福殿外的灯笼亮了起来,延平帝仍旧没半点要见舒妃的意思。

  舒妃过去三十几年养尊处优惯了,何时吃过这样的苦头。她轻轻地抹了抹眼泪,望着延福殿内明亮的灯火,心里很不是滋味,都是帝王薄情,今日她方才真正见识。

  一日夫妻百日恩,这么多年的情分,陛下竟连见都不肯见她一面。

  别说她的娘家了,只怕以后玉芙宫也是人人都能践踏的存在。

  一阵阵绝望涌上了舒妃的心头,她在杨枝的惊呼中倒了下去。

  再次醒来,舒妃躺在玉芙宫的床上,外面天色大明,像是过去了许久。

  杨枝发现她醒了连忙端来热汤:“娘娘昏迷了一宿,受了冻,喝点热汤暖暖身。”

  舒妃推开汤碗,希冀地问道:“陛下……陛下可来过?”

  杨枝轻轻摇头。

  “那……是不是你们没告诉陛下,本宫昏迷了?”舒妃紧紧抓住她的手腕急切地问道。

  杨枝避开她的目光,声音很低:“奴婢禀告了陛下,陛下……陛下让邬公公来下了旨意,让您最近这段时间不要出玉芙宫了。”

  这是要禁她的足啊!

  舒妃头一阵阵眩晕,苦肉计都不管用,陛下的心真的好狠啊。

  到了中午,舒妃的娘家想办法,七绕八拐地找人送了信进来求助,舒妃头痛欲裂,将信放到了一边。

  她能怎么办?她人老珠黄,宫中年年都有新颜色进来,陛下早就对她失了兴致,一个月也未必来她宫里一趟,出了这种事,只怕以后更不会来了。

  “娘娘,不若让殿下去求求陛下,兴许陛下看在殿下的面上能够从轻发落侯爷。”杨枝轻声建议道。

  舒妃摇头:“没用的,陛下儿子这么多,子贤并不受宠,陛下哪会因此就心软,一个弄不好还会连累子贤。”

  看当初陛下对刘子岳的态度就知道。

  她的子贤出生太晚了,前面有十个哥哥,她又不怎么受宠,陛下根本不重视子贤。

  疲惫地闭上了眼睛,舒妃心力憔悴地说:“派人悄悄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什么转机吧。”

  她的希望注定要落空。

  延平帝雷霆震怒,只给了三日时限,太子晋王等人又在朝堂上对舒家落井下石。

  大理寺和刑部不敢拖延,当天中午就派人查封了舒家,将舒家搜了个底朝天,还真翻出了一些事。比如舒家年年收章晶明的孝敬,霸占了离京一百多里的安县乡民一百多亩的良田,用不正当手段打压竞争对手的铺子等等。

  其实这些事权贵干的多了去,比舒家更过分的都不少。

  但谁让皇帝要求查办舒家呢?

  大理寺和刑部将一众证据,还有舒家一应不法所得的账目都交了上去。

  延平帝看到舒家这样一个落魄勋贵竟敛财十数万两,还不知足,将主意打到皇子身上,怒火中烧,当即下令,处死舒耀,舒家抄没充公,所霸占的田地归还原主,其他涉案人员统统处死。舒家男眷统统流放南越,女眷罚入掖庭为奴。

  大景的开国功臣,兴盛了近百年的征远侯府就这样一朝落败,不复存在了。

  至于舒妃,看在十一皇子的面上,延平帝只是降了其位份,由舒妃降为了舒美人。

  但她这把年纪再获宠爱的几率微乎其微,也就只能寄希望于儿子哪天出息了,她可能还有出头之日,否则只怕终身也只能是个低阶妃嫔。

  处理了舒家,延平帝论功行赏。

  看到奏折中说是陈怀义接到求援,不顾几百里的距离,立即派兵援助,帮平王找回了银子,后又坚持查案,肃清封州、连州两地的匪患,不由心生感慨:“陈怀义这老东西,若是那张嘴能少说点话就好了。”

  陈怀义能力有,品行忠诚也不缺,就是性子太轴了,连他这个皇帝的面子都不卖。

  不过这么几年,延平帝的气也消了,再加上看到奏折中说陈怀义身体很不好,稍稍想了那么一会儿就下了旨意,将陈怀义调回了京城。

  不过不能让这老家伙再去御史台了,他会被烦死的。

  正巧鸿胪寺需要整顿,缺个主事的,就任命他担任鸿胪寺卿吧。老东西不是挺喜欢指手画脚吗?对外邦指手去!

  延平帝觉得自己这个安排非常合理,既让陈怀义回来了,又不用担心陈怀义天天参奏这个参奏那个,连他这个皇帝都不放过。

  但还盘算着回鸿胪寺的秦贤和太子心情就没那么美妙了。

  但这回陈怀义确实是立下了大功劳,而且陛下对陈怀义此人本就是又爱又恨,如今五年过去,没见到人,那股子恨得牙痒痒的感觉没了,更多的是怀念。

  这会儿陛下要召他回京,谁反对,那不是跟皇帝对着干,惹皇帝不高兴吗?

  他们只能暂时作罢。

  提拔了陈怀义,延平帝又下旨让于子林担任连州知府,补陈怀义的空缺。至于封州知府、封州兵马督监、连州通判、连州兵马督监等职则由吏部物色人选,填补这些空缺。

  处理完了这些大臣们的事,这下轮到了平王。

  延平帝看着于子林奏折上那份关于平王的内容,眉头紧拧了起来。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就几百个土匪而已,他也带了几百人,还能吓出病来?

  怂货!先祖金戈铁马,南征北战几十年才打下大景的基业,怎么就生出这种不争气的子孙了?

  而且为了损失的那几箱银子竟然哭鼻子,太不像话了,没见过银子吗?还是他这个当爹的短了这小子的?

  他可是给了这小子五万两银子的,他至于吗?

  延平帝怎么都没不明白,他怎么会生出这么一个小家子气的儿子,不,不是他养的,分明是舒美人养的。

  想到舒家的做派,延平帝觉得自己找到了原因。

  好在这小子只是小家子气了一点、抠门了点、胆小怕事了点,比起舒家这样的胆大妄为、欺上瞒下要好多了。

  这么一想,延平帝心情舒畅了许多,看“平王”二字也顺眼了许多。

  罢了,终归是自己的种,受了欺负,他这个当老子的不能不管。

  延平帝叫来邬川,给平王下了一道旨意,赏其土地万顷!

  ***

  南越地广人稀,州县之间的距离也非常远。

  从连州到下一个城池高州相距三百多里,而且中途多密林沼泽,即便有路,也是比较窄的小路,不大好走。

  于是刘子岳一行人决定在连州过完了春节再走。

  春节之后,于子林也从封州回来了,特意邀请刘子岳去赴宴,连州城内不少官员见了,也纷纷设宴招待刘子岳。

  盛情难却,加上有意跟陈怀义和于子林等地方官员交好,刘子岳便索性多停留了一阵子。

  到了元宵节后,在刘子岳准备启程的时候,京城的圣旨来了。

  接完旨,陈怀义感慨万千,看着刘子岳几人又激动又惭愧。

  这个功劳,他愧不敢当。

  只有于子林特别高兴,不但他高升了,更重要的是老师也能回京城了。

  刘子岳也很高兴,虽然南越的土地不值钱,尤其是未开垦的,更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官府经常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前面几年不用向朝廷纳税。

  可皇帝以圣旨的名义赏赐给他这么大片土地,而且还没指明地点,让他自己在南越挑,还是不一样的。这片土地以后开垦出来就是他的私产,谁也抢不走。

  不然他自己去弄这么大片土地,花钱不说,上报了朝廷,上面的人肯定会有想法,搞不好还会生出别的事端,但现在就不一样了,完全省了这些麻烦。

  于子林本来还怕刘子岳不大满意的,因为平王向陛下哭穷卖惨想要的是银子,荒地有什么用?南越到处都是。

  可看刘子岳满脸笑容地接下了圣旨,他提起的心也放下了,转而兴致盎然地问:“殿下可想过留在连州?连州相对偏北一点点,要发达许多,越往南越是荒凉,而且若是在连州,殿下想要哪片地方,只要现在是无主的,臣都可以划拨给殿下!”

  他是真心为刘子岳考虑。

  越往南任人烟越是稀少,生存的环境会愈发的恶劣,再过去几百里,连官道都没有。

  从陛下准许平王带这么多银子离京也看得出来,陛下并未真正厌弃平王殿下,平王殿下留在连州陛下也不会说什么。

  刘子岳本来是想往南走,直接到海边的,可从封州到连州这段路就已经让队伍里的人吃尽了苦头,再往南走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而且下一座城市高州的地方官员是什么性情也不知晓,若是章晶明这等贪婪无耻之辈,搞不好又会有麻烦。

  经过封州一事,刘子岳深刻地意识到了一个道理,朝中有人好办事,在地方上也是如此。

  于子林承了他一份情,必然会对他多有照顾,留在连州很多事要好办许多,他可以暂时留下观望观望,若是可以,从连州继续向南推进,到海边兴许也是更明智的决定。

  仔细衡量过后,刘子岳痛快地接受了于子林的建议:“好,如此就多谢于大人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