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八零继承亿万遗产 第253章 解救大哥8

《重生八零继承亿万遗产》第253章 解救大哥8

作者:颜萌萌萌 字数:879 书籍:重生八零继承亿万遗产

  这一天, 左玉没有回去,被天子留着吃了晚饭,并夜宿皇宫。

  当天晚上,张家子孙赦免的消息传出, 本想趁着左林倒台, 给左玉一个教训的诸老爷们纷纷迟疑了起来。

  入宫面见了皇后就赦免了张家, 还留宿宫中, 这是不是意味着左林还是能复起的?

  只是那小妮子收两成租, 这消息都传开了。那些泥腿子看着老实,可最近纷纷都在打听这个事。有那胆大的甚至直接要求减租, 不然就是不仁不义!

  这般下去怎么得了?两成租, 怎想得出来的?少几成租那是多少银子?这德惠姬君真是头发长, 见识短的无知妇人,随便发善心,却不知此举得罪了整个大昭的乡绅。

  即便她爹是镇国公又如何?镇国公就是浑身打满钉又能经得起几人讨伐?糊涂!跟那首辅的儿子一样糊涂。不愧是发烧发的人都差点死掉的东西,都一个样!脑子有病!

  一群人聚拢在一起,开始准备搜集左玉的失德之举。但翻来找去的,却发现她竟无任何失德的地方!不打听还不要紧, 一打听吓死!

  此人居然天天鸡鸣起床,为母诵经,寅时中给父母请安!这这还是人吗?!天天如此,不要命了吗?

  这人没弱点, 想要打击起来就很难。毕竟人家是个闺阁女子,几乎大门不出, 二门不迈的。她在家行事规矩, 便是想找茬也难。

  一时间, 找不到由头的诸人只得暂时罢手, 准备暗中慢慢寻找机会,慢慢筹谋。

  左玉回到家,左林喜得直搓手,“乖乖儿,好本事!”

  左玉抿嘴笑笑,“陛下是圣君子,自然不会牵连无辜小儿的。”

  左林笑着点头,心里却不以为然。

  君无戏言。

  若非陛下恩重,又怎可能赦免张家?自己辞官虽未挽留,但只要天子看重女儿就够了。如今自己没了实权,那嫁入东宫的阻碍也就没了。

  “对了,父亲。”

  左玉道:“陛下跟我说,因着我只收庄户两成租,这事传了出来,说我得当心,那些乡绅不会放过我的。父亲,您看,那些乡绅会怎么对付我?”

  “什么?!”

  笑着的左林顿时惊得揪下了几根胡须,瞪大眼道:“乖乖儿,你,你怎只收两成租?!这,这可是要命的事啊!你,你为何不跟我商量?”

  左玉一脸奇怪,“父亲,您说这些是我的嫁妆,以后就让我自己做主打理了,所以女儿就没跟你说。而且,父亲,收四到六成租太不是太多了吗?那些农人一年辛苦到头都吃不饱,这不符合圣人教义啊。”

  “哎呀!”

  左林跺脚,“糊涂,糊涂啊!庄子里上千人,哪可能不去外面说?这一说,其他庄户人怎么想?他们会觉你仁义,别人不仁义。这人心里有了想法,必是要闹的。如此一来,那些乡绅岂不是要恨死你?!赶紧回去,咱不多收,就收四成!不然那些乡绅群起攻之,咱们吃不消啊!”

  说着又跺脚骂,“真是人走茶凉!老夫才没了官职,发生这等事便无人来通报了,真是人走茶凉,人走茶凉啊!呸!小人,小人,都是小人!”

  “父亲不怕的。”

  左玉道:“陛下说,若是我与他们打高台,他也会来看。”

  “嗯?”

  正在咒骂着的左林愣了下,随即便蹙眉,“陛下当真这么跟你说?”

  “是。”

  左玉点头,“父亲,您觉得陛下这是什么意思?”

  “圣心难测。”

  左林冷静了下来,蹙眉想了一会儿,道:“如今权贵大肆兼并土地,大有前朝之风。君父乃少有的圣明君子,恐怕是想借你这把刀捅个窟窿出来?”

  左玉眯眼,想了想大昭的历史,心里渐渐安定。

  太|祖打了一辈子仗,却没有过什么享受。问鼎天下后,前前后后就当了六年皇帝,便驾鹤西去了。太宗继位后,秉承太|祖遗志,勤勤恳恳干了八年,国事稍有起色时,为收复被北契占据的十八州,御驾亲征,结果不幸被流矢所伤,不久后驾崩。

  其子,即先帝,活得倒算长。只是上位后,不思进取,将太|祖太宗留下的规矩破坏了个一干二净。上不正,下必歪。

  有骨气的人无法留在朝堂,风气渐坏。而那些贵族、乡绅开始大肆兼并土地,并利用官身特权逃避交税。

  如此,国库入不敷出,先帝便增加各种杂税,这些杂税摊不到权贵头上,只会摊派到百姓头上。为此,先帝在时,百姓那是苦不堪言,有人甚至作诗讽刺,这还不如前朝末年呢。

  好在,这位也只是比先头两位活得稍微久点。持续乱搞十八年后,一天晚上,这位吃了几颗助兴的丹药,本想与周贵妃开心下,结果药吃多了,嘎嘣一下,气没上来,便去见太|祖太宗了。

  天子继位后,可怜的大昭百姓终于又迎来了圣明君主。他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施以仁政,如此被先帝折腾的快完蛋的帝国才慢慢缓过气来,恢复了些生机。

  可即便如此,国库还是不怎么丰盈。民间流传的国库丰盈其实只是那些士人的虚假赞叹。如果国库真如传闻中丰盈,天子为何还不北伐?任由北契发展壮大?

  且兼并之势并未随着天子的仁政消失。自古皇权不下县,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兼并其实是日益严重了。所以天子对自己说那番话,其实是想对这群人下手了?

  左玉想了想,低下头,暗忖,若是天子有此意,或许自己可借一借势,为这时代的农民谋些好处。

  而且,她也不知自己到底还能不能回去。她虽不是很懂政史经济,但也知道大量的土地兼并,最后受苦受难的只会是百姓。毕竟,活不下去的人,当卖身也无门时,便只有造反这条路可走了。

  如今天子既有这意,那些人又准备攻击自己,那索性借了这股势,大搞一场!

  要是搞赢了,她也得反手再搞下他们!

  为了将庄园搞好,其实她也是做了许多调查工作的。而且,为了保证自身不犯错,她还将大昭的税法仔细研读了。通过调查,她目睹了这个时代农民的艰辛;通过税法,她又发现大昭的田赋并不多。

  将田赋与人丁税以及各种杂税加进去,总共才占了5%-8%。

  这税率,并不高。但农民为何还生活得这般艰难呢?她走访了多个庄户,又去附近村里走访了许个自由农,这才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大昭立国之初,最早是以谷物上缴赋税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家就发现,以谷物为税涉及的运输成本太高,还不方便,所以便渐渐改用银上税。

  农民将自己的谷物带去官府,让官府折算成银两缴付,看起来大家都省事了,是好事。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并不是这样。

  以谷物折算成银会产生了一个问题:折算的标准是多少?毕竟即便是田赋,东南西北的上缴率也是各有差异的。

  可偏偏以银上税已实行多年,但始终没有一个标准折算率。就左玉打听到的消息来看,远的地方不说,就说京郊这些农村,居然折算率都不同。

  作为一个接受信息较多的现代人,稍微动脑子想一想,便知这里面的猫腻很大。

  没有标准就意味着可操控空间很多。如果自己是一个贪官,面对农民时,大可给农民折算少一些,那么多出来的那些就能进自己的腰包了。

  当官的,有文化,接收的信息又比农民多。许多农民一辈子都没离家十里地过。不认字,没信息渠道,根本不会知道朝廷根本没标准折算率,折算率都是当地官府自己定的。

  如果碰上良心好的官,那就是福报;碰上个贪官,那就自求多福吧!

  除去这些操弄外,还有一个事也能捞油水。

  那就是徭役。比起田赋,百姓更怕的是这个。

  古人底层百姓真的是非常苦的。就左玉的调查来看,这些农民动不动就被官府以各种名义抓去徭役。她听过最离谱的是,先帝在位时,吏治不清,泙京府尹居然曾经以“藏冬冰解夏暑”的由头,抓了一群百姓去凿冰。

  这算哪门子的徭役?拉百姓替自己干私活,这也太不要脸了!

  大昭的创建者出身不好,也是穷苦人。因此,深感百姓不易,定下了不可轻易徭役百姓,并征召百姓徭役要给予一定米粮油盐为补贴的规定。

  若农忙时,更是不许徭役百姓,除非当时发生了大灾,需大量人力时才可酌情行徭役。

  不得不说,左玉看完《太|祖训示录》后,她都被这位封建帝王感动了。

  那真真是前无古人的代表!将最底层人的利益都想到了。不光想到了,还设定了种种律法来保护百姓。

  但是他一定想不到,他那好孙子上台后,各种骚操作,把他定下的规矩直接给败了个干净。

  这些官吏,往上跟朝廷要徭役补贴钱,往下却是直接塞自己兜里,搞得百姓服徭役不但没钱,还得自带干粮。要是不小心出了差错,还得破家赔钱,甚至赔命!若是徭役过程死了怎么办?抱歉,草席都不会有,直接挖个坑埋了,都不给带回乡的!

  想回乡啊?可以啊,让家属自己挖出来再背回去,顺便再交一笔“防疫银”。

  死人嘛,容易引起瘟疫的。你要将人挖出来,我们不得撒点石灰粉?自己撒?那不行。你们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哪懂什么防疫?得我们官府来!

  入土为安的观念在古代是深入人心的,为此许多家属只能借钱赎买亲人遗体,然后再将人拉回家。

  左玉听到那些老辈人的讲述,都觉拳头硬了!这都是什么牛鬼蛇神?!连死人都不放过?然而,诸多老人下面的讲述更是让她惊怒到了极点!

  仅仅朝廷发的徭役补贴还不能满足这些人的胃口。很快就有聪明人发明了“交钱免徭役,抓人顶替”的买卖来。

  这可真是一桩好生意!许多百姓为免徭役,借钱交钱抵徭役。如果没钱怎么办?那就去服徭役呗。什么?你今年已服过徭役了?不好意思,又有新的徭役要服了,敢不来试试?破家县令,灭族的府尹以为老爷们是跟你们说着玩,吓唬你们的?

  好嘛,那没钱的就只能干到死了。

  天子上位后,情况虽有所收敛,但暗地里的操作并没有少。在天子看不见的地方,地方官府仍在借这名义吸血。得了钱的官再用这些钱来京城开路,最后说些为民为天下的好听话,花钱雇些文人写赞美诗,摇身一变,就从贪官变成了清官。

  左玉听完庄户人的诉说,她就沉默了。

  讲真,她知道封建时代不如现代清廉。但大盛之事还有这等事发生,那么王朝末日又该是个什么景象?

  她不敢细想。而眼下这些人还准备团结一致的找自己麻烦,她想了想,便觉硬起的拳头都快着火了!

  这些人自己贪也就算了,还不许别人不贪!自己在自己庄子里收两成租,他们就觉自己是坏了规矩,那好啊,索性搞大点!

  折算率,徭役补贴,这事大家来掰扯下?浑身都生疮了,还敢出来舞,看来不给他们尝尝三纲五常的铁拳,他们是不会放过自己了!

  这一刻,左玉心中的畏惧在消退。她不是大胆的人,但也不是任由人欺负的软骨头!

  万般念头在脑海一闪而过,再回神时,左林脸上已是喜忧参半。

  “能为陛下手中刀固然是好事,怕就怕……”

  左林叹气,“玉儿,你这事冲动了。在这世上走,有些好事能做,有些做不得。将家中奴仆放良能做,毕竟国朝有律法在,且此风也是在先帝时开的,放良也不会引起别人太多注意。毕竟,这大昭还有许多人坚守着太|祖遗训,比如那王德清家中奴仆皆雇佣,咱们做了,旁人也说不得什么。”

  br />“可四到六成租不也是先帝在位时才有的吗?”

  左玉道:“女儿打听过了,太|祖太宗在位时,收三成租都要被唾骂。江南吴淞府有人收了四成租,直接被革职,当众上枷,受杖刑。太|祖离世才多少年?一个甲子都不到。他定下的规矩就没人守了吗?既如此,置大昭律法为何物?有法不依,要法何用?”

  “哎,好女儿!”

  左林对女儿的耿直是头疼又佩服。他是个油滑子,但这不妨碍他欣赏旁人的正直,尤其这正直的人还是他的孩子。

  左林摇摇头,耐心解释道:“那些人的卖身契还在主家手里,故而你将人放良不会在其他人家那里掀起什么风波。但是你收两成租就不同了。是,是,你别这样看着我。太|祖是规定过,至多只能收两成五的租,但如今这世道毕竟变了呀!

  大家收四成租这多年了,你忽然要收两成租,那些庄户虽投身庄子,但又不是贱籍,户部每年收缴的税银里,这些庄户的人丁税也是有的。只是乡绅能免除部分人丁税,再加上一些暗中操弄,隐去几户,并未实缴罢了。”

  左玉听得仔细。便宜爹到底在官场多年,其中的门道应该比旁人清楚。

  “你现在收两成租,这些庄户能忍一时,不能忍一世,免不了也想降租。就按时下最低的四成租来算,直接去掉两成,那些乡绅少则几万亩地,多则十几万亩,更有甚者,如隔壁毕新,老家良田就有六十多万亩!一亩少两成,这一搞得是多少银子?”

  左玉点头,未对这事发表评论,反是问道:“父亲,咱们家亦有良田十万亩,您收人多少租?”

  左林脸一红,“四成。”

  顿了顿又立刻道:“但有一户算一户,你爹爹我可没做隐户的事,人丁税都实打实交的。田赋也未曾做一丁点手脚,除去太|祖太宗天子赏的功勋田,剩余的六万来亩,自己置办的,都实打实交了。”

  左玉震惊了!

  如此势利又爱钻营的便宜爹居然如此有节操?这真叫人意外了!

  左林叹气,“前朝武人作乱,曾闹出过几次事来。大昭立国后,对武人多有防范。你爹爹我贵为骠骑大将军,又爵封镇国,实在不敢违逆国法,这些年也是过得如履薄冰,生怕出了岔子被言官抨击。所以,你说要整顿家风,我亦同意。这人呐,越在高处越要谨慎,不然……”

  br />他摇摇头,“今日团花簇锦,明日便能秋风萧瑟。所以,玉儿,你这事不周全了。”

  “事都做了,让我将话收回来也不可能了。不然,不用那些乡绅出手,那些庄户就能将我撕了。”

  左玉沉声道:“若怜悯农人辛苦也是错的话,我就错了!我倒要看看,这天下到底是百姓大还是乡绅大!”

  左林吓了一跳,“玉儿,陛下尚不敢直接与乡绅对抗,还得借着你这事的由头将事做下来,你哪来的胆子竟要与天下乡绅为敌?”

  “父亲,你知道农人都怎么生活的吗?”

  左玉想起自己走访的那些农民,不由心痛地道:“女儿看了他们,总算明白了‘草民’一称是怎么来的了。真是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身披蓑衣,一身草。京郊的农户因在天子脚下,天子圣明,盘剥还少些,春夏还能有粗布衣裳穿。可到了冬日,他们没有棉衣,唯有将蓑衣穿身上来御寒。”

  左玉摇着头,不由感到讽刺。

  这就是大昭官员嘴里的“中兴”?左玉都不敢想,不中兴又是什么样的光景?不出城不知道,出城吓一跳!古代的农民也太苦了!

  “女儿四处去询问那些农人,他们还说自己过得不错。有些地方的农户连衣服都没有,常年穿一件蓑衣蔽体。成亲时,做一双布鞋,迎亲路上不舍得穿,拎在手里,到新娘家门口了才舍得穿上。

  若身为女子,还有些容貌,那往往都不是福报而是灾殃。家里有人生病,或遇上个什么过不去的坎,五六两银卖青|楼,卖人为奴为婢,一辈子就这么毁了;家里若没姑娘,便卖儿。姿容甚美者,卖予富人为娈童,满其癖好……那些被卖掉的人通常都活不长。父亲……”

  左玉望着左林道:“我曾说,想要教导弟弟成为圣人,若是我连这个都不敢面对,又如何再去教导弟弟?!圣人曾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圣人的教导明明都白纸黑字的写书上了,为何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乡绅、士大夫却视而不见?!”(注1)

  左玉的声音逐渐高昂了起来。

  她想着那些庄户,想着他们因自己取消两成租发出的欢快笑声,想着那几个天天给自己送鸡蛋的婶子,想着庄里的娃娃们采了桑椹,吞咽着口水都不吃,却要拿来给她吃……

  多淳朴的人!

  他们不应该过得这般艰辛,这般猪狗不如!!

  他们信赖她,她亦相信他们,人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这一刻,无限的勇气、无穷的力量在心中凝聚了起来!

  他们是她的庄户,她是他们的庄主,她不能退缩,她要保住那些灿烂的笑容,守住那些最质朴真诚的回馈!!!

  “亚圣更曾言:义,人之正路也!太|祖所定律法皆是利国利民之举,此为正,此为义!女儿尊圣训,走正路,何惧鬼魅魍魉?!更有圣明君子在位,道义、天时地利皆在我,我何惧之有?!”(注2)

  她望着左林,左林亦望着她。

  这一刻,左林觉得左玉变了。

  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她身上发芽了一样。他看不清那是什么,可却能感受到那股力量的存在。

  他注视着女儿的眼睛,竟有些不敢直视。

  那是一种敢为道义而战斗到底的觉悟!

  而女儿的声音还在继续,如一把锤子般,一字一句落在耳里,捶在心上,让他有了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羞愧。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这天下,终究是民为贵!!!”(注3)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