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牧龙师 第818章圣首华崇

《牧龙师》第818章圣首华崇

作者: 字数:2674 书籍:牧龙师

  “酒醉之后镜像,果然极为容易!”

  成功镜像了胡老三等人,朱武对自己试验的结果,感到极为满意。

  他原本就猜测镜像的来源应该是精气神,所以,在胡老三等人清醒时没能镜像成功后,朱武便想法把这些人灌醉,乘着他们人事不省、精气神散乱时,成功完成镜像。

  如今,朱武便在镜像空间中,拿胡老三的镜像做试验。

  “不能直接附身,回溯他的经历。”

  无法像对待自己镜像那样直接附身上去,朱武并未失望,而是提起双刀,准备击败镜像,完全掌控对方。

  不过,胡老三现实中武功如何朱武不太清楚,但是在镜像空间中,胡老三的镜像却给他带来了很大麻烦——

  一招招毫无章法、却又神出鬼没的乱打,让朱武左支右绌。在面对它们之时,显得颇是狼狈。

  不过这些招式,并无丝毫章法,再加上朱武这些日子武艺进步很大。在熟悉这些乱招后,朱武使用了一个诱敌的技巧,随后双刀连斩,就解决了对方。

  而后不出所料,朱武在击败胡老三镜像后,完全取得了对方的控制权,在保留和散去之间,朱武保留下这个镜像。

  然后,他便像翻阅影像一般,查看胡老三的经历。

  “这个胡老三的经历,当真称得上是丰富啊!”

  “没想到他在关西,待过那么多山寨!”

  从胡老三的经历中,朱武看到他曾经为农,而后一场旱灾,家里的土地被兼并,被迫成为流民。饥贫交加之下,胡老三很快当了盗匪,在关西各个山寨,一直游荡至今。

  “以前不知道胡老三待过那么多的山寨。”

  “更没有想到他打着带队离山的主意。”

  “如果真被他弄成了,山寨损失不小!”

  胡老三手下有三十人,再加上和他同谋的几个大队长,如果这些人把手下的人都带走了,少华山顷刻就会失去一百多名青壮。

  这对于只有三百多青壮的少华山来说,绝对伤筋动骨。朱武这个寨主的威望,更会受到打击——

  毕竟,胡老三等人离山,直接原因就是朱武所推行的整编。山寨中肯定有人会想,如果不整编的话,胡老三等人就不会走,少华山那么多人,同样不用离去。

  所以,朱武一定要处理好这件事,维护自己威信。

  “正规化、标准化,是提高战斗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以后扩大队伍不损失战斗力的根基。”

  “这件事陈达、杨春都不能阻止,更何况是你们!”

  哂笑着胡老三等人,朱武对少华山整编的决心,丝毫没有改变。作为他营建势力的重要一环,朱武早已下定决心强力推行整编。眼见这件事有可能被人破坏,朱武对这个人,再也无法容忍。

  所以,在知道胡老三等人的打算后,朱武第一个想的,便是将他们抓起来。将这件未发生的事情,消灭在萌芽之中。

  “但是胡老三这件事牵扯的人很多,而且他们还没脱离山寨——”

  “我现在把他抓起来,以什么名义处罚他?”

  “如果处罚重了,山寨的人可能会认为我不仁义。处罚轻了的话,又无法警示他人。”

  “不如让他犯些危害不大的事儿,然后再抓起来?”

  把胡老三等人当做自己手心里的蚂蚱,朱武丝毫不担心他会脱离掌控,打算等试验完成后,就终结他的生命。

  “现在胡老三等人应该是在睡觉,明日再看看他们的镜像,会不会同步更新。”

  “如果同步更新的话,我就能随时掌控胡老三等人的动态,完全不用担心这件事——”

  “甚至能利用此事,震慑山寨里其他人!”

  有了这个心思,朱武便筹谋着给胡老三等人定个什么罪名,用他警示他人。

  “作为一个势力的领导人,最重要的是立规矩。”

  “让山寨的人,在我制定的规矩下行事。”

  “不能不教而诛,让下面的人离心!”

  找出自己编写出来,却又没下发的山寨规矩,朱武根据胡老三等人的谋划,加上对应条款。打算和陈达杨春商议后,择日公布出去。

  “虽然规矩公布后虽然可能会打草惊蛇,但是我也能用规矩惩治他们。”

  “山寨上下在知道我讲规矩后,也会更加安心。”

  胡老三的事情,给朱武很大警醒,让他知道少华山如今还不安稳。在修炼武艺和营建势力两件事情上,他的精力要更合理地分配。

  “山寨中的钱粮一直短缺,这个问题是该好好打算了!”

  “虽然我一直不想下山打劫,但是除了打劫外,其它办法又没法解燃眉之急。”

  “不如将如何打劫、打劫什么样的人、打劫后如何分配,都定一个章程——”

  “在筹集钱粮的同时,不伤害太多的人!”

  不断规划着打劫中的规矩,朱武虽然知道自己是在纸上谈兵,却还是忍不住尽可能想得详细。

  他知道,自己写的这些,就是少华山以后行动的纲领。稍有一丝差错,都会涉及人命。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我现在总算理解其中含义了!”

  “任何一个政策的制定,都要慎之又慎!”

  仔细修改着这些,朱武打算在打劫时亲自带队,完善规矩的同时,为以后立下范例。

  “还有打劫的理论基础,替天行道的大义,也要完善起来。”

  “至少让神机营士兵知道,我们不是盗匪,而是在行大道——”

  “唯有这样,才能让胡老三这样的事情,以后更少出现!”

  翻阅自己记忆,朱武结合后世所学,很快撰写了一篇《论替天行道》的文章。用直白浅显的话语,将替天行道的理论根基、为什么要替天行道、怎样替天行道、替天行道的对象、替天行道的目的等问题一一阐述,作为培训士兵时,必读的教材之一。

  “这篇文章可以作为现阶段的思想理论,试试效果如何。”

  “如果适合的话,可以继续阐述。”

  “不适合就换一种理论。”

  “后世的理论那么多,就是挨个照搬,总能找到适合的。”

  想想“均田免粮”、“分田分地”等口号,朱武觉得自己的“替天行道”,实在有些小家子气。

  只是现在的自己还太弱小,只能用替天行道这种有迷惑性的口号,隐藏起来发育:

  “替天行道的天,可以理解成上天,也可以理解成天子。”

  “这样反奸臣不反皇帝,不但有招安的可能,地方官府也不会太在意。”

  “如果真让人知道代指的是上天,官府就要不惜一切代价要扼杀了。”

  如今这个时代,能够沟通天意的,只能是自称为天子的皇帝。朱武如果真敢大肆宣扬他要代替上天行道,那就是所谓的大逆不道了。

  所以,朱武思虑一番,将自己的《论替天行道》修改了一下,暂时模糊上天和天子的概念,免得传到外面后,官府受到刺激。等以后发展壮大了,再根据那时的形势,定义替天行道。

  甚至,在形势允许后,朱武可以像明朝的李自成,将口号改成“奉天倡义”,再改成“奉天承运”,登基当上皇帝!

  仔细修改文章,定下这份教材,朱武又想到神机营随营学校、少华山学堂需要各种教材,便从自己前世记忆中翻出小学、中学教材,打算在改编后,作为教材使用。

  只是,改编过程中,朱武发现编写文学、历史教材时还好,在编写数学教材时,上下竖排的方式极不方便。尤其是数学中的数字、符号、公式,让他用此时的习惯改编,实在极为困难。

  皱着眉头想着,朱武思索了好一会儿,发现自己在编写教材时,似乎走入一个误区:

  “宣传材料需要给外人看,必须要符合外人习惯。”

  “但是内部的教材,为何要迁就外人?”

  本就想在少华山打造一个体系,并且还担心过有人学了知识后背叛自己的问题。朱武发现用后世的习惯编写这些教材,自己能更放心。

  “和外界的知识区分开,让少华山学到知识的人,难以背叛出去!”

  有了这个想法,朱武将自己先前编写的教材推翻,用自己熟悉的方式,重新编写教材。

  “学了我的知识,就是我的门徒。”

  “以后就不要想着,参加大宋的科举啦!”

  暗暗为自己的想法得意,朱武在镜像空间中,很快将新的教材,再次重新编写出来。

  甚至,为了符合自己的习惯,朱武不但推行左右横排,还将简体字表中此时已出现的文字,全部采纳使用。方便用这些简化字,在山寨普及知识。

  “简化字表、常用字表、通用字表、常用规范字典、汉语词典……”

  “这些和简体字配套的东西,都要编写出来。”

  “移植一整套文化体系,真不是轻松的活计!”

  感慨着这些,朱武又感觉少了拼音字母,翻阅字典、书写数学公式实在有些不便。便将后世的拼音,同样拿了出来。只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上他没有选择后世的普通话,而是根据这时候的雅言,为文字重新注音。

  这么一番改动,朱武在少华山所推行的教育,已经和时下流行的教育,有了很大不同。相信在少华山学习的人,出了少华山后,很难在大宋其它地方被认同。

  这样一来,他们在学到知识后,不但难以背叛,还不得不跟着朱武,改造这个世界。

  “弱者适应世界,强者让世界适应自己。”

  “我的实力虽然称不上强者,但在文化思想上却有一个时代做支撑——”

  “在这方面,我就是世界的最强者!”

  “我要用自己的思想,改造这个世界!”

  心中豪情万丈,朱武在开发出镜像空间的新能力后,对自己的优势,又有了充分认识。此时他能确信——

  自己能改造这个世界,让世界适应自己!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改造世界,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要让他们从思想上认同我,和我一同努力!”

  将涉及到思想的教材改了又改,朱武终于感觉到,这比先前搬运文化体系,还更让人头疼。

  最终,他也只能在《论替天行道》的基础上,多阐述了一点。更深入的教材,需要以后确定。

  教材大体定下来,朱武在规划学校时,又想到了如何将知识传授下去的问题:

  “普及教育不但需要教材,还需要教具文具等耗材。”

  “教师用的粉笔、黑板还算很容易做,但是纸墨笔砚,就需要注意一下了。”

  “尤其是笔墨砚,耗费大不说,还不方便使用。”

  想到这件事情,朱武就不由皱眉。前些日子王四奉史进命令给少华山送粮食,他就发现了这个时候的笔墨,不便书写的问题。

  当时他之所以没有给王四回信,除了担心消息泄露外,便是因为在野外,无法书写书信。

  如果有硬笔的话,野外行军时,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硬笔之所以在这时不流行,除了没有合适的笔之外,就是上下竖排、从右到左的书写方式问题。”

  “除了能悬空的毛笔等软笔,这种书写方式,对硬笔极不方便。”

  “既然我打算推行左右横排,自然要同步推行硬笔!”

  相比毛笔这种软笔,硬笔的优势很多。尤其是方便野外书写这一点,对于以后必然要时常行军的朱武来说,可谓极为方便。

  只是,使用哪种硬笔,却让朱武犯难:

  “钢笔很难制造,圆珠笔更不用提。”

  “甚至就连铅笔,制造出来也没那么容易。”

  “难道说,只能用西方的羽毛笔?”

  想到这里,朱武挠了挠头,感觉有些犯难。羽毛笔固然容易制造,但是书写使用,仍旧很不方便。还不如使用铅笔,更便于野外书写。

  “不过,铅笔字迹很难长久保存。”

  “制作铅笔所需要的石墨,我也不知道在哪里。”

  “想要使用铅笔,一时半会儿难以实现!”

  否定了铅笔这个选项,朱武思来想去,最终想到了绘画的时候,经常用到的炭笔和蘸水笔。

  “炭笔制造应该不难,实在不行用炭条代替也可以。”

  “至于蘸水笔,虽然可以说是钢笔的一种,制造却比钢笔容易多了。实在不行还能用竹管削成蘸水笔,代替钢制笔尖。”

  “把它制造出来后,可以书写需要长久保存的文件。”

  暂时定下了这两种笔,朱武初步解决了这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不过,他知道炭笔和蘸水笔只能使用一时,想要让硬笔真正风行起来,还需要摸索出大量制造廉价钢笔的法门——

  唯有那时,自己移植的这个文化体系,才会更加有竞争力。

  所以,朱武在望远镜旁边,又加上了钢笔两字,认为这是自己在这个世界,必须制造的东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