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侯门纪事 第五百七十五章,小二的三十七件冤枉东西

《侯门纪事》第五百七十五章,小二的三十七件冤枉东西

作者:淼仔 字数:8348 书籍:侯门纪事

  张大学士让家人请董大学士进来,自己走到滴水檐下准备迎接,下意识把衣裳整理几下,好似外表就此坚不可摧。

  几十年同朝为官,在今天以前,两位大学士不曾交恶过。但这一回,张大学士遗憾的想,董大学士你循私,你做事有违旧规。

  抱着这样的心思,董大学士进来,左右刚一无人,张大学士就严肃地道:“你错了!”

  “你不私心?”董大学士似他肚子里虫,这就反问一句,噎的张大学士嗓子一干,董大学士再道:“我不是来跟你论对错的,我要对你说的是,你不收敛,我帮着常棋!”

  张大学士身子晃一晃,在这句威力强大的话下面败下阵来。

  在从黄跃手里掌握到常棋暗中独霸家事,叫来忠勇王摊牌时,张大学士也是类似董大学士这句的威胁。

  “要么,世子给我女婿,要么,常棋这辈子就不要出来了!”

  张大学士是让常棋的卑鄙举动气狠了,深知他的女婿斯文一脉,不然张大学士也不会相中他。

  但相女婿和家宅斗相比,斯文女婿不是卑鄙弟弟对手,斯文有时候让自己拘住,在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眼里,哪怕他自己做尽坏事,也敢拿斯文把别人拘住。卑鄙就简单的多,脸皮不撕也什么都行。

  张大学士这算是正式跟常棋撕破脸,先不说常棋那性子,好好的还要算计兄长。如果救他的人是董大学士,张大学士不怕常棋报复自己,但得为自己外孙常玟着想。

  大学士答应忠勇王会把常棋救出来,叔侄以后还有几十年相对,跟一个卑鄙的人在一起,有一句话叫防不胜防,或者换一句不得不防。

  这几十年里可就累死了。

  张大学士听得懂,就让董大学士这句话拿的死死的。又恼火又没办法的张大学士对董大学士痛心疾首:“老董,圣人规矩…。”

  “我们拼的不是规矩,”董大学士冷笑:“你以为我几十年为人是白活的?”

  张大学士惊疑不定:“那你的意思是?”

  “情意!”董大学士怒眸圆睁:“你我都是男人,都一把年纪,难道不知道男人要贪色,一把子捕头也看不住。我还没有笨到太子殿下爱风流,我前去阻挡。我要的,是太子殿下有情意,你不许强迫!”

  “什么规矩,规矩是人定的!迂腐前面总会有个老字,难道不是人一老就迂腐,你呀你,你一只手伸到王府里去,另一只手还敢伸到太子府上!亏你有这么足的精力。”董大学士不客气的指住张大学士鼻头骂着。

  片刻后,董大学士让小子送出去,张大学士跌坐在椅子上抚着额头寻不出对策。

  让他答应董大学士,他一方面觉得自己没尽到老臣责任。但董大学士说拼的太子和加寿的青梅竹马情意,张大学士又觉得在情在理。而事实上也是如此,男人真心想风流,谁也挡不住。

  而不想风流的男人为什么会学风流去,这就是人的劣根性作祟。吃玩和努力,吃玩败家相对更容易。

  董大学士不是年青的少女心,一抹子粉红塞住自己眼睛,会以为加寿绝色出身好比太子年纪小就能系住太子的心。

  另外还有周围的人没有引诱——因为人在没有一定品德观念下,大多经不起引诱。给女人珠宝,也可以打倒一片,女人是人,亦是如此——杜绝一切诱惑,让加寿和太子感情日深,是董大学士、南安老侯和小二等人商议了又商议,得出大家都接受的结论。

  这位大学士就敢在金殿上对上此家的大学士,下朝后又直奔他家而来,拿这句话压得张大学士动不得,让张大学士不得不想到另一个观点。

  反过来说,太子殿下要是不想有的话,强给这事情,从此得罪袁加寿。

  直到月色上来,张大学士还在皱眉头。

  ……

  “柳兄请,”

  月色让北风吹得一片澄净,早开的梅香随风无处不在,让人闻之沁鼻是香。

  柳至轻袭缓带,走在靖远侯府种满梅花的长廊中,小二殷勤的陪着他。

  “你兄长呢?”

  前面是一处正房,跟阮家兄弟都不错的柳至认出来这是小二的正房,猜出来阮梁明应该不在家,随口问着。

  小二笑嘻嘻:“尚书脑袋上有个代字,我家兄长是起五更睡三更,恨不能睡在衙门里。这不,梁山王大捷,武将不归吏部管。但边城等军需一线上却是文官不少,他算犒赏忙的焦头烂额,我临时起意请柳兄来吃酒,咱们不打扰他了吧?”

  柳至说也好,正房院门外,小二的妻子赵氏带着儿子阮睕拜倒,问过柳夫人和云若安好,请柳至房中安坐,赵氏亲自安排酒菜。

  没有一会儿,阮梁明的夫人也过来相见,笑道:“可巧,公公也不在家里,只得二叔招待,咱们是通家好,不要见怪才是。”又把儿子阮瑛打发过来拜见,小二留他下来,跟自己儿子一起,在隔壁看着烫酒。

  “这阵势已摆下,为兄我满面荣光,但为什么请我,你现在总要说了吧?”柳至来以前就猜到七、八分,这就明知故问。

  房中一对梅瓶上,有一对盘螭虬枝的梅花,半人多高,带的这里完全不用薰香,清盈阵阵扑面入怀。

  小二手一指:“请兄长看花啊,好花不请你赏,还有谁可以赏?”柳至揭他的短儿:“你却不请你的袁兄来赏?”

  “袁兄的纸已到手,再殷勤就多余。”小二打个哈哈。

  柳至挑挑眉头:“那你对我殷勤,你相中我家的什么?”

  小二手一指:“请你赏花啊,相中你的好眼力。”

  柳至莞尔:“你又转回来了,好吧,好花得有酒,有酒要有诗。今儿白天金殿上龙争虎斗,晚上跟你小二吟诗唱和,这一天日子精彩。拿酒来吧。”

  他有意先提出来,小二却不接金殿上这一句话,只对隔壁叫着:“好侄儿好儿子,让人送酒来啊。”

  酒过三巡,小二徐徐地道:“柳兄,你还记得咱们初次见面吗?”柳至笑道:“初次?你生下来头一天,母亲带我来看你,是指这个吗?”

  “是在太上皇手里,我哥哥头一年下科场那一年,”小二说得眸光闪闪,像是一大把情意在里面。

  柳至大笑:“敲你的狗头,看你说的什么话!难道在此以前,你我都是京里长大,你不认得我?”

  “以前虽然认得你柳兄,却是个白认识。”小二摇头晃脑。

  柳至忍住笑,装出怒容来:“你把这句话解释明白。”

  小二面上动容,嗓音抑扬顿挫,好一副声情并茂:“那一年,你柳兄秋闱的名次比我兄长高,我才知道,你柳兄的柳字,是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柳,不是那寻花问柳的柳。”

  “后来你更佩服你的袁兄,你就一直寻花问袁。”柳至回敬他。

  “啪!”,小二把桌子一拍:“咱们今天不说他,他家里现在暂时没有让我入眼的好东西。”

  柳至双手踞案,怀疑地把酒菜看过来看过去,展颜一笑:“小二你就如实说吧,你拿好酒好菜给我,到底相中我的什么?”

  “你给吗?”小二反问。

  柳至撇嘴:“我得先听听是什么。”

  小二笑容兮兮:“那就请兄长不要打断我,听我慢慢道来。”

  给自己倒一杯酒,柳至意兴阑珊:“你别要的太过分啊。”

  “又一年,你柳兄擒拿京中大盗那个谁,让兄弟我敬你爱你。又一年,我哥哥请知己们来月下对诗,你柳兄一句什么什么让兄弟甘拜下风……你柳兄的风采啊,你柳兄的为人啊,你柳兄的……你柳兄在兄弟我心里样样都好,想来兄弟的小小要求,你不会拒绝。”小二足有小半个时辰口沫纷飞,才切入到正题。

  柳至松一口气:“最后这一句最痛快,你就直说吧。”

  “兄应该听过,天不绝,情难绝。兄应该听过,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兄应该听过,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兄…。”

  柳至毫不掩饰的打着哈欠,丢个耳朵给小二,慢吞吞地喝酒吃菜。

  又是一刻钟过去,小二念情意诗把自己念的心满意足,轻叹一声:“你柳兄一定会答应小弟,不往太子府上送人。小弟我对你不薄,小弟我拿好酒好菜招待你,小弟我……咦,柳兄为什么盯着小弟我看,小弟我脸上难道长的有花草?”

  柳至瞪着他一动不动:“花草是没有,却有小袁的人一个。”

  “这事情袁兄不知道,咱们别提他。提他小弟心里添堵,小气鬼儿一箱子纸一年出去才肯给我,小弟我说到他就来气,咱们还是来说说太子殿下,”小二装聋作哑。

  柳至微微一笑:“小二啊,要我答应是不难的,不过,”眼睛在四面博古架上扫一扫,落到一个碧绿色的瓷瓶上面。

  小二打个寒噤:“这个是宫里新得的,”柳至的眼睛又放到另一个青铜鼎上,自语道:“这个像是周鼎。”小二嗓子发抖:“这是亲戚府上抢来的。”柳至的眼睛又放到另一个上面……

  随着他的眼睛瞄来瞄去,甚至起身过去亲手摸一摸挂的书画,验真伪似的。小二跟在后面,也不再装哆嗦,一个接一个介绍:“前朝的牛,前朝的梅,前朝的蛤蟆,哦不,到你柳兄手里,就是前朝的青蛙……”

  鼓打二更的时候,柳至吃饱拿足,马上多出两个褡裢,大盒子小匣子塞的满满的,跟明显肉疼的小二道别,柳侍郎春风满面:“呵呵,天冷不要送了。”

  小二目送着他直到看不到,气呼呼回房,阮瑛阮琬相对还在噘嘴,小二进来就骂:“一对小笨蛋,我让你们俩个在这里,就是防他要太多的东西走,结果半点用也没起。”

  阮琬惨兮兮地回话:“父亲,柳伯父拿走三十七件好东西。”小二怪叫一声,跟中箭兔子似的一跳多高,嘴里凉气抽个不停,眉头拧着:“嘶,三十七个?嘶,我房里摆的,个个是我的心头肉,”

  赵氏在里间铺床,听到动静出来轻笑着劝丈夫:“他肯答应,三十七件又算什么?比不上加寿的一个指甲。”

  小二勉强的安生下来,侄子阮瑛才敢对他说出来:“二叔,你没发现今天不对吗?柳伯父从没有这么脸皮厚过,我和弟弟越说这一件不能拿,他借酒装疯,越要拿走。”

  阮瑛摸脑袋:“他也没喝太多酒啊,上一回父亲请柳伯父来家说话,也是我看着烫的酒,喝了好一大坛子金华酒,也没见摇也没见晃。”

  小二深思:“难道我上了当?不会啊。加寿的事情他柳兄是个外人。难道他看在袁兄的面上,早就有心做成太子府上。也不会啊,我要是柳兄,正好借着这事情跟袁兄谈谈条件,上有太后在,前有柳丞相的那一出子事,柳家总是活得夹尾巴做人。难道?”

  小二越想越不可能:“柳兄跟袁兄事先谈过了?”随即,他就否定自己的心思,斩钉截铁地道:“不可能!袁兄是不赞成我们这样做,哪怕他心里愿意,嘴里也从没答应过。他总是凡事随其自然,他出手拿住丁前和黄跃,已经出我意料,而且那晚大家喝多了酒……袁兄跟柳兄要是谈过这事情,不会不告诉我,”

  赵氏再出来的时候,见两个孩子对着丈夫眼巴巴,丈夫嘴里还在念叨:“柳兄这是怎么了?我给他吃的是酒,不是吃错药不是。”

  赵氏笑着:“睡吧,别想了,横竖他肯答应就好。孩子们也要睡了。”打发两个孩子去睡,把丈夫送进房里。

  ……

  柳夫人大吃一惊,对刚进门的柳至道:“你,哪里收这些东西,小心御史们对你不客气。”

  柳至懒洋洋:“遇到一傻子,他一定要送我,我不收他今天晚上睡不着。”柳至嘻嘻。

  “这么好的傻子怎么让你遇到?”柳夫人打开一个匣子,又吃一惊:“这个是字帖?”

  柳至洋洋得意:“叫云若来,他一直想要的前人字帖,我给他弄来了。”又想了起来:“让他这就写个道谢贴子,免得以后那傻子聪明过来,坐我们家不走重新讨要。”

  “这个不是阮家在收藏?”柳夫人留上心,把别的盒子再打开几个,看出端倪来:“这一个,在阮家二叔处见过。”

  柳至哼着戏文不作回答,施施然负手到房外,叫一个丫头:“打水来我洗洗,今天痛快,明儿有那袁家方家扁家长家短家也来请我那太好不过。”

  睡下来的时候,柳至渐渐后悔,今天不应该答应小二那么痛快,如果今天不肯松口,是不是真的会有董大学士家南安侯府来请自己,大把的珍玩往自己怀里送?

  这两家里也有积累,也是有好东西的。

  ……

  “太子殿下对寿姐儿有情意,”红烛下面,袁训和宝珠倚坐在纱帐里说着话。

  袁训满面欣喜,又不时的欣慰。齐王都看出太子殿下心情不一样,何况是加寿亲爹的忠毅侯。

  宝珠本就在他怀里,伸手臂更揽上一揽。夫妻们之间相守相敬到今天,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意。

  有人说情意如丝,有人说情意如金。要让忠毅侯说,情意这东西,就是对方慢慢的变老,日子一天一天的消磨,你看对方也如昔日初见时一般。

  每每这样想的时候,袁训同时祝愿孩子们小夫妻里也是这般一样,日子一天一天的消磨,能没有个你说话我不喜欢,我说话你不想依从的时候。

  但看对方总如昔日初见时,还是那又陌生又新鲜,说出大家都喜欢的话,那算心有灵犀。说出对方不喜欢的话,那是还不熟悉。或者对方还有自己不了解的地方。

  如果太子殿下对寿姐儿能有三分这样的心思,袁训都觉得安心。

  而今天,他当然不能看出太子殿下对加寿有这样的心思,这种不在乎岁月消磨,是需要岁月才能展露。但情意如丝,袁训却在太子身上发现。

  还有另外一个人,是齐王。

  这兄弟可以放到一起说,袁训侃侃而谈:“太上皇对太后,那是没有话说。我寻思着,太子身上也必然有此心境。如今齐王殿下也有,可见,”

  宝珠打断他,眸子亮晶晶:“你说,皇上是不是也有这心境?”

  袁训愕然,大笑一声,再就但笑不语的不作回答。宝珠露出俏皮的笑容,也知道背后议论皇上不对,在天子当有御妻数十的时候,背后这算非议,说他一心一意更不对。

  换个话题,宝珠颦起眉头:“说也奇怪,我最不担心的就是殿下,我最担心的倒是柳家。”

  望向丈夫:“你还记得柳家的小姑娘里,有一个眉间胭脂痣,生得绝色天香,柳夫人来看我,我总要特意地问问她,据说直到今天还没有定下亲事。”

  听说是柳家,袁训更不以为然,轻抚一把宝珠肚子面带调笑:“不就是好孩子吗?等你生下孩子来,他柳家就老实了。”侯爷坚信不疑,这一回是女儿。

  宝珠不知是不是孕后笨,或者是另外一个原因,这一句颇有明显之处,她也没有多想,反而推一把袁训,笑声玲珑,找到一个好话题。

  兴致勃勃地道:“是了,你说小七的亲事,许给谁家的好。”娇嗔着丈夫:“你呀,你自己拦下孩子们的亲事,太后还在抱怨,祖母和母亲不曾许过,宝珠也不曾许过。”

  袁训坏笑:“卿卿这指责可就不对,加寿的亲事我都没有下脚的地方,这是太后许的,她老人家还抱怨什么?再说我许什么亲事,祖母和母亲都会喜欢。至于你嘛,”

  对宝珠促狭的打量着,宝珠嘟起嘴儿:“你总有道理,又要说宝珠什么?”

  侯爷唉声叹气:“孩子全是你怀的,十月怀胎你一个人带着,你怎么还敢不满足?”

  宝珠瞪着他,袁训瞪着她,半晌,“扑哧”,宝珠没忍住,先乐了出来。低头看向自己肚腹,宝珠念叨着:“小七乖乖,爹爹为你跟母亲吃醋呢,爹爹想要怀你呢。”

  “我倒怀得起来。”袁训自己的话,自己怎么想怎么好笑。

  宝珠打趣他:“你既然不能,这次亲事你就别插手了。”袁训摊开双手,尚有一脸的无辜:“我怎么插手?太后今天挑五家,明天推倒说不好。后天挑七家,又说等生下小七再定不迟。”

  侯爷的眸子在烛光下闪呀闪的,眸底全是笑意:“这一次的亲事跟执瑜执璞二妹加福小六的亲事一样,还给太后定吧。”

  宝珠刚才没有怀疑上柳家,就是太后天天把满京的官宦挑过来挑过去还嫌不趁心,这几天又挂念上外省的大员。小七的亲事,从安老太太到袁夫人再到宝珠,都以为这一回又是太后当家。

  柳老丞相把太后彻底得罪,太后怎么会选他家?再说太子的两家外戚联姻,御史们可就忙活。

  但此时袁训的话,宝珠听出古怪,纳闷的问:“要是跟儿子女儿一样,那不还是你定下的,由太后降旨意?”

  袁训打个哈哈:“你又呆了,我就是这样说。当然,真的我挑的更好,依着我也没有什么。”

  怕宝珠再说下去,袁训换个话题:“再说说别人家吧?要我说,念姐儿这个好孩子,把我心疼的不行。上金殿的事情虽然好,但皇上也让气的不行,齐王也好,太子府上,以皇上的性子会强压人下来。你看进太子府上的,会是哪几家?”

  宝珠张张嘴,其实还想说说柳家,但袁训表示过他不在乎柳家,并且这几年里为加寿跟柳至没少生气,打到柳至大门上的事情也干过,宝珠深信他,丈夫说话从来说到做到。就是不深信他,内心保持深信本也应该,为了长女加寿也要深信到底,宝珠就说说别人家。

  “……除了这几家,还有,你一定要拿礼部黄侍郎的丑,我想你从来不做无用之事,提醒我打听他家,却原来也有一个国色天香的姑娘,”

  袁训一听,嘿嘿地笑了。他的心思不由自主的回到那天拿住黄跃的那个晚上。黄大人,有人已经盯上他。

  拿住黄跃是凌晨,几个时辰前是前一天,鲁豫凑上来吃酒,进门就要说话,袁训不肯听。

  从袁训的角度上,他深知皇帝性子,侯爷是没有十足的底气插手太子府中。但侯爷又相信是个人你就有情意,哪怕你仇人遍布,杀戮满天下,也总有一个人是你心头的弱点。

  杀戮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温文尔雅的太子殿下。

  袁训是先打着一次又一次试探的主意,念姐儿出来他没有想到,引起皇上震怒,却在袁训意料之中,侯爷本以为这当事人会是他。

  所以董大学士去找张大学士也好,不是袁训的主意。小二去找柳至,这更与袁训无关。

  董大学士、南安老侯和小二,都精明过人,知道分头行事,不跟袁训私下说过,皇帝一旦怪罪下来,彼此间也没有牵连。

  鲁驸马却想不到这一点,他那天跑上门来是有话要说。头天晚上袁训不肯听,第二天凌晨拿过黄跃以后,大家分开回家,鲁豫叫住袁训,月夜无人,悄悄地道:“你知道黄家跟忠勇王府的事情吗?”后面嗓音就放大了,还伴着远去的马蹄声:“哎,我没有说完呢,你走什么?哎,你这个人……”

  远去的马蹄声,是袁训的。

  鲁驸马估计很生气,到今天也没有再给过袁训只言片语。但袁训能猜出来黄跃有什么落到这刑部侍郎的眼睛里。

  前一阵子忠毅侯倒背运,京都护卫、刑部、顺天府更忙个不停。忙着寻奸细,在官员中间寻找内奸,黄跃如果见的人不对,鲁豫知道不在话下。

  袁训心中有数,自然不肯听鲁豫的话。听过,就是侯爷跟鲁驸马约好了似的,好似侯爷从私交上请鲁豫动手。而且袁训为加寿什么事都肯做,却不肯轻易带累任何人。

  他有太后他能扛下来,别的人可没这好背景。

  宝珠这会儿很随意的说起别人家,把黄家带出来,袁训就把鲁豫想了起来。

  鲁驸马一生是个执拗性子,他一旦认定的事情,九头牛拉不回来。他不但是对自己有了情意,而且手里一定有了证据。

  袁训会去提醒鲁豫收手吗?他原本也就没有让鲁豫做什么不是。

  在宝珠随意的话里,袁训眯眯眼,觉得自己等着看也就很好。

  他没有对宝珠说,因为侯爷是用猜的,再说宝珠的语气远不如说到柳家的姑娘热烈。

  宝珠边说,脑海里边出现她曾见过的,太子和加寿的种种场景。

  太子拔高个头儿的时候,飘逸之态出来。加寿胖胖墩墩,还是肥乎乎的可爱。但一对人走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和谐。

  这里面有青梅竹马,还有两小无猜。把一切不调和都调到十分融洽。

  只要来的不是柳家的人,不是皇后的母族,太子不得不宠幸的人,黄家张家王家哪家的姑娘宝珠看着都一般。

  他黄家算什么呢?宝珠这样想着,把丈夫的手握得更紧些。袁训为孩子们所做的一切,宝珠都深深感激,并且偏心护短的认为黄家这些人都应该感激。

  前有加寿出身过人,青梅竹马在。按本朝这制度而后面进的人,就是得宠的,也是跟加寿两败俱伤。

  这就是宝珠也不怕太后生气,不拦袁训的原因。她不仅为着女儿夫妻美满,也认为丈夫这举动,别的姑娘们也许可以许个好人家,夫敬妻荣的过上一生。

  是谁自立自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当然有人认为这话好可笑,让别人都不要跟自家女儿争的意思,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有谁正经嫁个丈夫,还过得不好,也是她自己的事情。

  会不会有人说忠毅侯夫人你只为自己女儿着想,就不要说得冠冕堂皇,自然是有种人的。宝珠想到这里,淡淡一笑。

  路漫漫兮,但宝珠愿意陪女儿走下去,拦上一天是一天,袁训也是一样。

  ……

  皇帝这一夜都没睡好,让表弟气的。顺着念姐儿上金殿这思路想下去,皇帝觉得离朝纲败坏不远。

  他甚至昨天都没有去往太后宫中请安,让皇后和太子代去请安,说自己很忙,不给念姐儿赔礼的机会。

  知母莫若子,想来太后一定会打起笑容:“呵呵,看看这个孩子不懂事儿,”皇帝不赞成这话,念姐儿不懂事儿,忠毅侯你还是不懂事的年纪?

  太后表面是说念姐儿,只怕把忠毅侯一起说进去。

  大早上怒犹未息,早膳后看奏章,干涉大捷的官员们,本来他们对迷惑奸细有功劳,陆中修等人越是上蹿下跳,忠毅侯处境越难,奸细就越是相信。

  丞相席连讳从来顾大局面,他提出这一点后,又提出凡有私心的官员们,如丁前都知道他为了个女人,这事情已经揭开,席连讳建议革职,黄跃有失国体,什么外国不安,这虽没表现出私心,却表现出本朝的软弱,也建议革职,陆中修是为新老臣之争,这在历朝历代都有,建议罚俸半年。

  革职的官员们要议过再议,因为这几个不是小官员。罚俸半年的官员们名单早拟好,只等皇帝用印。

  此时皇帝心气不顺,把拟好的旨意摔给太监:“重写,罚俸三年!”

  太监吓得一个激灵,捧着就走。

  皇帝叫住他:“再拟旨给宗子府,给太子府上赏赐美人八个!齐王,以后再说。”太子今天在御书房里侍候,刚进来就听到这一句,不敢说什么,小心谢过,反正美人也还没有选好,太子觉得还有功夫想对策。

  兵部不时的来回话,先是送第一批拟好战功的公文,再送物资损耗,再送……

  大捷在四方国家面前长了皇帝脸面,皇帝放在第一位。满意的看过,让太监拟旨意,不满意的重重批上:“给那个人瞧瞧,这个算错了!”

  皇帝负气如此,太子暗暗的好笑,也提醒太子他要想称心如意,岳父是个上好挡箭牌。

  等着皇帝心情稍好,打算为岳父求个情时,外面又进来一道奏章:“回皇上,军中来的。”

  皇帝脱口道:“难道又大捷了,不是说打完了?”但欢欢喜喜打开来看,眉头动一动,喜色不减反而有增加的势头。

  看完,把奏章给太子,皇帝恢复没好气,他又想到表弟身上去,对太子板起脸:“看看,这才是为朕的好臣子,不是那满心为自己的人!”

  太子心想这是怎么了,这是梁山王又弹劾岳父不成?双手捧住看头一句:“臣萧瞻载叩请皇上金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太子恍然大悟,这是陈留郡王来的。但不知道这里面写的是什么,让父皇喜欢地要贬低岳父?

  认真看下去,太子也动容。

  怎么,儿子大婚也不能回京吗?

  怎么,提倡节俭,让萧衍志萧衍忠一起成亲吗?

  怎么,这大捷之后也不能放松吗?

  太子有不忍之色,打这几年,他对于战场上血肉横飞小有认识,只是没有亲眼见过就是。想想梁山王一退再退,该有多么憋屈。想想陈留郡王一战再战,太子现在知道军需失踪尽数在陈留郡王手中,可见他大捷的并不容易。

  想他只有两个儿子,想他名将不虚,半点儿不肯放松。一边是放弃儿子大婚,一边是严守国门…。太子遥想一下这位郡王,自太子懂事以后还没有见过他,一定是位昂藏大丈夫。

  这折子带给太子一些机会,他先把节俭放在嘴里咀嚼几回,但这会儿先不说。只看后面的说话,双手呈给皇帝,恭敬地道:“陈留郡王想的周到,请父皇应允他所奏请,二位驸马的亲事由陈留郡王府萧瞻峻和忠毅侯代为出面。”

  皇帝脸酸的不行,牙根也是酸的,说出话来也酸溜溜:“朕到明年也不想见他,却处处有他在。”

  太子机灵地道:“父皇把今年当成后年也就是了,也就可以见忠毅侯。”

  “要你多话!”皇帝气呼呼斥责过,内心对陈留郡王的赞许占住上风。他刚送走的圣旨,就有这一条,大捷之后不许放松,提防骄兵必败。还有节俭的话,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喜欢下面人说,你们都节俭吧,反正皇帝再俭也不少享受。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抬手拂蚊子似的,皇帝轻描淡写:“宣忠毅侯晋见。”说的有气无力。

  袁训到来,叩头道:“微臣见过皇上,微臣有罪。”皇帝怒目而视,很不想跑题,直接跟他说说公主的亲事就打发他走人,但让这句话还是让带跑题。

  “你有什么罪?”

  袁训回道:“微臣不应该以夫妻情意为重,惊吓住丁尚书,气疯黄侍郎,更没有想到齐王和念姐儿暗生情意,臣万万没有想到。”

  皇帝恨的牙根全是痒的:“说句话你就能扯到太后身上,接下来你想说亲事是太后许的是不是!”

  太子却眼眸一亮,茅塞顿开。笑容满面也跪下来:“父皇容禀,念姐儿胆大包天,这是父皇您的纵容。”

  皇帝沉下脸:“不要什么事最后都怪朕?”

  “父皇您是人人称颂的仁德之主,母后常对儿臣说,父皇您最有情意,天下事只有别人想不到的,没有父皇您不能包容的。”太子说得情真意切。

  闻言,皇帝只觉得肚子里有什么一翻,嗓子眼里一酸,有什么马上就要吐出来。

  皇后说的?

  皇帝不知道还有恶心到吐这话,只是认为太子这话文法不对。拿情意说皇帝这修饰他听着不顺耳朵。一般是皇恩浩荡不是。

  喝两口茶压下去,但恶心劲儿还没个完。皇帝没心情跟袁训和太子生气,实在是他听过太子的话中提到皇后,忽然没了力气,再拂袖子,这一回没有精神是真的。

  “忠毅侯去见太后,大婚请太后作主。”

  皇帝以为是让袁训膈应到,赶紧先把表弟撵走。他没有想到的是,袁训刚走,太子笑嘻嘻又回一句:“父皇,天近午时,母后相必在宫中等您用膳,儿臣陪您一同过去如何?”

  皇帝瞠目结舌瞪着他,电光火石般发现,膈应到自己的原来不是忠毅侯,原来是这个小子。

  “母后常说,父皇在御书房用饭,一个人想必吃的孤单。儿臣问还有臣子们陪呢,母后说臣子们只顾谢恩,怎么能知道父皇用膳的饥与寒。母后常说……”

  皇帝端起茶碗,他嗓子眼里那感觉又一次出来,而且比刚才还要强烈。

  对太子的话,只是想呕吐不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