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逆水行周 第一百七十八章 旗帜

《逆水行周》第一百七十八章 旗帜

作者:米糕羊 字数:2253 书籍:逆水行周

  .lā .

  申州位于豫州西南境,州治平阳南侧便是桐柏山脉,其上的义阳三关便是往来桐柏山南北通道上的关隘,而所谓‘义阳’,便是平阳的旧称。

  数百年来的腥风血雨,让义阳三关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而桐柏山北麓的平阳(义阳),就是义阳三关的北面门户,突破三关的南来敌军,要攻破平阳(义阳),才能在桐柏山北麓站稳脚跟。

  所以为了提防山南安州军偷袭,如今的平阳城戒备森严,虽然城南有水做护城河,即便是白昼也大门紧闭,偶尔开启的南门只允许运送粮草的车队出入,而寻常百姓要进出城池,就得走北门。

  北门大部分时间会关闭,偶尔打开让往来百姓通行,但即便如此,行人也得经过严格盘查方能进出。

  同样,为了防止敌军冒名顶替混入城中,即便是信使等公干人员,也得出示凭证以及接受询问,不是州署小题大做,实在是事关重大,不得不谨慎行事。

  不久前山南荆襄出了叛逆,朝廷调集大军讨伐,豫州官军主力西进攻打荆州方城,又有官军在光州攻打大别山五关。

  而与此同时攻打义阳三关的官兵只是佯攻,兵力不算多,一旦被对方反扑,平阳很容易遭到攻击。

  当然,申州北面有永州,东北面是豫州,而东面是息州,只要平阳驻军守上数日,援兵必然会赶到,来犯之敌只能灰溜溜撤退。

  所以对于平阳守军来说,防备敌军偷袭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桐柏山上有三关分别扼守三条要道,但这不代表翻越桐柏山就只能走这三条道,小股精锐完全可以避开这三条路,翻山越岭同样可以往来南北。

  这样的小股精锐若要偷袭,平阳很难一直提防,所以官府索性实行门禁,与此同时在城中实行联防,各里坊一旦发现有陌生人出现,必须立刻将其扭送官府。

  严防死守之下,平阳城不敢说固若金汤,但至少大家晚上睡觉时都能睡得安稳些。

  “呐,你看见那座山了没有?那叫贤首山,又名贤隐山,相传汉时大贤周磐隐居于此故而得名”

  城西,城楼上两名男子正在举目远眺,向着城郊数里外的贤首山指指点点,他们身着白衣,和身着戎服正在城头警戒的士兵形成鲜明对比。

  “原来这就是贤首山莫非是梁高祖破敌之处?”

  “正是,不知你可曾听过那首鼓吹曲《贤首山》?”

  “嗯,昔年在广陵,曾经听人唱过,不过听起来颇为慷慨激昂,似乎为军乐?”

  “没错,此为萧梁军中乐曲,奈何,奈何”

  两人之中,身材瘦小些的男子无奈的说着,他看看左右,发现士兵距离比较远,便拍着墙垛哼起来:“贤首山,险而峻。乘岘岫,凭临胡阵”

  “骋奇谟,奋卒徒。断白马,塞飞狐。殪日逐,歼骨都。刃谷蠡,馘林胡。草既润,原亦涂”

  “轮无反,幕有乌。扫残孽,震戎逋。扬凯奏,展欢。咏杜,旋京吴”

  歌声很低沉,另一人听着听着不由自主跟着唱起来,唱到最后三个字“旋京吴”后,他叹了口气:“旋京吴如今北军都差点攻破建康了,还旋什么旋”

  “这不又打退了么?”瘦子笑了笑,可笑容满是苦涩。

  “算了,陈官家的江山,他自己都不心疼,我们这些布衣心痛什么。”

  “话不是这么说,这年头隔三差五就要打仗,眼见着又开始乱起来,江表总归安全些。”

  “安全?江州完蛋了,据说岭表也完蛋了,就剩下三吴,江表那么多人,粮食肯定不够吃,到时候乱起来,那就是易子而食了!”

  时局动荡,说起时事总是让人消沉,两人陷入沉默,他们是行商,月前带着货物路过平阳,要翻越桐柏山南下,到安陆做买卖。

  结果局势突变,官军说要讨逆,桐柏山道路断绝,两人的货物刚好存在城中邸店,结果全被官府封了,然后‘有偿’征用,而实际上给予的补偿,有和没有差不多。

  眼见着本钱就要赔光,两人急了眼,这段时间以来在城中四处奔走,到处找门路托关系,忙得心力憔悴之际,只换来一张纸。

  官府说如今官军讨伐山南逆贼,事发突然来不及调拨物资,所以‘临时’征用他们的物资,待得平定逆贼之后,再凭这张写有货物种类、数量的纸,到州署领回相应数量的货物。

  事情都到了这份上,两位算是想清楚自己白忙活了,他们既然敢出来行商,就知道行商的风险很高,反正人没事,那就等下次再赚回来。

  奈何心中十分苦闷,于是走上城头举目远眺散散心,反正他们之前疏通关系时混得个脸熟,守军将领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上城头散散心。

  看着城外的贤首山,两人不由得唏嘘,相传将近百年前,还是元魏和萧齐对峙之际,魏军大举南下,进攻齐国淮水一线,处于淮水上游的义阳(现在的平阳)也倒了大霉。

  齐军随后全线反攻,西线齐军主力翻越桐柏山,进攻围困义阳的魏军,一支齐军顺着源自桐柏山的水进军,在水流经的贤首山扎营。

  贤首山下游就是义阳,围城的魏军士兵见着贤首山上密密麻麻的齐军旗帜,不知兵力多少,未敢轻举妄动。

  义阳齐军见援军抵达,士气大振,内外夹击魏军,魏军眼见事不可为只能撤围而去,而率领那只齐军出现在贤首山的将领,就是后来的萧梁高祖萧衍。

  后来有人以此做鼓乐曲,名为《贤首山》,此曲慷慨激昂,为萧梁军乐之一。

  原本,萧梁可以趁着元魏六镇之乱挥师北伐,结果到后来闹出个侯景之乱,从此南朝国祚消散,而到了现在,南朝陈国眼见着就要完蛋了。

  虽然周国局势突变,但没人认为宇文氏能够顶得多久,想想尉迟氏若改朝换代,势必统一中原,从此天下太平,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数百年来战火纷飞,倒霉的都是百姓,能有个太平日子,再苦也总好过活在乱世生不如死。

  “宇文氏完了,黄州西阳也完了,买卖又不好做了,真是可惜嗯?你在看什么?”

  瘦子顺着另一人的目光看向远方,看向贤首山,片刻后揉了揉眼睛继续看,今日雨过天晴,光线不错,他似乎看见贤首山那边冒起了黑烟。

  据说官军在贤首山有营寨,扼守水上游,现在有黑烟冒起来,莫非是营寨失火了?

  水上游漂下一艘船,船帆血迹斑斑,城西守军纷纷聚集西南角,待得船只顺流而下从平阳城西南角旁漂过,所有看清船上情形的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船上堆着许多血淋淋的人头!

  满载着人头的船只,途径城南浮桥时被拦了下来,守军在船上找到几封信,打开一看内容都是一样的,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投降。

  那是安州军的劝降书,对方声称已经派兵抵达贤首山,那里的营寨已经换了主人,船上的人头就是守军首级,而安州军突破桐柏山三关也在指日之间,所以平阳守军不要做无意义的抵抗,赶快投降。

  平阳守军很快做出反应,派出骑兵赶赴悬瓠求援,而使者刚出城不到一个时辰,城北郊外便尘土大作、旗帜招展,看样子是大股骑兵正在接近。

  桐柏山南麓的安州军,即便翻山越岭来偷袭平阳,也不可能背着那么多马匹翻山,所以

  义阳城头守军看着那片旗帜,个个面露喜色欢呼起来:“援军,是援军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