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魔改大唐 第633章 国之重器

《魔改大唐》第633章 国之重器

作者:麻烦 字数:1856 书籍:魔改大唐

  而在这个时候,白氏国的国主又给他们演示了一番什么叫做“白氏战法”。

  也就是除了冲上去莽之外,其它的什么后勤、辎重、运输之类的一概不管的战争方式,更是直接把他们给带沟里了。

  当然,这也跟偃师商族的服务实在是太周到了有关。

  让诸国国主像饮鸩止渴一样,明知道这样会导致自家命脉逐渐落入他人的掌控之中,却又不得不向偃师商族寻求援助。

  别的不说,光是“兵贵神速”这一点,就让他们无法拒绝偃师商族的交通渠道。

  你不用?敌人用了,等你的部队慢悠悠的拖着粮秣辎重花上几个月赶到前线,国境守军的坟头草都长了三尺三了!

  偃师商族的出现,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大荒界的战争模式。

  除非大荒土著势力,能够联合起来抵制偃师商族,否则只要其中有人敢第一个尝试吃螃蟹,其他人就只能也含着眼泪吃下去,被动的被局势所操控着走向他们并不希望的方向。

  而白氏国这个披上了羊皮的狼,就很好的扮演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白氏国还需要通过武力去征服赤土原么?

  跳出来啃了诸国一口的白氏国,就这样在吃的脑满肠肥之后,心安理得的打着饱嗝剔着牙当起了“不争之国”。

  而且,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大荒土著势力”,白氏国完美的扮演起了一个“样板国”的角色,国内几乎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快速发生着变化。

  这让各国派驻的细作,不得不一天三趟加急的往家里传递情报,将白氏国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事无巨细的仔细禀报给自家国主……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用来传递情报的渠道,也是偃师商族提供的跨国邮政!

  继偃师商族之后,偃师一族的另几个分支,也开始在赤土原诸国眼中展露出头角来。

  偃师工族,将整个白氏国都变成了一座大工地。

  一座座建立在矿藏和资源地附近的矿业、工业城市拔地而起。

  各种附属的配套加工厂,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大地上成片的冒了出来,连接成一片不可名状的灰黑色钢铁森林。

  偃师农族,则将赤土原上一马平川的红土地上,只要是能落脚的地方都种满了各种作物。

  偃师牧族,在大地上放牧着数以千万记的各种牲畜,所过之处如同生物大迁徙一般寸草不生,但留下的畜肥又很快让草场生长出来,并变的更加的丰茂。

  一时之间,白氏国中出现的各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物,让诸国目不暇接的同时又不明觉厉。

  但原本莽到不行,见人就怼的白氏国,安分下来搞起了发展,也让诸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好歹能消停一段时间。

  不然以白氏国展现出来的战力,还真没有那个土著势力能单独抗住他们的疯狂进攻。

  所谓的国争虽然是大国割小国的羊毛,可没有那个大国愿意在国争之中损失太多战力。

  所以跟白氏国杠上,是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朱壤国宁愿退兵八千跋,也要尽可能保住自家战力的原因。

  失去点国土算什么?

  这大荒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地!

  一旦在国争之中损失太多战力,在接下来的大争之中无力抵挡域外天魔的入侵,那才是真正亡国灭种的灾难!

  只要这个新近复起的白氏国能够消停一点,给他点地盘就给他点地盘吧。

  区区一个新生国,要积累没积累、要底蕴没底蕴,连即将到来的大争有多凶险都不知道,能不能抗得过这一次大争还是两说呢!

  但凡对大争有所了解的方国,就不会在磨砺兵卒的国争之中,这么疯狂的消耗自家战力,等他自己在大争之中消亡了,给出去的地盘不还是他们的么?

  赤土原诸国自以为自家的服软行为,能够麻痹骄傲自大的白氏国。

  可白氏国真的如他们所想,在国争之中获得了大把的好处之后,就沾沾自喜的沉迷胜利荒废武备么?

  很明显他们可能有点想多了!

  在得到泗野国的遗产之后,白玉琦对泗野国库中找到的各种典籍进行了研究,对大荒的历史也开始有了深入的了解。

  泗野国库?

  是的!泗野元妃斟戈白云献给白玉琦的那枚国器“侯璋”。

  不仅仅是代表国统传承和国主的身份,同时还兼具着国库的作用!

  泗野国数千年的积累和底蕴,可都储存在其中了,虽然比不上那些大国丰厚,但该有的也都有了。

  天材地宝、金银珠宝什么的,对白玉琦来说毫无意义,真正有价值的是国库中储藏的各种典籍、功法以及上古秘辛!

  要知道,传国的国器,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侯璋”?

  而一国之首,为什么又会被称之为“国主”,而不是国王、皇帝?

  那就是因为,赤土原上这些人类方国的国主,根本就没有资格称王!

  实际上,西云罭上的人族,古早的时候都只不过是从人类发源之地的东陆,流放、发配、流亡过来的犯臣、罪囚族裔。

  其中身份最高的,也只不过是诸侯级别,掌握在他们手中的自然也就只有“侯璋”一级的重器,只不过后来被他们当做了传国的国器而已。

  根据典籍记载,大荒界自古流传的“重器”。

  共分为“皇、帝、君、王”这上四品,以及“侯、爵、勋、贵”这下四品。

  不仅仅是一国之主拥有重器,下面的臣属、将领也同样拥有重器,可以说古国的统治就是建立在这些重器上的。

  皇帝君王所使用的“皇玦、帝玺、君珪、王印”,这上四品重器姑且不提。

  下四品中的“侯璋”,是由仅次于“王”的诸侯所执掌的重器,又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阶。

  “爵”一级分为“世袭璜、食邑琮、享禄璧、誉衔珪”四等;

  “勋”一级分为“琥符、琅箓、玕笥、环笭”四等;

  “贵”一级分为“金钺、银戈、铜矛、铁镞”四等;

  品阶等级之多,重器种类之繁复,令人叹为观止,重器之间层层辖制之下,就形成了古王国牢不可破的统治阶级。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