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之国际倒爷 第二百零四章:眼红

《重生之国际倒爷》第二百零四章:眼红

作者:吹牛小王呀 字数:2187 书籍:重生之国际倒爷

  除了卖羊毛衫的,还有卖蚕丝被的。

  也是化纤的。

  除此之外人造革冒充皮衣,波斯纶冒充貂皮大衣的,劣质运动鞋,人造革皮鞋等等。

  传统行业,衣食住行,衣这一方面,可操作的空间是最大的,广州外贸,杭州外贸,大量的原厂y,盗用国外大厂的设计,让这些产品在外观上很有竞争力。

  尤其是运动鞋。

  新缰的自然经济强劲,手工业发展得比较好,重工也还不错,有大量的油田和矿井,可轻工方面,就很差了。

  这些少数民族哪里懂得这些,前几年见都没见过。

  就连内陆省份也是一样。

  一个小摊上,动不动就几百双鞋,随便一数也有几十个款式。

  也是各种粗制滥造,就卖个外观。

  交易的状态比羊毛衫还更火爆。

  也正是这些大量的新式服装,鞋子,支撑起了数量庞大的倒爷大军。

  贸易小组的5人,肯跟着范阳来到新缰,各怀打算。

  两个女孩儿完全是下意识的决定,年轻女孩儿比较单纯,喜欢上了就会变得盲目,只要跟着范阳就行。

  段正兴,是一心想要接手管理,做下一个刘鼎新。

  只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叫王杰,一个叫杨建中,才是一心想要涨见识,找机会的。

  两个小伙子看着巴扎里火爆的交易状态,大张大张的钞票频频收进包里,被刺激得不轻:“太吓人了,这一天得挣多少钱啊?太赚钱了吧,咱么以后会做这个吗?范总。”

  范阳却摇头:“你没注意看么,这些人都是一伙的,没人罩着,你敢单枪匹马的过来?”

  这边的运动服,羊毛衫,手套,鞋子,在巴扎的后半段一家挨着一家,有些是扯张油布直接铺在地上,讲究点的支顶帐篷,卖大衣的放两排衣架,粗略一数,至少不下三四十家。

  一个摊子好几个人经营,有男有女,范阳一连逛了七八家,都是一嘴的河南口音,俺,恁,中不中?中,弄啥说楞啥。

  对这种情况,范阳心里有数。

  从货物的数量,款式种类来说,这背后肯定有个河南的大倒爷,这些人搞不好是给他打工的。

  因为刚起步的倒爷,一般没那么多资金,大包小包的扛着爬火车,你能带进来多少?

  小倒爷到偏远地区,一般是卖手套和袜子的居多,因为这不占地方,两大包就能带上几千双,卖得慢一些,但利润足,才能支撑得起几千公里的长途运输,消耗。

  像这一溜摊子,服装和运动鞋至少能数出好几十种款式,从那些运动鞋来看,搞不好还是应季的新款,大衣,外套,运动服,棉毛裤,都是一水的杭货。

  这肯定是用火车皮发过来的。

  这背后的大倒爷,在这边经营的时间很长。

  经验很丰富。

  是已经扎根落地的倒爷了。

  惹不起。

  两个小伙子眼巴巴的看着范阳。

  “咋了?眼红了?”范阳问道。

  “没啊,咱们不是做市场调查吗,咱们不调查这一块儿了?”杨建中说道。

  “你忘记我出发的时候说什么了?来你告诉我,早上我安排的考察内容是什么,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衣服鞋子吗?”范阳语气严厉。

  杨建中一阵窘迫,他没想到平时总是笑眯眯的范总,一下子这么严肃,不敢对视,埋下头去。

  “别去眼红这个,好好跟着我干就行了,别犯傻知道吗,这里不比连云港,你别怪我说重话,到地方上一定要谨慎,不是我吓你,说重一点命怎么丢的都不知道。”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除了四九城的倒爷,就数湖北,河南,这两个地方的倒爷厉害。

  这两个地方都是内陆省份,有居中协调的作用,紧挨着安徽,浙江,江苏,进货方便,所以倒货成风,豫鄂两地又是吃面粉,裹黄泥长大的,自古民风彪悍,异常的团结,老乡会,地方帮,名目繁多,在外地,说到河南湖北,道上人都会给点面子。

  不给,要不了多久一大帮子人就能找上门来。

  范阳不想招惹他们。

  又说一句重话:“出门行动听指挥,问,就要买,不买就别问,知道吗?老段你把他们看紧一点。”

  两个小伙点头。

  可范阳还是从杨建中的眼中,看到一丝不对劲,很不服气的样子。

  说完带着贸易小组5人,又往巴扎后面逛过去。

  从巴扎的摊位分布情况,可以简单的看出地方的势力水平。

  之前的工艺品摊位,大多数是本地人在经营,摊子占了就不拆,风雨无阻都摆在那里,本地人嘛,肯定有这个底气。

  工艺品过后,就是杭货服装,鞋袜,之后,就轮到电器了。

  广货产品。

  再之后,才是塑料制品,玩具。

  经营广货的,大部份是广东人,福建人,这两个地方的人要相对温和一些,讲究和气生财,电器经营利润高,资金相对充裕,个体小老板像林阿坤那种,也可以到一地单独发展,你就挨着他摆摊,一般来说也问题不大。

  河南人就算了。

  你挨着他摆摊就是找打的。

  巴扎最偏僻的地方,就是经营小吃,米花糖,切糕,泡筒,麻辣烫,酸辣粉,卤煮火烧,豆花饭什么的,甚至还发现了几锅康巴地区的牛杂汤,这些都是各地到新缰的小本生意人。

  还有吹糖人,摆着转盘画麦芽糖的,卖糖葫芦的,这些民俗项目。

  当然更多的是卖馕的,卖烤羊肉串的,还有炸蝴蝶虾的。

  来逛巴扎的本地人,都习惯在巴扎里吃饭,所以这些小本生意也很好做。

  夹杂在这些摊位中间呢,则见缝插针,摆着很多和田玉的小摊。

  这种摊位占地不大,随处可摆,有卖成品玉雕件的,也有卖和田玉山料,籽料的。

  还有摆着青皮,麻皮原始,搞小本的赌石生意的。

  这个引起了范阳的兴趣,在一个卖和田玉籽料的摊子上停了下来。

  摆摊的是个维族老人,长着一把大胡子,身前的油布上面摆放着几十块籽料。

  看见范阳蹲下去挑挑拣拣,小卢在旁边轻轻一拉:“范总你要买玉?”

  “看看玩嘛,了解一下。”

  小卢说道:“这里不是买玉的地方,有专门的玉石巴扎,等会我带你过去呀。”

  “你懂玉吗?”范阳笑问道。

  说到玉,小卢明显精神了起来:“知道得不多,但就是喜欢,应该还是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参考的。”

  “哈哈,那就感谢了,我先随便看看。”

  所谓和田玉籽料。

  他是玉料的一种。

  矿料,山料,籽料。

  矿料就是山里的矿采出来的,石头大,质量糙,精品不多。

  山料,就是玉石的表皮层,在土里刨出来的,山旮沓里捡的,出精品墨玉,青玉。

  籽料,就是玉料中最好的。

  它是河里的鹅卵石板滩上捡的。

  经过了河水千千万万年的冲刷,这种玉料水份最足,玉质最剔透,和田玉中的天价产品,羊脂白玉,大部份都是和田玉籽料出来的。

  但缺点是个头小,就跟一般的鹅卵石差不多,可价值昂贵,拇指大一片羊脂白玉,就值好几十万,上百万。

  所以说新缰人有钱呢。

  许多山民就靠捡玉也能突发横财。

  而且是一夜暴富的那种。

  范阳也不问价,就把那些玉料拿在手中看着玩。

  一蹲下去就半天不起来了。

  其他人又不敢打扰。

  杨建中在旁边拉了一把王杰,实在按捺不住,把王杰拉到旁边,将手中的小本子递给王杰:“等一下问我,你就说我上厕所去了。”

  “你要干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