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帝国 第七十四章 凯歌不断(下)

《大汉帝国》第七十四章 凯歌不断(下)

作者:殷扬 字数:4405 书籍:大汉帝国

  第七十四章凯歌不断(三)

  程不识用汉剑刺中一块肉干,送到嘴边,大嚼起来,吧嗒吧嗒的响声极为响亮,好象数个人在吃东西似的。

  这就是猛将,连吃东西都与众不同,周阳暗赞一句。

  “好吃,好吃,真好吃!”

  程不识不住赞叹:“以后,抓住匈奴,就让他们给我们烤肉干!”

  还有比杀败匈奴,吃匈奴烤好的肉干,饮匈奴煨好的马**更让人欢喜的事情么?这绝对是程不识这辈子少有的欢畅时刻之一了。

  公孙贺、秦无悔他们大口吃肉,大口饮马**,好不快活。瞧他们那吃相,哪里是在吃,纯粹就是在抢。

  周阳把他们的吃相瞧在眼里,不由得莞尔,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打仗,还真是消耗体能,开打之前,明明进过一次餐,仍是饿了,比起训练消化得还要快。

  此时此刻,汉军将士们围着篝火,说着笑话,吃着肉干,饮着马**,仿佛这营地不是匈奴的,而是他们的。

  一通大战,不少篝火已经熄灭,不少肉干掉在地上,沾满了烟尘。不过,这不是问题,火熄了可以再升,肉干脏了可以洗干净,总比重新烧烤省时间。

  因为,周阳已经传下了号令,要他们吃饱喝足,赶去云中大战一场。

  这可是让人无比振奋的消息!汉军将士们无不是凛遵。

  “大帅,云中郡离定襄不远,两百多里路程,我们连夜行军,在天亮之前就能赶到。”公孙贺狠狠的对付着肉干,却不能把他的嘴塞住:“趁着黑暗,我们发起突袭,匈奴一定想不到。那我们就是泰山压卵,匈奴会给我们一击而溃。”

  “这主意不错!”程不识率先附和:“天未亮,匈奴还在做梦,绝对想不到我们会赶到,一定得手。”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商讨着明天大杀云中郡匈奴的事情。

  等他们商讨完,也吃饱了,周阳传下号令,留下三千人守定襄,其余人全部赶去云中。

  右贤王部新败,公孙建正在追击中,他不可能纠结得起残部反扑。他一定想纠结残部,可是,公孙建手里有五百建章军,足以应付突发情况。再说了,城中还有不少百姓,若有意外,他们一定会协助守城。留下三千人,足保定襄无虞。

  程不识部多是步兵,要赶去云中郡却是一点困难也没有。因为右贤王战败,遗弃了不少战马,漫山遍野都是,只需要去牵过来就行。

  要步兵在马上砍杀,必须要对他们进行训练。可是,只要不从马上掉下来,是个兵士都能做到,没有一点难处。

  于是乎,数万汉军从定襄出发,直奔云中郡。

  云中郡在定襄的西北方向,大军直朝西北开进。

  些微的星月之光下,只见一条黑色的长龙,滚滚朝西北扑去。

  为了保证大战有足够的体力,周阳下令,除了警戒的兵士以外,其余人全部睡觉。在马上睡觉,周阳已经有经验了,把衣衫撕碎,粗略的搓成一根布绳,把自己绑在马背上,没多久就睡着了。

  数万汉军,在马背上呼呼大睡,酣声如雷,老远都能听见,在静夜中就格外响亮了。

  好在行军路上没有百姓,此时的百姓都撤进了城里,要不然,一定会惊动百姓围观。

  这一觉不知道睡了多久,等周阳醒过来时,四周黑沉沉的。程不识和公孙贺的酣声整得山响,比打雷还要响亮。

  “到哪里了?”周阳问道。

  赵破奴就在身边,他担任警戒:“大帅,离云中还有五十里。”

  “五十里?”程不识的酣声突然没了,好象给剪刀剪断似的:“够了。稍事歇息一阵,吃点战饭,天亮之前就可以动手了。”

  “不!”周阳右手一挥:“调头向北,到匈奴营地正东面的凤儿坡歇息。”

  “大帅,到那里去做什么?”公孙贺的酣声也收住了,抬起头来质疑,脸上睡意犹存。

  程不识对周阳是信服的,想也没有想道:“既然大帅如此安排,自有道理。传令吧,去凤儿坡歇息。”

  军令一传下,大军改西北行为正北行,赶往凤儿坡。

  凤儿坡是一块平地,这里有齐膝深的野草,大军只用了小半个时辰就赶到了。

  一声令下,兵士下马,在马嘴里衔枚,没有人说话,静悄悄的。在黑夜中,要不是走到近前,肯定发现不了他们。

  赵破奴派出警戒哨,警戒起来。

  “叫他们睡一觉,天亮之后再进攻。”周阳又传下一道命令。

  “什么?天亮之后再进攻?”

  公孙贺火烧了屁股似的,差点蹦起来。

  程不识一脸的迷惑:“大帅,不是在定襄商议好了的,趁天亮之前进攻吗?怎么改了?”

  “是呀!”

  秦无悔附和一句。

  “我想了想,还是在天亮之后进攻更好!”周阳右手轻挥,阻止公孙贺质疑,解释道:“你一定会说,趁匈奴在睡梦中下手,是最好的时机。”

  “那是!”公孙贺肯定的点点头。

  周阳接着道:“其实,我们赶了一晚上的路,还大战了一场,很是疲乏,若是能有更多的时间歇息,对我们会更好。”

  “理是这个理。一场大战,让人疲惫,可是,我们恢复过来了,匈奴也睡醒了,就失去了下手的良机!”程不识先是点头,后是摇头,很不赞同周阳的说法。

  “莫急,容我说完。”周阳打断他的话头:“程将军,你和匈奴打了这么多年,你说,匈奴起来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烤肉干,煨马**,还是准备打仗?”

  “都不是!”程不识右手用力一挥:“匈奴起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弄吃喝,更不是打仗,而是拜日升……呃!”

  说到此处,嘴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音,眼珠不住转动,一脸的恍然:“大帅,你是安的这心思?大帅,你怎么不早说?”

  “程将军,你怎么了?说话说半截!”公孙贺埋怨起来:“让人听着就糊涂!”

  “糊涂好啊!”程不识说出来的话,让人更糊涂:“我糊涂到现在才明白大帅的用意,真是的!真是的!公孙将军,你知道大帅要在什么时动手吗?大帅要在匈奴拜日升的时候动手!”

  “拜日升?”公孙贺和秦无悔的嘴巴一下变成了一个圆形,可以塞进俩鸡蛋了。

  拜日升,是匈奴古老相传的习俗,是匈奴每天必做的一件事,还是第一件事!

  每天早上,匈奴会面朝东方,对着升起的朝阳跪拜,虔诚的叩首。

  这事,程不识他们见得太多了,就是没有想到,周阳会在这时节动手。

  这时候动手,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汉军恢复得更好。一场大战,体力和心神的消耗非常惊人,汉军歇息得越好,砍杀起来,越是凶猛。

  拜日升的匈奴,仍然是没有防备的时候,选在那时候动手,和选在黑夜中下手,没多大区别。

  然而,成算却是更大了。

  公孙贺和秦无悔明白过来,惊喜不已,连赞好计。

  听着他们的赞叹,周阳只是笑笑,并没有说话。从马背上拿下一件裘衣,这是匈奴的御寒之物,此时正用得着。战马卧在地上,周阳坐了下来,头朝后仰,枕在战马肚子上,把裘衣往身上一盖,打算睡上一觉。

  此时已是深秋之季,冬天快到了,天气很冷,不如此,不能取暖。

  战马似是解人意,弯过一颗马头,冲周阳打了几个响鼻,一双马眼缓缓闭上了。

  “啪!”

  周阳刚刚闭上眼睛,只听一声清脆的响声响起,睁开眼,借着些微的星月之光一瞧,只见程不识的嘴巴再次成了圆形。

  “程将军,你怎么了?”周阳有些惊奇。

  公孙贺和秦无悔惊疑的打量着程不识,一脸的不解之色。

  “大帅,你又用上一条计谋!”程不识惊喜无限,虎目中精光四射,在夜晚瞧来,好象蓝宝石般明亮。

  “程将军想到了?”周阳眨着眼睛。

  “我现在才想到,真是……”程不识不住摇头。

  “程将军,你说呀,说给我们听,大帅又用什么计谋了?”公孙贺很是好奇。

  “我不说!你自个想去。”程不识却没有满足他的愿望,拿过一件裘衣,来到周阳身边:“大帅,我们挤挤,这样暖和。”

  这种野外睡觉,人多挤在一起,才不怕风寒,周阳挪了挪身子,程不识躺了下来,头枕在马肚上,把裘衣盖在身上,没多久就睡着了。

  要是有光亮,一定能看清,即使程不识睡着了,他的脸上也是带着灿烂的笑容。

  “计谋?什么计谋?”公孙贺望着天上的星月,陷入了沉思。

  秦无悔仰首向天,没有说话。

  两人就这般对坐着,你沉思,我也沉思,谁都没有说话。

  秋风吹来,让人生寒,二人却是浑然不觉。

  时间在无声中度过,周阳和程不识发出了酣声,二人还在沉思。

  突然之间,两人同时紧握双手,用力一晃拳头,相视一笑。站起身,拿着裘衣,来到战马旁,枕着马肚,进入了梦乡。

  二人虽是睡着了,脸上却是带着和程不识一般的笑容。

  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再度醒来,周阳只觉身上冰凉凉的,好象冰块,更有些发僵。这野外露宿,还真是够折磨人的。

  手在裘衣上一摸,入手的是湿漉漉的潮气,要是天天这么睡,肯定得关节炎,怪不得到军人的病疼总是比寻常人多。

  把裘衣掀起,站起身。

  程不识、公孙贺、秦无悔他们先后醒来,略一收拾,开始用战饭。

  仍是一革襄马**,一块肉干,七分饱。

  用了战饭,略歇一会,天色微微发白,该是出发的时候了。

  周阳飞身上马,此时的汉军早已骑在马上候着了。周阳一挥手,一拍马背,率先冲了出去。程不识,公孙贺,秦无悔从后跟上。

  在他的身后,数万匹战马一齐发力,旋风般朝西方卷去。

  留在他们身后的,只有无尽的烟尘。

  晨曦初上,曙光微露。

  高大雄伟的云中城仿佛一头怪兽,盘踞在当地。

  此时的云中城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响。之所以没有声响,并不是没有人活动,而是因为汉军没有人出声。

  汉军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顶盔贯甲,手按在剑柄上,眼里闪着炽烈的光芒,他们渴望,渴望与匈奴一战!

  太安冯敬身着戎装,右手紧紧抓在剑柄,扫视一阵汉军,对他们的战意极为满意。这些天里,汉军固守城池,不能出城,早就憋得慌了。今日,太守有令,要他们五更用战饭,结束停当。虽然命令中没有说要大战一场,他们也能猜得到。这可是让他们激动的事情,人人振奋,无不是想早点打败匈奴。

  周阳要来攻击云中城下的匈奴,自然是飞鹰传书给冯敬了。要想把此战的战果最大化,就必须要得到城里的配合,两支汉军前后夹击,那么,匈奴的伤亡将会高得出奇。

  对周阳选择的时机,冯敬自然是没有异议的。

  冯敬登上城头,放眼一望,只见城外匈奴营地里,正有不少匈奴在活动。

  匈奴营地,和定襄城的匈奴营地没什么差别,简易寨栅,把匈奴营地围住,活脱一个巨大的羊圈。

  而匈奴就是“被关在羊圈中的羊”。

  “啊!”

  匈奴脸上睡意犹存,打着呵欠,提着裘衣,边走边整理,有的揉眼睛,有的抚脸,宿睡醒来后的各种表情皆有。

  晨曦初上时,出现的匈奴并不多,稀稀疏疏,随着时间的推移,起身的匈奴越来越多了。

  匈奴不象汉军,有严规的军令军规约束,起床都有规定。他们起床,没什么规定,只要不担误拜日升,不担误打仗就行了,早点晚点,都没人管。

  处理完起床后的事宜,匈奴升起火堆,取出肉干,架在火上烤。倒出马**,煨在火上,准备早餐了。

  三五成群的围着火堆,胡吹神侃起来,说得最多的就是汉人胆小,不敢与他们大战一场。

  匈奴攻城一个多月,毫无进展,对汉朝的城池是恨之入骨,说着说着就咒骂起来了,越骂越来劲,一时间,营地里骂声一片。

  没骂多久,东方一片红色,太阳要升起来了,该是拜日升的时候了。

  拜日升,是匈奴故老相传的习俗,没人敢不拜,匈奴不再咒骂,面朝东方,跪在地上,额头触在地上,开始了虔诚的膜拜。

  巫师们在营地里又唱又跳,开始了迎接日神的到来。

  右谷蠡王个头不小,一身狐裘,极为华贵,从自己的大帐幕中出来,揉着惺松的眼睛,打量一眼东方,只见红光万道,彩霞满天,太阳快升起来了。

  慌得卟嗵一声跪在地上,双手扶地,额头触在地面,大声祈祷起来“伟大的日神,请赐福予大匈奴的勇士!”

  静静的伏着,等待太阳的升起。

  “伟大的日神,请赐福予大匈奴的勇士!”

  兵士们齐声颂祷起来,虔诚得紧,仿佛信徒面对圣人似的。

  此时的匈奴,十足十的虔诚信徒,哪里象嗜血,杀人如麻的凶人。

  颂祷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在颂祷声中,太阳露出一点儿脸面。

  右谷蠡王抬起头,略一打量,早上的太阳总是那么光芒万丈,让人眼睛都睁不开,不由得微微一眯,赶紧低下头。

  在一遍又一遍的颂祷声中,太阳不断升起,先是露出一点儿脸面,后是露出小半脸儿。

  匈奴非常虔诚的叩头、颂祷,恭候日神的升起。

  当太阳露出半个脸的时候,右谷蠡王脸上带着微笑,日神今日一定会升起。

  匈奴兵士人人脸上荡漾着笑容,有日神在,他们心里踏实。

  “伟大的日神,请赐福予大匈奴的勇士!”

  右谷蠡王虔诚得紧,一颗头颅重重撞击在地面上,发出清脆的撞击声。

  “隆隆!”

  雷鸣般的响声从东方传来,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匈奴对日月雷电有着特殊的崇拜,一听雷声响起,马上诚惶诚恐的叩首:“伟大的雷神,请赐福予大匈奴的勇士!”

  “隆隆!隆隆!”

  在匈奴的膜拜中,雷鸣般的声响越来越近,更加响亮了。

  这让匈奴惊疑不定,这雷神好象与以往不太一样,不是在天上发威,而是在地上大展雄风,还长了脚的,跑得这么快,跟骏马驰骋一般无二。

  右谷蠡王这次没有再膜拜,而是死死的盯着东方,一脸的疑惑。他一心想看清,可是,朝阳光芒四射,很是刺激人的眼睛,他的眼睛禁受不住,不住眯着。

  好象有一条水线,对,是水线,红色的水线,正朝匈奴营地涌来。

  距离太远,再加上眼睛睁不开,瞧不大清楚。可以肯定,这是水线。

  哦,不对,这里不可能出现水线,那声响象骏马的蹄声,这水线就是……汉军。

  一想明白的右谷蠡王吓了一大跳,这时节出现汉军,那可大大的不妙。一是匈奴还没有拜完日神,此时接战,会对匈奴的心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二是匈奴还未吃肉干,喝马**,空着肚子打仗,哪有力气?

  右谷蠡王越想越惊,越惊越怕,脸色不由得变了。

  “汉军威武!”

  就在这时,冲天的战号已经响起,大地猛的颤抖了。

  东方的红色水线已经露出了峥嵘面目:不计其数的汉军骑着骏马,吼着战号,正朝匈奴营地扑来!

  溅起的烟尘,好象一条怒龙,要一口把匈奴营地吞噬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