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烽烟万里 第619章 荆州局势风云变

《三国之烽烟万里》第619章 荆州局势风云变

作者:冥九曲 字数:1756 书籍:三国之烽烟万里

  韩昊祺虽是纨绔,却也是读书识体之人。

  韩家给他请了范周这位举人当教书先生,也足以可见他还是有上进的可能。

  韩昊祺品味得出,刚才李延这番话有理有据,气节锵锵。

  虽语气平和,但字字珠玑,话锋显得十分犀利,可谓是一字一句都在刺着韩昊祺。

  然而,韩昊祺搜肠刮肚,都找不到任何反驳的话语。

  这一番刁难下来,反倒是他自己落于下乘,显得有些不上台面了。

  站在韩昊祺身后的范周二人似是感同身受,脸色都有些不好看。

  范周早已低下了头,目光深深地盯着李延。

  注意到他们的神色,赵学文暗暗朝李延投去赞赏的目光。

  上一次和李延偶遇,简单交谈,就让赵学文对李延观感颇佳。

  现在听李延这番言辞,赵学文更是觉得他有气有节,根本不像身陷困境的落魄质子。

  和这边稍显含蓄的气氛不同,那几个在书肆中挑书的男子,则对李延交口称赞。

  其中有一男子更是慷慨激昂,大声说道:

  “好一句三军可夺帅也,而匹夫不可夺志也!此话真是道出了我辈读书之人的心声,堪称人生格言!”

  “上秦儒道,近两百年来同时出现了两位大儒,人称东赵西周。东赵,即赵毅,其人自幼聪颖好学,无奈家境贫寒,无油点灯,便在夏夜中捉萤虫当做灯火,学识与日俱增,终成一代大儒,名显朝廷!”

  “西周,即周康。周大儒同样是敏而好学,家境贫困,无灯夜读,为了读书,他终夜借着雪光,手脚冻僵了才起身搓一搓动一动。即便北风呼啸,滴水成冰,他也从不停止,终于学有大成,成了我们上秦赫赫有名的御史大夫。”

  “东赵西周这囊萤映雪的典故,一直砥砺着我们上秦国的文人,甚至整个沧澜界的读书人都深受鼓舞。”

  “谁敢说,读书的志向会因贫困而消磨?”

  听到此人这番话,韩昊祺的脸色更加不好了。

  ……

  林源书肆斜对面,百丈之外的路边,一架马车静静地停在那里。

  拉车的马匹全身白色,高大雄健,一身梳理整齐的毛发,还有套在身上的银丝缰绳,让此马显得落落不俗。

  而比起马匹,马车本身更是尽显奢华尊贵。

  白楠木制成的车身,雕刻着极为精美的图案,上面的花草皆为金叶。

  镶金嵌玉的窗牖被洁白的绉纱遮挡,尊贵之气中又多了一分幽密之感。

  驾驶马车的是一个身着蓝裙,约莫十六七岁的少女。

  少女容貌极美,一双漆黑的眸子正好奇地盯着林源书肆,也不知书肆中到底有何人,引得自家的小姐忽然下令停止前行。

  倒是车中之人,对于书肆中的一切了如指掌。

  “读书,如春风化雨……”

  “三军可夺帅也,而匹夫不可夺志也……”

  她低声重复着李延的话,嫣红的唇角愈翘愈高。

  ……

  林源书肆中,见气氛越发尴尬,赵学文上前笑道:

  “李公子,今日韩少爷和范举人路过我的书肆,进门后范举人便和我聊了几句有关学之道的话,让我大感钦佩。”

  “范举人觉得自己的论调无可辩驳,老朽却记得公子才学匪浅,故而就命书竹请公子来和范举人闲论几句,算是以文交友。”

  李延微微一笑:“赵老有心了。”

  文道辩论乃是读书人常有的事。

  有道是理不辨不明,辩论可以分辨真伪曲直,还能取长补短,增加自身的学识。

  很多读书人会因辩论而结交,颇有一种不打不相识的感觉。

  李延心知赵学文请自己过来,是想让自己利用才气打动范周,兴许就能结得一个善缘,毕竟范周身后站着的可是堂堂韩家。

  但,拥有八卦图推测出的信息,李延知道范周并非一个心胸广阔之人,因此赵学文这一番良苦用心算是白费了。

  范周背负双手,低头俯视李延,说道:“刚才听李公子所言,的确是有些才华,我想听听李公子对于学之道的看法。”

  赵学文、慕心等在场所有人皆凝神屏息,范周这话说出,代表着论道已经开始了。

  李延微微笑道:“范举人乃是前辈,自当由前辈先开口。”

  范周闻言,面露傲然。

  韩昊祺目露玩味:“范先生二十出头便成举人,如今五十不到,已有成为进士的资质,在我们上秦国当世举人之中,范先生是有资格排在前二十的。”

  “看来李公子深知先生之能,因此才不愿先开口,以免显得自己才疏学浅。让先生首先开口,倒是可以给自己留条后路。”

  慕心露出不服气的神色,暗暗地握起粉拳,心想殿下只是出于礼数而已。

  殿下真实的才学,还未显露出来呢!

  就听范周开口道:“刚才掌柜说,学之道贵在勤奋,只有勤奋才能才学通达。而我则认为,凡事皆贵专,学之道,贵以专。”

  “读书学习,若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同食之而不知味,最终一无所获。”

  “所以勤勉并不能用来概括学之道,只有专注,才是学之道的根本!”

  范周这一番话说出后,不但赵学文,在场的其他几个读书人也是默默点头。

  对于学习而言,勤奋只能是表面,唯有专注深入,才能学到真实的知识和精髓。

  所以这学之道,的确不能用勤奋来代表,专注二字显然更加合适。

  范周匆匆地扫视一眼众人,看到众人都持赞同之色,心中越发有几分得意。

  他走上前一步,笑道:“李公子,你觉得范某的观点如何?”

  李延笑道:“若将前辈的话用在小学之道上,倒是十分贴切。”

  他的话不但让范周,亦是让在场的人都微微一皱眉。

  小学之道?

  这等新奇的词语他们还从未听过,深感不解。

  范周嗤笑一声:“范某读书四十九年,从未听过什幺小学之道,该不会是李公子反驳不了我的观点,而随便编出一个词语来糊弄吧?”

  韩昊祺在一旁低声嗤笑,似是很赞同范周的话。

  “当然不是。”李延摇头。

  范周逼问:“那你倒说说,什么是小学之道?”???.biQuPai.coM

  李延道:“所谓小学之道,即是指学习本身的动作举止,不管是勤奋还是专注,都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哪能用来概括学之道?”

  范周的呼吸微微急促,李延的这番话依然有理有据,让他不知怎么反驳。

  他于是不无心急地问道:

  “那你倒是说说,什么才能概括这学习之道?”

  “当然是大学之道!”李延起身,目光中泛出明亮的光彩。

  范周咬牙道:“何谓大学之道?”

  这话问出,赵学文等在场所有人,再次将目光聚焦于李延身上。

  他们也在等待,李延解释这所谓的大学之道。

  就听李延的声音铿锵响起,在书肆中回音嘹亮,让人颇为荡气回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才是真正的学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