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牛寻宝人 第96章 一亿现金中

《最牛寻宝人》第96章 一亿现金中

作者:废柴老三 字数:2776 书籍:最牛寻宝人

  细问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个长女是允禧的妾室周氏所生,洗三都办过了。

  弘书埋怨:"怎么现在才告诉我,我都没给侄女准备洗三礼。"

  允禧笑道:“满月礼多送点就是了,你要是非想送洗三礼,过不久还有机会。”

  "?"

  允禧笑的自得:"嘿嘿,瓜尔佳氏如今也怀着七个月身孕。"

  好家伙,允禧一共就三个妻妾,这除了大婚比较迟一点的祖氏,两个早早赐下去的妾室全怀了。

  这家伙算实岁才十六啊, 弘书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 只能恭喜, 又劝道:"你也别太冷落婶婶了。"

  允禧能听明白他的潜意思,拍拍他的肩道:“放心,我不是那等人,只是你婶婶如今年纪还小,再等几年。”

  周氏和瓜尔佳氏不是正经的秀女出身,所以她俩的年龄要比允禧大,而祖氏却是正经选秀出来的,如今算虚岁也才不过十六。

  弘书点点头,毕竟是长辈的家事,不好再讨论,便换了话题:“最近在做什么?”

  “吟诗作画、登高望远、踏青郊游、以文会友……”允禧说起这个就快乐的摇头晃脑,大袖一挥,意气风发。

  要不是弘书与他太熟悉,还真会觉得他这样子有点狂士风采,现在嘛,只会觉得他像二哈,不过这样也不耽误他嫉妒:“你就没想着干一点正事?”

  允禧两手一摊:"这些就是读书人的正事啊。"

  靠,真嫉妒读书人,不行,我不能如此快乐,你也不行,弘书阴暗的想着,笑眯眯地开始扎心:“那这些读书人的正事,何时能让禧叔你喜提一个郡王啊?”

  啪,允禧快乐的表情的没了:"为什么要在这么高兴的时候说这种扫兴的话。"

  “扫兴吗?好吧,那我不说了。”弘书假装遗憾的道,“本来还想问问禧叔你有没有空来,来给

  江山艺术术心侄儿帮帮忙呢。

  允禧眼睛啁的就亮了,最近京城上下,谁不知道小六被皇上委以重任,负责和鄂罗斯使团的谈判啊。

  “行啊,小六,没想到你还能想着叔叔,我有空,特别有空,我鄂罗斯语你是知道的,学的不比你差……"

  弘书知道他误会了,示意他暂停:“等等啊禧叔,谈判代表团的名单已经定下了,没办法再加人了。”

  允禧失望:"那你刚才的意思是?让我去当翻译?也行啊!我可以……"

  “不是不是。”弘书道,“和鄂罗斯没关系,是我要打算做一份面向百姓的邸报,你有没有兴趣来帮忙?"

  报纸这个事情他以后肯定是没办法一直亲自关注的,那接班人就要早早的培养,最好是从一开始就让他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思路,把握好这份报纸的基调,不会走了歪路。

  允禧就挺适合,他年纪不大,思想还未定型、容易接受新事物,身份不差,一方面不会怕以后暗地里的各种捣乱者,一方面他也能吸引民间人才来投稿子。

  “面向百姓的既报?”允禧疑惑,“跟氏报有什么不一样吗?”

  “那可多了……”

  弘书正待摆开兵马和允禧好好说一通,却忘了此时他正在别人的宴会上。

  "三哥,你先和二十一叔、小六待一会儿。"引么历引着精神颓靡的弘时过来,说道,"小六,你帮四哥招待一下三哥。”

  弘书起身见礼:“见过三哥。”

  弘时表情复杂的微微点头道:“嗯。”

  他因为偷卖旗下兵备的事被皇阿玛下旨训斥、禁足府内,今日能来还是弘历特意去请旨,求皇阿玛结束他的禁足,让他来参加乔迁宴。

  弘时虽然傻,但也不是一点脑子都没有,自己和弘历关系一向没有多亲近,弘历突然为他跟皇阿玛求情,恐怕只是想在皇阿玛跟前展现他的兄友弟恭罢了。

  所以他今天虽然来了,但态度并不积极,刚才面对弘历的嘘寒问暖也并不热情。没想到公历直接把他带到弘书面前,当面交代弘书照顾他。怎么?这是以为自己对他不热情的原因是因为弘书曾经拉了他一把,避免了他成为八叔儿子的结局吗?是想告诉他,弘书也和他弘历一样,曾经帮他那一把是只是为了邀名吗?见他没有价值这次就不再管他吗?

  弘时觉得没意思透了,他知道自己没有可能登上那个位置,更知道谁是最后赢家于他没有任何差别,皇阿玛在位时他都是如此境况,难道换个弟弟上去就能好?

  烦躁的弘时自顾自坐下,面无表情地道:“爷无需谁招待。”说完就开始自斟自饮。

  弘历有些尴尬,不过面上并没有显露出来,只笑吟吟地道:"那三哥你自便。"说完冲弘书允禧二人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有弘时在,再说报纸的事就不太合适,也不能转身就走,弘书只能和允禧闲聊:"你如今可有结识一些大家?”

  允禧兴致勃勃地回答:“那可不少,我跟你说,前岁我才出宫开府时,认识了一位克柔先生,克柔先生虽在京城声名不显,但可算大家,一手兰草竹石画的出神入化……”

  闲谈没几句,弘昼迟迟而来,连连道歉:“今儿赵家兄弟一案宣判,百姓将衙门外几条街都堵了。”

  赵家兄弟互殴案可是最近京城的大新闻,席间人顿时都谈起这个,弘书最近忙不知道,听允禧说完前因后果后有些可惜,可惜报纸现在一时半会儿弄不出来,否则以这个案子为突破点,他的报纸立刻就能在京城铺开。

  弘昼一来,弘历看人到的差不多了,就让开席。

  弘书用着金银餐具,吃着不必御膳逊色多少的美食,看着听说是京城四大名班的表演,心里忍不住计算,弘历今日这一宴花了多少银子,他的分家费够支撑他过多久这样的生活?算出来的情况不太乐观。

  弘书看了一眼正意气风发接受来客敬酒的引人历,希望你,手别伸的太长、捞的太多,否则,你亲爹可不会轻易放过你。

  弘历的乔迁宴之后没几天,就是弘昼的乔迁宴,两者一对比,那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弘书都有些无语:“五哥,我不指望将我送的贺礼吃回来,但你好歹多给上点肉吧?”

  弘昼拍着他的肩大言不惭道:“老六啊,你五哥我决定信佛了,这些荤菜已经是特意为你们这些客人准备的,真的不能再多了,再多是对佛祖不敬啊。"

  我信你个鬼,我看你分明就是只想收礼,不想花钱,你可真是一点面子不在乎啊,怪不得以后能搞出办葬礼收礼的操作。

  弘书吃了一肚子菜回宫,补偿自己一顿夜宵,专挑肉吃,把章元化几个急的连连劝阻:“主子唉,可不敢这么吃,晚上该积食了。”

  不听劝的弘书晚上果然撑得睡不着,干脆起床钻进实验室,试验油墨比例。

  最近京城除了不少适合报道的新闻,对弘书很是刺激,想要快点将印刷术改进完毕,让报纸面世。

  还有允禧, 上次在弘历府上说到一半被打断, 后来没找到什么好机会, 弘书打算等允禧办满月酒的时候去他府上两人好好聊聊。

  谁知天降横祸,满月酒被迫取消。

  荣妃去世,好歹也是太妃,他们这些皇子皇孙还是要守一个月孝的。

  弘书去诚亲王府上吊唁,离开时恰好遇到允禧,想了想,择日不如撞日:"一会儿去你府上吧?"

  允禧也惦记着上次没说完的差事:"好,你等我。"

  这不是弘书第一次来允禧府上,但还是他第一次进允禧的书房,看着挂满墙的画作,弘书调侃道:“看来禧叔你还挺有钱的嘛,能收集这么多名家名作。”

  “你肯定猜不到,我一分钱没花。”允禧嘿嘿笑道,“这些都是我出言以后新交的友人,他们无偿赠送的。”

  “天偿赠送我看早你回着脸皮要的吧人家要早拿出去卖 怎么也得

  “就这幅

  " 弘书若他

  就这幅,人家安是掌山去实,心么也得

  斗中蚕地,

  无法赔达,我有定你学有应反安的心能卖个几百两吧。”

  “好眼光!”允禧竖大拇指,“这幅就是我给你说的那位克柔先生之作,他是江苏人,据说在他们那儿,他就是一画一字都难求。你看看,这是他自己提的诗……”

  一说起这些,允禧就很有兴致,亲自将这一副兰草图取下来,给弘书一点点讲解他的喜爱。

  这幅画确实不错,诗和字也很好,弘书就没有着急说正事,随着允禧的讲解慢慢欣赏,忽然,他注意到落款的一方印石:“板桥。”

  弘书想到一个人,问道:“这个‘板桥’是?”

  允禧看了一眼道:“就是克柔先生,克柔先生姓郑,名郑燮,字克柔,他还有两个号,一号理庵,一号板桥,也有人称他做板桥先生。"

  “板桥先生?”弘书眼睛倏地瞪大,“郑板桥?!”

  怎么可能不惊讶,郑板桥唉!那可是郑板桥!后世学子谁没有肯过《竹石》,他现在都能张口就来好么!

  弘书激动地道:“他人呢?把他请过来,介绍给我!”

  “冷静,冷静。”允禧疑惑问道,“你听说过克柔先生?”

  “当然!”弘书忍不住拍允禧,“你怎么不早告诉我你认识他。”

  “嘶。”允禧被拍的有点痛,”我也不知道你知道他啊,再说,上次我不是在弘历府上跟你提起过克柔先生吗。”

  那谁知道郑板桥的字叫克柔啊,弘书道:“别说这些了,你先把人请过来介绍给我。”

  允禧揉着胳膊:“介绍不了啊,我是雍正三年和克柔先生认识的,他那时来京游玩,几月后就离开了,如今人正在扬州呢,我前阵子才接到他的信。”

  居然不在京城,弘书好生失望,不过很快又打起精神,问起细节来:"板桥先生多大了?考没考功名?你要是请他来京城定居,可能性大吗?”

  允禧没想到他对郑板桥的兴趣这样大:"年纪,我想想,应该有三十多了吧, 上次认识时, 他还是秀才,信里也没说这两年有没有去考乡试。来京城定居,恐怕可能性不大吧,克柔先生喜欢四处结识友人,他在信里说,在扬州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短时间可能都会定居扬州。”

  “唉,我也好想去扬州啊。”允禧有些羡慕的道,“克柔先生说,他在扬州认识了许多画家,个个都很有才华。”

  听到扬州,弘书从激动中冷静下来,郑板桥除了诗画出名外,他还有一个团体也很出名,那就是“扬州八怪”,想来,现在应该是扬州八怪才认识的时候吧,他要是这时候非要把人找来,说不定以后就没扬州八怪了。

  这可不行,他还想多集邮几个名人呢,况且也是扬州八怪的这段经历和影响,才让郑板桥达到后来的高度。

  不急不急,知道了人在哪儿,还怕不能收入囊中吗。等一等,未来不仅能收获一个郑板桥,还能附带一个 ''扬州八怪'',岂不更加美滋滋。

  弘书畅想着以后将扬州八怪收入囊中的美好生活,这几位不仅个个才华横溢,里头后来当了官的也都是大清官,能力也不差。以后一边替他干活,一边给他写诗作画,要是一不小心写出个 ''不及弘书送我情 或者 SA书亦未寝”的千古名诗就更好了,他绝对要把这诗列入教科书必背之列,让万千学子看到他的名字就恐惧,哈哈哈哈……

  允禧看着表情逐渐猥琐的侄子有些不忍直视,忍不住推他:"诶,做什么美梦呢,口水都要流到地上了。”

  弘书回过神,擦了把嘴,发现允禧谣他也没在意,而是搂着允禧好生商量'':"槽叔啊,你给板桥先生的回信写了没,没写现在写呗,我看着你写。"

  逼迫着允禧在信中好好将他夸奖了一番后,弘书才放过允禧,想起来他今日过来是有正事的。

  “咳咳,好了,说正事。”弘书无视允禧的幽怨眼神,道,“上次和你说了,我要办一分面向百姓的邸报,你愿不愿意来帮我,如果你愿意来并且做的好,以后我忙不过来的时候,这一块会交给你。”

  这个语气可不像是跟叔叔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在分派差事,所以,小六是在试探他吗?允禧深深看了弘书一眼,垂眼想了片刻,坐正道:“我愿意去做,但我不确定能做好,你说的面向百姓的邸报,与现在朝廷的邸报有什么区别?”

  “区别很大。”弘书解释道,“这份报纸要全部用大白话来写,力图让哪怕不识字的百姓也能听人念一遍就懂报纸上在说什么。除此之外,报纸上登的内容,除了朝廷政策外,剩下的要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或者写他们感兴趣的事。比如,京城近日的粮价波动,明日是否会下雨,赵家兄弟互殴案的细节与后续,会试放榜时有没有进士被榜下捉婿,某家大人后宅小妾之间的争斗,某家男人上花楼被妻子抓破脸……”

  “等等等等。”允禧听他越说越离谱,连忙叫停,“后宅小妾、上花楼是什么鬼,你好好说,别开玩笑。"

  弘书气定神闲的喝了口茶:"我没开玩笑,百姓们喜欢的不就是这些东西吗。"

  “……”允禧有些艰难地道的,“百姓们便是喜欢,也是私下说说,在报纸上谈论这些,未免有辱斯文了吧。”

  用大白话写文章他还能理解和接受,毕竟面向的是百姓么,弘书未来大概率是要以天下百姓为子民的,但写这些东西,恕他接受无能。

  “小六,我知你心怀百姓,但你也不能一味迁就他们。百姓无知,需要的是引导和教化,而不是迁就和放纵,他们如今喜欢东家长西家短,你就办报纸来满足他们,那以后他们如果喜欢杀人放火呢,难道你也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吗?”允禧苦口婆心的劝道。

  弘书摇头道:“喜叔,你误会我了,我不是要放纵和迁就百姓,这其实也是一种引导和教化。”

  允禧觉得他在强词夺理:“那你说说,后宅小妾和上花楼被妻子抓破脸这种事能引导和教化什么?”

  自然是潜移默化让百姓形成纳妾和花楼不好的认知,为以后废除这两者的舆论战做准备,但现在说这些都太早了,允禧也不会理解。弘书便道:“这两件事宣传的好了,可以让百姓认识到家宅不宁的根源,在社会上形成蓄妾和去花楼是耻辱之事的风气,抑制想要纳妾或者送家中女儿去做妾的人数,甚至还能起到监察那些官员的作用。"

  允禧不太认同,或者说不太理解:“去花楼就算了,朝廷确实有规定官员不得狎妓。但纳妾自古以来就是为了多子多福,怎么会是耻辱之事?”

  弘书叹了口气:"禧叔,咱们大清目前有三千多万丁口,你知道有多少男子娶不上妻子吗?"

  允禧当然不知道。

  弘书也不知道,大清现在人口都统计的不全,别说这种数据了,但他知道那个数字不会好看,史书上可是有过 ''无妻者半'' 这种形容词的:"至少两百万, 禧叔, 你知道两百万有多少人, 京城现在的所有人加起来, 都没有一百万。你想想, 这两百万人要是出一问题, 会给国家带来多大的麻烦? 即便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也不意味他们带来的麻烦就少了,禧叔,你也是男人,应该了解男人,这些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他们会有多躁动,他们会老老实实地待在一个地方种地吗?不会的,他们没有妻子,没有家,就不会有定性,也不会有牵挂,他们会四处奔逃、偷鸡摸狗,最后走上私通或犯罪的道路,他们就是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

  “他们为什么娶不上妻?其一,女子本就比男子人少,便是天下男子一人只娶一妻,也有人娶不到妻子;其二,便是富人纳妾过多,让本就稀少的女性更少。第一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时半会解决不了,但富人纳妾这事,却可以努力努力,起码能让娶不上妻子的光棍汉更少一些。”

  允禧听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恐怕有些难,三妻四妾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如果咱们露出反对这种观念的意思,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弘书点头:“当然,所以我才没有上来就写硬邦邦的文章告诉大家什么什么是错的,不过是借一些故事让大家意识到,为了子嗣纳一二妾室没什么,但若只是好色而纳了一院子的妾室,就是令人看不起的,会成为大家的谈资。"

  允禧道:“这样倒是没什么,这样的人本来也会被人瞧不起。”

  弘书摇头:“那只是一部分爱惜名声的读书人会这样认为,实际上,在大多数人眼里,他们只会觉得纳妾多的人厉害。我现在想做的,就是让大多数百姓都能像那些爱惜名声的读书人那样想。

  “这可就难了。”允禧叹道,“移风易俗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慢慢来吧,先从京城开始,从当官员的开始。”弘书道,“朝廷明明规定了官员纳妾的数量,总有人偷偷钻空子,咱们不写明是谁,会有人心虚对号入座的,也算是对他们的约束,要是能有人看了报纸给咱们寄信检举就更好了。”

  允禧闻言皱眉,迟疑道:“寄信给咱们检举?这、这是开言道啊,皇上知道吗?”

  “当然知道。”弘书安抚他,“你放心,咱们这报纸,皇阿玛就是最大投资商。”

  “投资商?”“就是掏钱入股的人。”

  聊了聊报纸的内容和立意,弘书又跟允禧说起报社的架构:“目前,我是总编,你当主编,你的手下要有一群编辑和记者来负责内容,编辑负责写文章和排版,记者负责采访和采集新闻……编辑要文章写的好的,你在写话本子的那些人里找,记者要嘴皮子利索、善于打听消息、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的……”

  说了一下午,都只是说了大概,这还是因为现在条件不足,精简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