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唐骑 第九十一章 河东有变!(急求月票!)

《唐骑》第九十一章 河东有变!(急求月票!)

作者:阿菩 字数:3650 书籍:唐骑

  李彝殷听李彝超说如果张迈得志,定难军也难独存,说道:“张元帅得志定难军固然无法得存,若使李从珂得志,难道定难军就可以得存么?愚弟以为,我夏州之所以能割据自立,一来以地处荒僻,二来以中原混乱,若使中原有一统之势,不管是李从珂来统一也好,还是张元帅来统一也好,定州都绝难自立!”

  这几句话虽是不赞同李彝超之言,但李彝超听了非但不生气,脸上反而现出喜色来,捉住了李彝殷的手道:“依我弟所言,我党项今日当如何自处?”

  李彝殷道:“天下大势如果未明,我们便助天下之乱,天下大势若明,则我们当投明主,为其前锋,争取在来日之天朝之中为李家争得一席之地!”

  李彝超道:“那么如何才能判断天下大势是否已经明朗呢?”

  李彝殷道:“如今契丹与天策正决战于北庭,两家的兵力都被拖在东边,李从珂竟然也不趁机动手削藩,可见此人无能!但张元帅是否已经得到了天命,那就要看北庭一战的胜负如何了。”

  李彝超脸上现出大喜之色来,本来死灰色的脸上泛起了红潮,竟是又兴奋又欣慰,握住了李彝殷的手说:“党项有我弟,我死可瞑目了!”

  外面却忽然传来了急报,李彝超命进来,那急报却让两人都听得呆住了:“河东有变!”

  “有变?有什么变故?”

  “传言张敬达已经进驻太原!”

  “什么!”李彝超大惊失色,要问详情,定难军的谍报系统却不算十分发达,并未能探听得更加详细,他挥手让报信任退下后,李彝殷道:“看来李从珂也不算太过无能。”

  ——————————————张敬达竟然进驻了太原!

  太原可是河东军的根基所在!是石敬瑭的老巢!

  张敬达竟然进驻太原,这件事情就连三流的谋士都能想到这意味着什么!

  当然这件事情,其实凉州方面知道得比定难军方面更早——尽管前者离河东比后者更远!

  早在悟真和尚还没入定难军边境,鲁嘉陵就已经收到了消息,第二日又赶着来了另外一个消息:刘延皓进驻幽州了!他们进驻的名义倒也光明正大得紧:李从珂担心石敬瑭与赵德钧征战在外,后方有失,特地派了两大重臣入驻太原与幽州,帮他们料理后勤!

  这两个人,一个是已经得到李从珂信任的名将,一个是早在凤翔时代就已经从龙李从珂的亲信,消息传递虽有先后,但考虑到幽州比太原更远,则张刘两人进驻的时间可以说是相当的接近了!鲁嘉陵与薛复自然都看得出此事定是李从珂进行良久布局所致!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鲁嘉陵道:“李国主这一招可玩得漂亮得紧啊!哼,他竟然做得这样机密,连我们都未能在事前探到消息!”

  郑渭嘿的一声,道:“这事当然要做得绝密,若是连我们都知道了,如何还能瞒得过石敬瑭、赵德钧?”

  就在这个消息到达凉州的前一日,薛复才刚刚收到北庭前线的消息,说张迈也率领三万精兵去救杨易了。

  薛复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竟然也都有些坐立难安——他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如果能够如自己所期待的那般获得全胜那固然是好,可是战场上的事情,哪里说得准呢?他们口中都说必定胜利,但那是为了意头,心里还是很担心的。在讨论全胜时当如何并为未来接收战果铺路的同时,三人内心却也都存了一份如何应对败局的腹稿。

  在这当口,留守三大臣虽然与北庭相隔万里,但也被形势牵引得将心胆都提了起来,这个时候就算东方的天塌了,他们也是断断不敢妄动的!

  然而李从珂偏偏就在这个时候出招了!而且一出招就是狠招!

  关于北庭的最新战况,总是留守三大臣看过之后,再决定对外宣传多少以及公开给谁听,但东方来的消息,得以与闻的重臣却多了几个。

  赶来商议的张中谋拿着鲁嘉陵转给他的谍报,说:“石敬瑭与赵德钧在太原、幽州经营既久,张、刘两人忽然进驻,势力一定不能巩固,如果石、赵两党奋起反扑,或许就能将他们驱逐!”

  “他们不会反扑的。”薛复淡淡说。

  “不会反扑?”

  “就算想反扑,多半也会以失败收场。”薛复道:“李从珂毕竟是中原之主,占据着名分大义。石敬瑭赵德钧如果反扑那就是抗命造反——除非他们有了十全把握,否则断然不可能如此的。而且若是石敬瑭、赵德钧自己若在城中,或许还有这份魄力,他们手底下的人忽然遇到这等大变故,多半会犹豫观望,但刘、张二人又岂会给城内的石党、赵党犹豫观望的时间?换了我是张敬达,进城后一夜之内就要将全城清洗一遍了,刘延皓是李从珂的亲信,名望未显,也还没听说过他打过什么大胜仗,但张敬达也是一方名将,想来做事绝不至于拖沓。”

  郑渭道:“所以两人会否反扑,大概明天就会知道了。”

  鲁嘉陵却没法等到明天,他在天策府前府来回踱步,终于下定了决心往后院来,进入郭汾的居处,在帘外求见,郭汾这几日常有胎动之感,都尽量不敢劳心,更不敢劳力,见鲁嘉陵来吃了一惊,问道:“北庭胜负……决了?”

  张迈出兵救杨易的事,留守三大臣商量过后决定暂时压住,还没有与郭汾说。

  鲁嘉陵道:“没有,北庭那边还没有消息,是东面出了些变故。”

  郭汾松了一口气,现在没有消息对她来说或者就是好消息了。

  “什么变故需要来见我?”郭汾问道。

  “李国主派遣心腹大将,忽然进驻太原、幽州,接管了石敬瑭与张敬达的后勤了。”

  郭汾对于当前东方的大势心里也是有数的,所以鲁嘉陵言简意赅,也未加以过多的解释,他认为郭汾应该能明白的,果然郭汾啊了一声,道:“看来元帅的这位结义兄长,也很厉害啊。”

  不过郭汾并未因此而忧心,她也是在历次生死大战中经历过来的人,不但很能分清主次缓急,而且自制力很强,知道这件事情虽然重大,短时间内却还不会直接对天策军造成直接冲击,所以克制住了自己,未投入过多的担忧,以免影响胎儿——现在对她来说和对天策军来说,腹中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就算剥离掉母爱的因素,这也是当前她最重要的任务。

  “现在的话,我们只怕很难去干预东面的事情了。”郭汾道:“像这样长远而非紧急的事情,你们三人商量着就行。今天忽然来见我,可是有事要我配合?”

  “夫人明见!”鲁嘉陵道:“臣想请夫人请拟一封书信致契丹皇帝,斥责其西侵我北庭之罪!”

  契丹西犯这已经是第二次,而且按照凉州已经得到的情报,北庭战役正打得如火如荼(实际上北轮台城一战此时已经结束,但消息还没传到),在这个时候鲁嘉陵忽然要郭汾写信给耶律德光斥责契丹人西犯北庭,这样的事情岂非多余得有些荒谬?

  但郭汾却知鲁嘉陵这样做必然事出有因,问道:“这是为何?”

  鲁嘉陵道:“李国主之削藩,对准的是石、赵,但敲山震虎,其背后却是小唐朝廷与契丹人的较量。石赵二人,不过是夹在胡汉双雄中的两把双向之刀罢了。”

  郭汾点了点头,鲁嘉陵继续说道:“如今契丹有大军被我们拖在西线,就算他们在东方还有大军留守,但无论如何不敢在这个时候同时两线开战的。李国主选在这个时候出手,这个时机,真是把握得很好啊。李从珂若收服了石敬瑭赵德钧,余威势必震于漠南。到时候李国主就算不继续将战线北推,契丹也也要惶恐难安。小唐朝廷势力进得一步,契丹的势力就要消退一步。但现在我大军都在西面,李国主这次的行动明显是借我东风、窃我胜果!小唐朝廷势力膨胀得太过厉害而打破东方均势的话,对我天策军来说并非好事,也会扰乱了元帅的既定规略。因此臣以为当前我们应该有点抑强扶弱的行动。”

  “这……”郭汾皱了皱眉头,道:“按照利害来说,确实如此,但现在我们正与契丹在北庭决生死之战,契丹是仇寇,洛阳却是兄弟,虽然现在东方形势有变,但如果我们就这样主动去帮契丹,对外则会失信毁盟,对内也难以说服军民百姓。”

  “所以臣并没有打算主动去帮契丹。”鲁嘉陵道:“臣只是想开通一条道路,让契丹异日若有求于我时,可以得其门而入。至于我们是否答应,那是后话了。此事不止会让我们可以介入东方的局势,甚至可能影响到北庭的局面。”

  这只是鲁嘉陵一半的话,是完全建立在天策军在北庭取得优势之下的做法,但如果是天策军在北庭被击败,那么鲁嘉陵开通这样一条讯息通道就会有另外的作用,郭汾的这封斥责书信也将会有另外的含义——只不过这一半的话鲁嘉陵藏在了肚子里并未说出。

  郭汾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鲁嘉陵的意图,微微笑了起来,道:“好吧,你去拟信吧。”

  鲁嘉陵当即拟信,以郭汾的名义义正词严地将耶律德光给骂了一顿,并要求他赶紧从北庭撤兵,否则的话将会如何如何云云。

  这封信由使者藏好快马进入定难军,由悟真开口向李彝殷借道,李彝殷倒也爽快,当天就派人将天策军的使者送到黄河边上,使者跟着渡河,没多久就遇到了契丹人的别部。

  ————————————按下鲁嘉陵派出使者不提,却说凉州这边,在使者出发的第二天,却还是没有什么新的消息传来,没有消息,也就是说太原基本稳定——即张中谋所说的“反扑”果然没有发生!因地方隔着数千里,像一些夤夜清洗之类的暗流一时之间是比较难以传到凉州的。

  市井中庸庸碌碌的人都完全没想到东方正在“不变”的表面下发生什么大变,但留守三大臣却都已经在没有消息之中看到了大变故。

  郑渭赞道:“李从珂的手段不赖!太原、幽州既得,接下来大概就是徙调令了吧。”

  石敬瑭和赵德钧都是方面大臣,到现在为止都还是“无罪”之身,虽然李从珂恨不得将石敬瑭除之而后快,但相比于发圣旨在三军之中诛杀二人,肯定是远不如先将之调到别处,去其爪牙,然后在慢慢炮制不迟,这样的手腕,自中唐以后中枢的大臣们已经玩得很熟了。

  鲁嘉陵也有些唏嘘,叹道:“现在契丹就算要做什么,大概也来不及了。至于我们更是鞭长莫及!李国主既然能够算得这么准,只要张敬达、刘延皓一占定了太原、幽州,将石敬瑭、赵德钧调往他处做节度使的圣旨就会发出,算算时日,现在大概早已经进入石、赵二人军中了吧。”

  薛复也叹道:“现在他们除了起兵造反之外,确实没第二条路可走了。但是在这个时候起兵造反,哼,除非是契丹干冒奇险援救他们,否则恐与自杀无异!”

  “如果我是耶律德光,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的。”郑渭道:“不过……如果石敬瑭与契丹真有勾结的话,现在他或许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苟延残喘……”

  “办法?”张毅道:“他还能有什么办法?”

  郑渭对军事所知不多,可是他却懂得政治,更懂得交易,这时双眼闪了一闪,道:“出兵契丹!”

  ————————————长城旧址,雷公口。

  石敬瑭握着从太原传回来的最新情报,满手都是冷汗!

  李从珂竟然趁着他在云州之际,派张敬达接掌了太原!

  这样“险恶”的用心,石敬瑭其实不是没有想到过,只是在当下内外局势的牵制之下他根本就无计可施!

  没有了太原,他也就没了家,不但他没了家,就是他麾下的三军将士,也都跟着没了家!

  一支失去了后勤与家园的军队,就像漂浮在海岸上的孤舟,他就算想要回师夺城,可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还会有多少将士会跟随他呢?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